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只是他自己还没有察觉到。
做了个深呼吸,他以为自己冷静下来,准备应付林巧枝。
他给自己定了三个原则。
一、不思考。
二、不讲解、反驳。
三、不给出任何面部反应。
他和布德给这个战略起了个在他们美国片子审讯室镜头里常出现的, 绝对有警醒意义的名字——“在我的律师来到之前,我将保持沉默。”
“布德先生曾给我讲过, 裂解炉注汽的核心作用, 一是降低烃分压、二是热量传递与温度控制……”林巧枝按照剧本话术,缓缓开口。
“我没有!”
布德一听这个话,三原则瞬间破功,猛摇头强调道:“林专家,咱们单纯讲技术!你认真问自己,我当初有讲一点有关二次注汽技术相关的内容吗?”
林巧枝很想说:有的。
要不她怎么会往这方面想呢?
但是人就是这样的,在情绪的巨大波动下, 会下意识忘掉对自己不利的东西,然后只反复强调和回忆对自己有利的。
但林巧枝也点点头, 很好说话的样子,继续道:
“蒸汽作为稀释剂,降低原料烃的分压,抑制结焦反应……”
“可吸收部分热量,均匀炉管内温度分布,以防受热不均,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结焦……”
她说着,还换了一本资料。
边看边对照着说,“我们也做了考虑,要在具体什么区域做二次注汽?目前看高温段是比较适合的选择之一,高温段容易发生二次反应,可以有效减少甲烷、焦油等副产物……”
林巧枝一边说,还往安斯艾和布德那边看,似乎在求证一样。
看得两人手心一层黏汗。
明显能感觉到自己越听越忐忑,越听越心凉,再看那厚厚一摞资料,听到的明显只是冰山一角,就好像在海浪里挣扎的人,拼命地把脖子往水面上伸,却睁眼看到后面还有一道道看不到头的高浪。
这时候,手脚就很想抓住点什么了,哪怕一片木板也好。
领导们适时地递上,宽慰道:“安斯艾先生,没必要如此紧张,我们现在不就在谈着这事吗?你放心,我们国家还是非常讲究和平友好的。”
又是几句温声安慰,算是让安斯艾两人心中大定,今天确实是不虚此行,不愧是领导,行事就是大气!
眼里甚至多了两分感激。
若说在此之前,还有一点侥幸心理,想要挣扎抵御,在不付出什么代价的情况下,尽量糊弄过去。
此刻,这个心态,算是被完全打破了。
林巧枝暗自松了口气,她这一环的任务应该是完成了,“既不能打得太狠,让他应激,又不能打得太轻,让他仍然心存侥幸。”这个既要又要的贪心任务!
又是一阵来回推拉寒暄,心理和铺垫到位了。
“安斯艾先生做到高级工程师,应该是掌握了裂解炉的核心裂解工艺参数。”领导似乎是随口提起。
安斯艾呆了一下。
接着脸色就变化起来,想法也随之复杂了。
目前情况是好的,他如果拒绝了,会不会打破局面?但如果再继续对中方说,岂不是越错越多?
“跟你说个真心话。”领导笑得憨厚可亲,一副我当你是自己人才给你透露的样子,声音放低,“其实我们这两样技术已经研究得八九不离十了,我们预计的是,等日方赔偿修复了炉管,最好是可以同时更新设备。”
安斯艾呵呵笑了几声,不知道对这个说法相信了几成。
领导看向林巧枝的方向。
安斯艾犹豫,再次开口:“你们想要……你们为什么认为我就一定知道裂解炉的裂解工艺参数?我要是不清楚呢?”
会议室里的人精们脸上都浮现出浅淡的笑容,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和老人家去买菜,挑拣过后说“你这菜看着不新鲜啊”差不多,不是不想买,是想买前最后的压价和挣扎。
“我们肯定是相信安斯艾先生的技术的,核心裂解参数肯定是了如指掌,不过你放心,我们也不特别强求。不过,一个两个、和再多一个,有什么区别,对吧?”
这话说的,跟买鸡蛋买二送一似的。
安斯艾看向布德,相互对视,眼神不定。
林巧枝适时地开口,说台词:“我觉得真不用这么麻烦。”皱着眉板着脸,像是有点不耐烦,被压住地抱怨了一句,“咱也别听他胡说了,其实我都已经有点头绪了,信我难道不比信他们强?”
安斯艾两人像是被针扎了屁股,猛地转头看向领导。
领导什么话也没有说,但他的沉默,却已然是充满了微妙的感觉。
布德心一沉。
在桌底下就抓了一下安斯艾的胳膊。
林巧枝这话,真的是炸到他们的心底防线了——裂解反应的核心工艺参数,绝对是整套裂解炉的命根子,而也是完全有可能被深刻理解且懂得的人推算出来的。
比如,眼前这个可恶地伪装成外行的林专家!
领导呵斥了一声。
林巧枝讪讪合上资料,把手中资料往桌上一扔,就抱着胳膊看向安斯艾两人。
安斯艾和布德看到她的眼神,顺着她的话一想,刹那间心慌意乱。
人在没有上赌桌之前,大都是可以保持理智的,可一旦上了桌,就身不由己了,脑子的慌乱和理智出走都是无法控制的。
更不用说精神被来回拉扯的安斯艾两人。
精神这个东西,一直紧绷还好,松懈下来就很容易泄力了,最忌讳的就是像皮筋一样被来回拉扯。
情绪的大起大落最消耗精神,来回几次,人的脑子就宕机了,就容易被牵着走。
安斯艾两人已经不由自主地想,真要是被林巧枝研究出来了……
这种明明是最坏的打算,恐惧却控制不住的蔓延,脑子也控制不住的去想。
林巧枝就眼睁睁看着,这俩人脸色一点点发白。
被软中带硬,半劝半威胁的话术,忽悠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林巧枝:“……”
所以说,还是选她对峙更好。
没说错吧?
到底谁更善良,谁更蜂窝心眼,一目了然!
等到人松了口,核心裂解参数到手。
又触底反弹,面色越来越红润,表情越来越舒展自然。
林巧枝啧啧称奇。
最后梳理了一下她的工作。
一是打破他的期待。
二是逼近压迫他的底线。
中间跳过了一些环节,现在是最后一步了:以武力表示友好。
看着安斯艾依次跟领导们握手。
等人过来,林巧枝也把手伸过去,热情道:“欢迎下次再来中国,有机会的话,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技术问题。”
安斯艾手感觉一烫,迅速将手抽回。
一时庆幸,找领导谈这个选择太对了!
美国人火急火燎地、烧屁股似地回国了,法国人游完了长城也高兴地飞走了。
日方和谈判团队做最后的拉扯。
林巧枝也欢欢喜喜地准备去天安门拍照了!
第128章 那我再回红旗厂,岂不是六级工了?
意识到林巧枝要离开了。
燕山石化的卢当山等人都极为不舍。
一度跑去找厂里领导反映。
“这样好的同志, 我们向上头申请,调到我们厂里来工作嘛!”
“林同志到我们燕山石化,肯定不会埋没她的才能, 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对首都的人来说,尤其是燕山石化的职工来说, 要人绝对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来, 身处首都,想要征调地方人才真的有天然优势,二来,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被从各地、各单位征调来乙烯大项目的人才。
这样的反应很积极、也很热烈。
不管是对上行政的厂长, 还是对内负责具体工作的副厂长林山雁,都为此感到甜蜜又苦恼。
难道他们不想吗?不心动吗?
但向上反映,没有回音啊!
领导也打太极啊!
首都工业局总局,也是有点焦头烂额的感觉了。
首都工业局局长戚岳头疼地看着各地积极打上来的报告, 苦中作乐开了个玩笑道:“你们说林同志,怎么跟人民币一样, 走到哪儿都有人想把她揣进自己兜里。”
“哈哈哈这不是充分说明了林同志的优秀吗?”
“燎原行动走过大半, 林巧枝同志这个成果,确实是硕果累累,也有些吓人了。”
“要是搁我,我也想划拉到自家碗里。”
“哈哈哈哈……”
苦恼归苦恼,但国家有这样一位横空出世的工业天才,更多肯定还是高兴的。
“说得简单。”戚岳往椅背后靠,想到最近来访工业局的北京市的领导, 甚至还有海军第一副司令刘志远,就感觉到一阵头疼。
做了个深呼吸,他以为自己冷静下来,准备应付林巧枝。
他给自己定了三个原则。
一、不思考。
二、不讲解、反驳。
三、不给出任何面部反应。
他和布德给这个战略起了个在他们美国片子审讯室镜头里常出现的, 绝对有警醒意义的名字——“在我的律师来到之前,我将保持沉默。”
“布德先生曾给我讲过, 裂解炉注汽的核心作用, 一是降低烃分压、二是热量传递与温度控制……”林巧枝按照剧本话术,缓缓开口。
“我没有!”
布德一听这个话,三原则瞬间破功,猛摇头强调道:“林专家,咱们单纯讲技术!你认真问自己,我当初有讲一点有关二次注汽技术相关的内容吗?”
林巧枝很想说:有的。
要不她怎么会往这方面想呢?
但是人就是这样的,在情绪的巨大波动下, 会下意识忘掉对自己不利的东西,然后只反复强调和回忆对自己有利的。
但林巧枝也点点头, 很好说话的样子,继续道:
“蒸汽作为稀释剂,降低原料烃的分压,抑制结焦反应……”
“可吸收部分热量,均匀炉管内温度分布,以防受热不均,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结焦……”
她说着,还换了一本资料。
边看边对照着说,“我们也做了考虑,要在具体什么区域做二次注汽?目前看高温段是比较适合的选择之一,高温段容易发生二次反应,可以有效减少甲烷、焦油等副产物……”
林巧枝一边说,还往安斯艾和布德那边看,似乎在求证一样。
看得两人手心一层黏汗。
明显能感觉到自己越听越忐忑,越听越心凉,再看那厚厚一摞资料,听到的明显只是冰山一角,就好像在海浪里挣扎的人,拼命地把脖子往水面上伸,却睁眼看到后面还有一道道看不到头的高浪。
这时候,手脚就很想抓住点什么了,哪怕一片木板也好。
领导们适时地递上,宽慰道:“安斯艾先生,没必要如此紧张,我们现在不就在谈着这事吗?你放心,我们国家还是非常讲究和平友好的。”
又是几句温声安慰,算是让安斯艾两人心中大定,今天确实是不虚此行,不愧是领导,行事就是大气!
眼里甚至多了两分感激。
若说在此之前,还有一点侥幸心理,想要挣扎抵御,在不付出什么代价的情况下,尽量糊弄过去。
此刻,这个心态,算是被完全打破了。
林巧枝暗自松了口气,她这一环的任务应该是完成了,“既不能打得太狠,让他应激,又不能打得太轻,让他仍然心存侥幸。”这个既要又要的贪心任务!
又是一阵来回推拉寒暄,心理和铺垫到位了。
“安斯艾先生做到高级工程师,应该是掌握了裂解炉的核心裂解工艺参数。”领导似乎是随口提起。
安斯艾呆了一下。
接着脸色就变化起来,想法也随之复杂了。
目前情况是好的,他如果拒绝了,会不会打破局面?但如果再继续对中方说,岂不是越错越多?
“跟你说个真心话。”领导笑得憨厚可亲,一副我当你是自己人才给你透露的样子,声音放低,“其实我们这两样技术已经研究得八九不离十了,我们预计的是,等日方赔偿修复了炉管,最好是可以同时更新设备。”
安斯艾呵呵笑了几声,不知道对这个说法相信了几成。
领导看向林巧枝的方向。
安斯艾犹豫,再次开口:“你们想要……你们为什么认为我就一定知道裂解炉的裂解工艺参数?我要是不清楚呢?”
会议室里的人精们脸上都浮现出浅淡的笑容,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和老人家去买菜,挑拣过后说“你这菜看着不新鲜啊”差不多,不是不想买,是想买前最后的压价和挣扎。
“我们肯定是相信安斯艾先生的技术的,核心裂解参数肯定是了如指掌,不过你放心,我们也不特别强求。不过,一个两个、和再多一个,有什么区别,对吧?”
这话说的,跟买鸡蛋买二送一似的。
安斯艾看向布德,相互对视,眼神不定。
林巧枝适时地开口,说台词:“我觉得真不用这么麻烦。”皱着眉板着脸,像是有点不耐烦,被压住地抱怨了一句,“咱也别听他胡说了,其实我都已经有点头绪了,信我难道不比信他们强?”
安斯艾两人像是被针扎了屁股,猛地转头看向领导。
领导什么话也没有说,但他的沉默,却已然是充满了微妙的感觉。
布德心一沉。
在桌底下就抓了一下安斯艾的胳膊。
林巧枝这话,真的是炸到他们的心底防线了——裂解反应的核心工艺参数,绝对是整套裂解炉的命根子,而也是完全有可能被深刻理解且懂得的人推算出来的。
比如,眼前这个可恶地伪装成外行的林专家!
领导呵斥了一声。
林巧枝讪讪合上资料,把手中资料往桌上一扔,就抱着胳膊看向安斯艾两人。
安斯艾和布德看到她的眼神,顺着她的话一想,刹那间心慌意乱。
人在没有上赌桌之前,大都是可以保持理智的,可一旦上了桌,就身不由己了,脑子的慌乱和理智出走都是无法控制的。
更不用说精神被来回拉扯的安斯艾两人。
精神这个东西,一直紧绷还好,松懈下来就很容易泄力了,最忌讳的就是像皮筋一样被来回拉扯。
情绪的大起大落最消耗精神,来回几次,人的脑子就宕机了,就容易被牵着走。
安斯艾两人已经不由自主地想,真要是被林巧枝研究出来了……
这种明明是最坏的打算,恐惧却控制不住的蔓延,脑子也控制不住的去想。
林巧枝就眼睁睁看着,这俩人脸色一点点发白。
被软中带硬,半劝半威胁的话术,忽悠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林巧枝:“……”
所以说,还是选她对峙更好。
没说错吧?
到底谁更善良,谁更蜂窝心眼,一目了然!
等到人松了口,核心裂解参数到手。
又触底反弹,面色越来越红润,表情越来越舒展自然。
林巧枝啧啧称奇。
最后梳理了一下她的工作。
一是打破他的期待。
二是逼近压迫他的底线。
中间跳过了一些环节,现在是最后一步了:以武力表示友好。
看着安斯艾依次跟领导们握手。
等人过来,林巧枝也把手伸过去,热情道:“欢迎下次再来中国,有机会的话,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技术问题。”
安斯艾手感觉一烫,迅速将手抽回。
一时庆幸,找领导谈这个选择太对了!
美国人火急火燎地、烧屁股似地回国了,法国人游完了长城也高兴地飞走了。
日方和谈判团队做最后的拉扯。
林巧枝也欢欢喜喜地准备去天安门拍照了!
第128章 那我再回红旗厂,岂不是六级工了?
意识到林巧枝要离开了。
燕山石化的卢当山等人都极为不舍。
一度跑去找厂里领导反映。
“这样好的同志, 我们向上头申请,调到我们厂里来工作嘛!”
“林同志到我们燕山石化,肯定不会埋没她的才能, 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对首都的人来说,尤其是燕山石化的职工来说, 要人绝对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来, 身处首都,想要征调地方人才真的有天然优势,二来,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被从各地、各单位征调来乙烯大项目的人才。
这样的反应很积极、也很热烈。
不管是对上行政的厂长, 还是对内负责具体工作的副厂长林山雁,都为此感到甜蜜又苦恼。
难道他们不想吗?不心动吗?
但向上反映,没有回音啊!
领导也打太极啊!
首都工业局总局,也是有点焦头烂额的感觉了。
首都工业局局长戚岳头疼地看着各地积极打上来的报告, 苦中作乐开了个玩笑道:“你们说林同志,怎么跟人民币一样, 走到哪儿都有人想把她揣进自己兜里。”
“哈哈哈这不是充分说明了林同志的优秀吗?”
“燎原行动走过大半, 林巧枝同志这个成果,确实是硕果累累,也有些吓人了。”
“要是搁我,我也想划拉到自家碗里。”
“哈哈哈哈……”
苦恼归苦恼,但国家有这样一位横空出世的工业天才,更多肯定还是高兴的。
“说得简单。”戚岳往椅背后靠,想到最近来访工业局的北京市的领导, 甚至还有海军第一副司令刘志远,就感觉到一阵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