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公事公办,不偏不
倚,才是中庸之道。
到时候甩锅也好甩啊!
说完,宋迎不再理会众人,转身走向御前长案。
她拂过奏本纸张,拿起墨锭,在砚台中不疾不徐地研磨。
“诸位大人的奏议,奴婢会一字不落地录存,呈于御前。”
她提笔蘸墨,“至于政务如何决断,皆由陛下圣心独裁,奴婢……不敢有半分逾越。”
……让你给我穿小鞋,工作留痕留死你丫的!
“哼,那便没什么好说的了。”
高伯深冷笑出声,“老夫今日偶感风寒,头昏体乏,烦请姑娘替本官,向陛下告个假!”
说罢,他猛地一甩朝服,作势便要离去。
首辅带头,底下官员立刻心领神会。
“哎呀,下官也觉胸闷气短,怕是染了风寒。”
“下官也是,腹痛难忍。”
“下官……”
……
……
转眼间,竟有小半个朝堂的人都要告假。
这不就是闹集体罢工吗?
宋迎皱眉,她可不想惹什么麻烦,等会还要去狗皇帝那交差呢。
“高大人!请留步!”
手中毫笔砸在砚上,甩出墨点。
宋迎两手交握,高举过头:“南下淮南大水,堤坝两处决口,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此事刻不容缓,难道高大人也要称病,置这满城生民于不顾吗?”
她目光灼灼,直视首辅:
“朝堂之上,诸公拖延一日;淮南水患,便肆虐一日!”
高伯深那只已经抬起的脚,僵在了半空,悬了几息,才落下。
他眼底精光闪过,甩袖回身,语气更加咄咄逼人:
“淮南水患,非同小可,此等军国大事,一字之差,便可动摇国本!岂是你能听懂,又岂是你能转述的!”
他每问一句,便向前逼近一步。
“你可知赈灾钱粮与抚民之策在章程上,有何异同?你可知调拨国库银两,需经几部会审,过几道关防,盖几方印信?”
妇人而已,竟敢在他面前大呼小叫!
这些问题,别说宫女,便是新科状元,骤然被问,也未必能答得周全。
他就是要逼她。
若是答,便是坐实了“议政”之罪。
他可当场发难。
若是不答,便是默认无能。
他亦可借此联合百官,将她轰出金銮殿!
宋迎默默垂下眼:…………日哦,这是什么鬼差事。
她又在心里开始凌迟狗皇帝了。
“高大人,”
宋迎复又抬眸,浮现一丝困惑,“您说的这些,奴婢确实不懂,也不需要懂。”
她施施然走回案前,翻开奏本,“但奴婢需要知道,受灾州府详名、预估灾民数目、地方官吏请求调拨银两……这些,还请大人详明,奴婢会一字不差,尽数录下。”
她完全不接招,避开了所有诘问,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高伯深准备了好一肚子话,瞬间被堵在喉咙里。
这一下,反倒显得高伯深在故意阻扰救灾正事。
攻守之势,瞬间逆转。
仅仅一瞬的失态,他便压下了怒火,转而冷喝一声:
“张侍郎!”
户部侍郎立刻会意,朗声道:
“启禀首辅大人,淮南道庐州、寿州、蓟州三府,大水围城,三府灾民已逾十万!地方府库皆已告急!臣等连夜核算,急需朝廷即刻调拨首批赈灾银三十万两,米粮三十万石!”
他话音刚落,与高伯深同气连枝的兵部尚书李牧,立刻跟上:
“臣附议!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更有流民之乱!流民若不能妥善安置,极易为前朝余孽所煽动,届时便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臣请旨,当即派遣京营精锐三千,南下弹压,以防民变!”
“不可!”另一官员反驳,“三十万两?张侍郎好大的手笔!国库才刚刚充盈几分,这口子一开,半年的税收就没了!莫不是有人想趁着国难,中饱私囊?”
张侍郎:“你……你血口喷人!”
兵部刚想帮腔,又一文臣出列:“派兵弹压?更是荒谬!灾民乃我朝子民,并非叛军!此举只会激化民怨,助长叛军气焰!李将军勇则勇矣,却非安民之才!”
“那依大人之见,该派谁去?”
“自当派遣文臣,以安抚为主,工部右侍郎刘靖便很合适!”
“臣也举荐工部刘大人!刘大人曾随先帝三下江南,于治水疏浚一道,经验丰富,堪当此任!”
“胡扯!刘大人年事已高,如何经得起舟车劳顿?依臣之见,当派遣李将军前往!”
一时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吵成一片。
他们吵着、骂着,渐渐地,都忘记了一个根本问题——
上首的,是个宫女!
不知是谁先停了下来,争吵声渐渐弱了下去。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上首,那个奋笔疾书的宫女。
他们吵了半天,可……要如何定夺?
谁来定夺?
霎时安静,有些尴尬。
宋迎终于停下笔,轻咳了两声。
旋即抬起双手,微微下压。
“诸位大人的谏言,奴婢已尽数录下。”
她简单概括,“争论焦点无非有二:其一,赈灾银两数目。其二,派遣大使人选。”
“奴婢会将诸位的不同意见,连同户部张侍郎的奏折,一并呈于御前,交由陛下圣裁。”
宋迎环视全场:
“诸位大人若无其他要事——”
她微微一顿,拔高音量:
“今日,退朝。”
一个宫女……宣布退朝?
宋迎已经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
她静立三秒,见无人出列,便微微颔首,算是行了礼。
旋即,她捧起案上记录,旁若无人地走出了金銮殿。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宋迎一出金銮殿,脚下便虚了,连忙扶住身旁廊柱才站稳。
掌心湿滑,全是冷汗。
……狗皇帝让她干的事,居然是让她代为听政?!
她以为重获信任是什么天大难的事,不得剥皮扒骨验真心?
没想到他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扔给她?
宋迎抱着奏纸,步步思忖背后用意。
永昭帝对自己身体了解甚笃,应该是虚弱的不能上朝了,又不愿大权旁落。
再加上,润德公公生了病,没人可用才用的她。
等润德公公病好,自己就不用干这苦差事了。
……算了算了。
总好比卷进主线剧情要命强。
思及此,宋迎不敢耽搁,一路小跑,奔回了万春殿。
永昭帝还躺在床榻上,一身素白寝衣,领口微敞,露出一段锁骨。
病气非但没折损气场,反而衬得那双眸子愈发黑沉吓人。
宋迎头皮一麻,连忙跪下。
双手奉上奏纸:“陛下,奴婢回来了。”
头顶迟迟没有动静。
那叠奏纸压得她手臂发酸。
宋迎刚想开口再说些什么,眼前蓦地一黑。
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道,猛地将她从地上拽起。
“啊——”
她惊呼一声,手中奏纸瞬间脱手,漫天纷飞。
下一瞬,一个吻,重重压了下来。
第22章
唇齿相抵,尖锐痛感之后,有股淡淡腥甜。
挣扎是徒劳,呼吸亦是奢望。
窒息感渐渐漫上,宋迎无措的双手,下意识攀上胸膛,攥紧了那身寝衣。
布料被她抓得起了皱,从锁骨一路向下拉扯。
她怕得浑身发软,永昭帝瞳孔明明没有变成金色,那股失控暴戾也不在,可他为什么……
宋迎不明白。
原书剧情里,永昭帝的确身中剧毒,身体虚弱。
难道这也会影响五感六识?
难道他需要更深、更剧烈的安抚,才能平息?
宋迎快要昏死过去,蛮横力道却忽然撤去。
永昭帝瞬间掌握了接吻要领。
狂风骤歇,春潮漫过,像是蛊惑,引诱着她忘记反抗,忘记恐惧。
须臾之间,她终于得以喘息,却转而吸入更多灼热。
战栗窜上,酥麻了身体。
宋迎诡异地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这种背叛感,远比被强迫更让她心惊。
理智,在最原始的本能面前,竟然真就如此不堪一击。
攥紧衣襟的手,不知何时松了力道,指尖虚虚地,贴着他胸膛。
布料下的心跳,沉稳有力。
她的手无处安放,慌乱中,指腹倏然擦过微硬的弧度。
身上禁锢的力道,骤然一松。
宋迎茫然后撤。
唇上一片湿热,又麻又肿。
她抬手去抹,却见一缕晶莹连接两人唇角,随着她身体后仰,拉出一道暧昧水光,欲断还休。
倚,才是中庸之道。
到时候甩锅也好甩啊!
说完,宋迎不再理会众人,转身走向御前长案。
她拂过奏本纸张,拿起墨锭,在砚台中不疾不徐地研磨。
“诸位大人的奏议,奴婢会一字不落地录存,呈于御前。”
她提笔蘸墨,“至于政务如何决断,皆由陛下圣心独裁,奴婢……不敢有半分逾越。”
……让你给我穿小鞋,工作留痕留死你丫的!
“哼,那便没什么好说的了。”
高伯深冷笑出声,“老夫今日偶感风寒,头昏体乏,烦请姑娘替本官,向陛下告个假!”
说罢,他猛地一甩朝服,作势便要离去。
首辅带头,底下官员立刻心领神会。
“哎呀,下官也觉胸闷气短,怕是染了风寒。”
“下官也是,腹痛难忍。”
“下官……”
……
……
转眼间,竟有小半个朝堂的人都要告假。
这不就是闹集体罢工吗?
宋迎皱眉,她可不想惹什么麻烦,等会还要去狗皇帝那交差呢。
“高大人!请留步!”
手中毫笔砸在砚上,甩出墨点。
宋迎两手交握,高举过头:“南下淮南大水,堤坝两处决口,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此事刻不容缓,难道高大人也要称病,置这满城生民于不顾吗?”
她目光灼灼,直视首辅:
“朝堂之上,诸公拖延一日;淮南水患,便肆虐一日!”
高伯深那只已经抬起的脚,僵在了半空,悬了几息,才落下。
他眼底精光闪过,甩袖回身,语气更加咄咄逼人:
“淮南水患,非同小可,此等军国大事,一字之差,便可动摇国本!岂是你能听懂,又岂是你能转述的!”
他每问一句,便向前逼近一步。
“你可知赈灾钱粮与抚民之策在章程上,有何异同?你可知调拨国库银两,需经几部会审,过几道关防,盖几方印信?”
妇人而已,竟敢在他面前大呼小叫!
这些问题,别说宫女,便是新科状元,骤然被问,也未必能答得周全。
他就是要逼她。
若是答,便是坐实了“议政”之罪。
他可当场发难。
若是不答,便是默认无能。
他亦可借此联合百官,将她轰出金銮殿!
宋迎默默垂下眼:…………日哦,这是什么鬼差事。
她又在心里开始凌迟狗皇帝了。
“高大人,”
宋迎复又抬眸,浮现一丝困惑,“您说的这些,奴婢确实不懂,也不需要懂。”
她施施然走回案前,翻开奏本,“但奴婢需要知道,受灾州府详名、预估灾民数目、地方官吏请求调拨银两……这些,还请大人详明,奴婢会一字不差,尽数录下。”
她完全不接招,避开了所有诘问,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高伯深准备了好一肚子话,瞬间被堵在喉咙里。
这一下,反倒显得高伯深在故意阻扰救灾正事。
攻守之势,瞬间逆转。
仅仅一瞬的失态,他便压下了怒火,转而冷喝一声:
“张侍郎!”
户部侍郎立刻会意,朗声道:
“启禀首辅大人,淮南道庐州、寿州、蓟州三府,大水围城,三府灾民已逾十万!地方府库皆已告急!臣等连夜核算,急需朝廷即刻调拨首批赈灾银三十万两,米粮三十万石!”
他话音刚落,与高伯深同气连枝的兵部尚书李牧,立刻跟上:
“臣附议!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更有流民之乱!流民若不能妥善安置,极易为前朝余孽所煽动,届时便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臣请旨,当即派遣京营精锐三千,南下弹压,以防民变!”
“不可!”另一官员反驳,“三十万两?张侍郎好大的手笔!国库才刚刚充盈几分,这口子一开,半年的税收就没了!莫不是有人想趁着国难,中饱私囊?”
张侍郎:“你……你血口喷人!”
兵部刚想帮腔,又一文臣出列:“派兵弹压?更是荒谬!灾民乃我朝子民,并非叛军!此举只会激化民怨,助长叛军气焰!李将军勇则勇矣,却非安民之才!”
“那依大人之见,该派谁去?”
“自当派遣文臣,以安抚为主,工部右侍郎刘靖便很合适!”
“臣也举荐工部刘大人!刘大人曾随先帝三下江南,于治水疏浚一道,经验丰富,堪当此任!”
“胡扯!刘大人年事已高,如何经得起舟车劳顿?依臣之见,当派遣李将军前往!”
一时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吵成一片。
他们吵着、骂着,渐渐地,都忘记了一个根本问题——
上首的,是个宫女!
不知是谁先停了下来,争吵声渐渐弱了下去。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上首,那个奋笔疾书的宫女。
他们吵了半天,可……要如何定夺?
谁来定夺?
霎时安静,有些尴尬。
宋迎终于停下笔,轻咳了两声。
旋即抬起双手,微微下压。
“诸位大人的谏言,奴婢已尽数录下。”
她简单概括,“争论焦点无非有二:其一,赈灾银两数目。其二,派遣大使人选。”
“奴婢会将诸位的不同意见,连同户部张侍郎的奏折,一并呈于御前,交由陛下圣裁。”
宋迎环视全场:
“诸位大人若无其他要事——”
她微微一顿,拔高音量:
“今日,退朝。”
一个宫女……宣布退朝?
宋迎已经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
她静立三秒,见无人出列,便微微颔首,算是行了礼。
旋即,她捧起案上记录,旁若无人地走出了金銮殿。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宋迎一出金銮殿,脚下便虚了,连忙扶住身旁廊柱才站稳。
掌心湿滑,全是冷汗。
……狗皇帝让她干的事,居然是让她代为听政?!
她以为重获信任是什么天大难的事,不得剥皮扒骨验真心?
没想到他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扔给她?
宋迎抱着奏纸,步步思忖背后用意。
永昭帝对自己身体了解甚笃,应该是虚弱的不能上朝了,又不愿大权旁落。
再加上,润德公公生了病,没人可用才用的她。
等润德公公病好,自己就不用干这苦差事了。
……算了算了。
总好比卷进主线剧情要命强。
思及此,宋迎不敢耽搁,一路小跑,奔回了万春殿。
永昭帝还躺在床榻上,一身素白寝衣,领口微敞,露出一段锁骨。
病气非但没折损气场,反而衬得那双眸子愈发黑沉吓人。
宋迎头皮一麻,连忙跪下。
双手奉上奏纸:“陛下,奴婢回来了。”
头顶迟迟没有动静。
那叠奏纸压得她手臂发酸。
宋迎刚想开口再说些什么,眼前蓦地一黑。
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道,猛地将她从地上拽起。
“啊——”
她惊呼一声,手中奏纸瞬间脱手,漫天纷飞。
下一瞬,一个吻,重重压了下来。
第22章
唇齿相抵,尖锐痛感之后,有股淡淡腥甜。
挣扎是徒劳,呼吸亦是奢望。
窒息感渐渐漫上,宋迎无措的双手,下意识攀上胸膛,攥紧了那身寝衣。
布料被她抓得起了皱,从锁骨一路向下拉扯。
她怕得浑身发软,永昭帝瞳孔明明没有变成金色,那股失控暴戾也不在,可他为什么……
宋迎不明白。
原书剧情里,永昭帝的确身中剧毒,身体虚弱。
难道这也会影响五感六识?
难道他需要更深、更剧烈的安抚,才能平息?
宋迎快要昏死过去,蛮横力道却忽然撤去。
永昭帝瞬间掌握了接吻要领。
狂风骤歇,春潮漫过,像是蛊惑,引诱着她忘记反抗,忘记恐惧。
须臾之间,她终于得以喘息,却转而吸入更多灼热。
战栗窜上,酥麻了身体。
宋迎诡异地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这种背叛感,远比被强迫更让她心惊。
理智,在最原始的本能面前,竟然真就如此不堪一击。
攥紧衣襟的手,不知何时松了力道,指尖虚虚地,贴着他胸膛。
布料下的心跳,沉稳有力。
她的手无处安放,慌乱中,指腹倏然擦过微硬的弧度。
身上禁锢的力道,骤然一松。
宋迎茫然后撤。
唇上一片湿热,又麻又肿。
她抬手去抹,却见一缕晶莹连接两人唇角,随着她身体后仰,拉出一道暧昧水光,欲断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