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不如何。”苏及想也没想。
“......”柳时清门下学生不少,年年都有人带着厚礼来请他收徒,府上门槛踏烂好几处,这还是头一次被人拒绝的。
“你要不再想想?老夫可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
“当你学生有钱吗?”
柳时清噎了噎,这问题倒是难住他了:“呃......哪有老师给学生钱的,不过你要是用功做学问,考过院试,再考乡试,又考会试,最后再考殿试,博得功名便有俸禄了。”
“那就是没钱,还考这么多,我不干。”苏及端着饭碗,侧身离他远了些。
柳时清只好先作罢,他倒是没放弃,只想着回京再说,这事需得要徐徐图之。他打眼瞧见苏及将远处的水晶肘子和自己面前的红枣糕调了个位置,又夹了一筷子肘子,疑惑道:“你平日不是嫌肘子肥腻不爱吃吗?”
苏二姐面前正是那盘调了位置的红枣糕,她夹着红枣糕的筷子一顿,默默收回筷子,埋头吃起来。
苏及见了“啧”一声,对柳时清颇为不满意,将本来埋在碗底的肘子皮夹进嘴里,满嘴犯油光,恶狠狠道:“我突然爱吃了不行!”
“......”柳时清疑惑,不知道这苏二怎么突然犯了浑,又瞧见一旁陆英笑得意味深长,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
第22章 矿山寻窃贼
第二日一早,柳时清带着苏三姐去河道查看疏通进度,苏及和陆英出发前往宣武卫。
开封城出城二十里地是宣武卫驻扎地。
许是陆英早已知会过了,宣武卫指挥使赵铁盈早已在门外等候,见到陆英脸上带笑,朗声道:“陆同知!多年未见,今日怎么想起到我这里来转转?”
其人身材魁梧,一开口声音二里地外都能听到,一看就是个习武之人。
陆英下了马,顺手将苏及也拎下马:“近日正巧在开封,便顺路来看看。”
好在苏及对上下马的流程早已熟悉,只是习以为常的整了整衣领。
陆英瞧着不远处的营帐:“你这里倒是不错。”
“那比北边条件不知好了多少,不过我还是时时怀念在塞北的日子…..”赵铁盈看了一眼被拎下马的苏及,“咦?这位小兄弟是谁?”
“贴身随从。”
“......”
苏及懒得多说什么,乖乖扮作随从。
“哈哈哈.....想不到陆同知回了京也开始讲究起来了,从前你总是单枪匹马,来去无踪……”赵铁盈不疑,反而揶揄起来,末了道,“先随我进去吧。”
几人进了营中,赵铁盈叫人泡了茶,又挥退其余人。
“陆同知此番前来,怕不只是来兄弟我这里溜一圈这么简单吧?”
陆英没应声,只道:“听闻周边几府的炸药均出自宣武卫?”
提到这儿,赵铁盈很是自豪:“没错,我下辖之地有几座矿山,盛产硫磺,故而由我卫所负责炸药制造和存放。”
陆英抚着茶杯:“是否有流到民间?”
赵铁盈摇头,语气笃定:“断不会!”
“炸药管制严格,进出均有记录,若是流到外面,那可是杀头的大罪!你若不信,我这就叫人来,你可仔细询问。”
说着,站起身去外面找人。
赵铁盈的身影出了门,陆英朝苏及问道:“你觉得他可有撒谎?”
苏及收回视线,这赵铁盈行为举止大大咧咧,倒不像个会撒谎的人。
但他嘴上还是道:“这我可看不出来,陆大人不知?这赵大人看起来与您倒是熟识得很。”
陆英随意道:“赵铁盈家中世代从军,原为林县百户,后因征战有功,擢升为宣武卫指挥使司,早年攻打瓦拉,我与他在军中见过几次,听军中人评价此人…..只擅打仗。”
总而言之,是个没心机的武官。
两人正说着,赵铁盈带了一人进来,朝陆英介绍道:“他叫韦章,任千户一职,负责炸药保管,你有什么尽管问他。”
叫韦章的人长了一张长脸,眼睛细长,眼角留有一道疤,左脚微跛,他弯腰作礼:“在下拜见陆大人。”
陆英在韦章脸上停留一阵:“这炸药在何处制作?”
韦章微微垂头,恭敬回答:“在林县附近,那一片矿山较多,我们在山下制好了再运回卫所存放。”
陆英手指敲了敲桌子,也不作声,似是在思考什么,半晌,他道:“你先下去吧,明日由你带我们去炸药存放地察看。”
“是。”
等韦章退下,赵铁盈忍不住问道:“陆同知,你一来便冲着炸药,莫不是怀疑我这炸药出了问题?”
陆英:“没什么问题,只是北边军部少缺了炸药,兴许会从你这里调配,这才来探查一番。”
赵贴盈松了口气,摆摆手:“我还当什么事呢!小事,你要多少尽管跟我开口。”
赵铁盈本想留陆英在军中叙叙旧,陆英却以要回开封城内派发赈灾粮为由拒绝了。
二人出了宣武卫,见陆英翻身上马,苏及仰头问:“陆大人觉得那个韦章有问题?我见你看了他许久。”
陆英低头,眸光在苏及脸上扫过,起了逗弄之心:“二公子这是一直在看我?”
“......”
苏及皮笑肉不笑:“我是陆大人的‘贴身随从’,眼睛当然得一直看着大人。”
陆英顺手将苏及拎上马:“那可辛苦二公子了,倒没什么,只是人瞧着眼熟罢了,二公子倒也用不着吃醋。”
“......”
苏及一噎,要不是已在马上,他定要掉头便走。
......
次日一早,二人就去了宣武卫存放炸药的营地。
营地离矿山仅有一二里地,仓房共三个,赵铁盈在外围建了足一丈高的围墙,派有一队精兵日夜把守,连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韦章带了二人往里走,他跛了脚走得慢,苏及也放慢脚步,陆英更是步履散漫,好似在逛后花园。
苏及生了跟人攀谈的心思:“韦千户,听你口音不像开封人。”
韦章笑了笑,欲言又止:“……我原是太子麾下,河套之战后被派到了这里。”
话虽没说完,但二人都知道其中原由。
这倒不是什么密事,当年河套一战,太子麾下死了大半,剩下没死的皆成了鞑靼俘虏,受尽奴役。
直到半年后南明不得不主动和谈,这些战俘才被活着送了回来。
回归故里却没有夹道欢迎的欢呼。同太子灵柩回城那日一样,城中落雨,阴霾布天,街上行人沉默。
那一刻他们心中明白,他们的存在像扎在南明心中的刺,时刻提醒国家战败的耻辱。
都督府为了让圣上少些触人伤情的机会,便将这些战败却活下来的士兵都打发到了远离京城的卫所安顿……
“啊,竟是这样。”
这话头可开得不好,苏及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他看了看陆英,这人也沉默不语,一点没有开口解围的意思。
好在几人已经到了一处仓房外,苏及瞧见正有人往里搬运炸药,门口一人戴着毡帽,手执笔和簿子。
他探头瞧了瞧:“这是在干什么?”
韦章解释道:“这是管入库的老柳,军中炸药存管由三人负责,一人登记入库,一人登记出库,还有一人负责称载,每日下值之前要将记载数量报给百户长,百户长每隔两日再报给我。”
陆英从那名叫老柳的士兵手里接过载簿,低头翻了两页,问韦章:“他们都属哪个百户?由谁任命?”
“他们都是赵将军亲自任命的,受了伤没法再上战场,赵将军这才将他们安排到此处来…..”韦章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老柳多年前双耳被敌军割落,听不见。”
苏及扫过老柳头上的毡帽,难怪了,三人已经说了一会儿话了,他却一直毫无神情变化,原来是听不见。
苏及:“那你的脚伤也是战时受的伤?”
韦章点头,但他似乎不愿多说:“大人,那我们现在去下一个仓库?”
陆英:“不用了,该回去了。”
韦章一愣,这才刚看了不到半炷香的时间。
陆英抬头看天:“看天色快下雨了,不便再看,后边自会有人来与宣武卫联系炸药运送事宜。”
“那我这就送大人出去。”
二人出了营,骑马回城,两人罕见的没有说话。
苏及发现只要与先太子有关,陆英便会变得阴晴不定。
马蹄在地上发出哒哒声,苏及盯着陆英后脑瞧了半晌,没话找话道:“我们就看了不到半炷香,为何不多看看?”
陆英微微偏头,声音顺风传到后面:“你觉得还有看的必要?”
苏及想了想,确实没什么必要。
若要在仓库做手脚,那就得起码买通看管三人中的两人,使得记载一致。
这可是件难事,因为赵铁盈对这些士兵有恩,算得上心腹,断不容易被买通。
“......”柳时清门下学生不少,年年都有人带着厚礼来请他收徒,府上门槛踏烂好几处,这还是头一次被人拒绝的。
“你要不再想想?老夫可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
“当你学生有钱吗?”
柳时清噎了噎,这问题倒是难住他了:“呃......哪有老师给学生钱的,不过你要是用功做学问,考过院试,再考乡试,又考会试,最后再考殿试,博得功名便有俸禄了。”
“那就是没钱,还考这么多,我不干。”苏及端着饭碗,侧身离他远了些。
柳时清只好先作罢,他倒是没放弃,只想着回京再说,这事需得要徐徐图之。他打眼瞧见苏及将远处的水晶肘子和自己面前的红枣糕调了个位置,又夹了一筷子肘子,疑惑道:“你平日不是嫌肘子肥腻不爱吃吗?”
苏二姐面前正是那盘调了位置的红枣糕,她夹着红枣糕的筷子一顿,默默收回筷子,埋头吃起来。
苏及见了“啧”一声,对柳时清颇为不满意,将本来埋在碗底的肘子皮夹进嘴里,满嘴犯油光,恶狠狠道:“我突然爱吃了不行!”
“......”柳时清疑惑,不知道这苏二怎么突然犯了浑,又瞧见一旁陆英笑得意味深长,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
第22章 矿山寻窃贼
第二日一早,柳时清带着苏三姐去河道查看疏通进度,苏及和陆英出发前往宣武卫。
开封城出城二十里地是宣武卫驻扎地。
许是陆英早已知会过了,宣武卫指挥使赵铁盈早已在门外等候,见到陆英脸上带笑,朗声道:“陆同知!多年未见,今日怎么想起到我这里来转转?”
其人身材魁梧,一开口声音二里地外都能听到,一看就是个习武之人。
陆英下了马,顺手将苏及也拎下马:“近日正巧在开封,便顺路来看看。”
好在苏及对上下马的流程早已熟悉,只是习以为常的整了整衣领。
陆英瞧着不远处的营帐:“你这里倒是不错。”
“那比北边条件不知好了多少,不过我还是时时怀念在塞北的日子…..”赵铁盈看了一眼被拎下马的苏及,“咦?这位小兄弟是谁?”
“贴身随从。”
“......”
苏及懒得多说什么,乖乖扮作随从。
“哈哈哈.....想不到陆同知回了京也开始讲究起来了,从前你总是单枪匹马,来去无踪……”赵铁盈不疑,反而揶揄起来,末了道,“先随我进去吧。”
几人进了营中,赵铁盈叫人泡了茶,又挥退其余人。
“陆同知此番前来,怕不只是来兄弟我这里溜一圈这么简单吧?”
陆英没应声,只道:“听闻周边几府的炸药均出自宣武卫?”
提到这儿,赵铁盈很是自豪:“没错,我下辖之地有几座矿山,盛产硫磺,故而由我卫所负责炸药制造和存放。”
陆英抚着茶杯:“是否有流到民间?”
赵铁盈摇头,语气笃定:“断不会!”
“炸药管制严格,进出均有记录,若是流到外面,那可是杀头的大罪!你若不信,我这就叫人来,你可仔细询问。”
说着,站起身去外面找人。
赵铁盈的身影出了门,陆英朝苏及问道:“你觉得他可有撒谎?”
苏及收回视线,这赵铁盈行为举止大大咧咧,倒不像个会撒谎的人。
但他嘴上还是道:“这我可看不出来,陆大人不知?这赵大人看起来与您倒是熟识得很。”
陆英随意道:“赵铁盈家中世代从军,原为林县百户,后因征战有功,擢升为宣武卫指挥使司,早年攻打瓦拉,我与他在军中见过几次,听军中人评价此人…..只擅打仗。”
总而言之,是个没心机的武官。
两人正说着,赵铁盈带了一人进来,朝陆英介绍道:“他叫韦章,任千户一职,负责炸药保管,你有什么尽管问他。”
叫韦章的人长了一张长脸,眼睛细长,眼角留有一道疤,左脚微跛,他弯腰作礼:“在下拜见陆大人。”
陆英在韦章脸上停留一阵:“这炸药在何处制作?”
韦章微微垂头,恭敬回答:“在林县附近,那一片矿山较多,我们在山下制好了再运回卫所存放。”
陆英手指敲了敲桌子,也不作声,似是在思考什么,半晌,他道:“你先下去吧,明日由你带我们去炸药存放地察看。”
“是。”
等韦章退下,赵铁盈忍不住问道:“陆同知,你一来便冲着炸药,莫不是怀疑我这炸药出了问题?”
陆英:“没什么问题,只是北边军部少缺了炸药,兴许会从你这里调配,这才来探查一番。”
赵贴盈松了口气,摆摆手:“我还当什么事呢!小事,你要多少尽管跟我开口。”
赵铁盈本想留陆英在军中叙叙旧,陆英却以要回开封城内派发赈灾粮为由拒绝了。
二人出了宣武卫,见陆英翻身上马,苏及仰头问:“陆大人觉得那个韦章有问题?我见你看了他许久。”
陆英低头,眸光在苏及脸上扫过,起了逗弄之心:“二公子这是一直在看我?”
“......”
苏及皮笑肉不笑:“我是陆大人的‘贴身随从’,眼睛当然得一直看着大人。”
陆英顺手将苏及拎上马:“那可辛苦二公子了,倒没什么,只是人瞧着眼熟罢了,二公子倒也用不着吃醋。”
“......”
苏及一噎,要不是已在马上,他定要掉头便走。
......
次日一早,二人就去了宣武卫存放炸药的营地。
营地离矿山仅有一二里地,仓房共三个,赵铁盈在外围建了足一丈高的围墙,派有一队精兵日夜把守,连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韦章带了二人往里走,他跛了脚走得慢,苏及也放慢脚步,陆英更是步履散漫,好似在逛后花园。
苏及生了跟人攀谈的心思:“韦千户,听你口音不像开封人。”
韦章笑了笑,欲言又止:“……我原是太子麾下,河套之战后被派到了这里。”
话虽没说完,但二人都知道其中原由。
这倒不是什么密事,当年河套一战,太子麾下死了大半,剩下没死的皆成了鞑靼俘虏,受尽奴役。
直到半年后南明不得不主动和谈,这些战俘才被活着送了回来。
回归故里却没有夹道欢迎的欢呼。同太子灵柩回城那日一样,城中落雨,阴霾布天,街上行人沉默。
那一刻他们心中明白,他们的存在像扎在南明心中的刺,时刻提醒国家战败的耻辱。
都督府为了让圣上少些触人伤情的机会,便将这些战败却活下来的士兵都打发到了远离京城的卫所安顿……
“啊,竟是这样。”
这话头可开得不好,苏及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他看了看陆英,这人也沉默不语,一点没有开口解围的意思。
好在几人已经到了一处仓房外,苏及瞧见正有人往里搬运炸药,门口一人戴着毡帽,手执笔和簿子。
他探头瞧了瞧:“这是在干什么?”
韦章解释道:“这是管入库的老柳,军中炸药存管由三人负责,一人登记入库,一人登记出库,还有一人负责称载,每日下值之前要将记载数量报给百户长,百户长每隔两日再报给我。”
陆英从那名叫老柳的士兵手里接过载簿,低头翻了两页,问韦章:“他们都属哪个百户?由谁任命?”
“他们都是赵将军亲自任命的,受了伤没法再上战场,赵将军这才将他们安排到此处来…..”韦章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老柳多年前双耳被敌军割落,听不见。”
苏及扫过老柳头上的毡帽,难怪了,三人已经说了一会儿话了,他却一直毫无神情变化,原来是听不见。
苏及:“那你的脚伤也是战时受的伤?”
韦章点头,但他似乎不愿多说:“大人,那我们现在去下一个仓库?”
陆英:“不用了,该回去了。”
韦章一愣,这才刚看了不到半炷香的时间。
陆英抬头看天:“看天色快下雨了,不便再看,后边自会有人来与宣武卫联系炸药运送事宜。”
“那我这就送大人出去。”
二人出了营,骑马回城,两人罕见的没有说话。
苏及发现只要与先太子有关,陆英便会变得阴晴不定。
马蹄在地上发出哒哒声,苏及盯着陆英后脑瞧了半晌,没话找话道:“我们就看了不到半炷香,为何不多看看?”
陆英微微偏头,声音顺风传到后面:“你觉得还有看的必要?”
苏及想了想,确实没什么必要。
若要在仓库做手脚,那就得起码买通看管三人中的两人,使得记载一致。
这可是件难事,因为赵铁盈对这些士兵有恩,算得上心腹,断不容易被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