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对上猛然失色的死对头,温东鸣的表情就显得云淡风轻多了,他怎么可能不了解自家宝贝苗苗的情况嘛,都是多少年的老对手了,霍丰还是这样好骗,他笑呵呵地回应对方喊他的名字:“诶~”
霍丰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场外各个厂长和高工之间,已然是一阵三五成群的交头接耳,流传着更多关于林巧枝的消息,都是只看看报纸得不到的、行内口口相传的细节和信息。
对这次比赛的结果,都各自有了全然不同的预期。
时间渐过。
各个单位处理该赛题的进度不尽相同。
林巧枝看着初步组装后的齿轮箱,微微屏住呼吸,手动转动齿轮组测试流畅度。
第65章 林巧枝志高气扬、赤心报国的十八岁
在八名红旗厂选手紧张包围的目光注视下。
齿轮箱的一个个小齿轮精密啮合, 转动起来。
“咔哒咔哒——”
声音不对!
林巧枝眼眸一凝,她目光在周围一众工具中扫过,没有平日她练习听音时常用的中空铜棒, 拿了一把扳手,她附身低头, 一头搭在齿轮箱上, 一头抵在下颚骨头处。
她微微眯起眼,继续用手转动齿轮,边听这细微的杂音,边观察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以她们做的精度。
即使是高速旋转,也不会出现这种声音。
较慢的手动转动, 应该是丝滑无声的才对。
萧隆等人登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盯着林巧枝在操作台前检查齿轮箱。
有些紧张地扯扯领子,或者无意识抿住发干的嘴唇。
林巧枝听着,把其中一段齿轮组拆下来, 一个个单独测试,观察其中的问题。
负责这一段齿轮的队员, 顿时紧张起来, 呼吸和神色发紧。
林巧枝注意到他的紧绷,安抚道:“没事,你做的这段技术精度非常高,超过要求的技术水平了。”
“那为什么会……?”仍旧有些不安的握了握锉刀,那怎么会一到这部分就出问题?
林巧枝又逐一检查了一段,揽下了责任:“我的问题。”
她打磨了其中两个齿轮,又重新把齿轮安装回去, 进行力线的细微调整:“偏移的电机会比原来更多压缩了原本齿轮箱空间,调整后, 你这部分受影响了而已,不用担心。”
感觉到萧隆拍拍他的肩膀,又听林巧枝主动承担这份责任,他缓缓松了一口气,他不敢想如果最后比赛因为他这里没做好功亏一篑,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该怎么办才好。
“那好调整吗?”缓和了紧张的情绪,他关切道,主动提出,“这部分我最熟悉,如果有什么需要改的,都可以跟我提。”
林巧枝正在调整这一组齿轮,观察情况,同时说:“做三片备用吧,以防在电机高速旋转下出问题,随时可以更换替补。”
“我给你把修改部分标出来。”林巧枝伸手拿过这组齿轮的图纸数据。
“好嘞!”
林巧枝见他精神振奋、干劲十足地去做备用替换齿轮,又回过头,继续做功能测试。
萧隆帮忙扶着,做精度复测:“多人同时加工不同模块,还是容易出现基准不统一的问题。”
林巧枝指出一处让他微调,眉目沉定道:“没有关系,我在非关键配合面,预埋了3处可调节顶丝,就是留到最后这个微调阶段,用于补偿累积误差。”
萧隆……想到她几乎拿到赛题就带队开工,实在是想不到她哪来的时间考虑这么多,他嘴唇翕动,最后还是没说出什么,只拿起细锉刀去处理那一丝需微调处了。
又是半小时。
林巧枝看着眼前完成的工件。
“都上手试试吧,没问题咱们就提交成品了。”她直起腰,扭了下脖子活动一下。
林巧枝侧身让出了位置,七名队员都上手试了试,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速度去转动齿轮。
“很丝滑。”
“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可惜咱们不能用电机试,不然还有时间,有问题可以调整。”
“呸呸呸,不会说话,有什么问题?不可能有问题!”
林巧枝也不打算再磨磨蹭蹭不断复查了,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再消耗过多的情况下去磨时间,并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提交吧。”
林巧枝给了准话。
红旗队一行八人,穿过比赛场地,往前方的裁判席而去。
这样的动静,吸引了几乎所有选手的注意力,是的,几乎所有选手,都不由起身抬头向红旗厂的队伍投去目光。
脑海里冒出不可思议的想法,“提前完成了?”
目送着红旗厂队伍往前走一段。
目光更是不由自主的黏在红旗厂做的齿轮箱上。
看着一个个高低错落啮合的齿轮,试图从里面得到一些启发和灵感。
主办方和裁判也没有阻止。
这种带有修复性质的改造问题,千人千路,每个人的解决方法都是不同的,不可能完全一样。
就好像一座桥梁被砸断半坍塌了,有人直接搭几根长木板就大起胆子走过去了,有人挂一根吊索,有人搞一块木头划过去,有人打造乌篷船载客挣钱,有人干脆直接绕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过了桥,到达对岸,就是成功。
那么多尺寸、配合面,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每一处的改动和调整都影响前后,难不成想看两眼就直接看透?
如果有这个能力。
自己早就设计出方案了,现在做了一大半了,难道还想改?
没有这个能力的,看再多眼也看不出所以然来,这就好像数学题,真不懂的难题,把答案盯穿了,也是拔剑四顾心茫然。
在路过仪表厂的时候,林巧枝目光和他们队长相撞。
林巧枝扬起一个笑容。
拭目以待。
红旗厂一行人提交了齿轮箱后,没有留在场地里打扰其他选手继续比赛。
一出门,就有一群红旗厂的年轻选手热情哄哄地包* 围上来,递水的递水,还有用凉井水浸过的毛巾,拧干了,往头顶上一盖,脑子都感觉凉凉的,特舒服!
温东鸣更是高兴地大手一挥:“走,去食堂,每个人都加一份肉,钱票我私人报销!”
顿时激起一片兴奋地啊啊呜呜的欢呼声。
简单吃饭修整了一下。
晚上八点半,场地内灯火通明。
持续七个半小时的比赛,也到了截止时间。
广播也响起,宣布:“位于一号比赛场地的,赛题为‘偏移电机孔位的机械齿轮箱改造加工’的团队赛比赛结束,共有12支队伍提交了最终的成品赛件……”
应邀而来的媒体,对着12个不同的齿轮箱按下快门。
台上摆放的12个齿轮箱裸露着内部精密的结构,能看到各种啮合的齿轮和连接的轴件,结构都有细微的不同,却无一不展现着工业严密精细的气息。
裁判做着检查。
有两组功能性丧失,没能完成这个齿轮箱设计之初的功能。
只能说做了一个新结构的电机—齿轮箱—角度调节凸轮的设备。
如果用写作文类比,就是严重偏题了,让写梅,结果写了悔。看着像,但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需求方想要不拆卸的修复功能,就是还要保证原本功能使用的!做个大致相似,但干不了活的表面光有什么用?
紧接着,又有一组没有通过“手动转动齿轮组的流畅度测试”
功能和要求都基本完成了。
但可能因为某些零件的精度不够,或者设计出了问题,导致转动的时候,有明显的咔哒咔哒的摩擦音。
萧隆侧头看了一眼对方那组,“可惜了。”
林巧枝也点点头,道:“可能是最后时间不够了,如果再多一两个小时,应该能完成的。”她看这个思路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有9支队伍完成了赛题,通过了手动转动测试。
这会儿大家都心里有数了。
因为类似的比赛奖项设置,都是有先例可循的,一般来说,应该是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裁判宣布手动转动测试结果后,整个比赛场地的氛围就两极分化了。
心里有数自己争不过前面的几名,已经面露喜色,整个队伍都洋溢着高兴的气息,激动得相互举手击掌庆贺。
他们拿到省赛三等奖了!!
比赛时有多绷紧神经,不敢喘气,现在就有多欣喜,又累又饿的疲惫都被清扫一空,真恨不得兴奋绕场大叫三圈。
可以预见的,等到他们回去,迎接他们的甚至会是【热烈欢迎xxx凯旋归来】的横幅,他们会成为厂里青年一代的风云人物!!
相比之下,还有希望竞争一二等奖的队伍,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无不心里忐忑又期待的,等待结果。
霍丰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场外各个厂长和高工之间,已然是一阵三五成群的交头接耳,流传着更多关于林巧枝的消息,都是只看看报纸得不到的、行内口口相传的细节和信息。
对这次比赛的结果,都各自有了全然不同的预期。
时间渐过。
各个单位处理该赛题的进度不尽相同。
林巧枝看着初步组装后的齿轮箱,微微屏住呼吸,手动转动齿轮组测试流畅度。
第65章 林巧枝志高气扬、赤心报国的十八岁
在八名红旗厂选手紧张包围的目光注视下。
齿轮箱的一个个小齿轮精密啮合, 转动起来。
“咔哒咔哒——”
声音不对!
林巧枝眼眸一凝,她目光在周围一众工具中扫过,没有平日她练习听音时常用的中空铜棒, 拿了一把扳手,她附身低头, 一头搭在齿轮箱上, 一头抵在下颚骨头处。
她微微眯起眼,继续用手转动齿轮,边听这细微的杂音,边观察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以她们做的精度。
即使是高速旋转,也不会出现这种声音。
较慢的手动转动, 应该是丝滑无声的才对。
萧隆等人登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盯着林巧枝在操作台前检查齿轮箱。
有些紧张地扯扯领子,或者无意识抿住发干的嘴唇。
林巧枝听着,把其中一段齿轮组拆下来, 一个个单独测试,观察其中的问题。
负责这一段齿轮的队员, 顿时紧张起来, 呼吸和神色发紧。
林巧枝注意到他的紧绷,安抚道:“没事,你做的这段技术精度非常高,超过要求的技术水平了。”
“那为什么会……?”仍旧有些不安的握了握锉刀,那怎么会一到这部分就出问题?
林巧枝又逐一检查了一段,揽下了责任:“我的问题。”
她打磨了其中两个齿轮,又重新把齿轮安装回去, 进行力线的细微调整:“偏移的电机会比原来更多压缩了原本齿轮箱空间,调整后, 你这部分受影响了而已,不用担心。”
感觉到萧隆拍拍他的肩膀,又听林巧枝主动承担这份责任,他缓缓松了一口气,他不敢想如果最后比赛因为他这里没做好功亏一篑,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该怎么办才好。
“那好调整吗?”缓和了紧张的情绪,他关切道,主动提出,“这部分我最熟悉,如果有什么需要改的,都可以跟我提。”
林巧枝正在调整这一组齿轮,观察情况,同时说:“做三片备用吧,以防在电机高速旋转下出问题,随时可以更换替补。”
“我给你把修改部分标出来。”林巧枝伸手拿过这组齿轮的图纸数据。
“好嘞!”
林巧枝见他精神振奋、干劲十足地去做备用替换齿轮,又回过头,继续做功能测试。
萧隆帮忙扶着,做精度复测:“多人同时加工不同模块,还是容易出现基准不统一的问题。”
林巧枝指出一处让他微调,眉目沉定道:“没有关系,我在非关键配合面,预埋了3处可调节顶丝,就是留到最后这个微调阶段,用于补偿累积误差。”
萧隆……想到她几乎拿到赛题就带队开工,实在是想不到她哪来的时间考虑这么多,他嘴唇翕动,最后还是没说出什么,只拿起细锉刀去处理那一丝需微调处了。
又是半小时。
林巧枝看着眼前完成的工件。
“都上手试试吧,没问题咱们就提交成品了。”她直起腰,扭了下脖子活动一下。
林巧枝侧身让出了位置,七名队员都上手试了试,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速度去转动齿轮。
“很丝滑。”
“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可惜咱们不能用电机试,不然还有时间,有问题可以调整。”
“呸呸呸,不会说话,有什么问题?不可能有问题!”
林巧枝也不打算再磨磨蹭蹭不断复查了,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再消耗过多的情况下去磨时间,并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提交吧。”
林巧枝给了准话。
红旗队一行八人,穿过比赛场地,往前方的裁判席而去。
这样的动静,吸引了几乎所有选手的注意力,是的,几乎所有选手,都不由起身抬头向红旗厂的队伍投去目光。
脑海里冒出不可思议的想法,“提前完成了?”
目送着红旗厂队伍往前走一段。
目光更是不由自主的黏在红旗厂做的齿轮箱上。
看着一个个高低错落啮合的齿轮,试图从里面得到一些启发和灵感。
主办方和裁判也没有阻止。
这种带有修复性质的改造问题,千人千路,每个人的解决方法都是不同的,不可能完全一样。
就好像一座桥梁被砸断半坍塌了,有人直接搭几根长木板就大起胆子走过去了,有人挂一根吊索,有人搞一块木头划过去,有人打造乌篷船载客挣钱,有人干脆直接绕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过了桥,到达对岸,就是成功。
那么多尺寸、配合面,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每一处的改动和调整都影响前后,难不成想看两眼就直接看透?
如果有这个能力。
自己早就设计出方案了,现在做了一大半了,难道还想改?
没有这个能力的,看再多眼也看不出所以然来,这就好像数学题,真不懂的难题,把答案盯穿了,也是拔剑四顾心茫然。
在路过仪表厂的时候,林巧枝目光和他们队长相撞。
林巧枝扬起一个笑容。
拭目以待。
红旗厂一行人提交了齿轮箱后,没有留在场地里打扰其他选手继续比赛。
一出门,就有一群红旗厂的年轻选手热情哄哄地包* 围上来,递水的递水,还有用凉井水浸过的毛巾,拧干了,往头顶上一盖,脑子都感觉凉凉的,特舒服!
温东鸣更是高兴地大手一挥:“走,去食堂,每个人都加一份肉,钱票我私人报销!”
顿时激起一片兴奋地啊啊呜呜的欢呼声。
简单吃饭修整了一下。
晚上八点半,场地内灯火通明。
持续七个半小时的比赛,也到了截止时间。
广播也响起,宣布:“位于一号比赛场地的,赛题为‘偏移电机孔位的机械齿轮箱改造加工’的团队赛比赛结束,共有12支队伍提交了最终的成品赛件……”
应邀而来的媒体,对着12个不同的齿轮箱按下快门。
台上摆放的12个齿轮箱裸露着内部精密的结构,能看到各种啮合的齿轮和连接的轴件,结构都有细微的不同,却无一不展现着工业严密精细的气息。
裁判做着检查。
有两组功能性丧失,没能完成这个齿轮箱设计之初的功能。
只能说做了一个新结构的电机—齿轮箱—角度调节凸轮的设备。
如果用写作文类比,就是严重偏题了,让写梅,结果写了悔。看着像,但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需求方想要不拆卸的修复功能,就是还要保证原本功能使用的!做个大致相似,但干不了活的表面光有什么用?
紧接着,又有一组没有通过“手动转动齿轮组的流畅度测试”
功能和要求都基本完成了。
但可能因为某些零件的精度不够,或者设计出了问题,导致转动的时候,有明显的咔哒咔哒的摩擦音。
萧隆侧头看了一眼对方那组,“可惜了。”
林巧枝也点点头,道:“可能是最后时间不够了,如果再多一两个小时,应该能完成的。”她看这个思路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有9支队伍完成了赛题,通过了手动转动测试。
这会儿大家都心里有数了。
因为类似的比赛奖项设置,都是有先例可循的,一般来说,应该是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裁判宣布手动转动测试结果后,整个比赛场地的氛围就两极分化了。
心里有数自己争不过前面的几名,已经面露喜色,整个队伍都洋溢着高兴的气息,激动得相互举手击掌庆贺。
他们拿到省赛三等奖了!!
比赛时有多绷紧神经,不敢喘气,现在就有多欣喜,又累又饿的疲惫都被清扫一空,真恨不得兴奋绕场大叫三圈。
可以预见的,等到他们回去,迎接他们的甚至会是【热烈欢迎xxx凯旋归来】的横幅,他们会成为厂里青年一代的风云人物!!
相比之下,还有希望竞争一二等奖的队伍,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无不心里忐忑又期待的,等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