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巧枝把门打开一个缝。
  看到了一个意外的人,“阿曼?”
  苗花曼冲她笑了笑,她谨慎地往里飞快瞄了一下,像是怕谁突然钻出来。
  林巧枝:“地小人多,阿水今天没来。”
  她走出来,回身轻轻把门关上,留珍珠在里面守着。
  “你怎么来了?”林巧枝心情颇为复杂的看着她问。
  “我站在走廊上看到有人往这边来。”苗花曼眼眸含笑地看着林巧枝,“一看就能猜到你们想干什么了。”
  这是独属于她们红旗厂家属院女孩的默契。
  那些儿时曾一起斗争过的默契。
  尽管她胆小地逃走了,但那些曾经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时光,她不会忘记。
  苗花曼伸手把夜风吹乱的头发拢到耳后,从外套内口袋里,拿出一本小册子递给林巧枝,她看着林巧枝的眼睛发亮:“我也找到工作了,在县卫生院。”
  按理说,她原本毕业后,是可以分到江城市内的卫生院、医院的。
  她明显是降低了标准和条件,给自己争取了一个工作机会。
  林巧枝接过她递来的小册子,由衷为她高兴:“恭喜你。”
  苗花曼抿了抿唇,小声跟她说:“我们都在努力找工作呢。”
  那双黑亮的眼睛看过来,好像写着——我们依旧看着你。
  依旧跌跌撞撞地追随着曾经的明灯,源源不断地汲取能量和勇气。
  林巧枝眼眶一涩,那些压在小巧枝心底的,儿时朋友一个接一个离开的酸涩难过都涌出来。
  她低头看小册子,不去看苗花曼的眼睛。
  翻了翻,好像是一本讲急救和草药的工作手册?
  “这是?”她问。
  没得到回应,苗花曼有点失落,但还是打起精神,介绍:“这是我们县卫生院培训新职工的宣传手册,是县卫生院里老医生们总结的经验,有几种急救手法、伤口包扎,常见病可以用的草药……”
  这么说,林巧枝就明白了。
  尤其是里面明显还画了草药长在山里、地里的样子——不要钱的。
  这就和王柏强教她的维修“三就原则”一样,县卫生所长期扎根县城,服务乡镇人民群众,自然也会总结出一套适用的经验。
  适合那些并不舍得花钱,也没有太多能力负担医药的乡村群众。
  会治点头疼脑热,会点简单急救,显然也是一个能在乡下吃得开的一技之长。
  “你教她们?”
  苗花曼用力点头:“我已经通过入职培训了,带教老师都说我很优秀。”
  有些细碎的心情从心脏跳出,蔓延到全身,林巧枝无声笑了一下。
  “我问问她们。”
  不过她相信,秦飞燕她们都是愿意学的。
  苗花曼也加入了进来。
  每天下班之后,晚上会过来教大家,还从卫生院带回来她采摘的草药,来教大家辨认。
  几天的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就到了知青出发下乡的日子。
  送别知青队伍时,厂领导站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演讲,鼓励知识青年发扬奋斗精神,为国为民!
  而厂* 子弟们在下面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奔赴广阔土地,去施展一身才华和本领!
  林巧枝也在送别方阵中,随着大家一起齐声高唱着红旗厂歌:
  “红旗猎猎飘,我们昂首向太阳!”
  “铁肩担山河,星火燎原闯。”
  ……
  “团结如钢永向前,热血写新章!”
  在昂扬热血的歌声中,林巧枝目送着她们奔赴广阔农村的背影。
  一批会开拖拉机,会修拖拉机,会维护柴油机的女知青,下乡了!
  她们来自江城红旗农械厂。
  她们是红旗子弟。
  她们奔赴广阔天地,一定会大有作为!
  ***
  送走了下乡知青。
  林巧枝睡梦中,大汗淋漓一场。
  再睁眼时,噩梦好像被橡皮擦擦过一样,逐渐从记忆中模糊淡去。
  连同那些令人紧绷窒息的负面情绪一起,也如灰飞一样飘散,再无踪影。
  林巧枝浑身轻松,好像冬天搓澡搓掉了一层泥,骨头缝都叫嚣着舒服。
  她活力满满地蹦起来,飞快拿毛巾去楼下洗漱。
  又去食堂。
  “林工,早。”
  “早!”
  “嘿,林工,今儿这么高兴啊,吃点什么?”
  林巧枝乐得一笑:“二两热干面!”
  “好嘞。”
  她把粮票和钱往里头一递,就勤等着食堂师傅给她下面了。
  窗口里立着一深口大锅,锅里热气腾腾,滚水咕咚咕咚冒着沸腾大泡。
  师傅动作娴熟地把担好的面兜进长柄笊篱,在沸腾的锅里上下抖几下,提起,一气呵成地倒进碗里,撒盐、胡椒粉、辣罗卜丁,最后再浇上一大勺油润的芝麻酱。
  大声问:“要辣不?”
  当然要!
  拿到了热干面,林巧枝又在窗口台加了点葱,坐下来一拌,浓郁的麻酱香气扩散,扑鼻而来。
  林巧枝被香得直咽口水。
  等把面拌匀,再吃一口,满足得眼睛都眯起来。
  吃饱了肚子。
  林巧枝就到车间上工了。
  她站在自己的操作台前,先活动一下手腕手指,脑子里过一遍今天要完成工作,也是最后一点收尾。
  脑子里过完。
  她吸一口气,开始处理这个只有小拇指大的拐角。
  这个位置是机械加工的死角,要是有高精度的车床,倒是可以试着用软金属贴合,再辅助定位点来完成,可偏偏中国没有,只能手工来做。
  像是这种零件,量产肯定是要做模具的,通过铝金属液灌入模具,冲压成型。
  否则产量根本上不来。
  林巧枝处理好,就已经下午了,她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抛光,把工件打磨得没有一点毛刺。
  送到王柏强那里。
  “王工,您看看我这活儿。”林巧枝立在一边,矜持笑笑,看起来一副很乖巧的样子。
  ——她今早才目睹一个工友被骂得狗血喷头。
  现如今,是喷火龙暴躁强。
  还是别触霉头得好!
  王柏强不需要看图纸,所有零件信息都印在他脑子里,他拿起旁边的游标卡尺,直角尺等测量工具。
  开始验收。
  尽管这工件林巧枝已经测量了很多遍,但此刻看着王柏强一点点细致的测量检查,心里还是噗噗直跳。
  生怕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影响进度。
  她努力把视线移开。
  落到车间那片空地的样机上。
  已经完成得七七八八了。
  就等着最后一批零件,装配起来就完成了。
  “还不错。”
  王柏强在验收册上签了名字。
  林巧枝垫着脚偷瞄——“一等品”
  哎嘿嘿!
  她就说了,她以后做的工件,都按照这个标准来!
  王柏强把验收册一合,睨她道:“别傻乐,回去多背背语录,再把这款拖拉机设计思路和技术特点都过一遍。”
  林巧枝:?
  然后忽然反应过来,惊喜地瞪大眼睛看王柏强:“难道是我们这款拖拉机要上广交会吗?”
  王柏强“嗯”了一声,“文件下来了,如果样机能通过验收,就上广交会试试看。”
  他道:“要是能去,带你去长长见识。”
  说完,他点了两个工人,带着林巧枝做完的那四个部件,朝着样机去了。
  林巧枝跟着他,有点兴奋地追问:“那咱们这款拖拉机有希望出口吗?”
  她们红旗厂,还没有一款对外出口的拖拉机呢。
  外汇!
  外汇!
  用技术产品赚外汇,可比农副产品价值高多了!
  王柏强可没有小年轻乐观,只摇头道:“难。”
  林巧枝不愿接受的“啊”了一声,不情不愿:“这样啊。”
  她不甘心:“可广交会,不就是咱们中国出口商品的交易会吗?”
  要是真没希望,国家为什么要让他们去呢!
  王柏强拆开样机外壳,露出里面传动系统的部分,“你也不看看,从1957年创办广交会以来,这么多年了,我们在广交会上一共才出口了多少工业产品?”
  “人家都是奔着我们的农产品、茶叶、丝绸来的。”
  作为工业人。
  听了实在是心里不舒服。
  林巧枝感觉心里堵,嘴角都往下垂。
  王柏强把零件安装进去,出来拍拍手:“你那个想法要是能成,我估计多半能出口出去。”
  林巧枝当然也知道!!
  那机器上还大大方方印了个“made in china”呢,可和红旗厂现在的技术,不,和目前全世界的拖拉机技术,都太不一样了。
  她琢磨得头发都揪掉了一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