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前10名的最终结果一出来,前10名的11个人里,红旗厂占6名,仪器仪表厂占5名。
  如果严格遵守人数,林巧枝和邓豪的并列第一占据两个名额的话,会把现在排在第十的仪器仪表厂选手,直接给挤出前十,这样就是,红旗厂前十有6人,仪器仪表厂前十有4人。
  “笑一笑啊老霍,咱马失前蹄一次又说明不了什么,就差这一个人,差一个第一,指不定下次就赢回来了。”这话简直是在往人胸口插刀子,却让温东鸣满脸璨笑的说出来。
  如果你们这群人不一个个笑得眼睛都看不到了,如果不说话的声音里都带着颤抖的笑线,倒是还勉强能觉得这真的是一句安慰的好心话。
  但霍丰可不会就这么让人看笑话,他脸上神色收敛,镇定的声调说:“二号场地的比赛是不是也要结束了?小王,”他喊自己的助力,“把其它几个场地的比赛结果拿来我看看,我看看前十和前五十的整体数据情况,对了,还有最重要的总分。”
  捅刀子啊,谁怕谁!
  ***
  对于这个并列第一,两个单位都挺满意。
  但对林巧枝和邓豪两个当事人来说,却都不太满意。
  林巧枝皱着眉心,要是按时间排,她可不算赢。
  邓豪表情也不见喜色,要是按照年龄论,他能力肯定逊于林巧枝。
  或许骨子里骄傲的人大抵如此,不愿意接受这种有瑕疵的第一。
  两个之前并不认识的年轻人对视一眼。
  都分明看清了对方的眼底的战意——等会儿团体赛见。
  总要分个高下的!
  两人错开身,林巧枝走到红旗厂的队伍里,喝了一口水,好奇地看正在算积分的乔元手中本子:“我们的总分现在怎么样?”
  “目前钳工组三项比赛加起来1320分,比仪器仪表厂少180分,分差倒是比我们原来预计的少一点。”乔元道。
  林巧枝鼓了鼓脸。
  “没事,团体赛追得回来。”
  吃午饭午休的时候,萧隆找上了林巧枝,他主动说:“团体赛,我给你打辅助。”
  林巧枝抬眼看他:“你不自己带队参加?”
  团体赛不同于个人赛,由单位派人参加,人数足够,派三五支队伍都可以。
  “下次吧,”萧隆咬了咬腮肉,看向林巧枝,“这次咱们形势好,一举把仪器仪表厂拿下。”
  集体荣誉为先。
  他的个人想法往后放一放。
  而且,看了今早的个人赛的成绩,萧隆觉得自己对林巧枝的心态已经有点趋于圆润的状态了。
  林巧枝伸手:“行,咱一举把仪器仪表厂拿下。”
  萧隆和她对拳,用力一碰:“狠狠打一打他们的嚣张气焰!”
  下午,团体赛开赛前,广播声音响起:“团体赛即将开始,请各单位的参赛队伍到一号比赛场地集合,请各单位的参赛队伍……”
  林巧枝还想着邓豪的事。
  等到了赛场,她却发现邓豪并不是领队。
  邓豪是22岁以下年龄的这一组,而仪器仪表厂带队的人,是和萧隆同台竞技的25岁组的选手。
  应该是一个比邓豪实力更强的选手,要不也压不住他。
  邓豪看到她是领队,袖口戴着队长袖标,眼睛都瞪大了一下。
  在靠近后,早上都没说话的两人,终究还是破了局,邓豪没忍住先开口,不可思议:“你当队长?”
  林巧枝点头,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我还以为你也是。”
  战书白下了。
  邓豪:“……”
  是个大鬼头。
  难道不是他们在团队赛中负责关键技术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较量技术吗?
  他看了眼自家队长,这是他能打得过的?但他又不甘心,于是压低声音:“有没有什么经验分享?”能压住比自己大几岁的师兄上位的经验!!
  林巧枝感觉,对方队伍心不齐啊。
  有人蠢蠢欲动想干掉队长自己上位!
  可能是不能背后说人,正说着,人来了。
  “第一差点丢了,整个年龄组都被人单挑打穿了,还有心思聊天。”这仪表厂的队长是个威严的,冷着脸说话,邓豪被看得脖子都缩了一下。
  他面红耳赤:“不是!”
  “回去准备。”
  邓豪像是被老鹰抓的小鸡一样咯咯哒飞快溜走了,哪里像是敢挑战上位的样子?
  林巧枝表情收敛,站直身体,目光不躲不避地迎向他。
  “团体赛才是真正体现单位综合实力的地方,”这位队长也目光锐利地看向她,陈述道,“我们仪器仪表厂,团队赛会赢回来的。”
  林巧枝轻轻哼笑一声。
  “谁赢还不一定呢。”
  “那拭目以待。”仪器仪表厂这位身形笔挺、表情威严的队长说完这句,转身离去。
  各个厂的队伍都陆续到齐。
  很快进行抽题,裁判道:“本次团体赛将从搜罗来的国际奥林匹克技能大赛题库里,当众抽取一个题目,公开公正透明……”
  说着,他在众目睽睽下伸手进箱子里,从里面摸到了一个数字球,然后宣读对应题目。
  林巧枝听着,要求完成一个齿轮箱,是个组合件,要求完成的整个组合件有上百个尺寸,八十多个配合面,给出的时间是七个半小时*
  裁判又继续说:“据考题描述,这是迁移自一组核电站主泵机械密封面修复的实际案例,美西方国家已经相继建设核电站,为国家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但核电停机成本高达一天100万美元,为避免返厂维修导致的数月停工,要在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修复密封面……”
  众人听得龇牙。
  什么玩意?
  停一天多少钱?
  不过关于核电站的技术肯定不会放在题库里,那是人家西方国家投入了几百几千亿美元研究的东西,这道考题考的是“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复杂零件改装”的技术和加工能力。
  看技术部分具体的内容,需要完成由三个功能模块组成的组合件,其中包含108个关键尺寸、84个高精度配合面,还要解决一个伺服电机安装孔位偏移的问题。
  不是把偏移调好了就行的,已经偏了,不能动它,这个虚拟的电机,还有已经偏移的位置,提供的就是“不拆卸设备的情况”这个前提条件。
  现场已然是低嚎一片。
  第64章 林巧枝这个队长,胸有成竹
  赛题宣读完毕。
  整个比赛场地都传来一阵阵议论。
  “这题目也太难了吧。”有队伍的选手已是叫了起来, 一副狂抓头发的样子。
  “是啊,光做齿轮箱就够呛了,怎么还有个电机孔位偏移的预设。”
  “我看场地那边还真放了一台电机, 不会最后直接固定好电机实体,用偏移的这家伙, 来测试我们完成的齿轮箱吧?”
  “人家不也在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 完成了机械密封面修复吗?想也知道那种大设备肯定特别复杂。”
  “那能一样吗,停一天100万美元,不能行也要行啊!!”
  “你就赌咱们国家没有这样的需求?”
  ……
  是啊,难道他们国家就没有这样的故障情况了吗?
  即使没有一天100万美元的停机损失,即使砍半再砍半, 也不是现在的祖国能承受得起的。
  为什么世界技能大赛把这题收纳到题库?
  就是因为世界领域内,各个国家工业发展中都面临相似的问题。
  大型设备停机费用太恐怖了。
  如果停机后进行数天、甚至数月的返厂维修,损失更是难以承受的。
  那有没有可能,在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 进行部分功能的维修?
  甚至“盲配”这一难点考题,也有一部分原因, 是基于此项需求诞生的。
  要不然谁没事琢磨个为难人的“盲配”技术, 嘿,我有,但就是不给你用,就是不让你上手,你只能看着来,凭感觉来~
  如此欠揍,如果是无中生有, 那还不被大伙的唾沫星子喷死?
  工业领域内所有的技术,都是从实战中总结而来, 都是从实际需求中诞生而来。
  因此,即使知道这题目难度可能有点大,但主办方仍旧把搜集到的这道题目,放进了题库里。
  同样的现实技术问题,别的国家的年轻选手能做,他们的也能,中国只是起步晚,但不代表人差!
  萧隆收回目光,问:“怎么讲?”
  林巧枝也是皱着眉头:“图纸简单看下来,机械齿轮模块,有30个配合面,里面包含交错槽、斜齿轮组,要求传动无卡顿。第二个精密定位模块,有24个配合面,要做带角度调节的凸轮机构,以保证±0.01°的重复定位精度,最后就是处理电机孔位的问题……”
  这会儿还站得密,周围人听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