大明话事人 第46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林泰来就这么在贡院里消磨日子,但是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就在这几天,宣府镇已经风云际会,历史的车轮就快碾到他脸上了!
  听到林泰来被锁进贡院的消息,户部尚书王之垣叹口气,对好大儿王象乾说:
  “看来是等不到你那小姑丈打头阵了,伱也无法再继续等了,且先去宣府上任吧,一切小心行事就是。”
  虽然从技术角度来说,王象乾最稳妥道路仍然是在钦差林泰来后面上任,但他真的无法再等了。
  按照大明朝廷和北虏老顺义王俺答汗当年议定的规矩,每年年初,北虏诸部首领要到边墙外进贡。
  等大明朝廷接受进贡并进行核实,确定没有去年犯边者后,才会对“遵纪守法”的部落开放边市,也叫马市。
  一年一清查,哪个部落有犯边,那么边市就没他的份了!
  一般来说,马市开放时间是从四月份到十月份,北虏各部落轮流进市交易。
  隆庆议和后,朝廷在三边、山西、大同、宣府各镇都开了马市,而宣府镇的马市地点在张家口堡,尤其热闹繁华。
  毕竟宣府镇距离京师太近了,京师本身就是巨大的马匹消费市场,从京师再往南又是广袤的平原腹地,所以张家口堡马市比别处更火爆。
  这个马市由相关副将或者参将带兵数百负责警戒,再由分守口北道的参政负责经理马市。
  而目前分守口北道右参政就是林九元的大侄儿王象乾,而现在又已经是四月了。
  所以说王象乾不能再等下去了,如果连马市都耽误,那就成了破坏边事的罪人。
  王象乾胆略才能都不缺,觉得即便没有林姑丈去开路也无所谓,自己也能打出一片天。
  在旁边听的资深御史王象蒙感慨说:“小姑丈也太跳了,沈尚书有意辞官关他何事,非要阴阳怪气的说沈尚书,结果被阁老们联手送进了贡院关禁闭。”
  王司徒目光忽然深邃起来,“俺琢磨着,林九元是不是正在下一盘大棋?”
  王象蒙:“……”
  中低层人士迷信下大棋也就罢了,怎么你这贵为大司徒的朝廷高层也迷信下大棋?
  王司徒继续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林九元是不是故意刺激沈尚书走人,等以后天雷劈下来时,让阁老们都直接挨一挨雷劈。
  说不定哪位阁老被劈倒了,他就有机会渔利了。”
  王象蒙:“……”
  无力吐槽,这是里才能有的“作者想当然型”谋略吧?现实里谁会这么玩啊?
  一个官场菜鸡算无遗策运筹帷幄,通过操纵阁老们进退渔利,还是三流才会这么写!
  宣府镇城距离京师只有三百五十里,放在几百年后,上了高速公路就是一个多小时的事。
  两天后,分守口北道右参政、宣府地区民政官、张家口堡马市经理王象乾抵达了宣府城。
  但是刚进城,王象乾就听到了一个震动边墙内外的消息!
  今年官方贡赏结束后,年近七十的北虏当代顺义王辛爱黄台吉去世了!
  黄台吉的长子扯力克,按道理说可以继承顺义王。
  但黄台吉的“王后”、当世草原第一女尊、直接掌控数万部众的实力派、北虏内部最大的亲汉派、大明最知名异族美少妇三娘子又又想作妖了!
  她又又想扶持自己的亲儿子布塔施里上位顺义王!
  黄台吉的长子扯力克也想继承顺义王,就得先根据北虏风俗继娶三娘子,可三娘子并不乐意!
  听起来这关系有点乱,不熟悉北虏情况的人只会感到云山雾罩,这就需要从头解释。
  在二十几年前,三娘子只有九岁时,就嫁给了老顺义王、一代枭雄霸主俺答。
  凭借聪慧美貌,三娘子深受老年俺答的宠爱,逐渐发展成为草原上的实权人物,边市的北虏方面实际主持者。
  布塔施里就是三娘子和俺答所生的儿子。
  隆庆和议成功,让俺答完成了开边市的终生梦想,打了一辈子仗,终于能享受十来年后,在前几年去世了。
  这个时候两边情况是,大明朝廷最信任的人就是三娘子,谁想当顺义王,就要先娶三娘子。
  俺答长子黄台吉想按照草原收继婚风俗,先娶了三娘子,然后继位顺义王。
  而此时此刻,黄台吉已经六十了,三娘子还是个三十出头的小少妇,根本不想嫁给一个六十岁的糟老头子。
  所以三娘子想的是,扶持才十几岁的亲儿子布塔施里上位。
  当时北虏在陷入内讧时,经过大明这个掌握经济利益的外人的极力斡旋,三娘子终于肯嫁给六十岁的黄台吉,而黄台吉则继位顺义王,继续与大明维持和议。
  王象乾虽然是新来的右参政,但他是仔细做过功课的,对北虏信息有所掌握,自然熟知上面这些往年旧事。
  而眼下这个情况,又仿佛是旧事重演。
  黄台吉没了,他五十岁的长子扯力克想按照草原风俗,继续娶三娘子,然后继承顺义王。
  而熬死了两任老头的三娘子从小少妇变成了少妇,还是不想第三次嫁给糟老头子,连续伺候俺答、黄台吉、扯力克祖孙三代。
  反正长子扯力克和未亡人三娘子各有想法,关键是扯力克的实力也不足以压制三娘子。
  而且两边都想寻求大明朝廷支持,毕竟大明掌握着经济利益上的绝对主动权。
  听说三娘子已经进入边墙之内,准备拜访边镇各路官员寻求政治支持了。
  王象乾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后,连忙喊来一个家丁,吩咐说:“带两匹马赶回京城,将北虏消息尽快通报给小姑爷!”
  王象乾的政治敏感性还是很强的,北虏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放在大明就相当于换皇帝,尤其是主角三娘子还跑到宣府来了。
  所以即将巡视宣府镇的林泰来需要知道这个信息,然后做出决策。
  如果林泰来不想趟浑水,就要想法取消差遣;如果林泰来想趟浑水,那也需要提前有所准备。
  王象乾派出的家丁先把消息禀报给了王司徒,然后让王司徒继续安排。
  此时林泰来被锁在贡院里,王司徒也不好明目张胆的传递消息。
  根据时间来判断,武会试的文场判卷就快结束了,王司徒就先派人守在贡院门口。
  如果一天内结束不了,再想办法向贡院里面传递消息。
  还好第二天,林考官就解除了隔离,从贡院里出来了,第一时间就听到了王象乾传回来的北虏消息。
  卧槽!林泰来大吃一惊,还有这种功劳等着自己去捡?
  那位大名鼎鼎的三娘子在历史上,从俺答一直嫁到俺答孙子的孙子,总共嫁了四代人(中间有一代早亡),这才刚过半啊。
  这次不就是北虏两边又内讧么,随便斡旋一下,这功劳就到手了!
  众所周知,他林九元最擅长斡旋!
  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别人还让不让自己去斡旋?
  (本章完)
  ------------
  第四百四十六章 被绑架的儿子们
  林泰来并不觉得自己杞人忧天,主要还是申首辅对自己的“忠心度”不够纯粹,总有自己的独立想法。
  原本申首辅的想法是,宣府是个轻松无事的好地方,适合他林泰来这样的爱惹事啊不,经验不足之新人去镀金。
  可是现在风云突变,宣府镇成了各大势力博弈的聚焦之地,只怕在很多人心里,他林泰来就不够格去宣府巡视了吧?
  林泰来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申首辅一定就能稳得住。
  所以林泰来早晨从贡院出来后,没有先回家,而是直奔申府。
  将蔡可贤送回来后,三娘子还一直念念不忘的。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我不希望父亲你为了一点小事,与林九元撕破脸。”
  王太仓提起,现在宣府情况有变化,蔡可贤可能更适合前往。
  怎么感觉不是王锡爵的儿子被绑架,而是自己的儿子被绑架了?
  急忙狂奔出京城的林泰来,唯恐朝廷要追回他,一口气跑到了居庸关,才稍微放了心。
  申用懋正色说:“我的意思就是,林九元这次态度是认真的,谁拦他谁就是敌人。
  另外,在民间称呼里,居庸关以外也叫做口北。王象乾官职里的分守口北道,就来源于此。
  他从苏州写信过来,让我多提醒父亲,应该如何正确与林泰来打交道。”
  这种“眼红朋友就暗地里下黑手”的黑料,自己儿子目前不能沾惹。
  退一万步说,就算林九元在宣府搞砸了,又能如何?我们申家有损失吗?”
  黑大壮继续好奇:“王三又是谁?”
  申用懋幽幽道:“你以为林九元只带十来人上路,留了几十个家丁殿后,是为了什么?
  去宣府必经居庸关,这数十人守在居庸关外山区里,劫杀几个目标还是很容易的。
  申时行不知自己是什么心情,林泰来倒反天罡也就罢了,儿子们居然也一个个的敢教自己这当爹的做事了!
  林泰来问道:“他和北虏那位女主之间,不是一起同居过几天么?”
  站在国子监集贤门外,林泰来看到有几个人正往外走,惊喜的叫道:“运气甚好!不用进去搜检,人就出现了!”
  也没有通知本地官员迎接,混在商队里进了城。
  林泰来很明显也知道这点,故而昨天没有直接找王锡爵,反而饶了一大圈(也是物理意义上的一大圈)去找王衡。
  随即申用懋又想起什么,劝道:“依我看来,父亲你最好别想着再另派人追回替换林九元了。”
  那林家同行答道:“我在苏州见过的,应该是王三的大公子。”
  呵斥道:“哪有此事?别胡扯!”
  别以为他没看过三国演义,这分明就是改用了袁绍顶撞反抗董卓时说的话!
  林泰来也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许多野心家一定要换新人扶持,不愿意用老人将就。
  到了他这个位置,谁没有类似的“黑料”?下手阴一下某个人又算什么?
  再说他已经是阁老了,对黑料免疫力比正常人大,这种黑料影响不到地位,正所谓,成功者不受谴责。
  出了居庸关,就到了万全都司辖区,当然镇戍体制成熟后,现在万全都司已经没多少实权了,如今一般就称宣府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