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不得不说,她听到时,心跳得很快,简直比听筒里的电啸声都快十几倍。
这项技术跨越太大了,机械齿轮的传动时代,真的很难想象通过电信号控制的传动技术。
她第一眼看到拆开的时候,简直感觉在看外星球的东西。
但通过游总工,她才知道,原来西方已经有“晶闸管整流 + 齿轮齿条” 的混合传动装置了。
游总工什么都没说。
但从她描述的技术内容来看,林巧枝猜测,他们国家可能已经秘密进口了一套。
等她这次从上海回去,“图书馆”里应该就能看到这份内部技术资料了!
她心里也琢磨,那对堂姐妹折腾的亲事,梦里最多还能再撑个三五天,毕竟她看着,结婚那天的村里宴席的菜都定好了,应该是不会再有更多一波三折的情况了。
希望最后这点时间,加上国家援助的技术资料助力,她能跨越这道巨大的时代沟壑。
“这拖拉机研究得怎么样了?”计剑锋下火车的时候* ,看林巧枝收资料,还好奇地问了一句。
这火车上一路,可真让他看得感慨,他没见过比林巧枝更耐得下心来的年轻人,心无旁骛,看笔记和资料的时候,那双黑眸炯炯发亮。
她是真心喜欢这些。
看得出来她乐在其中。
“就差最关键的传动系统了,其余的都七七八八了。”林巧枝心想,如果能做出电子传动系统,那么双向驾驶也就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了。
毕竟双向驾驶的难题,就在切换动力方向上,而电子传动系统想切换方向,简直是正对路子,堪比打蛇打到七寸上了。
计剑锋挑眉,诧异问道:“除了最关键的部分,其余都七七八八了?”
林巧枝才工作几年?
就算一工作就开始研究这个,那也才多久?
他可是听程梁说,林巧枝想造的这台拖拉机不简单,在拖拉机行业,绝对是有巨大技术革新的。
对上计剑锋诧异的目光,林巧枝笑笑没说话。
如果她有梦里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还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技术突破,那就太笨了。
计剑锋看着面前的林巧枝,提起这些,一点也不激动的样子,可能……这就是天才吧?
他拍了拍林巧枝的肩膀,停止了这个让人心里酸溜溜的话题,温东鸣肯定是出门踩狗屎了!
他是不是也该找点来踩一踩?
计剑锋不动声色的想着。
到了造船厂。
林巧枝很快被安顿好。
住在距离江南造船厂最近的一家招待所,步行三分钟就能进入造船厂大门。
自然的,她也吃上了那碗红烧肉。
味道比她想象中更好。
从小盼到大的一碗红烧肉,能不好吃吗?即使上海口味和江城口味相差有点大,但依旧抵不过林巧枝胸腔里一阵阵涌动的情绪。
儿时吃路工带回来红烧肉的小巧枝,能知道长大后的自己会有这一刻吗?
尊重。
她真的靠自己得到了。
***
林巧枝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是做技术支持和指导。
分体研制这套技术,在主持过交流会之后,她的熟练度已经非常高了,见识也足够广。
所以在面对造船厂的几个分体项目时。
林巧枝都并没有太吃力。
她端着热水,在造船厂的绘图大桌前一张张仔细查看。
一张审查完,又看下一张。
时间就这么渐渐流逝。
等她逐渐从专注的思绪中脱离出来的时候,已经中午十二点半,肚子都开始咕咕叫了。
“去食堂吗?”程梁看林巧枝放下图纸,没有挑出毛病,暗松了一口气,问了一下。
“去!”林巧枝应得很积极,早上她就听说今天食堂供应羊肉了,上海果然还是不一样,繁华且物资丰富,难怪她们江城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望上海而小天下”
因为长江航运发达而如此骄傲的江城,都要对上海的繁华甘拜下风。
“那一起吧。”程梁闻言起身往外走。
林巧枝同他一道。
吃过回来,又继续审查图纸。
直到林巧枝拍板,终于没有在这次的方案和图纸中挑出问题。
参与项目的人都齐齐松了一口气。
计剑锋见状,走近了林巧枝这边:“最核心的部分完成了,回头还是要再请林工你督导一下,这项目工期紧、又关键要紧,还是要等到进入正轨才能勉强放心。”
“好。”林巧枝一口就答应了。
“这样就再好不过了。”计剑锋的心又往肚子里落了一点,高兴于林巧枝的爽快,也痛快说,“林工再多待几天,到时候直接从上海采办点年货回家过年,我们造船厂福利也是一等一的,到时候给你备一份,保管回家气派又体面。”
最主要的具体方案落地了,等到实际操作肯定还是会遇到问题,很多在开始之前无法预料的困难,都是需要一一克服的。
林巧枝不急着回去,能多留几天,相当于有人保驾护航,计剑锋当然高兴。
其实说起来,林巧枝现在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他原本的预期了。
尤其是在交流会上,林巧枝分享的那些尚未能在20吨模具里应用的想法,也都成功优化设计到他们自己的项目。
处理好这边,计剑锋这才提起:“还记得我找你要的那张船舶图纸吗?”
“当然记得。”
林巧枝屏住呼吸,总算来了,就是不知道那张图纸的帮助会有多大。
第55章 大门一直为你敞开
江南造船厂的厂区非常大。
林巧枝和计剑锋越往深处走, 人越是渐渐稀少。
但那种带着一点海锈味的钢铁气息却逐渐浓厚。
一直知道这个历史悠久的造船厂赫赫功绩的林巧枝,不免眼底浮现期待,内心紧张又雀跃。
这是造出这片土地上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 造出新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的江南造船厂!
走进造船厂深处一栋办公楼。
上了三楼,尽头一间办公室。
手工制作的海洋沙盘最为瞩目, 上面还摆着各种船舶的小号模型。
拿着放大镜在小型沙盘前和人讨论着什么的老人, 抬起头来看向林巧枝二人,随和道:“坐,喝点茶。”
又抬抬眼皮,睨计剑锋,“可算舍得把人给我带来了。”
“这不是万吨水压机那边离不开人吗?”计剑锋脸上堆笑, 主动去拿旁边柜子上的暖水壶,给倒了茶水,亲手递到他面前,“您也知道, 没有万吨水压机,我们的大型锻件处处受制, 我可是下了军令状的。”
真不是他故意拖延。
他哪里敢敷衍眼前这位对他有教导提携恩情的半个老师, 惹得人不高兴,还不是他自己吃挂落?
见老者接过了水,计剑锋笑容松了松,又同坐在沙盘边的另一人简单打了招呼,侧身对林巧枝介绍:
“这位是我们江南造船厂的船舶设计总工徐世秦,这位是驻军代表晏剑上校,这次找你来, 主要是看了你那张图纸后他们想见一见你。”
林巧枝一愣,飞快看了一眼坐着的那位高大上校, 又觉得有些冒昧,收回目光朝着两人问候:“徐总工好,晏上校好。”
“林巧枝同志。”晏剑点头示意,也并不生硬。
徐世秦老爷子对林巧枝倒是很温和,没有扫眼就让计剑锋后脖颈绷紧的锐利,笑着邀请林巧枝坐下。
“我看了你设计的分体项目方案,非常不错。”他看着十分年轻,精神昂扬的的林巧枝,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笑容跃然面上。
“您过奖了,徐总工,谢谢这份赞扬。”林巧枝笑笑,客气道。
“不用紧张,这可不像你在一线车间的风格。”
徐世秦笑了笑,打趣了一句,才直言道:“这次找你,主要是想和你聊聊你那张图纸。”
他从沙盘里拿了个巴掌大的模型,看着它的眼神有点感慨,递给林巧枝:“我们江南造船厂自主建造的主力水面舰艇6601型护卫舰,当年中国第一艘,看看?”
林巧枝诧然望向他,确定道:“这个我现在可以看吗?”
老爷子“哈”地笑了一声:“保密意识不错。”
“我看过你的档案,先后提了两级,现在看看这个模型还是可以的。”
林巧枝接过模型。
想了想,应该一次指的是红旗厂和王工为她担保提级,一次是主持分体研制交流会,按需提级。
来回打量这个护卫舰模型,林巧枝道:“看起来很有苏联风格。”
配备了76毫米主炮和鱼雷发射管,和她在梦里看到的那款有些相似。
“确实是仿照苏联的图纸,再进行自主设计的。”不论如今中苏关系如何,但这样庞大的、几乎倾囊相授的技术援助,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来自红色巨人精神的燃烧,人类史册极其壮丽的一笔,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时代巨浪。
这项技术跨越太大了,机械齿轮的传动时代,真的很难想象通过电信号控制的传动技术。
她第一眼看到拆开的时候,简直感觉在看外星球的东西。
但通过游总工,她才知道,原来西方已经有“晶闸管整流 + 齿轮齿条” 的混合传动装置了。
游总工什么都没说。
但从她描述的技术内容来看,林巧枝猜测,他们国家可能已经秘密进口了一套。
等她这次从上海回去,“图书馆”里应该就能看到这份内部技术资料了!
她心里也琢磨,那对堂姐妹折腾的亲事,梦里最多还能再撑个三五天,毕竟她看着,结婚那天的村里宴席的菜都定好了,应该是不会再有更多一波三折的情况了。
希望最后这点时间,加上国家援助的技术资料助力,她能跨越这道巨大的时代沟壑。
“这拖拉机研究得怎么样了?”计剑锋下火车的时候* ,看林巧枝收资料,还好奇地问了一句。
这火车上一路,可真让他看得感慨,他没见过比林巧枝更耐得下心来的年轻人,心无旁骛,看笔记和资料的时候,那双黑眸炯炯发亮。
她是真心喜欢这些。
看得出来她乐在其中。
“就差最关键的传动系统了,其余的都七七八八了。”林巧枝心想,如果能做出电子传动系统,那么双向驾驶也就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了。
毕竟双向驾驶的难题,就在切换动力方向上,而电子传动系统想切换方向,简直是正对路子,堪比打蛇打到七寸上了。
计剑锋挑眉,诧异问道:“除了最关键的部分,其余都七七八八了?”
林巧枝才工作几年?
就算一工作就开始研究这个,那也才多久?
他可是听程梁说,林巧枝想造的这台拖拉机不简单,在拖拉机行业,绝对是有巨大技术革新的。
对上计剑锋诧异的目光,林巧枝笑笑没说话。
如果她有梦里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还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技术突破,那就太笨了。
计剑锋看着面前的林巧枝,提起这些,一点也不激动的样子,可能……这就是天才吧?
他拍了拍林巧枝的肩膀,停止了这个让人心里酸溜溜的话题,温东鸣肯定是出门踩狗屎了!
他是不是也该找点来踩一踩?
计剑锋不动声色的想着。
到了造船厂。
林巧枝很快被安顿好。
住在距离江南造船厂最近的一家招待所,步行三分钟就能进入造船厂大门。
自然的,她也吃上了那碗红烧肉。
味道比她想象中更好。
从小盼到大的一碗红烧肉,能不好吃吗?即使上海口味和江城口味相差有点大,但依旧抵不过林巧枝胸腔里一阵阵涌动的情绪。
儿时吃路工带回来红烧肉的小巧枝,能知道长大后的自己会有这一刻吗?
尊重。
她真的靠自己得到了。
***
林巧枝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是做技术支持和指导。
分体研制这套技术,在主持过交流会之后,她的熟练度已经非常高了,见识也足够广。
所以在面对造船厂的几个分体项目时。
林巧枝都并没有太吃力。
她端着热水,在造船厂的绘图大桌前一张张仔细查看。
一张审查完,又看下一张。
时间就这么渐渐流逝。
等她逐渐从专注的思绪中脱离出来的时候,已经中午十二点半,肚子都开始咕咕叫了。
“去食堂吗?”程梁看林巧枝放下图纸,没有挑出毛病,暗松了一口气,问了一下。
“去!”林巧枝应得很积极,早上她就听说今天食堂供应羊肉了,上海果然还是不一样,繁华且物资丰富,难怪她们江城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望上海而小天下”
因为长江航运发达而如此骄傲的江城,都要对上海的繁华甘拜下风。
“那一起吧。”程梁闻言起身往外走。
林巧枝同他一道。
吃过回来,又继续审查图纸。
直到林巧枝拍板,终于没有在这次的方案和图纸中挑出问题。
参与项目的人都齐齐松了一口气。
计剑锋见状,走近了林巧枝这边:“最核心的部分完成了,回头还是要再请林工你督导一下,这项目工期紧、又关键要紧,还是要等到进入正轨才能勉强放心。”
“好。”林巧枝一口就答应了。
“这样就再好不过了。”计剑锋的心又往肚子里落了一点,高兴于林巧枝的爽快,也痛快说,“林工再多待几天,到时候直接从上海采办点年货回家过年,我们造船厂福利也是一等一的,到时候给你备一份,保管回家气派又体面。”
最主要的具体方案落地了,等到实际操作肯定还是会遇到问题,很多在开始之前无法预料的困难,都是需要一一克服的。
林巧枝不急着回去,能多留几天,相当于有人保驾护航,计剑锋当然高兴。
其实说起来,林巧枝现在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他原本的预期了。
尤其是在交流会上,林巧枝分享的那些尚未能在20吨模具里应用的想法,也都成功优化设计到他们自己的项目。
处理好这边,计剑锋这才提起:“还记得我找你要的那张船舶图纸吗?”
“当然记得。”
林巧枝屏住呼吸,总算来了,就是不知道那张图纸的帮助会有多大。
第55章 大门一直为你敞开
江南造船厂的厂区非常大。
林巧枝和计剑锋越往深处走, 人越是渐渐稀少。
但那种带着一点海锈味的钢铁气息却逐渐浓厚。
一直知道这个历史悠久的造船厂赫赫功绩的林巧枝,不免眼底浮现期待,内心紧张又雀跃。
这是造出这片土地上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 造出新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的江南造船厂!
走进造船厂深处一栋办公楼。
上了三楼,尽头一间办公室。
手工制作的海洋沙盘最为瞩目, 上面还摆着各种船舶的小号模型。
拿着放大镜在小型沙盘前和人讨论着什么的老人, 抬起头来看向林巧枝二人,随和道:“坐,喝点茶。”
又抬抬眼皮,睨计剑锋,“可算舍得把人给我带来了。”
“这不是万吨水压机那边离不开人吗?”计剑锋脸上堆笑, 主动去拿旁边柜子上的暖水壶,给倒了茶水,亲手递到他面前,“您也知道, 没有万吨水压机,我们的大型锻件处处受制, 我可是下了军令状的。”
真不是他故意拖延。
他哪里敢敷衍眼前这位对他有教导提携恩情的半个老师, 惹得人不高兴,还不是他自己吃挂落?
见老者接过了水,计剑锋笑容松了松,又同坐在沙盘边的另一人简单打了招呼,侧身对林巧枝介绍:
“这位是我们江南造船厂的船舶设计总工徐世秦,这位是驻军代表晏剑上校,这次找你来, 主要是看了你那张图纸后他们想见一见你。”
林巧枝一愣,飞快看了一眼坐着的那位高大上校, 又觉得有些冒昧,收回目光朝着两人问候:“徐总工好,晏上校好。”
“林巧枝同志。”晏剑点头示意,也并不生硬。
徐世秦老爷子对林巧枝倒是很温和,没有扫眼就让计剑锋后脖颈绷紧的锐利,笑着邀请林巧枝坐下。
“我看了你设计的分体项目方案,非常不错。”他看着十分年轻,精神昂扬的的林巧枝,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笑容跃然面上。
“您过奖了,徐总工,谢谢这份赞扬。”林巧枝笑笑,客气道。
“不用紧张,这可不像你在一线车间的风格。”
徐世秦笑了笑,打趣了一句,才直言道:“这次找你,主要是想和你聊聊你那张图纸。”
他从沙盘里拿了个巴掌大的模型,看着它的眼神有点感慨,递给林巧枝:“我们江南造船厂自主建造的主力水面舰艇6601型护卫舰,当年中国第一艘,看看?”
林巧枝诧然望向他,确定道:“这个我现在可以看吗?”
老爷子“哈”地笑了一声:“保密意识不错。”
“我看过你的档案,先后提了两级,现在看看这个模型还是可以的。”
林巧枝接过模型。
想了想,应该一次指的是红旗厂和王工为她担保提级,一次是主持分体研制交流会,按需提级。
来回打量这个护卫舰模型,林巧枝道:“看起来很有苏联风格。”
配备了76毫米主炮和鱼雷发射管,和她在梦里看到的那款有些相似。
“确实是仿照苏联的图纸,再进行自主设计的。”不论如今中苏关系如何,但这样庞大的、几乎倾囊相授的技术援助,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来自红色巨人精神的燃烧,人类史册极其壮丽的一笔,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时代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