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8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就如此心大吗?作为自己的贴身秘书,不怕遭到其她后宫成员嫉妒吗?
  没有白秘书,林大官人又看了看婢女,长相不甚合意,就只好自己睡了。
  及到次日,林大官人就在更新书院里等着织业公所的人上门谈判。
  但是在上午,还没等到织业公所的人,却先听到门子禀报说,年把总过来拜访。
  林大官人虽然有点意外,但还是把人放了进来。
  “恭喜长官荣升!”年把总见面拜道。
  林大官人问道:“你有事?为何不在守备署等候我?”
  年把总开口道:“下官想来,这苏州城大小事务都离不了林长官掌舵,所以林长官日常必定极其繁忙,各种事务纷杂,肯定很累啊。”
  林大官人深有感慨的说:“谁说不是?我们苏州城的农业、商业、运输业、慈善业已经够让我操心了,结果现在工业也需要我来管一管了。
  更不要说衙门里的公务,从县衙到府衙,再到卫署,如今又多了守备署,哪里不需要我操心?”
  年把总连忙又继续说:“故而下官认为,应当在守备署有个副手,帮助长官分担一些琐事。”
  林大官人眨了眨眼睛,茫然的说:“然后呢?”
  年把总挺起了胸膛:“下官精通练兵和用兵,先前数年又负责西边城门守御,所以在城防方面也颇有心得!”
  林大官人又眨了眨眼睛,还是很茫然的说:“然后呢?”
  年把总暗示不动了,只好小声的说:“下官欲效仿古人毛遂之自荐……”
  “原来你想当副守备啊!”林大官人恍然大悟,又说:“可是外派驻守扬州水次仓的那位赵大武,也想回苏州城。
  他可是跟着我在扬州数次出生入死,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
  “但在下有一个独特优势啊!”年把总听到有这么强劲的竞争对手,急忙说。
  这回林大官人终于真的感到惊诧了,忍不住问道:“你有什么独特优势?”
  年把总提醒说:“前年林长官微末之时,犯了官司,下官亲手抓捕过林长官!”
  林泰来:“……”
  你年把总最好解释清楚,为什么这叫“独特优势”?
  年把总有理有据的说:“所以长官若举荐我为副守备,名声必定更上一层楼!
  到时候,坊间都会传颂林守备举贤不避仇的事迹,称颂林守备宽宏大量的品德!”
  林大官人“哈哈”大笑几声,发话说:“本官向来爱惜人才!
  今天你就去守备署值班,暂时署理副守备!等我上奏朝廷推荐你转正!”
  求本月最后的月票!!!今天接待亲戚,只能见缝插针的写,先发一点求票,后面的半夜发。
  (本章完)
  ------------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好惹的织业(下)
  打发走了得偿所愿的年把总,林大官人继续等着。
  没过多久,便又听到门子来报:“织业公所派来谈判的人到了!不过坐馆最好出去迎一下。”
  林大官人大怒,对门子喝斥道:“你这混账东西!我乃苏州城守备,他们也配让我出迎?”
  门子连忙叫道:“坐馆听小的解释!外面那人身穿八卦道袍,带着鬼面具,穿着草鞋,看起来似乎像是幼于老先生!”
  苏州城敢这样神经病打扮招摇过市的,也只有第二名士张幼于了。
  作为林泰来便宜业师,如果真是张幼于到了,按礼节确实需要林泰来出迎。
  就是不懂为什么是张幼于出现,林大官人抱着疑惑,起身来到大门。
  隔着面具也看不出张幼于是什么表情,只听他开口道:“好徒儿许久不见!今天老夫受织业公所委托,来与你谈谈。”
  林大官人先把张幼于请到了书房坐下,无论有什么内情,织业公所能把张幼于搬出来,也说明是费了心思的。
  毕竟放眼整个苏州城内外,真正能用身份压住林泰来的人,严格来说只有三个人,林父、林母,以及张幼于。
  毕竟林大官人接受了张幼于的易学传承,这老师就得认。
  “织业公所跟你有何关系?”林大官人没好气的说:“至于让伱老人家跳出来架梁子?”
  张幼于答道:“你不懂,我们张家就住在东城,与很多机户邻近,我那妻子就出自机户人家。”
  所谓机户,就是拥有织机的工厂主。
  就是林泰来大吃一惊,张老师你还有师母?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张幼于叹道:“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你师母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然后就再也不出现了。
  这种妻子长期不归的情况很少见吧?你这样还没成亲的年轻人,理解不了吧?”
  林大官人默默的看了看张老师那痕迹斑斑的木制鬼面具,又看了看张老师那几年没洗过的八卦袍,再看了看张老师那露出了脚趾头的草鞋。
  然后林大官人诚恳的说:“不,我能理解师母为什么要跑路。”
  摊上这样疯疯癫癫的精神病,日子都没法过了,不跑还等什么?
  不过再想起来,似乎十多年前,正是张老师与王老登争夺苏州文坛领袖地位,结果张老师败北的时候。
  张幼于的精神病突然发作起来,拍案叫道:“你那什么狗屁眼神!你不能理解!”
  “行!行!我不理解,不理解!”林大官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只能先顺着张老师往下说。
  张幼于情绪稳定后,接着说:“前两天,我在丈人家里,又看到妻子了。
  她变得更年轻了,好像刚成亲时候的样子,她还说愿意回张家。”
  在第一时间,林大官人居然没听懂这话。
  而后林大官人尝试用一个精神病的思路去理解,并又用一个正常人思路去分析,才猜出了一点真相。
  这意思就是,织业公所那边的人,很可能是张幼于的元配妻家,找了一个酷似张幼于发妻的年轻姑娘,用来忽悠张幼于?
  这岂止是费了点心思,简直是太费心思了!
  林大官人劝道:“如果真的年轻了二三十岁,她大概不是师母,这不符合逻辑。”
  “不,她就是你师母,和我记忆里一模一样!”张幼于非常坚定的确信。
  林大官人:“……”
  跟一个精神病说逻辑,真是没法掰扯清楚。
  林大官人空有霸王、吕布之勇,这时也毫无用武之地。
  “先不说师母了!”林大官人只能强行转移话题,问道:“织业公所让你来干什么?”
  张幼于答道:“东城那些机户,都是从两三张织机起步,经过数代积累,方能成数百张之大机户。
  而你起步就是一百张,没过几个月,又要增加一百张,这速度实在太吓人了。”
  林大官人装傻说:“我干我的,他们干他们的,平常互不打扰,他们有什么可害怕的?”
  张幼于转述道:“他们说,你的各种行为都坏了规矩啊,尤其是织工待遇超出了日薪五分的行规。”
  林泰来反问说:“我们工业园区在城外,如果不拿出好待遇,怎么从城里挖人?”
  张幼于说:“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你扩张太快,挖人也猛,挖走的还都是熟练老织工。
  如果总是上千上千的往工业园区挖熟练老织工,他们东城机户也受不了啊。
  况且你开出的待遇优厚到超出行规,也会让那些留在城里的织工人心浮动,肯定也想涨薪,各家机户谁又能忍得了?”
  林大官人笑了笑说:“那织业公所想让我怎么做?”
  张幼于还是转述说:“织业公所的提议就两条,第一是薪资要符合行规,不要再溢价挖人;
  第二是不要再挖十年以上的熟练老织工,已经过去的就算了。”
  林大官人忍不住拍案道:“他们是以什么实力地位,对我说这话?”
  张幼于叹口气,忽然像是个很清醒的正常人一样说话:“徒儿啊,你也不想再爆发民变吧?”
  先前让自己猜中了,织业公所果然想仗着人多势众来拿捏自己!
  张幼于又道:“作为一个老东城人,我也不得不说,他们织业是相当善于组织民变的,是城内最强的行业势力。
  你知道为什么机户个个富裕,税赋却比农户轻许多吗?甚至外地还有传言,说我们苏州工商业是免税的。
  因为这么多年来,织业一直靠着民变这种手段,与官府进行抗税博弈。
  连官府大部分时候都拗不过织业,你林泰来还能比官府更大更强?”
  林大官人不禁想起,在原本历史上的十几年后,万历皇帝让织造太监孙隆在苏州织业收税。
  结果在葛成的率领下,城内织工大暴动,把孙太监的收税参随打死了好几个,还直接围攻孙太监。
  孙太监逃到已经退休的申时行家里躲了两天,然后在申时行帮助下,坐小船偷偷出城。
  孙隆可是司礼监出身,万历皇帝的亲信人物,都被织业逼成这样。
  所以说,苏州城织业真的不好惹。
  求月票!!
  (本章完)
  ------------
  2024年来了!请继续支持!
  首先,祝所有书友们在新来2024年顺风顺水,上上大吉。
  其次,说说本书的情况,这本书开局成绩比上本好的很多,这个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但是2023年起点改了推荐机制,不知道大数据算法怎么算的,导致本书成绩不差可推荐少得可怜,也没啥流量分给本书,对此我也无可奈何。
  在此我想再恳请大家帮个忙,向亲朋好友,或者在网上各平台推荐一下本书。
  想来想去,如今也只能靠书友们人肉推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