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第9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85章
  兰娘知道自己是赶上了时代的风口, 这县令的位置来之不易。
  在正式的调令下来之前,梁知州找自己谈过一次。
  兰娘读书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受左莜和听雨诸多教导, 她也曾对父母抱有期望, 但最终还是在阿爹和阿娘一次次偏心中失望透顶。
  就因为她和月娘不是儿子,所以她们永远无法得到父母真正的爱,连父母掌心那点微末的暖意, 也不曾得到, 这道理,她用了十几年,才痛彻心扉地看透。
  梁年的话非常直白, 县主赏识她的才干,却也知她根底。
  兰娘挺直了脊梁, 声音带着一股坚定,“我文兰娘再此发誓,心中自有分寸,断不会为了一己私情,损害熙河路半分利益!”
  报纸公布的那日, 各色人等提着鸡鸭鱼肉、布帛点心, 挤破了门槛。兰娘的阿爹阿娘不识字,被这突如其来的热闹撞懵了头。
  一问才知道他们家兰娘要去当县令了。
  两个人虽不识字, 但县令就是他们能接触到最大的官,二人声音陡然拔高, “我们家兰娘?真的?”仿佛天上掉下个金疙瘩, 砸得他们晕头转向。
  “白纸黑字,报纸上写得明明白白!”报信的人拍着胸脯保证。
  “你们文家这下可是出息了啊?!”
  “这真是羡慕也羡慕不来,这是我今日早晨才去切的肋排, 你们拿着,以后有事多照应照应。”
  二人第一反应是长脸,第二反应便是儿子以后有靠山了!亲阿姊当了县令,儿子日后混个衙役当当,还不是手到擒来?
  月娘早早就得了兰娘的指示,一死死拦在门前,将那些烫手的心意统统挡了回去。
  “阿姊说了,不能收!一样都不能收!”月娘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人家又没送钱来,就提了一块肉来也不让收?”兰娘的母亲不解地问。
  “是啊,现在谁家买不起肉,这有什么?”阿爹也在一旁帮腔,觉得月娘不通人情。
  月娘小脸绷紧,目光灼灼地瞪回去:“是啊,谁家缺这口肉?那你们巴巴地收它做什么?阿姊还未上任,你们就想收礼落人口实,是想让人去举报,断了她的前程吗?”
  她顿了顿,抛出杀手锏,“就算你们不心疼阿姊,总得想想你们的宝贝儿子吧?阿姊倒了,他还能沾什么光?”
  宝贝疙瘩四个字像根针,瞬间戳破了爹娘膨胀的气焰。两人面面相觑,彻底哑了火,讪讪地缩了回去。
  “不收就不收。”
  等到兰娘回到家,她吃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顿,所谓的为了她所制作的丰盛家宴,席间,阿爹阿娘红光满面,声音里都透着扬眉吐气的快活。“兰娘给咱们家争了口气,这可是县令,是官呢!咱们家竟还能出个官!”
  月娘偷偷扯了扯兰娘的袖子,附耳低语。兰娘听着,面上不动声色,只抬手轻轻揉了揉妹妹的发顶。
  “当初你执意要去做白直,我还觉得不好,没承想能运气这样好,你读了书,是不大一样了。”
  只是夸奖兰娘的话还未说几句,又将话题转移到兰娘的弟弟上。
  “兰娘,都是一家人,你弟弟也快到了上学堂的年纪了,这前程,你可要帮衬啊。”
  兰娘冷脸撂下了筷子,听着他们继续说。
  “你弟弟聪明着呢,你都能做官,你弟弟想必也能,就算不做官,去你那县衙里当个差,自家人用着也放心不是。”二人浑然不觉兰娘的脸色已经变了,只一心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
  “不可能。”兰娘的声音不高,瞬间冻结了桌上虚假的热闹。
  兰娘的阿父还未反应过来,“什么不可能?”
  “这个县令,是县主信任,才落在我肩上。我已向县主和五更天具名呈报,若有人敢打着我的名号受贿一丝一毫,或妄图借我的职权谋私利。”兰娘一字一顿,“全家连坐去挖矿,服役抵罪!你们的心头肉,年岁小,也一样逃不掉。”
  兰娘阿父脸上的血色唰地褪尽,随即涨成猪肝色,他猛地一拍桌子,碗碟哐当乱跳,,“读了几天书,翅膀硬了是吧?!那是你亲弟弟!帮衬一把怎么了?甩脸子给谁看?帮衬他,你手下多个得力的自己人,我们还不是为你好!”
  兰娘的阿娘手指哆嗦着指向兰娘:“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不孝女,什么叫我们收别人东西,今日登门拜访的人那么多,我们连人家一颗果子都未收!”
  兰娘平静地看着二人破防,“那是因为月娘拦着你们,不然你们早就收了,以为我不知道吗?”
  月娘年岁还不大,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被这场争吵吓的大气不敢出。
  “你你你!”兰娘阿父指着她,“读了书就这般河父母说话!我就说不让她读书!”
  一场原本为兰娘庆祝的家宴,最后闹的连隔壁邻居都能听见。
  最终兰娘带着月娘夺门而出,去外头的食肆点了好几个硬菜为自己庆祝。
  月娘吃的满嘴流油,“阿姊,外头的菜真好吃。”
  说完又拉着兰娘的衣袖,“阿姊我舍不得你,你走了,都没人护着我了,不过我会像阿姊一样自己护自己的。”
  兰娘捏捏她的脸,“若是受了委屈,就寄信过来。”
  兰娘揉了揉昏涨的太阳穴,将自己拉回现在,衙役探了个头,“文县令,您去睡会吧,您这已经两天没合眼了。”
  兰娘摇了摇头,“不碍事,羊县令到了吗?”
  “还未呢,今儿下雨,牛车行得慢。”
  兰娘鼓足了劲想将这个县令做好,想将施县建得像黎县一样,更想为施县寻个别处都未有的特色来。
  而今,正是被她寻到了。
  施县原本是施州,合并后,兰娘时常巡视郊田,观察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情况,意外发现有一个小女郎在摘取一种叶子。
  那叶子看着平平无奇,她穿着便服上前搭话,“这叶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小女郎不过十一二的年岁,和她当初上学堂时的年纪差不多,但一脸警惕,“你是什么人?”
  随后上下打量起了兰娘的穿着,兰娘穿的就是简单的棉布半袖,里头是一条襦裙,只是色彩搭配有些单调。
  熙河路的棉布基本都是用蓼蓝叶染色,只有淡淡的蓝色。
  大部分人的衣服都是这一个颜色,区别不过颜色深与浅。
  小姑娘放松了警惕,不过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若是想要我问答问题,你得给我两文钱。”
  兰娘掏钱。
  小姑娘收了钱,将那株平平无奇的草往兰娘面前一递,“这个草没有名字,是我无意之中发现的,它能给布染色,不是像蓼蓝叶那样需要摘很多,才能染出来你身上这样浅浅的颜色呢,将这草的根茎绞成汁,就能染出紫色,若是与蓼蓝叶混合,说不要能变出新的颜色,但是我还没有机会试一试。”
  兰娘十分敏锐,她一惊,将那草拿在手中看了又看,随后伸出手指将根茎揉碎,果然有深紫色的汁子沾在手上,怎么擦都擦不掉。
  黎县的百姓现在都不缺钱,但是若是用成本极其昂贵的染布材料,却又本末倒置,导致大家一出门,衣裳全是清一水的蓝色,周边的蓼蓝叶也被摘到接近稀缺。
  兰娘放眼望去,这郊田一大片都是这样的草。
  小姑娘继续说:“这草可好种活啦。这里到处都是,你也采些回去吧。”
  说完,一溜烟跑的没影,远处原来一妇人的呼喊,“死丫头跑哪儿去了,还不回家洗衣服烧饭!”
  兰娘蹲在郊田继续观察,这草确实是野草,沿着施县的边缘长了一圈,还有一圈长在了旻县的地界。
  兰娘想,能不能将这些草做成能染衣裳的染料卖出去,在施县做一个染料作坊。
  那这样就得规划一块地专门种植这些草,这样一来,施县的地不一定够,她想着能不能和旻县搞一个配合。
  若是真能搞起来,不失为一个商机。
  兰娘就在黎县生活,自然知道黎县百姓对染色的需求,等熙河路的其他地方发展了起来,自然也会有这样的需求。
  毕竟吃饱了,就会开始追求别的东西。
  只是不知道旻县的县令会不会同意。
  兰娘没有与羊以冬接触过,并不知道对方是个怎么样的人,因此只是试探性的送了信过去。
  谁知对方很快回信,说很感兴趣与施县合作,并且会过来面谈以示诚意。
  兰娘趁着羊以冬过来之前,着急写了份计划书,其中将种植,采摘、制法、开设工厂、销路。全部列举的清清楚楚。
  兰娘没想到羊以冬的年岁竟和她相差无几,两个年轻的女郎也不讲究老登们的弯弯绕绕,直接开门见山。
  羊以冬将计划书翻了翻,沉思道,“不如将此草的种植放在旻县,生产和加工放在你施县试一试,这样不仅解决施县的就业人口,也可拉动交通经济,毕竟县主接下来是想搞长途牛车的。”
  兰娘没想到对方如此通情达理,她有些不可置信,“这样会不会不太公平,施县占的好处太多了。”
  羊以冬却觉得没什么,“旻县已经有县主特批的棉花种植基地,再来一个种植基地也没事,若是这条产业链的需求大,后续也可以在旻县建厂,这没什么,这东西本就是你发现的,你多占一些,并无不妥。”
  兰娘颇为不好意思,“如今真是万事俱备,只欠此草的实验了,这事可能还是得向县主上报才能行,县主手下人才多。”
  -----------------------
  作者有话说:啊啊啊不知道怎么只复制了1500个字!!大人们重新点开看啊!!!
  第86章
  熙河路的百姓从前觉得黎县的百姓最惨, 最苦。
  如今时过境迁,他们最羡慕的便是黎县的百姓。
  因为早早就在安平县主的治下,一切都开始的更早, 现如今完全变成了他们高攀不起的样子。
  黎县的百姓不愁吃不愁喝, 连穿都不愁。
  就说这学堂吧,许多寒门想送家族中年岁尚小的孩子去读书,稍稍一打听, 黎先早就设了学堂, 最早读书的一批孩子已经毕业,就连县令都当上了!
  熙河路的学堂还迟迟未有动静呢。
  因此,当康竹青与石土背着行囊出现在陵州街头时, 便觉周身目光如影随形。
  康竹青颇觉奇怪,悄声问石土:“我们脸上可有沾了什么?怎么总有人看我们。”
  石土憨实地摇头:“没有啊, 莫不是衣裳哪里脏了?”
  “那些人似乎也没有恶意。”康竹青按下心中疑惑,“算了,先寻金娘要紧。”
  二人此行,专为探望一双儿女。先至陵州看石金,再去寻儿子石头, 最后方回黎县。
  康竹青大胆对陵州点评, “这陵州嘛,现在确实比起黎县差的远, 唯一比黎县便利的东西便是这公共牛车了,不过黎县地势小, 也不用上。”
  此话一说, 身边便有人忍不住接话,“二位是从黎县来的?”眼神之中满是羡慕。
  “我就瞧着二位不像陵州人,现在的陵州人哪里穿得起棉布衣服, 哪里有这样的精神头。”
  这话给康竹青和石土都夸的不好意思了。
  又恰逢部曲巡逻此处,徐绰从前多受康竹青和石土的照顾,便上前打招呼寒暄了几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