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哈哈哈……”
  “那我可得好好看看。”
  “我们可得打起精神了,能被林工拿出来的问题,不会简单呐。”
  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还有不少人借着这个笑着的机会,夸了林巧枝几句。
  心里也真的觉得,林巧枝日后是能做出大事的人,不仅脑子灵,有天赋,重要的是这份心性。
  天赋出众的年轻人,做出了亮眼的成绩,还当了好几天这么多高工的老师,正该是春风得意、志骄意满的时候,竟然愿意在这种时候,来请教别人问题。
  不是私下的,还是这种很多人参与的。
  她有一颗想造好东西的心。
  这就不禁让他们想到,曾经在上海国际展览时,看到的那个20吨重大型模具,第一眼就感到非常惊艳,能看得出它的缔造者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严格的高要求。
  她是有追求的。
  这让大家都不由坐直了一些,好奇她想请教什么问题?
  但即使做了心理准备,在看到林巧枝给出的想法,方案,数据指标之后,还是不免有些被震撼到。
  折腰转向、双向驾驶、四轮等大、全新概念的传动系统……
  每个技术都让人眼前一亮,又心里一惊。
  “这是……奔着中国全丘陵地区适用去的?”
  “整个底盘结构都要重构了吧?”
  林巧枝把她设计的中央传动布局推到中间:“这是我的想法,这个中央传动布局,目前还有一个比较困扰我的问题……”
  话题切入,越讲越深。
  探讨是最能激发灵感和火花的东西,这一桌的高工你一言我一语。
  “你准备用螺旋锥齿轮?这个我知道,这里的扭矩你得注意下,要不然容易出问题……”
  “如果四轮等大是为了重心的话,其实可以考虑在底盘里固定一块重点的铁板。”
  “我知道榆东液压件厂,有个cl系列的柱塞泵,工作压力可以达到16-20mpa,应该足够驱动你这个转向液压……”
  ……
  “你这不对吧?”
  “怎么不对了?”
  “扭转过来后传动方向的切换和中央传动布局这里撞了吧?”
  在一轮轮争执和激烈的讨论声中。
  林巧枝感觉自己进度条嗖嗖地长,对这些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在某些角度有了全新的认知。
  居然还可以这样!!
  当争论到传动系统里一个关键问题的时候,几方观点僵持不下,但谁也没法给出解决办法。
  曹越一拍脑袋:“我给你介绍个人,她多半能解决你这个传动系统兼容的问题。”
  他一说这话,好几个人马上不吱声了,明显是知道曹越说的是谁。
  林巧枝眼前一亮。
  态度这么统一,是不是对方成功过类似的技术?
  两人一起去厂长办公室借专用电话了。
  走之前,林巧枝把自己的工作笔记留在了桌上,还说:“里面有记录一些分体研制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比如异形模具天车重心偏移,你们感兴趣可以看看。”
  大家当然感兴趣。
  难道他们回去,不会遇到各种实操中的问题吗?
  有这种工作中事无巨细的经验记录,当然再好不过了。
  愿意把这种私人经验,都毫无保留分享出来的人,真的是胸怀磊落。
  大家感慨的彼此看看。
  刚刚还在激烈争执的人,纷纷停战,打算一起研讨这份笔记里遇到的问题。
  江南造船厂的人,也在桌上。
  第53章 把林巧枝扒拉到自家碗里来
  红旗农械厂这台电话, 接的是专用线。
  可以拨打一些特殊号段的号码。
  温东鸣听说他们的来意,起身把桌上文件放到铁皮柜,关好之后返身坐下。
  “是0316分机, 对吧?”温东鸣向曹越确认。
  曹越点头:“您也听过?”
  温东鸣笑笑,没说什么, 只心道, 还真是巧了,路锋去的就是那儿。
  他坐下,在挂号转盘上转了几圈,听筒里传来电流啸叫。
  接着传来总机接线员的女声:“专用线路,请报代号。”
  “红旗厂, 浦江潮,三级。”温东鸣把铜制的密码牌放回抽屉里锁好。
  “验证通过,请讲去向。”
  “北京,0316分机。”
  电话里响起“咔嗒咔嗒”的声音, 温东鸣默默数着秒数等待,很快听筒里传来了《东方红》的前奏, 这是总机在测试线路安全。
  同时也在等待接线。
  歌曲声戛然而止, 接通了。
  温东鸣把听筒递给曹越,身体往座位里深处靠了靠。
  曹越声音带笑:“游总工,我是松汽的小曹,上次弄到的那批钻头还好用吧,嗯,对对对,要是需要就再联系我……是这样的, 我们在传动系统上遇到一点问题……”
  他把听筒递给林巧枝,手轻轻捂了一小会儿话筒, 低声:“别紧张,好像认识你。”
  林巧枝惊讶地睁大了一圈眼睛。
  她接过听筒,礼貌道:“游总工好,我是红旗厂的林巧枝。”
  对面传来一个操着陕北口音的女声,带着点笑:“我听路工提起过你,天赋很不错的年轻人,别紧张,指不定啊,以后我们还会合作,有技术难题要找你来做。”
  林巧枝诧异地眨眨眼,她听到的女声大气温雅,带着岁月沉淀的从容。
  让她心里像是冒鱼泡泡一样噗的钻出高兴。
  尽管游丛溪不是技术出身,而是在祖国计划下学成归国的学者,但她依旧有种难言的雀跃。
  “你是想做双向驾驶、能切换动力方向的传动系统?说说看。”
  林巧枝如实道:“这套想法,按照目前前沿理论来说,应该是电子传动系统最优,我在实现的过程中……”
  其实林巧枝和游丛溪并不认识,也谈不上什么交情,可人到了一定的层次,有了一定的能力,自然有人愿意帮忙牵线搭桥。
  并不是势利,而是资源就这么多,大佬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无限分出去* 处理鸡毛蒜皮的小问题,自然只有进入这个圈子,才能得到这些资源和帮助。
  林巧枝的强势崛起,对同龄人来说,可能心态有些酸涩不平,甚至有一点难以接受的落差。
  但对于已经走到前面的老一辈来说,是非常乐意看到有天赋的小辈源源不断涌现的。
  祖国尚且弱小,工业这片领域里还有大片尚未被占领的阵地,又有国家的计划调控,几乎不存在恶性竞争的可能性。
  想要实现新中国伟大的工业复兴,就需要天赋、能力、心气缺一不可的新生力量,越多越好,越出众越好。
  游丛溪期待这位天赋出众的后辈成长。
  “……我现在困扰的问题主要就是这两点,不知道该如何兼容,或者解决。”
  林巧枝说完,电话对面也很安静,只能听到微弱一丝丝的电啸声,还有对面人在的窸窣动静,有很轻的呼吸声和衣服摩擦的声音。
  显然是在思索。
  林巧枝不可避免的紧张,随着对方那边一声“稍等”后传来纸笔摩擦的声音,心里的紧张更是随着心脏怦怦跳跃起伏。
  这条路可行吗?会不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游总工又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她的经验能走得通吗?
  或许是期待了很久,又或许是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时间,越是希望它能被做出来,越是接近成功,林巧枝就感觉越忐忑。
  意识到这份情绪,林巧枝抿唇慢慢吸了一口气,调整好了心绪,不管最后游总工答复如何,都不会影响她继续前进。
  即使这条路真走不通。
  她也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
  与此同时,会场一角。
  林巧枝的工作笔记正在被传阅。
  “林工这个平衡梁的设计就很巧。”
  “其实我觉得这个被淘汰的备选方案也不错,人字桅杆加侧向悬挂葫芦,应该是从钳工战报里那个悬吊大型叶轮里得出的经验。”
  “别的不敢说,这问题我们回去百分百也要遇到,林工可算替我们蹚了大雷了。”
  ……
  逐渐翻到最后几页。
  笔记并没有在来自江南造船厂的那位高工手里。
  见没了,有点意犹未尽的往后翻了两页,看到那个明显是船体结构的设计图,他“咦”了一声,“林工这是对船舶技术也有兴趣啊,老程,你们不努努力?”说到随后,他对旁边的程梁语气调侃,有些揶揄。
  这是最近会场里的乐子活动——读作“把林巧枝扒拉到自家碗里来”,用作“看看温东鸣的灶王脸,主打黑黢黢、像锅底”,没办法,谁让温东鸣那个家伙偏爱在老伙计面前嘚瑟晃悠?
  程梁嘿嘿笑了两声,顺嘴:“我看看,指不定还真能努努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