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需要叫红旗农械厂,也不用研究升级拖拉机了,可以改名叫大佛大悲救苦救难厂,谁来都帮,什么也不要。
  厂里职工也可以喝西北风了。
  林巧枝想明白这一点,挠挠头,又看了看那边,庆幸嘀咕:“还好我没凑过去。”
  这几天都认识了,聊熟了,关系也好了,怎么开得了这个口,把人痛宰一刀?
  实在是不好意思啊。
  难怪一大清早就打发她到王工这边来。
  合着是打发她来小孩桌坐一坐。
  等酒拼完了,再喊她去吃肉。
  林巧枝捧了捧手里暖呼呼的姜茶,心里对红旗厂这些年日益强盛,更有了一种更真切的实感。
  难道别的厂工人就不努力?就没有技术好的工人?但只有他们红旗厂,越来越强势,厂职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王柏强站起来往前走了两步,探了探战况,又踱步回来坐下,看着还没褪去纯粹清澈的年轻人,坐下再给她上上思想课:“我们这都还不算什么,你知道争得最厉害的是什么吗?”
  林巧枝眼神里都透着震撼。
  她看了看那边激烈舌战的场面,还有更厉害的?
  那岂不是要直接打起来了!
  “当年打仗的时候,争装备。”王柏强看她的眼神,继续说,“就算上了战场是可以把背后交托给彼此的兄弟部队,争装备也是不讲情面的。”
  这是一个优秀将领必须有的素质。
  争的是手下愿意信他、愿意听他指挥的战士性命。
  林巧枝从小听拥军故事长大,生活在解放后的新中国,对解放军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听到这么一套说法。
  她忽然觉得这个行为很光辉!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再看温东鸣,甚至都觉得他很是高大,舌战群雄的身影简直堪称英伟。
  王国伟和计剑锋相互看一眼,有点火气了。
  计剑锋眉头拧紧,又对温东鸣道:“支援项目而已,我们江南造船厂也是有的,而且设备更好,项目更好,他们一个内陆的重机厂能有我们实力强,装备好?”
  他们百年底蕴可不是开玩笑的。
  王国伟:“我们的援建更对口。”
  计剑锋:“你怎么知道我们的装备就不对口了?”
  王国伟:“我们可以派人按月驻扎手把手帮忙搭建新车间。”
  计剑锋:“谁还派不出个机修钳工似的,我们的技术人员水平还更好。”
  王国伟:“我们还能出人!”
  计剑锋:“我们还能出船,江城可是有江的。”
  温东鸣笑得都要缺氧了,看着脾气冲上来的两个人,赶紧劝道:“好了好了,咱们也不能光自己在这里争论,还是得民主一点,问问年轻人的意见,对吧?先问问、先问问……”
  他还是很讲究的,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至少该有的底线还是该有的,重重地薅一把羊毛是可以,但也不至于真的捅一刀来个大出血,把行情搞坏了那就不好了。
  当然了,羊毛肯定还是该薅就薅的,肉疼肯定是肉疼,但都是名声赫赫的大厂了,这点羊毛还不至于跟他们表现出来的一样,跟割了肉一样。
  装吧!
  温东鸣也飙着演技,把林巧枝招呼过来,给她介绍两边的情况。
  林巧枝听了起来。
  两边情况差不多,都是比较关键且重要的任务,难度不相上下。
  听来听去,林巧枝最后选了计剑锋这边。
  因为她听到计剑锋说,“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但你放心,我们肯定会安排好招待和住宿的,你只需要安安心心做技术保障就好。”
  后面那些,重机厂这边也承诺了。
  请人帮忙嘛,这都是最基本的。
  林巧枝却在“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上,不可避免的悄悄心动了。
  冬天了,快过年了。
  她不想回老家。
  如果有工作,把身心和时间献给事业和祖国,那就有正当理由了,谁也不能指责她。
  王国伟就有点失落了。
  就闹不明白了,明明他们的条件更好,时间也短。而且竞争得好好地,又不让继续出价,改民主了,这算怎么回事?
  温东鸣热心的给他递了一杯姜水,暖暖身子,又说了些哥俩好的安抚言语,顺带画了几个大饼。
  王国伟喝着姜茶,觉得要被饼喂饱了。
  ***
  林巧枝在收拾行李。
  她要去上海了!
  温东鸣为一件事发愁:“你想谁陪你一起去,你开口,我去做协调工作。”
  事肯定是好事,但有个问题,平时别的高工出门,随便自己组里揪两三个徒弟就好。
  既带出去见世面了,还能带在身边教导,机灵点的还能搭把手照顾人。
  但是林巧枝没有徒弟啊!!
  她自己都还才十七岁呢,没有到当带教师傅的年龄。
  林巧枝:“我一个人就行,而且不是跟着计厂长他们的队伍一起走吗?又不是一个人。”
  温东鸣哪里能同意?
  怎么可能放心,“你就算技术上不用人帮忙,那生活上呢?你不是喜欢去孟主任那边吗?要不我找孟主任给你调一个,她手下培养出来的干事都能顶事,社会经验也足。”
  在温东鸣眼里,林巧枝这年龄,还涉世未深,心思还有股钻研技术的纯粹。
  不可能放这么个宝贝苗苗自己一个人出门的。
  林巧枝却很坚定:“年底孟主任正忙呢,她手下能顶事的就那几个,抽走了那边的工作怎么办?”
  她很可能要稍微拖一拖待到过年,总不能也不让人家过年吧?
  林巧枝犯起脾气来,还真谁也劝不动。
  王柏强的黑脸都重新被气急回来了,也没能让她改变主意。
  强行派个人跟着吧,她还不乐意了!
  没办法。
  温东鸣只能暂时放下对计剑锋的防备,防备这厮叼走他家苗苗,转而托付他一定要把人照看好。
  去时还好,一群人,“回来一定要派个人一起回来,你不是要给我们派对口帮援处理设备的技术工人吗?晚一点也没事,跟她一起回来就行。”
  他是一点也没客气,对林巧枝去了上海之后的活动和安全保障,还提了一堆要求。
  厂里还给林巧枝申请了一笔钱和票。
  都是全国通用的票,作为这次外出的经费。
  但实际上,吃喝住这些都是对方全包了的。
  林巧枝给自己衣服里缝了好几个内口袋,把这些钱和票分开缝进去,再三保证绝对不会轻易把钱拿出来,一定严加防范骗子,可算结束了孟主任的念叨。
  她无奈揉了揉有点红的耳朵。
  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十七岁,简直跟变成七岁了一样。
  分明再过几个月,她就十八了!!
  有多少女孩这个年龄就被催长大了要谈对象了?农村甚至还有已经嫁人生娃的,真的不小了!
  而且,她都参加工作多久了?
  在一通回归七岁的千叮咛万嘱咐之后,林巧枝终于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
  耳边“今年过年该要回去了吧”的言语和声音,好像被越来越快的火车,抛在了呼啸而去的风里。
  看着火车窗格,一隆隆变化的风景,明明窗外的景色带着冬日的寂寥,林巧枝却觉得心格外宁静。
  好像她去往的不是上海。
  而是心灵的自由。
  一高兴,她就没忍住,从挎包里往外掏了个牛皮本。
  造船厂众人:??
  这是在做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
  林巧枝原来是没这个习惯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几次坐火车,跟着王柏强捣鼓东西都有收获,她现在也觉得火车是个好地方!
  没有工作打扰。
  非常长的整块完整时间。
  研究累了躺下就睡,睡醒了又可以继续。
  身边还有人可以讨论。
  多好的学习时机啊!
  计剑锋看着兴致勃勃埋头画图、列计算式的林巧枝,又转头看向程梁,眼神努了努:这是在干什么呢?
  程梁算是这一群人里,和林巧枝关系比较好的了。
  要不然林巧枝那天也不会邀请他。
  程梁站起来,扶着中铺的架子,探出上半身往里面小桌上看,顿时心虚。
  “好像是有关拖拉机的东西。”他摸摸鼻子,有点心虚,怎么衬得他好像有点懒似的?
  周围几名高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都带着点不敢置信。
  哪有人在火车上学习的?不讲武德!
  没瞧见吗,厂长看他们的眼神都变了。
  计剑锋参加了一趟交流会,好像被王柏强传染了某种怪病,用一种“看看人家”的恨铁不成钢眼神,扫视了一遍自家这几个带出来的高工。
  几个高工:“……”
  默默把手伸向包里,各自翻了点什么出来,有的是笔记,有的是技术手册,有的是这次交流会的资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