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行医之人似乎对有些事情一点就通,不过摸索之间,似乎就摸到了门道。
林慕禾身子颤抖着,生理性的泪水积聚在眼眶,声音也带了丝哭腔。
仅剩的挂在右肩的衣衫也松散下来,帘帐被彻底扯了下来。
顾云篱蹙紧眉头,低头仔细钻研着,鼻尖沁出的汗水凝结成滴,落在了下方之人的前胸,黑暗之中似乎都在泛着水光。
她眸色闪了闪,
“呃……”
黑暗之中,林慕禾有些煎熬地咬紧了嘴唇,忍不住想起身搂住她。
锦被被丢在一旁,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温度,搂住她的脖颈,终于找到了一处着力点,林慕禾眼神有些失焦,在模糊的视野里,看着头顶的床帐似乎在摇晃,水波散开,她不合时宜的想,亲自去送玉印这件事,顾云篱并非没有怒气。
至少这个时候,她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份怒气,微妙而隐晦地掩藏在她有些粗鲁的动作之中。
情到浓时,她再也忍不住地哭出声,酥麻的感觉一阵阵从某处涌上脑海,而顾云篱也怜惜地俯身给她擦干泪水,也缓缓慢了下来。
林慕禾忽然有些执着于亲吻,不管现下的状况,蹭着脑袋想要去亲她,手腕却被猛地被顾云篱抓住,有些艰涩,刻意压制着呼吸的声音传来:“别乱动。”
动作有些大,忽然带起了降下来的床帘,月笼纱将卧房里的烛火模糊,打了进来,林慕禾失神间,恍然发现,顾云篱也并非像她想得那样沉静。
这是她从未见过的顾云篱,模样被难以言说的情欲熏染,眸色沉而混沌,脸颊因为汗湿而黏着几缕发丝,此时此刻,她那双幽沉的眸子里倒映着的,只有自己的面容。
垂落的头发有些碍事,顾云篱直起身,手指缓缓抽离,复而抬手,轻轻将遮挡视线的发丝捋了回去。
微弱的烛火中,林慕禾瞥见了她抬起的某处闪动着的水光,忽然面色爆红,呼吸一紧,几乎是慌不择路地便将不小心拉开的床帐一把扯了回去。
“怎么了?”顾云篱又俯下身来,温热的体温再次传渡过来,林慕禾咬着嘴唇,只顾着摇头。
没让她再有多说话的机会,她一把搂住顾云篱的腰身,顺着她的脖颈便向上吻去。
似乎明白了什么的顾云篱眸色闪动了几分,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使力,将林慕禾的腿微微抬了起来。
在这一晚并不算陌生的感受再次不由分说地袭来,头顶的床幔再次随着颠簸摇动起来,而纱帐外的烛火,不知何时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熄灭,只留一簇悠长乳白色的烛烟悠悠飘动,混入整个房中的气味之中。
第224章 “殿下,太子殿下欺负你了?”
鸟雀啾鸣,天光响晴,本是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东京城却全城上下缟素,就连昼夜不歇的瓦子也门窗紧闭,不见原先一丝欢声笑语。
花白的纸钱飞了满城,皇帝驾崩,百姓虽不知内情,却也从全城紧张诡异的氛围之中猜出来些许,流言隐秘的传播,更令人忍不住好奇的,是一夜之间倾倒的左相府——据有人传,多日前的嵩山围猎之所以未竟而终,是因为二皇子谋反,这也解释了为何二皇子被以庶人之礼草草下葬。
原本站在桑氏一派的官员们个个坐立不安,急不可耐地要与左相割席,但原先尚且还谈得温和的长公主却突然发了癫,飞快地安排另一位中书重臣补缺了吏部尚书之职,不等众臣反应,便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清洗。
此前与左相勾连过多、利益相关的官员都纷纷被牵连倒查,轻则革职,重则抄家流放,关联不密切者,也尽数抄没了许多家产,充入国库中,好歹保全了自身。
这些也都是后话,李繁漪手段雷霆,朝中有人不满,尤其台谏言官认为她僭越,但东宫却对此没有什么反应,相比原先的李淮颂,此次回朝,几乎到了有些懒政的地步。
国丧期间,官员不得再穿原先朱红或是深蓝色的官服,纷纷都换上了浅白色的圆领襕袍,上下行之间,只见一个个成群成行的官员。
太子失踪的真相终于大白,而关押在大理寺典狱中的萧介亭也被释放出来。
他一早听闻太子归朝的消息,即使在狱中呆了多日,出来时也没见几分颓靡的姿态,反倒兴奋异常。
典狱外,杜含一身素色的圆领,手捧赦罪诏书,面上却没有什么高兴之色。
听她读完诏书,身后两个主簿官在她一个眼神下,识趣地离开。
萧介亭还沉浸在终于沉冤得雪的兴奋中,眼睛亮晶晶的,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让他们走了?”
杜含吞咽了一番唾沫,将诏书塞进他的手心里,顿了片刻,深吸了一口气。
“恭喜,沉冤得雪,北地与你,此身终于分明了,我代阿喻也一道恭喜你。”她声音有些干涩,像是被砂纸打磨过一样。
“谢谢谢谢,还得多谢你跟蓝大人,真不知道怎么谢才好……”萧介亭哈哈大笑了一声,说着说着,忽然一停,“只是既已真相大白,何时才能释放我师尊?”
身前的人身形僵了僵,抬在腰际的手忽然垂下。
萧介亭眨了眨眼,有些不解:“杜大人?”
他神经大条,再笨再轴,见她不语,也察觉了一丝不对,但却不敢去猜,只能扯了扯嘴角,不死心地问:“朝廷定会释放我师尊的对吧?她明明什么都没做错。”
杜含垂下头,似乎仍在组织着语言。
“杜大人,怎么忽然哑巴了?”
“萧官人,”她忽然开口,又抿唇,手指紧了又松,“这几日理卷宗时,我亦将典狱无论重刑犯还是轻刑犯,挨个盘查一遍,却并未找到你所说的那位……萧拥雪。”
额角一抽,萧介亭想也没想便摆手:“怎么会?当初我就是听闻我师尊被押解回京,这才——”
话说一半,他也猛然滞住,在这一瞬间忽然明白了什么。
朝廷要抓住的人自始至终都是他,林宣礼不遗余力地抓捕自己,或许并不是因为不能在萧拥雪身上盘问出什么,而是因为,那场变故之中幸存的人仅剩下他自己了。
萧拥雪被押解入京从头至尾不过是个幌子,是引他不惜走烂双脚、迷路濒死在林中也要抵达东京为师门沉冤昭雪的引子罢了。
而杜含的表情也印证了他的猜测,梗住片刻,她垂眸,声音很轻:“后细查起来,问询到当日前去北地支援的兵将,只说……萧拥雪早已身死北地,连朔州都没出得来。只是你从北地奔逃,一心平反,未能与那里通信,不知此事。”
萧介亭的笑终究是僵在脸上:“师尊虽六十有四,可武功并不松懈,怎会、怎会呢……”
冷如杜含,此时看他语无伦次,也心有不忍,她欲言,最终还是又止。
北地的寒春直至四五月份才有回暖的迹象,一场大雪从十二月份下来,要到三月才能消融干净,而这场以一己私欲为开端的政斗谋乱,却生生将无数人困于这场大雪之中,权贵弹指之间,或许只是一金、一玩物,可却能带起一层激荡的涟漪,水波无情,无辜之人的性命尽数湮灭。
冲上脑中的愤怒难以平息,二皇子已死,那只剩择日问斩的桑盼,他想愤然起身找到这人一刀给她个痛快,可这想法刚刚冒头,便又被压了下来。
甩了甩脑袋,萧介亭长舒了一口气,低低对杜含道了一声“多谢”。
“你要去何处?”
萧介亭思索片刻,答:“自然是回朔州去。”
“你……不报仇了?”
“自有朝廷律法惩治有罪之人,我固恨,但北地不能无人……此番回去,我再想想,往后如何吧。”爪牙之力如何与朝廷的擎天巨臂相抗衡?恨朝廷自私的利用,却也恨自己无用,他脑中一团乱麻,心累身体也累,只想归家,回到朔州——
“朔州兵变,仅仅只是桑盼与李淮颂的谋划?”
门外,尽是奔忙的臣僚,屋内安静的气氛与外面格格不入,一道屏风后的两人对坐,天气逐渐转寒,众人衣衫都厚了许多,李繁漪穿了身深色的氅服,正喝着热茶。
李淮仪坐在轮椅上,眯了眯眼,也喝茶,问:“阿姐想问什么?”
“那夜鞑靼夜袭,你为何会与萧拥雪在帐中?”
“共商迎战鞑靼之事。”李淮仪移开眼,轻轻咳嗽了两声,答。
“军备松弛,当夜还有小队分散兵力围击鞑靼一支小兵,迎战之姿是这样?”李繁漪笑,“今春鞑靼进犯,你素不爱军事却自荐前去亲征,我便觉得不对,却只当你是长大了,想要历练,如今想来,处处是疑点,说吧,你与先帝共谋了什么事?”
“阿姐敏锐,我自愧不如。”
“你不必这样,”李繁漪摆手,“如今先帝已故,直说便是。”
“先帝忌惮江湖势力……是而想以刀术开刀,令我在北地演一出构陷的戏码,拉刀术下马,将其势力并入北地戍边军之中。”他说话简洁,三言两语便说完。
林慕禾身子颤抖着,生理性的泪水积聚在眼眶,声音也带了丝哭腔。
仅剩的挂在右肩的衣衫也松散下来,帘帐被彻底扯了下来。
顾云篱蹙紧眉头,低头仔细钻研着,鼻尖沁出的汗水凝结成滴,落在了下方之人的前胸,黑暗之中似乎都在泛着水光。
她眸色闪了闪,
“呃……”
黑暗之中,林慕禾有些煎熬地咬紧了嘴唇,忍不住想起身搂住她。
锦被被丢在一旁,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温度,搂住她的脖颈,终于找到了一处着力点,林慕禾眼神有些失焦,在模糊的视野里,看着头顶的床帐似乎在摇晃,水波散开,她不合时宜的想,亲自去送玉印这件事,顾云篱并非没有怒气。
至少这个时候,她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份怒气,微妙而隐晦地掩藏在她有些粗鲁的动作之中。
情到浓时,她再也忍不住地哭出声,酥麻的感觉一阵阵从某处涌上脑海,而顾云篱也怜惜地俯身给她擦干泪水,也缓缓慢了下来。
林慕禾忽然有些执着于亲吻,不管现下的状况,蹭着脑袋想要去亲她,手腕却被猛地被顾云篱抓住,有些艰涩,刻意压制着呼吸的声音传来:“别乱动。”
动作有些大,忽然带起了降下来的床帘,月笼纱将卧房里的烛火模糊,打了进来,林慕禾失神间,恍然发现,顾云篱也并非像她想得那样沉静。
这是她从未见过的顾云篱,模样被难以言说的情欲熏染,眸色沉而混沌,脸颊因为汗湿而黏着几缕发丝,此时此刻,她那双幽沉的眸子里倒映着的,只有自己的面容。
垂落的头发有些碍事,顾云篱直起身,手指缓缓抽离,复而抬手,轻轻将遮挡视线的发丝捋了回去。
微弱的烛火中,林慕禾瞥见了她抬起的某处闪动着的水光,忽然面色爆红,呼吸一紧,几乎是慌不择路地便将不小心拉开的床帐一把扯了回去。
“怎么了?”顾云篱又俯下身来,温热的体温再次传渡过来,林慕禾咬着嘴唇,只顾着摇头。
没让她再有多说话的机会,她一把搂住顾云篱的腰身,顺着她的脖颈便向上吻去。
似乎明白了什么的顾云篱眸色闪动了几分,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使力,将林慕禾的腿微微抬了起来。
在这一晚并不算陌生的感受再次不由分说地袭来,头顶的床幔再次随着颠簸摇动起来,而纱帐外的烛火,不知何时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熄灭,只留一簇悠长乳白色的烛烟悠悠飘动,混入整个房中的气味之中。
第224章 “殿下,太子殿下欺负你了?”
鸟雀啾鸣,天光响晴,本是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东京城却全城上下缟素,就连昼夜不歇的瓦子也门窗紧闭,不见原先一丝欢声笑语。
花白的纸钱飞了满城,皇帝驾崩,百姓虽不知内情,却也从全城紧张诡异的氛围之中猜出来些许,流言隐秘的传播,更令人忍不住好奇的,是一夜之间倾倒的左相府——据有人传,多日前的嵩山围猎之所以未竟而终,是因为二皇子谋反,这也解释了为何二皇子被以庶人之礼草草下葬。
原本站在桑氏一派的官员们个个坐立不安,急不可耐地要与左相割席,但原先尚且还谈得温和的长公主却突然发了癫,飞快地安排另一位中书重臣补缺了吏部尚书之职,不等众臣反应,便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清洗。
此前与左相勾连过多、利益相关的官员都纷纷被牵连倒查,轻则革职,重则抄家流放,关联不密切者,也尽数抄没了许多家产,充入国库中,好歹保全了自身。
这些也都是后话,李繁漪手段雷霆,朝中有人不满,尤其台谏言官认为她僭越,但东宫却对此没有什么反应,相比原先的李淮颂,此次回朝,几乎到了有些懒政的地步。
国丧期间,官员不得再穿原先朱红或是深蓝色的官服,纷纷都换上了浅白色的圆领襕袍,上下行之间,只见一个个成群成行的官员。
太子失踪的真相终于大白,而关押在大理寺典狱中的萧介亭也被释放出来。
他一早听闻太子归朝的消息,即使在狱中呆了多日,出来时也没见几分颓靡的姿态,反倒兴奋异常。
典狱外,杜含一身素色的圆领,手捧赦罪诏书,面上却没有什么高兴之色。
听她读完诏书,身后两个主簿官在她一个眼神下,识趣地离开。
萧介亭还沉浸在终于沉冤得雪的兴奋中,眼睛亮晶晶的,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让他们走了?”
杜含吞咽了一番唾沫,将诏书塞进他的手心里,顿了片刻,深吸了一口气。
“恭喜,沉冤得雪,北地与你,此身终于分明了,我代阿喻也一道恭喜你。”她声音有些干涩,像是被砂纸打磨过一样。
“谢谢谢谢,还得多谢你跟蓝大人,真不知道怎么谢才好……”萧介亭哈哈大笑了一声,说着说着,忽然一停,“只是既已真相大白,何时才能释放我师尊?”
身前的人身形僵了僵,抬在腰际的手忽然垂下。
萧介亭眨了眨眼,有些不解:“杜大人?”
他神经大条,再笨再轴,见她不语,也察觉了一丝不对,但却不敢去猜,只能扯了扯嘴角,不死心地问:“朝廷定会释放我师尊的对吧?她明明什么都没做错。”
杜含垂下头,似乎仍在组织着语言。
“杜大人,怎么忽然哑巴了?”
“萧官人,”她忽然开口,又抿唇,手指紧了又松,“这几日理卷宗时,我亦将典狱无论重刑犯还是轻刑犯,挨个盘查一遍,却并未找到你所说的那位……萧拥雪。”
额角一抽,萧介亭想也没想便摆手:“怎么会?当初我就是听闻我师尊被押解回京,这才——”
话说一半,他也猛然滞住,在这一瞬间忽然明白了什么。
朝廷要抓住的人自始至终都是他,林宣礼不遗余力地抓捕自己,或许并不是因为不能在萧拥雪身上盘问出什么,而是因为,那场变故之中幸存的人仅剩下他自己了。
萧拥雪被押解入京从头至尾不过是个幌子,是引他不惜走烂双脚、迷路濒死在林中也要抵达东京为师门沉冤昭雪的引子罢了。
而杜含的表情也印证了他的猜测,梗住片刻,她垂眸,声音很轻:“后细查起来,问询到当日前去北地支援的兵将,只说……萧拥雪早已身死北地,连朔州都没出得来。只是你从北地奔逃,一心平反,未能与那里通信,不知此事。”
萧介亭的笑终究是僵在脸上:“师尊虽六十有四,可武功并不松懈,怎会、怎会呢……”
冷如杜含,此时看他语无伦次,也心有不忍,她欲言,最终还是又止。
北地的寒春直至四五月份才有回暖的迹象,一场大雪从十二月份下来,要到三月才能消融干净,而这场以一己私欲为开端的政斗谋乱,却生生将无数人困于这场大雪之中,权贵弹指之间,或许只是一金、一玩物,可却能带起一层激荡的涟漪,水波无情,无辜之人的性命尽数湮灭。
冲上脑中的愤怒难以平息,二皇子已死,那只剩择日问斩的桑盼,他想愤然起身找到这人一刀给她个痛快,可这想法刚刚冒头,便又被压了下来。
甩了甩脑袋,萧介亭长舒了一口气,低低对杜含道了一声“多谢”。
“你要去何处?”
萧介亭思索片刻,答:“自然是回朔州去。”
“你……不报仇了?”
“自有朝廷律法惩治有罪之人,我固恨,但北地不能无人……此番回去,我再想想,往后如何吧。”爪牙之力如何与朝廷的擎天巨臂相抗衡?恨朝廷自私的利用,却也恨自己无用,他脑中一团乱麻,心累身体也累,只想归家,回到朔州——
“朔州兵变,仅仅只是桑盼与李淮颂的谋划?”
门外,尽是奔忙的臣僚,屋内安静的气氛与外面格格不入,一道屏风后的两人对坐,天气逐渐转寒,众人衣衫都厚了许多,李繁漪穿了身深色的氅服,正喝着热茶。
李淮仪坐在轮椅上,眯了眯眼,也喝茶,问:“阿姐想问什么?”
“那夜鞑靼夜袭,你为何会与萧拥雪在帐中?”
“共商迎战鞑靼之事。”李淮仪移开眼,轻轻咳嗽了两声,答。
“军备松弛,当夜还有小队分散兵力围击鞑靼一支小兵,迎战之姿是这样?”李繁漪笑,“今春鞑靼进犯,你素不爱军事却自荐前去亲征,我便觉得不对,却只当你是长大了,想要历练,如今想来,处处是疑点,说吧,你与先帝共谋了什么事?”
“阿姐敏锐,我自愧不如。”
“你不必这样,”李繁漪摆手,“如今先帝已故,直说便是。”
“先帝忌惮江湖势力……是而想以刀术开刀,令我在北地演一出构陷的戏码,拉刀术下马,将其势力并入北地戍边军之中。”他说话简洁,三言两语便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