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19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宪成得意的答道:“正是如此,也是我率先悟到的。”
  林泰来皱着眉头苦思,不知又想到了什么。
  李三才唯恐再出幺蛾子,主动上前替顾宪成分担压力。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早了就是早了!不然礼数中为何要以早晚分前后辈?”
  林泰来叹口气,重新开口道:“可在下在功名方面,目前只是一个武生员而已。
  顾先生在辩经上面与一名武生员分高低、争早晚,又有什么意义?”
  顾宪成:“……”
  恍恍惚惚,不知为何就感到,自己刚才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解经,似乎都是白费了。
  他真是吃饱撑着,才会和一名武生公开辩经!
  月台上的清流人物,集体陷入了沉默,思考起几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
  趁着没有人抢话,林泰来提着扫帚,一个大踏步,直接蹿到了顾宪成的身边,与他并列而立。
  然后林泰来举着扫帚,对着月台下挥了挥,似乎很激动的说:
  “今日在下与顾君辩论春秋,不想我看到王,他看到天,各得一半心得。
  但组合起来便无可辩驳,就是由臣及君的全局大义!
  真是想不到,在下居然可以与名闻遐迩的学者泾阳先生并列,共同概括出了春秋大义的新解!
  每每想到顾先生以后讲《春秋》时,就会提到在下解读出来的一半大义,在下这心里就与有荣焉!”
  众人:“……”
  你林泰来有多么自大,才会将自己与学术名家顾宪成并列?
  可是从刚才的案例看,林泰来确实概括出了一半,而另一半就是顾宪成的。
  至少在这个问题上,说是并列似乎也过得去。
  这时候当事人顾宪成回过神来后,立刻就醒悟到什么!
  林泰来出现在这里的真实目的,也许根本就不是赢了或者打倒自己!
  林泰来的目的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碰瓷!更具体的说,就是拼命找自己碰瓷!
  输赢可能不重要,林泰来今天也许就没有胜负心,他只是一直挑逗自己,然后想方设法的碰瓷!
  忽然林泰来对众人发完了感想后,又抱着扫帚,对顾宪成行了个礼说:
  “今日与顾先生辩经,齐齐由一半而窥全局大模样,可谓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心中不胜甘畅,在此要谢过顾先生!”
  历史上的顾宪成可是只靠着讲学,就能名满天下的人物。
  而且顾宪成最精通的就是《春秋》和《易》这两本,所以讲《春秋》不可避免的。
  以后顾宪成再讲《春秋》,自己的名声没准就传播扩散一番,这波不亏。
  此刻竟然还有不明真相的天真士子在月台下叫道:“共解春秋,此乃佳话也!”
  林大官人笑容可掬的伸手延请道:“顾先生今日到此,想必是来给圣人献香的,请进!”
  但顾宪成却没有迈步的意思,脸色阴晴不定的站了一会儿。
  突然又转向台阶,拾步而下,头也不回的朝着大门方向离去。
  林泰来喊了几声后,也没有留住人,又看向左右,对李三才等人道:
  “你看这,辩经就辩经,他也没输,怎么还急眼了?”
  李三才等人齐齐冷哼一声,克制住了动手的欲望,同样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林泰来摇头叹气,挥舞着扫帚,慢慢着在月台上打扫了起来。
  口中还哼哼着唐人的诗:“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
  其他读书人此时再看向扫地的林泰来,仿佛感到此人身上充满了神秘的光辉。
  这段本该一气呵成写完的,结果拖到今天了。好歹是完成了,求月票啊!!
  (本章完)
  ------------
  第二百零三章 救风尘
  虽然清流势力那些人都走了,但扫地生林泰来却没有退场,仍然在殿门前月台上不紧不慢的打扫着,被一些读书人围观和议论了一会儿。
  林泰来这个堵着殿门打扫的行动,让新来献香的读书人都非常不方便,少不得要问问先到的人怎么回事。
  所以就起到了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刚才的扫地生和大学者辩经的传奇段子逐渐扩散。
  后来者听到先到者的讲述后,立刻也能看到殿门扫地生身上的光辉了。
  就殿门里外这点地方,林泰来一直兢兢业业的打扫到了下午,对前来献香的士子们造成了巨大妨碍。
  直到临近傍晚,林姓扫地生才收了扫帚,回了国子监给安排的号房休息。
  号房就是单间宿舍,国子监有上千间号房正在使用,给扫地生分一间小意思。
  到了晚上时候,林泰来就陪着左谕德侍读兼国子监司业赵志皋吃饭。
  “听说你今日与顾泾阳辩经了?”赵志皋问道。
  林泰来叹道:“甚为可惜,竭尽全力也没有辨赢,侥幸平手,甚至还稍落下风。”
  赵志皋:“……”
  那顾泾阳是江南地区前三的学者,春秋经又是他最擅长的两经,你还想怎样?
  随后赵志皋又说:“我原本以为顾泾阳要批判王学,没想到是说春秋。”
  王学就是王阳明心学,大明后期最时髦的学术流派。
  林泰来闻言就连忙问道:“这位顾先生是反对王学的?”
  赵志皋很纳闷的反问道:“你连这些学术脉络都不清楚,是怎么敢混学术圈,还找人辩经?”
  林泰来解释说:“在下生平爱好打熬文学,精力都放在诗词上了。”
  赵志皋这才继续说:“不然伱以为顾泾阳的正道真儒四个字,是怎么来的?
  这四个字针对的就是王学,在顾泾阳看来,王学不是正道,也不是真儒。
  在当今学者中,批判王学最重的就是顾泾阳了。”
  林泰来若有所思,随口道:“那看来在下也要温习一下王学了,有机会遇到顾泾阳再辩辩经。”
  “看来你也是崇尚王学的。”赵志皋说。他对此倒是不奇怪,毕竟现在王学太流行了。
  林泰来否认说:“不不,在下并不崇尚心学,在下更崇尚气学。”
  赵志皋理解不了,“那你温习王学干什么?”
  林大官人很坦率的回答说:“在下只是想找个理由,再跟顾泾阳辩经而已!”
  赵志皋:“……”
  那顾宪成到底积了几辈子德,碰到你这么一个人?
  此后赵志皋不想再扯顾宪成了,越扯越同情,又说起别的事情:
  “八月十五那天,不会真出事吧?海刚峰这样的官员,古今罕有,如果出事就太可惜了。”
  林泰来为什么会被海瑞辞退,赵志皋是十分清楚的,主要就是对是否继续高压有分歧。
  别人可能还不清楚,但赵志皋已经从林泰来口中得知,海瑞的态度有多么强硬,甚至还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
  乡试第三场结束的八月十五日,肯定就是一个爆发点。
  就连赵志皋这样知道了内情的局外人,也对局势有所担忧。
  林泰来也叹口气,答道:“到时在下想法子去捞出海青天。”
  赵志皋赞道:“你也是个有担当的人。”
  今日大成殿外激辩春秋经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文坛盟主王世贞的耳中。
  “泾阳无能啊。”王世贞无奈的叹道。
  给你顾宪成制造出了面对面的机会,又是在你最擅长的春秋经领域,你居然都不能给林泰来一记重创?
  不过还好,让清流势力吸引林泰来注意力的意图达到了,那林泰来果然在盯着顾宪成。
  然后王老盟主对左膀胡应麟吩咐道:“你拿我的帖子去拜访顾泾阳,约个时间聚聚。
  我要仔细安抚和鼓励他,免得他心灰意懒离开南京,怎么也要让他坚持到文坛大会结束后。”
  然后王老盟主又对右臂冯时可问道:“先不说他们东林派了,我们八月十五中秋夜雅集筹办得如何了?”
  文坛大会三场雅集,预计中秋夜这场是第一场。
  冯时可回答说:“遵照前辈吩咐,已经借用到了三层高的大型楼船!
  到时可以沿河停靠随机而动,一定能将林泰来隔绝在外面!”
  王世贞点了点头,“甚好!如今看来,楼船确实是最安全的办法了。
  无论在什么楼堂馆所或者园子,林泰来都有可能混进去,只有楼船才是最独立的空间。
  即便林泰来找到地方,也只能站在岸上望而兴叹!”
  “前辈高见!”冯时可忍不住又问道:“到时候停靠在哪里?”
  本来这是个机密,王世贞不想轻易说出来的,但对冯时可如果都保密,就未免太寒人心了。
  所以王老盟主还是答道:“第一选择是武定桥旁边,当晚那里必定人流极大,可以给雅集增加气氛。”
  武定桥以及周边是南京城大部分地方涌入秦淮旧院片区的必经之路,当晚的流量可想而知。
  经验丰富的老盟主肯定也知道,八月十五考试结束,那时候的考生会有多么疯狂。
  在这个特殊夜晚,如果岸上有点乐子,那就更好了,雅集还怕不热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