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人考出来就是天然的派系。
  齐帝终于没办法说服自己江南一片太平了。
  这捅破到他眼皮底下的派系,戳中了他的底线,令他忌惮,令他感受到了威胁和欺骗,令他恼火!
  江南江南!
  齐帝深吸一口气。
  心中立刻有了政治倾向。
  士族、寒门。
  南方、北方。
  文人、武将。
  帝王一念之间,定下了大齐未来十年的主旋律。
  今日的朝堂氛围严肃,全在商讨着榜上举子户籍一事。
  若正常公布出去,一旦被有心人发现蹊跷,可想而知会引起怎样的骚动。
  祁元祚立在御阶前,不言不语,听众臣议论。
  终于,有人给出了另外一片历史长河中的答案。
  “南北榜。”
  廷尉站出来提议:“陛下,臣认为,南北举子实力悬殊,今年之事未来可能还会上演,不如分南北榜录取。”
  “南榜一百五十人,北榜一百五十人。”
  “以期平衡。”
  治粟内史嗤笑一声:“北方举子实力就是不如南方举子,你这方法,必要从二百五十八名南方进士中打下一百人,提上来一百次等,这对被打下来的人何其不公平。”
  治粟内史针对道:“廷尉是北方人啊。”
  廷尉冷笑:“内史还有其他办法?内史你好像是南方人啊。”
  治粟内史出列:“陛下,这件事自大齐科举制还是头一回,怎么可能次次如此,南北榜之事,臣以为不能拿到明面上,不如酌情多加上一百名额,就从北方举子中选取,维持相对平衡。”
  这是和事佬的办法。
  但也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反正外人不知内情,此事也没闹大,对外宣称朝廷决定酌情加录,才耽误了放榜,自能糊弄过去。
  太子揣着手,站的像个木偶娃娃,面无表情的盯着每个发言的人。
  这灼灼的目光,想让人无视也做不到。
  治粟内史鬼使神差问:“不知太子殿下,有何提议?”
  祁元祚眨眨眼。
  “你问孤?”
  治粟内史笑脸以对:“自然。”
  “想法是有,可能没法入内史的眼。”
  治粟内史连道岂敢。
  祁元祚看看齐帝,齐帝点头以鼓励。
  “分南北榜,各录三百人。”
  “优秀举子不必落榜,朝廷不怕无人可用,多录取的举子,培养一番,也不会太差。”
  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岗。
  哪来这么多岗给剩下的三百人。
  这些事太子不明白,老谋深算的大臣自然不会明说。
  只笑着吹捧道:
  “太子殿下年少有为,是大齐之幸。”
  齐帝哈哈一笑:“说的不错,太子年少有为,此事就按太子说得办!”
  “此届共录六百人,无需再议!”
  “诸位公卿,朕只给你们五天,选出剩下中榜人选吧。”
  齐帝甩完这些话就下朝了。
  留下满朝大臣懵逼。
  最后太尉等人回味儿过来。
  陛下是在提高太子殿下的威信?
  卢大司农卿眉头深皱,他们看着太子成长至此,太子怎么可能不知道一个萝卜一个岗,为何还要提出多录三百人?
  陛下宠溺太子也不会拿政事开玩笑,为何会同意此提议。
  这多出来的三百人要派往何处?
  卢大司农卿心有不安,却无处可诉。
  父子两人下了朝。
  齐帝牵着太子慢慢走向明德殿。
  “六年前你劝父皇详查江南,朕顾忌局势,一味求稳,如今看来,朕太宽容了。”
  祁元祚蹭了蹭齐帝的手。
  “父皇考虑的对,六年前不是动手的时候。”
  齐帝叹气,揽着儿子的屁股把人抱起来。
  太子已经十三岁了,身高一米五。
  齐帝身高近一米九。
  腰高的儿子,在齐帝眼中还幼小的很。
  齐帝很喜欢‘抱’这个动作。
  ‘抱’,让他感觉‘拥有’、‘安全’。
  祁元祚在一些小事上很纵容老父亲的感受。
  揣着手安稳的坐在齐帝怀里,能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
  榜单正式公布的时候,司马徽冷漠的摔了茶杯。
  眸中闪过一丝不解和自疑。
  他自认不是蠢人。
  两份不同的名单,三次诱导,太子不入套,连榜单都没有掀出任何水花。
  为何会这样?
  朝廷没有查录取进士户籍地的习惯,所以不可能有人发现异常。
  司马徽正等着榜单发布,掀起乱象看太子反应呢。
  结果呢。
  他好比天空阴云密布,结果滴雨没下,憋屈!
  司马徽脸上闪过一丝厌恶。
  此举江南已经入了皇帝的眼,有些人和事要兜不住了。
  扔了就是。
  第177章 矛盾(二合一)
  加录三百人,参加此次科举的举子欢欣鼓舞,直呼走了大运。
  没有参加的人如何后悔,便是后话了。
  至于朝廷推出的南北榜,在加录的诱惑下,被轻而易举的接受了。
  若不加录,是南北举子共争三百名,加录之后,南方三百人北方三百人,他们被录取的机会都大大提高了。
  放榜一个月后便是殿试。
  殿试争的是进士名次高低。
  *
  自二月中旬科举完毕三月到如今四月初十,四十天,祁元祚从早晨到晚上,听曲、赏舞,逗鸟,溜猫,策马、骑牛,去宫外溜达、放风筝,无所事事。
  储君储君,既叫储君,自然有君之权柄。
  自古太子为皇帝忌惮,是因为当太子开始涉政,他身边会形成一个天然拥护的小朝廷。
  其职能与皇帝统治的大朝廷一般无二。
  这个小朝廷与大朝廷相互包容又分割。
  保证皇帝去世后,太子的班底能迅速反压老臣控制权柄,以最快速度掌握朝堂。
  说句不好听的,太子好比那个等着皇帝死去的人。
  在汉朝,这个小朝廷叫东宫,在大齐,这个小朝廷,叫‘祚廷’
  这不是统称,是齐帝取得。
  他特意将明德殿旁边的宫殿拆了重建,祚廷的职能是容纳太子办公、居住。
  承祚殿是日后太子娶了妻妾生了孩子,生活的地方。
  这是齐帝的规划。
  祁元祚对祚廷的成立不太认可,但他没法劝,齐帝一意孤行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似乎在用行动证明自己绝不会成为四皇子口中忌惮太子的君王。
  六年,足够祁元祚建立以他为中心的祚廷班底。
  天工所好比工部,瓷坊、琉璃坊、化肥厂,都有太子分成,相当于户部,研究种子的立农部。
  太子还要求搞城池道路规划、植树计划、指南针精进指南……
  长达百余项涉及军、农、工、商、四业,小到煤炉制暖,大到修桥造堤……
  祁元祚全部涉猎,除了军队,他已经在六年中熟悉了整个朝廷的权柄。
  这些人得齐帝同意,听从太子吩咐。
  他们是齐帝的臣,也是祚廷的臣。
  有心人已经发现,太子站在陛下身后,正影响着整个大齐的运作。
  但凡换个心眼小的皇帝,不等祁元祚长到十三就让他意外死亡了。
  六年陀螺一样运转,太子一放纵,以他为中心的小朝廷如生锈的转轴,卡顿滞涩起来。
  宫里下人泛起嘀咕,胖公公也心有不安,锅上蚂蚁似的寻找殿下懒怠的原因。
  非要找个原因,祁元祚给自己放了个假。
  农业方面有系统提供的优良种子:黄瓜、棉花、玉米、小麦、花生、甘蔗、桑蚕、黄豆、白菜、萝卜……
  工业方面,有天工所、墨家坊发明的高效织布机、提高农产的化肥、改良的弓弩、煤球、石油也挖出来了,产量有限,但已经有人在研究石油的用法,民间有人初步使用简陋的蒸汽货船。
  工农齐兴,经济发展,自会带动矿产、食盐等战略物资的发掘,撅出来的多了,价格自然也低了。
  井字晒盐法在沿海广泛运用,目前国家财政宽泛,正四处修路造桥建堤坝。
  江南布局已成,只等着齐帝南下闹一场,匈奴他插进去一个林定尧,这步暗棋是否有用怎么用,还需要时间考验。
  他都干这么多了,怎么就不能休息两个月了?
  祁元祚放纵的第一天,日上三竿爬起来,来到明德殿,齐帝正皱眉沉思,太子扒着门框狗狗祟祟露头,被他抓住,怪模怪样道
  “父皇今天要好好努力哦~孤去找小黄玩儿了~”
  齐帝不明所以,一笑置之。
  祁元祚放纵的第二天,遛狗遛的满头大汗,路过明德殿,一声高喊惊掉了齐帝手中杯子
  “父皇好辛苦~孤最喜欢父皇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