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他若无其事、十分冷静懂礼地又开口说:“那我送老师回太傅府吧……方才去给老师端粥的时候,我猜老师可能会想出宫,已经提前让人备好马车在外面了。”
温催玉怔了下,然后轻轻颔首。
几天过去,其实那夜留在身体上的影响已经几乎感觉不到了,只是温催玉刚从病中醒来,确实身体虚弱,所以这会儿只能在卫樾的搀扶下慢慢往外走。
卫樾不敢再直接抱他,所以只得万分小心地扶着。
走出内殿,继续往外走时,温催玉的目光突然落在书案上。
卫樾轻声问:“老师,怎么了吗?”
“我那天带回来的木盒呢?”温催玉问。
听到温催玉还在意那盒子里的信,满心绝望的卫樾还是忍不住冒出了点不合时宜的希冀:“那个木盒,我……”
“还有那两块除夕夜的木牌,一起烧了吧。”温催玉接着道。
卫樾一愣,希冀的火光被掐灭,他收在身上聊以慰藉的那两块除夕夜木牌,此时也如寒铁一般,让他坠坠的发疼。
但他面上没争执什么,只乖顺地点点头:“……好。我把它们烧了。”
温催玉也无心争执,表完态,倒也没有非要盯着卫樾动手的闲心,敛了目,继续往外走了。
青霜殿的宫人们看到陛下扶着帝师出来,没敢多看,低下头行礼。
马车停在青霜殿外,卫樾小心翼翼扶温催玉上了马车,然后试探着问:“老师,我来赶马车,送你回到太傅府了,就马上回来,不留在你府上碍你眼,可以吗?”
温催玉精力不济,懒得多言,随他便了。
卫樾松了口气。
送温催玉回到太傅府上他住的以兰院后,卫樾如他所言,轻声道:“那我这就走了,老师好好歇息。”
温催玉颔首。
然而走出门前,万般情绪涌上心头,卫樾终究还是没忍住,回头看向温催玉。
温催玉靠在软榻上,轻轻阖着眼,似一尊悲悯却不愿再眷顾凡尘的玉人。
“我是不是……”卫樾艰涩地问,“再也不可能得到你的原谅了?”
温催玉听见了,不知道能怎么回答,他不想再说刺耳的话扎卫樾的心,更不想再宽慰卫樾,索性当做没听见。
卫樾等了等,见温催玉不肯回答,连睁眼都欠奉,于是明白了。
他仓皇收回贪恋的目光,跌跌撞撞如同醉了酒一般离开了以兰院,只留下了院中雪地里的一串凌乱脚印。
太傅府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见卫樾送了温催玉回来,居然不似往常那样留下来,而是这么快就要走,不由得都有点惊讶。
卢子白大着胆子问:“陛下,您和公子闹矛盾了吗……您衣袖上怎么那么多血,受伤了吗?”
卫樾低头看了眼袖摆,有些茫然地想,他今日就一直这幅邋遢模样在温催玉眼前晃吗,那难怪他不想看他了,令卿那么好洁的一个人……
卫樾神思恍惚地离开了太傅府。
卢子白他们也不敢拦,看着陛下这副模样走了,然后互相瞅瞅,有人问:“要跟大人说一声吗?”
“应该……不用吧,我觉得大人应该知道的。”
“大人方才脸色不太好,还是别去打扰他休息了?”
……
卫樾回到宫里,在青霜殿枯坐许久。
然后他想起来了温催玉的“叮嘱”,起身进了内殿,拿起了温催玉带回来的那个装满信件的木盒,走到屋内已经熄灭的火盆边。
卫樾自己动手重新烧起了火盆,他看着烧红的炭火,从胸口衣襟内掏出那两块除夕夜木牌。
盯着上面的字迹看了许久,卫樾将木牌丢入了炭火中。
然后他挨着炭火席地而坐,打开了木盒,静静地把里面的信取出来,一股脑全扔进了火盆中。
木牌厚实,还没来得及燃烧太多,只有表面开始焦黑,渐渐泛起黑烟、然后小簇火焰自上飘起,但写信用的尺素绢纸易燃,一丢进去,瞬间火势大了起来。
卫樾心如死灰的目光看见火舌卷过了木牌,烧着了那上面温催玉写下的“惟愿卫樾所求皆得偿”……
他骤然回神,想也不想地朝炭火伸出手,把已经烧起来的信件全掀了出来,然后抓起了被压在底下的两块正在燃烧的木牌。
卫樾顾不得手上烧烫的疼痛,匆忙按灭了木牌上的火焰,又把已经被烧没了一角的信件上面的火扑灭了。
接着他起身,走向殿内的橱柜边,从里面取出了另一个精美的盒子。
他把盒子拿了出来,回到方才的地方席地而坐,看了看自己那一堆差点化作灰烬的信件,然后打开了手中的锦盒。
里面是过去半年里,温催玉给他的回信。
卫樾正欲伸手取出,才发现自己手上脏得很,既沾了炭火的黑灰,又因为烧伤而破皮流出了血液。
但他现在提不起精神去净手,所以又把锦盒合上了,免得这双手弄脏了温催玉给他的信。
卫樾抱着表面已经被弄脏的锦盒,还有两块已经沾上了焦黑、但幸好上面的字迹还没来得及受损太明显的除夕夜木牌,缓缓倒在了地上。
烧毁一角的信件无法恢复如初,弄脏的锦盒不能洗净如新,变黑的木牌又岂可还原如故……
就像他对令卿做下的事,如今惟余覆水难收。
第65章 求娶册立帝师为后,共治山河。
接下来两个月, 温催玉一直闭门不出,连正月十五开朝后的每日早朝,他都没去。
倒也没有闭门谢客, 其他朝臣有事情找他,他都见, 需要他出谋划策,他也不吝费心。但若是不找他,他就权当什么事都没有。
起初, 朝臣们还当帝师这是为了避嫌,毕竟此前在西华郡先斩后奏了一个郡守,避避嫌也是应当的……但渐渐琢磨着不对啊,避嫌和消极怠工还是有点区别的吧!
再看陛下……陛下就更不对劲了。
一马当先的便是——陛下居然没去缠着帝师!
要知道, 帝师还没回雁安的时候, 陛下就始终惦记。过去半年里, 但凡陛下心情突然好一下, 就一定是帝师有回音了。
而且,除夕当夜,陛下亲自冒雪策马, 据说是从一两个时辰外的村子里把暂且歇脚的帝师接回来的。
这分明是师生情笃啊,怎么这么快就变了!
帝师也是,过去最为关心陛下了, 如今居然连宫城都不入……也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朝臣们倒是想打听, 但青霜殿的宫人嘴严得很,打听的人也不便过分, 于是只好作罢。
不过,据去过太傅府、见到温催玉本人的朝臣所说,帝师瞧着还好, 和往常没什么差别,还是那副温润如玉、和和气气的模样,说话做事仍然有条不紊。
但宫里的陛下却是更喜怒无常、难以捉摸了。
最初,有朝臣看到陛下手上有伤,所以关心问上药了没,这怎么也不是坏话吧?却被陛下阴恻恻地回:“不如你放点血来给朕做药引?”
卫樾手上的烧伤,这次没有人耐心帮他上药、盯着他不许瞎折腾导致伤情反复,他自己也懒得上心,就任由伤势自己愈合,有时候刚愈合了点,又被卫樾看不惯地撕开了,于是手上的伤总是不好。
两个月下来,卫樾掌心和手背的烧伤才顽强地愈合了,被折腾太过,以至于留下了细小的疤痕。
他右手小臂上的咬伤倒是好得更快一点,因为想到那是温催玉咬的,卫樾就没舍得额外做破坏。
看着咬伤愈合,最后有淡淡的咬痕难消,卫樾反倒欣喜,甚至情不自禁亲了亲那道咬痕。
这是温催玉留给他的、谁也拿不走的印记。
……也是他伤害温催玉、温催玉不肯再与他亲近的证据。
想到这里,卫樾就亲不下去了。
卫樾不敢再光天化日去见温催玉,只能说服自己,反正知道温催玉人就在太傅府里,已经足够宽慰。
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卫樾就趁着夜色寂寥出宫去,自然不能堂堂正正走门,他翻墙悄悄溜进太傅府,像个采花大盗一样跳窗而入,守在床榻边看一会儿温催玉的睡颜,又赶在温催玉醒来发现他之前,匆匆离开。
寝食都混乱,以至于卫樾本就不好的脾气越发不可理喻,见什么都不顺眼。
这日早朝后,几个朝臣单独来找卫樾议事,一句话不对,就惹得卫樾心烦意乱,随手掀了面前的书案。
书案上堆叠的竹简、书写用的绢帛、笔墨砚台连带着被卫樾随手放置的国印都被扫下,沿着台下几道石阶滚落到朝臣们脚边。
几个朝臣连忙跪下请罪,然而场面话还没说完,就先后差不多哑了嗓子——
一道此前并未下发过的圣旨,方才被卫樾掀桌的举动弄得一起滚落,滚下的途中顺便展开了,上面卫樾的亲笔和鲜红的国印映入几个正好低头请罪的朝臣眼里。
快速几眼扫过,只见上面大致是写说,当朝太尉、天子之师温催玉劳形苦神,陛下得有今日全仰仗帝师过往不惜声泪俱下的悉心教诲,回顾往昔感恩怀德,不知何以为报,故陛下决定以身相许、江山为聘,求娶册立帝师为后,共治山河……
温催玉怔了下,然后轻轻颔首。
几天过去,其实那夜留在身体上的影响已经几乎感觉不到了,只是温催玉刚从病中醒来,确实身体虚弱,所以这会儿只能在卫樾的搀扶下慢慢往外走。
卫樾不敢再直接抱他,所以只得万分小心地扶着。
走出内殿,继续往外走时,温催玉的目光突然落在书案上。
卫樾轻声问:“老师,怎么了吗?”
“我那天带回来的木盒呢?”温催玉问。
听到温催玉还在意那盒子里的信,满心绝望的卫樾还是忍不住冒出了点不合时宜的希冀:“那个木盒,我……”
“还有那两块除夕夜的木牌,一起烧了吧。”温催玉接着道。
卫樾一愣,希冀的火光被掐灭,他收在身上聊以慰藉的那两块除夕夜木牌,此时也如寒铁一般,让他坠坠的发疼。
但他面上没争执什么,只乖顺地点点头:“……好。我把它们烧了。”
温催玉也无心争执,表完态,倒也没有非要盯着卫樾动手的闲心,敛了目,继续往外走了。
青霜殿的宫人们看到陛下扶着帝师出来,没敢多看,低下头行礼。
马车停在青霜殿外,卫樾小心翼翼扶温催玉上了马车,然后试探着问:“老师,我来赶马车,送你回到太傅府了,就马上回来,不留在你府上碍你眼,可以吗?”
温催玉精力不济,懒得多言,随他便了。
卫樾松了口气。
送温催玉回到太傅府上他住的以兰院后,卫樾如他所言,轻声道:“那我这就走了,老师好好歇息。”
温催玉颔首。
然而走出门前,万般情绪涌上心头,卫樾终究还是没忍住,回头看向温催玉。
温催玉靠在软榻上,轻轻阖着眼,似一尊悲悯却不愿再眷顾凡尘的玉人。
“我是不是……”卫樾艰涩地问,“再也不可能得到你的原谅了?”
温催玉听见了,不知道能怎么回答,他不想再说刺耳的话扎卫樾的心,更不想再宽慰卫樾,索性当做没听见。
卫樾等了等,见温催玉不肯回答,连睁眼都欠奉,于是明白了。
他仓皇收回贪恋的目光,跌跌撞撞如同醉了酒一般离开了以兰院,只留下了院中雪地里的一串凌乱脚印。
太傅府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见卫樾送了温催玉回来,居然不似往常那样留下来,而是这么快就要走,不由得都有点惊讶。
卢子白大着胆子问:“陛下,您和公子闹矛盾了吗……您衣袖上怎么那么多血,受伤了吗?”
卫樾低头看了眼袖摆,有些茫然地想,他今日就一直这幅邋遢模样在温催玉眼前晃吗,那难怪他不想看他了,令卿那么好洁的一个人……
卫樾神思恍惚地离开了太傅府。
卢子白他们也不敢拦,看着陛下这副模样走了,然后互相瞅瞅,有人问:“要跟大人说一声吗?”
“应该……不用吧,我觉得大人应该知道的。”
“大人方才脸色不太好,还是别去打扰他休息了?”
……
卫樾回到宫里,在青霜殿枯坐许久。
然后他想起来了温催玉的“叮嘱”,起身进了内殿,拿起了温催玉带回来的那个装满信件的木盒,走到屋内已经熄灭的火盆边。
卫樾自己动手重新烧起了火盆,他看着烧红的炭火,从胸口衣襟内掏出那两块除夕夜木牌。
盯着上面的字迹看了许久,卫樾将木牌丢入了炭火中。
然后他挨着炭火席地而坐,打开了木盒,静静地把里面的信取出来,一股脑全扔进了火盆中。
木牌厚实,还没来得及燃烧太多,只有表面开始焦黑,渐渐泛起黑烟、然后小簇火焰自上飘起,但写信用的尺素绢纸易燃,一丢进去,瞬间火势大了起来。
卫樾心如死灰的目光看见火舌卷过了木牌,烧着了那上面温催玉写下的“惟愿卫樾所求皆得偿”……
他骤然回神,想也不想地朝炭火伸出手,把已经烧起来的信件全掀了出来,然后抓起了被压在底下的两块正在燃烧的木牌。
卫樾顾不得手上烧烫的疼痛,匆忙按灭了木牌上的火焰,又把已经被烧没了一角的信件上面的火扑灭了。
接着他起身,走向殿内的橱柜边,从里面取出了另一个精美的盒子。
他把盒子拿了出来,回到方才的地方席地而坐,看了看自己那一堆差点化作灰烬的信件,然后打开了手中的锦盒。
里面是过去半年里,温催玉给他的回信。
卫樾正欲伸手取出,才发现自己手上脏得很,既沾了炭火的黑灰,又因为烧伤而破皮流出了血液。
但他现在提不起精神去净手,所以又把锦盒合上了,免得这双手弄脏了温催玉给他的信。
卫樾抱着表面已经被弄脏的锦盒,还有两块已经沾上了焦黑、但幸好上面的字迹还没来得及受损太明显的除夕夜木牌,缓缓倒在了地上。
烧毁一角的信件无法恢复如初,弄脏的锦盒不能洗净如新,变黑的木牌又岂可还原如故……
就像他对令卿做下的事,如今惟余覆水难收。
第65章 求娶册立帝师为后,共治山河。
接下来两个月, 温催玉一直闭门不出,连正月十五开朝后的每日早朝,他都没去。
倒也没有闭门谢客, 其他朝臣有事情找他,他都见, 需要他出谋划策,他也不吝费心。但若是不找他,他就权当什么事都没有。
起初, 朝臣们还当帝师这是为了避嫌,毕竟此前在西华郡先斩后奏了一个郡守,避避嫌也是应当的……但渐渐琢磨着不对啊,避嫌和消极怠工还是有点区别的吧!
再看陛下……陛下就更不对劲了。
一马当先的便是——陛下居然没去缠着帝师!
要知道, 帝师还没回雁安的时候, 陛下就始终惦记。过去半年里, 但凡陛下心情突然好一下, 就一定是帝师有回音了。
而且,除夕当夜,陛下亲自冒雪策马, 据说是从一两个时辰外的村子里把暂且歇脚的帝师接回来的。
这分明是师生情笃啊,怎么这么快就变了!
帝师也是,过去最为关心陛下了, 如今居然连宫城都不入……也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朝臣们倒是想打听, 但青霜殿的宫人嘴严得很,打听的人也不便过分, 于是只好作罢。
不过,据去过太傅府、见到温催玉本人的朝臣所说,帝师瞧着还好, 和往常没什么差别,还是那副温润如玉、和和气气的模样,说话做事仍然有条不紊。
但宫里的陛下却是更喜怒无常、难以捉摸了。
最初,有朝臣看到陛下手上有伤,所以关心问上药了没,这怎么也不是坏话吧?却被陛下阴恻恻地回:“不如你放点血来给朕做药引?”
卫樾手上的烧伤,这次没有人耐心帮他上药、盯着他不许瞎折腾导致伤情反复,他自己也懒得上心,就任由伤势自己愈合,有时候刚愈合了点,又被卫樾看不惯地撕开了,于是手上的伤总是不好。
两个月下来,卫樾掌心和手背的烧伤才顽强地愈合了,被折腾太过,以至于留下了细小的疤痕。
他右手小臂上的咬伤倒是好得更快一点,因为想到那是温催玉咬的,卫樾就没舍得额外做破坏。
看着咬伤愈合,最后有淡淡的咬痕难消,卫樾反倒欣喜,甚至情不自禁亲了亲那道咬痕。
这是温催玉留给他的、谁也拿不走的印记。
……也是他伤害温催玉、温催玉不肯再与他亲近的证据。
想到这里,卫樾就亲不下去了。
卫樾不敢再光天化日去见温催玉,只能说服自己,反正知道温催玉人就在太傅府里,已经足够宽慰。
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卫樾就趁着夜色寂寥出宫去,自然不能堂堂正正走门,他翻墙悄悄溜进太傅府,像个采花大盗一样跳窗而入,守在床榻边看一会儿温催玉的睡颜,又赶在温催玉醒来发现他之前,匆匆离开。
寝食都混乱,以至于卫樾本就不好的脾气越发不可理喻,见什么都不顺眼。
这日早朝后,几个朝臣单独来找卫樾议事,一句话不对,就惹得卫樾心烦意乱,随手掀了面前的书案。
书案上堆叠的竹简、书写用的绢帛、笔墨砚台连带着被卫樾随手放置的国印都被扫下,沿着台下几道石阶滚落到朝臣们脚边。
几个朝臣连忙跪下请罪,然而场面话还没说完,就先后差不多哑了嗓子——
一道此前并未下发过的圣旨,方才被卫樾掀桌的举动弄得一起滚落,滚下的途中顺便展开了,上面卫樾的亲笔和鲜红的国印映入几个正好低头请罪的朝臣眼里。
快速几眼扫过,只见上面大致是写说,当朝太尉、天子之师温催玉劳形苦神,陛下得有今日全仰仗帝师过往不惜声泪俱下的悉心教诲,回顾往昔感恩怀德,不知何以为报,故陛下决定以身相许、江山为聘,求娶册立帝师为后,共治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