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林巧枝手中翻看着文件笑笑:“会的。”
在赵局把该讲的讲完了,该给他们看的文件看过了,林巧枝还口述了一下对这个项目的计划和安排。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总归比文字来的真诚恳切。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
林巧枝一行人从会议室鱼贯而出。
见她们走出来,蹲在走廊边的人,站起来看向他们。
也有人迎上来同赵振云低声解释,“我劝过了,他不愿意走。”
赵振云:“陆同志,我已经同你解释清楚了。”
陆良心有不甘道:“我就是想再见见红旗厂,和他们谈一谈,他们拿了我们的经费,真的不能再压一压?哪怕给我们留一半也好!”
温东鸣和林巧枝步伐同时一顿,相互看看彼此。
赵振云迈步上去:“什么叫你们的经费?那是国家的经费,组织怎么批,怎么分配,都是有计划有权衡的!你们都是第二次申请换电机了吧?”
“难道不找找原因?贸贸然再换一个新的,要是再烧掉呢?”
陆良咬着牙说:“可派到我们厂检测的人,也没有查出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不是吗?总不能一直拖着不修,还怎么生产,厂里怎么维持?”
他越说情绪越激动,“都说‘好人好马上三线’,就因为国家这一句号召,我们的职工销了户口从长春,从首都,从上海各地千里跋涉、举家搬迁来到内地,摩拳擦掌要建大工厂。”
“刚到的时候就是一片山沟沟,什么都没有,我们的职工吃饭在露天坝坝,睡自己搭的树枝茅草棚,没有路就自己修,没有开荒工具就自己造,没有汽车运输就肩扛人抬!!”陆良一个中年汉子,说起这些眼眶都发红。*
“那么艰难的时候,我们有跟组织开过一句口吗?我们有抱怨过一句苦吗!!”
这说的是国家的三线建设计划,是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主席提出的将全国分为一线、二线、三线,沿海边疆是一线,中部为二线,西部内地纵深地区则为三线。*
三线建设,就是在纵深地区,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国防、经济战备体系。
一旦再要打起来,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在国家腹地有一片安全可靠的阵地,有山可退,有险可守,有枪可造。
陆良所管理的,就是这时代浪潮下的一朵蔚蓝海浪。
他强忍喉头哽咽,“我之前都已经拍着胸脯跟大伙保证了,咱们的设备马上就能维修好!马上就能恢复生产,你让我怎么有脸回去跟他们说,说再等等?”
他怎么有脸回去!!
后面。
听着赵局在前面的与陌生面孔的激烈情绪和言语。
林巧枝听了个半懂,好像是经费被挪给了红旗厂?
温东鸣拍拍她:“别看他委屈大声,赵局都说了,经费是国家的,咱们拿的是国家经费。”
至于哭穷,他当年不也哭?要不能把路工带回来?没有一身哭穷的本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从一穷二白新中国走出来的厂长。
相比林巧枝的半懂,温东鸣则稍微听明白的更多一点。
“那设备估计是被坑了。”
国家是最不想,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浪费资金的,不得不掏也是打碎了牙和血吞,只能忍着。
温东鸣给林巧枝简单解释了一下:“西方垄断着核心技术,有部分设备引进的时候,不止是价格要狠狠敲我们一笔,还会在设备上动手脚,一旦过保,就会面临频繁的维修和天价的维修费。”
林巧枝抿紧唇角。
从前是听过这种行业内的传闻,可真的发生在眼前的时候,愤怒的情绪依旧抑制不住。
林巧枝抬眼望向那个素未谋面的同志,不禁想:梦里,会有同技术系列的步进梁式加热炉吗?
第68章 毕竟上赶着不是买卖
林巧枝暂时不知道梦里有没有。
但感觉眼前的场面有点……尤其是她们这个正主还站在这里。
她再往后挪了挪, 拉远了和前面的距离,用极小的声音:“要不咱挪点给他?”
她们申请项目的时候,是留了余量的。
本以为会被压缩, 虽然确实压了一些,但是比他们预计的居然少一点。
抠一抠、省一省, 也不是挤不出一点钱来。
温东鸣摇摇头:“你这就是没有面对哭穷的经验, “又用眼神朝前示意,“你看赵局多稳得住?”
谁不哭穷?
他温东鸣敢拿未来十年不吃肉打赌,这会儿整个中国就没有一家没有哭过穷的单位。
“你现在抠抠省省的让出去了,到时候咱们项目不够怎么办?擦着极限经费来做项目,到时候压力要大到你白一圈头发, 别不信,十几岁我确实是没见过,二十几岁就长白头发的我可知道好几个。”温东鸣阻止她这个想法。
林巧枝微微踮脚,往前一瞧, 赵局确实很稳得住!
她暗暗咋舌。
真是行行有行行的不容易。
这天天面对这么多哭穷,还都是真心酸、真艰难、真有道理、真的穷, 人家不带一丝夸张, 不带一点骗你的!
全是真情实感,怎么稳得住哦?
晚上睡觉,会不会做梦都是拒绝了某个人的内疚不安?
温东鸣还真怕最近思想课上多了的林巧枝头脑一热,热血上头:“这项目资金压力你没试过。那你这样想,紧紧扣扣日子也能过,但一个月就给你2块钱,包括吃饭在内所有事, 是不是要掰着指头过日子,还生怕突然来个花钱的意外?”
林巧枝:……懂了。
突然就无比生动清晰了。
温东鸣感觉到她表情的变化, 满意了,才道:“而且我说实话,咱挤一点,肯定不够。”
“肯定不够?那得有多贵。”林巧枝诧然。
具体有多贵温东鸣当然也不知道,但他知道点别的:“就前两年,北方那边有台引进的生产线故障了,西方厂家要求返厂维修,维修费用开价。”
他用手比了个三,“300万元。”
林巧枝深深吸一口气含在胸腔,整个人起伏一下。
她憋气:“那咱不修了,干脆拆了学技术。”
温东鸣笑了一声:“花上千万,上亿引进的设备,说不修了就不修了?没想到咱们林工还挺大气。”
林巧枝:“……”
“那拖着砍砍价!”林巧枝还是赌气。
温东鸣摇摇头:“据说当时库房里堆了大量原材料,不修的话,会面临相当大一批原材料报废,是巨额的损失。”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林巧枝感觉心焦火燎,有一口气堵在喉管,不上不下的,噎人!
好想把人拎到面前来打一顿啊!
“那就只能出钱呗。”
林巧枝感觉自己脑门都在冒气,又道:“那下次不买他们的总行了吧?”
这总可以吧!!
温东鸣也摇摇头:“全世界就这几家有这些高端技术。”
既然已经接触到项目和资金分配这些事了,也已经见到眼下这个情况了,温东鸣觉得林巧枝也不是不可以再多知晓一些这层的真实和……残酷。
他举例子,“像是咱们进口的瑞士的精密机床,一旦过保,维修费普遍是原价的30%,高的甚至可以到50%”
“美国也干这事,咱们进口的堆底泵机,坏了两次,每一次都是必须运送回美国维修,维修周期定好了是六个月,所有设备和人员都只能停工等它,维修费也是天价。”
“日本更不必多说。”
通过技术封锁,迫使用户依赖售后服务。
这本就是技术垄断者最常用的手段。
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西方阵营国家,哪个没做过?还能全都避开了?
林巧枝:“……”
已经气得冒烟了。
从小也不是没听过,什么被欺负,什么限制对他们国家出口的禁令,但是具体到这个程度,听到一件件真实发生的具体事和数据,那点心理准备,一点防御力都没有,一下就被击穿了。
温东鸣不再说了。
他默默离林巧枝远了一点。
免得小年轻气不过,把他给打了。仔细窥了窥林巧枝的表情,还真觉得不是没这个可能。
林巧枝是有点手痒痒了,牙也痒痒。自打初中好好学习之后,她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想揍人的冲动了。
不仅是他们,对面也在说这个事。
“你看看!!”
赵局拍出一张项目名单:“你自己看看!哪个不重要,哪个不要发展?你自己来说,省掉哪个?”
陆良拿过来看,他可没打算客气,目光在一个个项目巡视,要是眼睛能抠出钱来,他现在的眼睛绝对是大型巨臂挖掘机。
“这个铝业单位呢?不也是维修申请。”
“咱们多少关键铝合金材料从这出?关键承力部件,机翼梁,机身框,多少单位指着它呢,咱们的运输机计划都把它规划在内!”
在赵局把该讲的讲完了,该给他们看的文件看过了,林巧枝还口述了一下对这个项目的计划和安排。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总归比文字来的真诚恳切。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
林巧枝一行人从会议室鱼贯而出。
见她们走出来,蹲在走廊边的人,站起来看向他们。
也有人迎上来同赵振云低声解释,“我劝过了,他不愿意走。”
赵振云:“陆同志,我已经同你解释清楚了。”
陆良心有不甘道:“我就是想再见见红旗厂,和他们谈一谈,他们拿了我们的经费,真的不能再压一压?哪怕给我们留一半也好!”
温东鸣和林巧枝步伐同时一顿,相互看看彼此。
赵振云迈步上去:“什么叫你们的经费?那是国家的经费,组织怎么批,怎么分配,都是有计划有权衡的!你们都是第二次申请换电机了吧?”
“难道不找找原因?贸贸然再换一个新的,要是再烧掉呢?”
陆良咬着牙说:“可派到我们厂检测的人,也没有查出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不是吗?总不能一直拖着不修,还怎么生产,厂里怎么维持?”
他越说情绪越激动,“都说‘好人好马上三线’,就因为国家这一句号召,我们的职工销了户口从长春,从首都,从上海各地千里跋涉、举家搬迁来到内地,摩拳擦掌要建大工厂。”
“刚到的时候就是一片山沟沟,什么都没有,我们的职工吃饭在露天坝坝,睡自己搭的树枝茅草棚,没有路就自己修,没有开荒工具就自己造,没有汽车运输就肩扛人抬!!”陆良一个中年汉子,说起这些眼眶都发红。*
“那么艰难的时候,我们有跟组织开过一句口吗?我们有抱怨过一句苦吗!!”
这说的是国家的三线建设计划,是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主席提出的将全国分为一线、二线、三线,沿海边疆是一线,中部为二线,西部内地纵深地区则为三线。*
三线建设,就是在纵深地区,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国防、经济战备体系。
一旦再要打起来,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在国家腹地有一片安全可靠的阵地,有山可退,有险可守,有枪可造。
陆良所管理的,就是这时代浪潮下的一朵蔚蓝海浪。
他强忍喉头哽咽,“我之前都已经拍着胸脯跟大伙保证了,咱们的设备马上就能维修好!马上就能恢复生产,你让我怎么有脸回去跟他们说,说再等等?”
他怎么有脸回去!!
后面。
听着赵局在前面的与陌生面孔的激烈情绪和言语。
林巧枝听了个半懂,好像是经费被挪给了红旗厂?
温东鸣拍拍她:“别看他委屈大声,赵局都说了,经费是国家的,咱们拿的是国家经费。”
至于哭穷,他当年不也哭?要不能把路工带回来?没有一身哭穷的本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从一穷二白新中国走出来的厂长。
相比林巧枝的半懂,温东鸣则稍微听明白的更多一点。
“那设备估计是被坑了。”
国家是最不想,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浪费资金的,不得不掏也是打碎了牙和血吞,只能忍着。
温东鸣给林巧枝简单解释了一下:“西方垄断着核心技术,有部分设备引进的时候,不止是价格要狠狠敲我们一笔,还会在设备上动手脚,一旦过保,就会面临频繁的维修和天价的维修费。”
林巧枝抿紧唇角。
从前是听过这种行业内的传闻,可真的发生在眼前的时候,愤怒的情绪依旧抑制不住。
林巧枝抬眼望向那个素未谋面的同志,不禁想:梦里,会有同技术系列的步进梁式加热炉吗?
第68章 毕竟上赶着不是买卖
林巧枝暂时不知道梦里有没有。
但感觉眼前的场面有点……尤其是她们这个正主还站在这里。
她再往后挪了挪, 拉远了和前面的距离,用极小的声音:“要不咱挪点给他?”
她们申请项目的时候,是留了余量的。
本以为会被压缩, 虽然确实压了一些,但是比他们预计的居然少一点。
抠一抠、省一省, 也不是挤不出一点钱来。
温东鸣摇摇头:“你这就是没有面对哭穷的经验, “又用眼神朝前示意,“你看赵局多稳得住?”
谁不哭穷?
他温东鸣敢拿未来十年不吃肉打赌,这会儿整个中国就没有一家没有哭过穷的单位。
“你现在抠抠省省的让出去了,到时候咱们项目不够怎么办?擦着极限经费来做项目,到时候压力要大到你白一圈头发, 别不信,十几岁我确实是没见过,二十几岁就长白头发的我可知道好几个。”温东鸣阻止她这个想法。
林巧枝微微踮脚,往前一瞧, 赵局确实很稳得住!
她暗暗咋舌。
真是行行有行行的不容易。
这天天面对这么多哭穷,还都是真心酸、真艰难、真有道理、真的穷, 人家不带一丝夸张, 不带一点骗你的!
全是真情实感,怎么稳得住哦?
晚上睡觉,会不会做梦都是拒绝了某个人的内疚不安?
温东鸣还真怕最近思想课上多了的林巧枝头脑一热,热血上头:“这项目资金压力你没试过。那你这样想,紧紧扣扣日子也能过,但一个月就给你2块钱,包括吃饭在内所有事, 是不是要掰着指头过日子,还生怕突然来个花钱的意外?”
林巧枝:……懂了。
突然就无比生动清晰了。
温东鸣感觉到她表情的变化, 满意了,才道:“而且我说实话,咱挤一点,肯定不够。”
“肯定不够?那得有多贵。”林巧枝诧然。
具体有多贵温东鸣当然也不知道,但他知道点别的:“就前两年,北方那边有台引进的生产线故障了,西方厂家要求返厂维修,维修费用开价。”
他用手比了个三,“300万元。”
林巧枝深深吸一口气含在胸腔,整个人起伏一下。
她憋气:“那咱不修了,干脆拆了学技术。”
温东鸣笑了一声:“花上千万,上亿引进的设备,说不修了就不修了?没想到咱们林工还挺大气。”
林巧枝:“……”
“那拖着砍砍价!”林巧枝还是赌气。
温东鸣摇摇头:“据说当时库房里堆了大量原材料,不修的话,会面临相当大一批原材料报废,是巨额的损失。”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林巧枝感觉心焦火燎,有一口气堵在喉管,不上不下的,噎人!
好想把人拎到面前来打一顿啊!
“那就只能出钱呗。”
林巧枝感觉自己脑门都在冒气,又道:“那下次不买他们的总行了吧?”
这总可以吧!!
温东鸣也摇摇头:“全世界就这几家有这些高端技术。”
既然已经接触到项目和资金分配这些事了,也已经见到眼下这个情况了,温东鸣觉得林巧枝也不是不可以再多知晓一些这层的真实和……残酷。
他举例子,“像是咱们进口的瑞士的精密机床,一旦过保,维修费普遍是原价的30%,高的甚至可以到50%”
“美国也干这事,咱们进口的堆底泵机,坏了两次,每一次都是必须运送回美国维修,维修周期定好了是六个月,所有设备和人员都只能停工等它,维修费也是天价。”
“日本更不必多说。”
通过技术封锁,迫使用户依赖售后服务。
这本就是技术垄断者最常用的手段。
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西方阵营国家,哪个没做过?还能全都避开了?
林巧枝:“……”
已经气得冒烟了。
从小也不是没听过,什么被欺负,什么限制对他们国家出口的禁令,但是具体到这个程度,听到一件件真实发生的具体事和数据,那点心理准备,一点防御力都没有,一下就被击穿了。
温东鸣不再说了。
他默默离林巧枝远了一点。
免得小年轻气不过,把他给打了。仔细窥了窥林巧枝的表情,还真觉得不是没这个可能。
林巧枝是有点手痒痒了,牙也痒痒。自打初中好好学习之后,她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想揍人的冲动了。
不仅是他们,对面也在说这个事。
“你看看!!”
赵局拍出一张项目名单:“你自己看看!哪个不重要,哪个不要发展?你自己来说,省掉哪个?”
陆良拿过来看,他可没打算客气,目光在一个个项目巡视,要是眼睛能抠出钱来,他现在的眼睛绝对是大型巨臂挖掘机。
“这个铝业单位呢?不也是维修申请。”
“咱们多少关键铝合金材料从这出?关键承力部件,机翼梁,机身框,多少单位指着它呢,咱们的运输机计划都把它规划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