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走的时候很紧张,但是等走远后,看到林巧枝站位,兴奋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真的很震撼,两队人的目光都以林巧枝为中心,而林巧枝就挺拔地站着,让他们好像觉得,温厂长喊的激动人心的口号,真的照进了现实。
  他们红旗厂,要做中国龙头,要做世界一流!
  ***
  林巧枝暗自松了一口气,还是这样舒服。
  又瞥了一眼周明林,这家伙,重点防范对象。
  她提问了一圈。
  大致是把两拨人的水平摸清楚了。
  还是曾富田这边高一截,很明显的,对传动系统、对折腰转向这些技术,都有自己的理解。
  不像是周明林这群年轻人,还停留在红旗厂给的交流资料层面。
  心里有数,林巧枝就有点纳闷了,不知道两个厂是怎么想的。
  竟然做出如此迥异的安排。
  不过影响好像也不大?她带着这一点疑惑,按部就班的继续推进项目,“今天下午咱们就先熟悉一下,跟着我去看看传动系统,这边是由我们红旗厂技术组的翁工良翁工来做的,他的技术能很好的完成……”
  林巧枝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教人。
  但好巧不巧,之前有余组长给打了个样。
  她觉得还是不错的。
  余组长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好面子的性格,还有顽强的表情管理,会给林巧枝的带来如此大的误解,方向盘最开始就打歪了,以至于开启了一条让无数人咬牙切齿的路。
  走在这条路上,脑子是懵懵的,表情是呆呆的,脑仁常常痴呆地等着身体供应糖分和能量,否则压根消化不了洪水一样倾泻而来的技术汪洋。
  林巧枝在这个下午,再一次把余组长那儿反馈还不错的教学方法拿出来用。她边推进项目,边稍微花点心思,给曾富田、周明林他们两队人讲起经验来。
  她看过太多、太先进的拖拉机了。
  甚至不止拖拉机,各行各业更为先进的东西,更为广阔的视野她都有过,更超前的东西,她都见过。
  她想要讲一讲工业先进思想,讲一讲拖拉机的发展、进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属于信手拈来。
  “……所以不只是电信号能更为方便的切换传动方向,我们还能油箱上、操作驾驶舱上、或者挖掘机的操作臂上都做灵活考虑。”
  曾富田等人年纪不轻了,不管是脑力精力都没有年轻时好了,面对知识的滚滚洪流,听着听着,精神就有点涣散了,逐渐出现了余组长类似发直的眼神。
  而这时候。
  懵懵懂懂的年轻人组,终于拼命的从兜头而下的泄洪中挣扎出来,发出一声茫然地:“嘎?”
  终于是清醒一点了。
  抓住了一丝头绪。
  他们开始叽叽喳喳的提问,很丝滑的接过了林巧枝的注意力。
  给对面一点喘息的时间。
  以感谢对面一开始抢着回答林巧枝的问题,给他们的懵逼茫然留出宝贵的喘息和思考时间。
  神奇的,两个面和心不和的队伍,在面对林巧枝这个辛勤园丁的知识灌溉下,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友谊!
  林巧枝也很满意。
  看起来,她教得还不错?
  ***
  算着差不多还有一个小时到下工时间了。
  简单巡视了一圈车间。
  林巧枝则转而去办公楼那边。
  有一间会议室,专门是用来接待两个厂负责出书相关事宜的人。
  “林工。”
  谢胜利见她推门进来,喊人去倒水,又将整理好的一摞手稿递给她:“我把问题简单整理了一下,不过我觉得,有些事还是要请出版社那边来做。”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谢胜利发现之前有那个编辑在,倒是感觉不出什么明显的好来。
  但是人不在,一下就感知到差距了。
  林巧枝点头:“那安排一下吧,跟杜主任说一声。”他自然会去跟北边两个厂负责人沟通,出版社那边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说完,她不多操心这些,坐下来翻动谢胜利整理的手稿。
  抽出其中零星几张放到旁边,之后找人给她讲一讲,毕竟之前没有见过这种故障。
  她拔开钢笔帽,写了几个问题。
  以她现在的水平,已经不需要再像是从前一样亲自去修一遍,才能动笔写了。
  一方面,她修过的拖拉机、掌握的拖拉机维修技术真的不少,技术都是触类旁通的,另一方面,从头到尾设计出过一款拖拉机,她对拖拉机的理解,有一个质的提升。
  任何一个故障,她都能轻易从原理出发,找到根源和答案。
  前两天,她还在梦里,去拆了几款北边的拖拉机。
  南北差异也基本弥补了。
  不过写着写着,林巧枝翻翻后面的内容,皱了皱眉。
  感觉太慢了。
  假设写一个故障的维修方法,注意事项等,需要十五分钟左右,那么一个小时,也只能写三四个。
  十天下来,也只有三四十个。
  她毕竟还是没有原来写书时间那么充裕了。
  她想了想,推开门去找了杜主任,询问道:“我们厂有速记员吗?”
  杜主任点头:“当然有。”这年头哪个厂不培养几个速记员,又关切地问,“是写书需要吗?我给你喊人。”
  林巧枝点头,坦诚道:“一笔笔写太慢了,我现在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项目上,时间不太够。”
  杜主任有些茫然,所以不是嫌手写太多累,而是嫌手写跟不上脑子的速度?
  他试探着问:“你要几个?”
  林巧枝思索片刻:“咱们厂有几个?不超过五个的话,可以都叫来吗?”
  杜主任整个人都听呆了。
  开会都用不了五个。
  他努力声音沉稳,提醒:“速记员手速很快的。”
  “我说的应该也很快。”林巧枝以过来人的经验道。
  杜主任见她如此自然,不自觉舔了舔嘴唇。
  老天给人分脑子的时候,是不是把他给落下了?为什么有人能如此自信,一个脑子对上五个速记员?
  不多时。
  会议室里出现奇景。
  一排五个速记员间隔着坐好,面前各自摆着一小摞整理好的问题纸。
  林巧枝拿起一张,大约两三秒,就开口说维修思路。
  她似乎边说边想,起初还有点慢,但越说到后面越快、越流畅。
  说完,速记员还在奋笔疾书,她就放下这个问题,朝着下一桌走去。
  原本要写十五分钟的内容,口述几分钟就能说完。
  林巧枝从这种高效的“流水线”作业中,高强度的思索了很多拖拉机的故障,察觉到了很多根源性的问题。
  ——拖拉机到底哪里容易坏,又为什么会坏?怎么才能尽可能降低故障率,降低返修率?
  这就好像刷题,刷一道、两道,可能感觉不深,但是高强度刷二十道、一百道,自然而然就能领悟出一些东西。
  林巧枝沉浸其中,颇有一种搂草打兔子的丰收感。
  一时间,会议室里有些寂静。
  谢胜利这个老搭档,都微微张着嘴巴,觉得眼前发生的事有些……对他心脏不太友好了。
  再转过头来,就看到大家的表情,感觉有点像是在照镜子。
  “林工时间紧张,咱们还是要多理解,多配合的嘛。”谢胜利有意缓和一下气氛,他毕竟还是工作这么多年了,还是有点自持的,只是在脑子里狂吼一下,以抒发震惊的情绪。
  北方的机修钳工们震撼之余,心里难免有点小意见、小担忧了。
  “谢师傅,林工会修我们北方的拖拉机吗?这样搞不会出问题吧?”进展太快了,他们一时都搞不清楚林巧枝说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谢胜利其实也有点不太肯定,但面对外人肯定是要给自家人撑场面的:“拖拉机的核心架构不都是差不多的?维修工作,肯定比设计一款拖拉机难度要低太多了,林工这就像什么?像是拉着一百门重火炮,去打一个小县城的日本鬼子,你自己想想,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一会议室的人:“……”
  这话说的,这是在敲谁呢?
  而且这比喻也太糟心了。
  等回到招待所,方旭猛灌了一杯水,对大家说起这个事,语气难免带上一点不信,还有一点老大哥难免的傲气:“你们说,是不是有点太狂了?难道以为我们北方的拖拉机,和他们南方一个修法?还是觉得做出点技术突破,就能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他觉得,这么离谱的事,闻所未闻,肯定会引来大家的激烈讨论和附和。
  而以曾富田为首,还没有缓过神来的学习队伍,表情都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只是缓慢的给倒了一杯茶,眼神体恤道:“喝点茶。”
  就在刚刚,他们还在讨论:他们现在看到的,绝对不是最强的林巧枝,尚短的入行时间大大限制了她前进的步伐,随着她积累越发深厚,不断深入,一旦接触到更为高深广阔的东西,才是她惊天动地的时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