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威逼利诱的一整套计划。
这才是真的想得到她这个人才,得不到,就毁掉,比如意外死亡。
“安全!安全!红旗厂的工作怎么做的?不是早就交代了,再要招工,必须三代通过政审,有没有落实到位!!”首都工业局局长戚岳气得在会议上直拍桌子,当时怎么做的政审,又是什么时候成为鼹鼠的,怎么通过招工的,这条线必须全都捋清楚。
这要是出了问题。
他这一身百八十斤的肉,拿什么去跟那群狼交代?
“安保力量必须加强!”
哪怕林巧枝现在的安全保卫程度不低了,否则也无法在混乱的上窜下跳中发现鼹鼠,可只要一想到林巧枝的天赋,戚岳就不愿意看到一点风险。
“再加强的话,就是特级了。”有人小声提醒,一般是进军工相关项目才有这个级别。
戚岳摆摆手:“提!你看刘副司令那个抢人的劲儿,看着吧,迟早的事。”
他找的领导也要顶不住了,诶!
就现在的情况,他们搞工业的,哪里有搞国防的硬气?
到处都在挖防空洞呢。
人家拍桌子声音都能大三分!那手掌又厚实又有力气,恨不得整个会议室都嘭嘭嘭的跟着震,就跟从前打仗阵地前遭了手榴弹一样。
***
林巧枝的生活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是感觉到周围人无形中忙碌了一些。
红旗厂还接连开展了教育课,安全意识宣讲,连小孩子都兴奋地觉得自己肯定是火眼金睛的英雄,没事到处跑,探头探脑,就想找出谁不对来。
这天她做好了一个模具,并且给黄彩霞她们讲了讲差速锁,从车间出来。
“林工,你买的家具做好了,家具厂那边想跟你约个时间送货。”门岗巡逻队的人前来通知她。
林巧枝亲手画图纸,定制了一批木家具。
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好了。
她去接待室,见到了家具厂的人,起身同她握手:“林工。”又说,“还要感谢红旗厂支援给我们单位的设备,我们厂长说了,但凡红旗厂单位的订单,我们都优先排单,您放心,都是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做的,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绝对不打折扣。”
同在江城,又沾了红旗厂发展的不少光,可是听过林巧枝这位高工精益求精性格的。
林巧枝挑挑眉。
温厂长这是又把她们厂淘汰下来的设备,肥了一批小单位啊。
“那我可期待成品了。”林巧枝微微笑道,又商量:“这样,下午四点运到,可以吗?”
“当然可以。”
“我们的卡车就是红旗厂对口支援的,保管出不了差错。”
约好时间。
林巧枝心情不错。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亲手布置它,应该没有哪个中国人会不喜欢这种感觉吧。
去食堂打饭,她都多挑了一条烧得肥美的鱼。
刚刚把盘子放下。
对面也放下一个盘子,宋莆笑着打招呼:“林工。”
林巧枝心情不错,看到他的笑容就心情更不错了。
她不禁问:“宋同志,你是在草原生活过吗?还是父母祖籍在那边?”
“怎么这样问?”
“就是曾经见过这种笑容,”就在112厂,那个三线建设单位,“那是一家三口,都和你一样笑得这么有感染力,又透着质朴。”
“那可得多谢林工夸我了。”他又笑眼似月牙,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有点不好意思,“可能是巧合吧。”
宋莆找过来,不是想听夸奖。
他吃了两口,看林巧枝心情不错,就开口提道:“我今天早上去做了一批实地测绘。”
林巧枝夹了一块鱼肚,很鲜,是那种鱼肉本身的鲜甜,“实地测绘?针对咱们前天第三次会议讨论出来的结果吗?”
“对。”
林巧枝这才注意到,桌下他的裤腿上还沾着不少泥点子。
脸上也有一些晒过的痕迹,只是他本身皮肤小麦色,所以才不显。
宋莆顾不上吃:“我选了个代表性地形,亲自去看过了,按照咱们上次讨论的结果,就算仅仅修整6-25度* 之间的丘陵农田,可以多得的良田亩数也不少了……”
林巧枝再吃一块鱼肚,也甜!
“林工你知道类似这样的有代表性的丘陵山区,全国大概有多少个吗?”宋莆说着就有点激动。
林巧枝:“一千四百多个县市,我记得主要分布在南方,西南,西北等区域?”
“是这样没错,”宋莆点点头,握筷子的手都兴奋用力,“播种面积可不少,占全国耕地三成左右,有马铃薯、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种植马铃薯是最多的。”
这一听,都是粮食的生产地。
果然,边吃边聊了一会儿,宋莆进入正题了。
提起了上次会议中,她提过的三大粮食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预期。
也就是小麦、水稻、玉米的耕作、种植、收获三个环节的机械化。
林巧枝提这茬,也是在梦里见过未来抢收抢种的时候,有人操作农机,完成了高度机械化的收割。
太震撼了。
农民弯腰一镰刀一镰刀的干,机器轰隆隆的开过去,几分钟就收割一大片。
“林工你肯定也知道,农民抢收就是在跟天抢粮食,跟天抢命。”宋莆眼睛黑得很纯粹,只看着林巧枝。
林巧枝也差不多吃完了。
毕竟都是宋莆在说。
“你要不要先吃?吃过我们再说?”林巧枝眼神落在他打的饭上。
“先说!”宋莆眉头舒展,脸上露出高兴神色,把铝饭盒盖子好好盖起来,“我等会儿再吃,也是一样的。”
他从长凳旁边放的军绿色挎包里,掏出一个红皮笔记本,忙翻开,用手指搓过几页:“这是我今早……”
他眼神专注。
说得井井有条。
林巧枝就是有点伤脑筋了,她确实在会议上,话赶话提了一句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在未来有可能超过80%水平。
但是具体的实现,不同的农机,不同品种的作物,却是没有特别深入的、针对性的了解。
宋莆追上来,跟嗅到好吃嫩草的小马驹一样。
林巧枝边思索、边解答,边回忆那些在梦里看过的东西,这剧情一般离漂亮姑娘不远,记忆倒是不模糊。
林巧枝很喜欢的一个,就是读书的漂亮姑娘,和她的同学们,翻山越岭前往县城读书,农忙的时候,会回家帮忙,烧饭、煮消暑汤放井里镇着,每天换着花样烧饭给家人补身体,又能干,读书又努力……
最后当然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这个铲斗……”
“水稻的话,插秧盘吧。”
“大致是这个样子,你看如果这边有一个带动的,插秧盘是不是会……”
……
到最后吃饭的时候,那盒放在旁边的饭都凉透了。
但宋莆一点也不在意,他喜上眉梢地看着桌上记下来的东西,手里端着饭扒拉着,眼睛却是挪也挪不开本上的数据。
三两下扒完了饭。
忘我地兴冲冲往办公楼去。
在楼上走廊溜达消食的温东鸣,看到了他的样子,心里想,又是一个心怀远大的年轻人啊。
何愁国家不兴呢。
不过他也只感慨了一小会儿,小烦恼就又回归到了红旗厂本身上。
他在走廊上,往左溜达几步。
不得劲,又往右溜达几步。
最后溜达着,往高工办公室去了。
刚好林巧枝在,办公室又没什么人,他笑吟吟走过去,拉了把凳子就坐在林巧枝身旁。
“温厂长?”林巧枝停下笔,侧目。
“又写笔记呢,你这习惯好。”温东鸣就用聊天的语气,说起了最近电话里得到的消息,“你说啊,以后要是指名要你参加江南造船厂那边的项目,你怎么想?”
红旗厂平台还是太小了啊。
温东鸣看着眼前的林巧枝,心里有些五味杂陈的感慨。
他骄傲了一辈子的红旗厂,也还是不够大鹏展开翅膀,尽情翱翔啊。
“我服从组织安排。”林巧枝毫不迟疑地说,又笑道,“红旗厂是我的根,我走出去,人家都说我是红旗厂的林工呢。”
“我可盼着温厂长你把红旗厂做大做强,要是真能成为世界农机的龙头大佬,我可就有面儿了。”
温东鸣伤感噗的一下被打消,失笑地指着她:“什么时候嘴变得怎么甜了?”
“真心话,我可不会嘴甜。”
温东鸣哈哈笑几声,眉宇间的褶皱都笑掉几根,意气高扬道:“那我这把老骨头,可得再接再厉了。”
他顺着就提起:“你这给我规划得大手笔,是不是也该考虑个人问题?”
这才是真的想得到她这个人才,得不到,就毁掉,比如意外死亡。
“安全!安全!红旗厂的工作怎么做的?不是早就交代了,再要招工,必须三代通过政审,有没有落实到位!!”首都工业局局长戚岳气得在会议上直拍桌子,当时怎么做的政审,又是什么时候成为鼹鼠的,怎么通过招工的,这条线必须全都捋清楚。
这要是出了问题。
他这一身百八十斤的肉,拿什么去跟那群狼交代?
“安保力量必须加强!”
哪怕林巧枝现在的安全保卫程度不低了,否则也无法在混乱的上窜下跳中发现鼹鼠,可只要一想到林巧枝的天赋,戚岳就不愿意看到一点风险。
“再加强的话,就是特级了。”有人小声提醒,一般是进军工相关项目才有这个级别。
戚岳摆摆手:“提!你看刘副司令那个抢人的劲儿,看着吧,迟早的事。”
他找的领导也要顶不住了,诶!
就现在的情况,他们搞工业的,哪里有搞国防的硬气?
到处都在挖防空洞呢。
人家拍桌子声音都能大三分!那手掌又厚实又有力气,恨不得整个会议室都嘭嘭嘭的跟着震,就跟从前打仗阵地前遭了手榴弹一样。
***
林巧枝的生活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是感觉到周围人无形中忙碌了一些。
红旗厂还接连开展了教育课,安全意识宣讲,连小孩子都兴奋地觉得自己肯定是火眼金睛的英雄,没事到处跑,探头探脑,就想找出谁不对来。
这天她做好了一个模具,并且给黄彩霞她们讲了讲差速锁,从车间出来。
“林工,你买的家具做好了,家具厂那边想跟你约个时间送货。”门岗巡逻队的人前来通知她。
林巧枝亲手画图纸,定制了一批木家具。
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好了。
她去接待室,见到了家具厂的人,起身同她握手:“林工。”又说,“还要感谢红旗厂支援给我们单位的设备,我们厂长说了,但凡红旗厂单位的订单,我们都优先排单,您放心,都是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做的,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绝对不打折扣。”
同在江城,又沾了红旗厂发展的不少光,可是听过林巧枝这位高工精益求精性格的。
林巧枝挑挑眉。
温厂长这是又把她们厂淘汰下来的设备,肥了一批小单位啊。
“那我可期待成品了。”林巧枝微微笑道,又商量:“这样,下午四点运到,可以吗?”
“当然可以。”
“我们的卡车就是红旗厂对口支援的,保管出不了差错。”
约好时间。
林巧枝心情不错。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亲手布置它,应该没有哪个中国人会不喜欢这种感觉吧。
去食堂打饭,她都多挑了一条烧得肥美的鱼。
刚刚把盘子放下。
对面也放下一个盘子,宋莆笑着打招呼:“林工。”
林巧枝心情不错,看到他的笑容就心情更不错了。
她不禁问:“宋同志,你是在草原生活过吗?还是父母祖籍在那边?”
“怎么这样问?”
“就是曾经见过这种笑容,”就在112厂,那个三线建设单位,“那是一家三口,都和你一样笑得这么有感染力,又透着质朴。”
“那可得多谢林工夸我了。”他又笑眼似月牙,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有点不好意思,“可能是巧合吧。”
宋莆找过来,不是想听夸奖。
他吃了两口,看林巧枝心情不错,就开口提道:“我今天早上去做了一批实地测绘。”
林巧枝夹了一块鱼肚,很鲜,是那种鱼肉本身的鲜甜,“实地测绘?针对咱们前天第三次会议讨论出来的结果吗?”
“对。”
林巧枝这才注意到,桌下他的裤腿上还沾着不少泥点子。
脸上也有一些晒过的痕迹,只是他本身皮肤小麦色,所以才不显。
宋莆顾不上吃:“我选了个代表性地形,亲自去看过了,按照咱们上次讨论的结果,就算仅仅修整6-25度* 之间的丘陵农田,可以多得的良田亩数也不少了……”
林巧枝再吃一块鱼肚,也甜!
“林工你知道类似这样的有代表性的丘陵山区,全国大概有多少个吗?”宋莆说着就有点激动。
林巧枝:“一千四百多个县市,我记得主要分布在南方,西南,西北等区域?”
“是这样没错,”宋莆点点头,握筷子的手都兴奋用力,“播种面积可不少,占全国耕地三成左右,有马铃薯、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种植马铃薯是最多的。”
这一听,都是粮食的生产地。
果然,边吃边聊了一会儿,宋莆进入正题了。
提起了上次会议中,她提过的三大粮食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预期。
也就是小麦、水稻、玉米的耕作、种植、收获三个环节的机械化。
林巧枝提这茬,也是在梦里见过未来抢收抢种的时候,有人操作农机,完成了高度机械化的收割。
太震撼了。
农民弯腰一镰刀一镰刀的干,机器轰隆隆的开过去,几分钟就收割一大片。
“林工你肯定也知道,农民抢收就是在跟天抢粮食,跟天抢命。”宋莆眼睛黑得很纯粹,只看着林巧枝。
林巧枝也差不多吃完了。
毕竟都是宋莆在说。
“你要不要先吃?吃过我们再说?”林巧枝眼神落在他打的饭上。
“先说!”宋莆眉头舒展,脸上露出高兴神色,把铝饭盒盖子好好盖起来,“我等会儿再吃,也是一样的。”
他从长凳旁边放的军绿色挎包里,掏出一个红皮笔记本,忙翻开,用手指搓过几页:“这是我今早……”
他眼神专注。
说得井井有条。
林巧枝就是有点伤脑筋了,她确实在会议上,话赶话提了一句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在未来有可能超过80%水平。
但是具体的实现,不同的农机,不同品种的作物,却是没有特别深入的、针对性的了解。
宋莆追上来,跟嗅到好吃嫩草的小马驹一样。
林巧枝边思索、边解答,边回忆那些在梦里看过的东西,这剧情一般离漂亮姑娘不远,记忆倒是不模糊。
林巧枝很喜欢的一个,就是读书的漂亮姑娘,和她的同学们,翻山越岭前往县城读书,农忙的时候,会回家帮忙,烧饭、煮消暑汤放井里镇着,每天换着花样烧饭给家人补身体,又能干,读书又努力……
最后当然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这个铲斗……”
“水稻的话,插秧盘吧。”
“大致是这个样子,你看如果这边有一个带动的,插秧盘是不是会……”
……
到最后吃饭的时候,那盒放在旁边的饭都凉透了。
但宋莆一点也不在意,他喜上眉梢地看着桌上记下来的东西,手里端着饭扒拉着,眼睛却是挪也挪不开本上的数据。
三两下扒完了饭。
忘我地兴冲冲往办公楼去。
在楼上走廊溜达消食的温东鸣,看到了他的样子,心里想,又是一个心怀远大的年轻人啊。
何愁国家不兴呢。
不过他也只感慨了一小会儿,小烦恼就又回归到了红旗厂本身上。
他在走廊上,往左溜达几步。
不得劲,又往右溜达几步。
最后溜达着,往高工办公室去了。
刚好林巧枝在,办公室又没什么人,他笑吟吟走过去,拉了把凳子就坐在林巧枝身旁。
“温厂长?”林巧枝停下笔,侧目。
“又写笔记呢,你这习惯好。”温东鸣就用聊天的语气,说起了最近电话里得到的消息,“你说啊,以后要是指名要你参加江南造船厂那边的项目,你怎么想?”
红旗厂平台还是太小了啊。
温东鸣看着眼前的林巧枝,心里有些五味杂陈的感慨。
他骄傲了一辈子的红旗厂,也还是不够大鹏展开翅膀,尽情翱翔啊。
“我服从组织安排。”林巧枝毫不迟疑地说,又笑道,“红旗厂是我的根,我走出去,人家都说我是红旗厂的林工呢。”
“我可盼着温厂长你把红旗厂做大做强,要是真能成为世界农机的龙头大佬,我可就有面儿了。”
温东鸣伤感噗的一下被打消,失笑地指着她:“什么时候嘴变得怎么甜了?”
“真心话,我可不会嘴甜。”
温东鸣哈哈笑几声,眉宇间的褶皱都笑掉几根,意气高扬道:“那我这把老骨头,可得再接再厉了。”
他顺着就提起:“你这给我规划得大手笔,是不是也该考虑个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