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既然如此,他们干脆回到崔家私塾外面。
  再翻墙进去,怕那有顺风耳的崔令又反应快躲起来了,所以他们想在外面守株待兔。他们前些日子悄悄跟踪过崔令,知道他起得早,一般出门用早饭的时候,其他人家还没出门。
  所以林文和林武寻思着,大胆一点,趁一大清早周遭人少,直接在门口把崔令绑了,快刀斩乱麻!
  但没想到,等到崔家私塾隔壁的人家都开门了,这崔令还没出门……难道是夜里躲了一遭,睡过头了?
  怕引人怀疑,林文和林武只好打道回去。
  巳时过半,酒楼那边果然来了人,毕竟温催玉过去从未迟到过,今日也没递个消息就迟迟不见人影,酒楼那边想到他那弱不禁风的样子,担心他是不是搁家里病倒了。
  温催玉听到酒楼里熟悉的伙计的声音,生姜也没有再拽着他不让他出去,这才去开了门。
  “崔先生!崔先生!崔——哟,您没事啊,我都在寻思着要不要找个大夫来一起撞门进去瞧瞧了。”伙计先是松了口气,又纳闷,“那您今儿个怎么这么晚都还没去酒楼?”
  温催玉抱歉道:“家里出了点事,夜里进了贼人,生姜拦着我不让出门,像是那贼人还在外面,才走没多久。我也就想着慎重为上,猜会有人来寻我,抱歉让你们操心了。”
  伙计一惊:“什么?!还好崔先生没事,那家里丢东西了?”
  温催玉摇了摇头:“东西倒是没丢,兴许是我家清贫,没什么可拿的。但确实进了不知目的的歹人,要不是生姜和梨花夜里警醒,把我叫醒了,我悄摸着躲了起来,这会儿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走吧,我先和你一起回酒楼一趟,跟东家说一声,然后还得去衙门报官。”
  “哟,那幸好崔先生你家养了这猫猫狗狗。”伙计说,“是该报官,好歹查查……但咱们知荷县一直挺安生啊,这些日子也没听说哪家遭了贼,而且……”
  温催玉轻笑道:“而且若是有贼,也该去富贵人家,跑我这两袖清风的穷书生家里来做什么,是不是?”
  伙计跟着玩笑道:“说不准啊,是有人看崔先生您手松,天天买肉,就以为您家底厚呢。”
  到了酒楼,旁人听说崔家私塾闹贼,都吃了一惊。但崔先生这人,相处久了也都了解,他不是会胡扯的人,所以没人怀疑他所说真假,只为他庆幸逃过一劫。
  温催玉去了衙门,报官一说,衙门里的人也忙不迭跟着他回了私塾,实地看了看情况。
  但正如温催玉猜想,这没丢东西没伤着人,问了邻里也没有更多线索,衙门也难办。
  唯一算点线索的,只有温催玉猜测的嫌疑人——前段时间出现在知荷县的那两个外乡人——温催玉直言,觉得那两人之前盯梢过他。
  要是前些年,有心大或是惫懒的衙役,走这么一遭后大抵也就没了耐心,权当是报案人自己疑神疑鬼想多了。但这几年上头重压,衙役们也怕被治个失职的罪。
  所以,如今既然温催玉说了,衙役就还是去那俩外乡人之前住的客栈走了趟,一问,正巧那两人昨日已经退房走了。
  有经验的老衙役寻思着不对:“怎么这么巧呢,他们昨天走,崔先生的宅子夜里就遭了贼?而且这俩外乡人来了知荷县好像没做什么事,就住了快一个月,然后就这么走了?不对,走,去城门查查,看他们昨天到底出去没。”
  衙役们走得快,温催玉体弱,实在有点跟不上,而且酒楼里还有账本要记,也不好耽搁着。
  所以略一商量,温催玉就不跟着到处跑了,等衙役们查完,有什么消息,再通知他就是。
  到了傍晚,老衙役带着手下人到了酒楼,一脸严肃地告诉温催玉,道:“那两个外乡人,昨天居然没有出城!城门口的册子上根本没他俩出去的记录!果然可疑!幸好崔先生你自己惊醒,你要不说,我们也怀疑不到他们身上。”
  温催玉也轻蹙眉头:“但我当真不认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这个应该我们衙门来查!崔先生你放心,我上报过了,这种案子放我们知荷县可是大案子,县令大人都亲自过问,说绝对不能让老百姓出事。”老衙役说,“县令大人吩咐,已经派人全城找那两个外乡人了,还说会加紧夜间的打更巡逻。”
  温催玉颔首:“有劳了。”
  老衙役:“应该的应该的,抓住了贼人,说起来也好听嘛。对了,县令大人还说,为了以防万一,这两个衙役接下来几天就先跟着崔先生你,等到那两个外乡人有下落了,再让他们撤了。崔先生你看行不,他们接下来先住你家那私塾。”
  温催玉感激道:“那太好了,我也能安心睡觉了,要辛苦你们了。”
  ……
  林文林武狼狈地躲在墙角,骂了声:“什么玩意儿,怎么这么快就盯上我们了?为什么怀疑是我们做的?”
  “我们的马车已经被找到了,不能回去了。原本还打算用马车把崔令运出去,这下难办了。”
  “这鬼地方的衙门没正事干吗!一个账房先生,还特意派衙役护卫?疯了吧!”
  “我俩的行李还都在马车上,身上也没揣多少钱,就算混出了城门,也只能走着去找大人,等我们到了,大人吩咐的事早就耽误了,我俩也等着凉吧。”
  “不行,这事必须得给大人办成,不然我们背着被通缉的事儿回去,大人绝对不会放过我们,但我们要是办成了事,大人自然会保我们!”
  林文和林武决定背水一战,再度夜探崔家私塾,哪怕引起注意,也要把崔令绑了!
  奈何他们低估了知荷县县令对这次案件的重视程度——
  这新县令赴任一年了,始终没遇到什么要紧正事,难得这回出了涉嫌是“外乡人特意跑到本地犯案,夜闯民宅”的大案子,说不定犯案的两个外乡人还是什么有旧案、在逃窜的通缉犯,必须给抓住了!这是政绩!
  所以正如老衙役对温催玉说的,城中夜里加强了巡逻,尤其是崔家私塾周遭。
  林文林武甫一冒头,没走出多远,就被人发现了。
  他俩都会武功,论单打独斗,这县里的衙役未必有能打过他们谁的,但衙役们抓贼又不是斗武,可不讲究单打独斗,群起而攻之,林文林武很快被抓住了。
  既然被捕了,林文林武也没硬抗,他俩实在没有不暴露主子的铁骨铮铮,于是县令一盘问,就知道他们是陶潜郡郡尉林木秀的家仆、这林木秀的亲叔叔是位列九卿的大司农!
  要放在从前,县令得估量估量自己敢不敢、有没有必要得罪这么大的人物,但放在如今——县令眼睛亮得都红了,满心满眼唯有“政绩”二字。
  万万没想到,此事居然牵连到了大司农!
  要知道,陛下可不光是治下严苛,他还赏罚分明,办错了、怠慢了事就重罚,办好了事就给赏,让如今人人自危的官员即便怕做错事也不敢不做事。
  不过持身正的情况下,如今官员们办起事来反倒胆子大了些——不怕得罪了人被报复了。
  反正只要事情属实,对方再大的官也要被罚,事后还有没有能耐报复回来都不一定,有能耐也不一定有那实际行动的胆子,毕竟周遭都有同僚、上峰下属盯着,就等着抓把柄上报立功呢。
  “太好了,太好了,说不准下次升迁就有我的份了。”县令大手一挥,“写奏呈,上报!涉及大司农和别郡郡尉,林文和林武这两个家仆先关押起来,等着上头吩咐怎么处置。”
  既然贼人已经被捕,他们也承认了那天晚上就是他们潜入的崔家私塾,温催玉身边就算安全了,保护他的衙役也就撤了回去,夜里巡逻阵仗也恢复如常。
  “不过啊,这还有个问题。”来通知温催玉的老衙役说,“就那两个贼人,他们只说是听主子吩咐来试探你,可具体缘由、怎么试探、试探了要做什么,都不肯说,好像是觉得说出了自家主子的身份就够保命,等着被捞出去,旁的都不再暴露。”
  温催玉若有所思。
  陶潜郡郡尉……大司农……
  他感觉不太妙。
  不知道是不是他太会联想,但他方才突然想起来,知荷县前任县令升迁,去的清穹县就是陶潜郡治下。
  雁安的大司农见过他、知道他长什么模样,陶潜郡郡尉是大司农的亲侄子,清穹县县令在知荷县见过他、也知道他长什么样……若是机缘巧合下,县令发现“崔令”和“温催玉”相貌相同,并说了出来呢?
  这好像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陶潜郡郡尉这两个家仆能直接冲着他就来……可大司农和陶潜郡郡尉想做什么?
  温催玉不能确定,索性询问老衙役:“可否让我亲自去问问这两个贼人?”
  老衙役想了想:“这得问过县令大人。不过我猜大人应该会同意,毕竟得把事情查清楚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