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顿了顿,林慕禾颔首,道了句“有心了”,便起身进了马车。
有个人盯着,管事总归放下不少疑心,送几人出去了。
马车走过曹门大街,一路过桑家瓦子,走了越有两刻钟,才停下。
绣绫楼建在内城边缘,地处僻静,有一片镜湖,在楼外停下,便依稀听见楼外的捣衣声,漂洗布料的声音。
从数个染色池子前走过,踏入绣绫楼内,宾客甚多。多是各家置办衣裳的管事,正与人详谈,或是哪家的贵女娘子,正在那推销布匹样式的人讲述自己的需求。
人声嘈嘈,今日这绣绫楼似乎格外繁忙。
清霜发出如斯感叹,便有在一旁等候侍弄的女娘上前,笑吟吟地拉住了她的手腕:“小娘子不知,即将入秋,正是置办秋衣的好时候呢,楼里这才这么些人,我看小娘子身体紧实,衣裳却单薄了些,今日来此,可是也要置办衣裳?”
清霜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推销吓了一跳,正想拒绝,她身后的顾云篱却先开口了:“正有此意,只是府上咸宁坊林家送去观澜院的衣裳,有些觉得不大合适,是而今日来了,想叫贵楼依照我么娘子的意思,再改动改动。”
“呀,”那女娘笑了,“原是咸宁坊的贵客?”她偏头看了看身后的林慕禾,眨了眨眼。
“那快随我来吧,可是尺码不适?”说着,引着众人朝一楼一处隔间走去,“刚巧了,我们楼里的裁衣娘子今日正空出来一位,娘子衣裳有哪里不合适,当下便改了!”
她说着,在那隔间前站定,凉凉地瞥了一眼那从下马车开始跟着的小厮:“小郎君,我们女娘家裁衣裳,恐不能让你进去,你在此处待着,可行?”
本就是不情不愿来办事的小厮自然乐得如此,当即拍手道:“是我不懂规矩了,我且在外候着!”
此时此刻,清霜才终于有些迟钝地发现,这一进来便贴上来接待她们的女娘似乎从开始便在支开人,叫她们单独相处。
隔间门合上,屋中竟然还有两个侍候的女娘,顾云篱正想着该如何提起这事儿,那领她们进屋的女娘便让开一条道,请她去屏风后:“几位小娘子,来量体,记下尺寸吧?”
莫非是她会错意了,她们真是来推销绣绫楼衣裳的?顾云篱一边想着,一边应下随她走入那屏风后。
绸布的帘子挂在两旁,那女娘转身,轻轻扯掉帘子的系带,于是,上一秒还在思考自己是否会错意的顾云篱,下一秒便脚下一空,一声惊呼都还未来得及出口,便跌进脚底突然多出来的地道之中。
还好,这地道铺着毯子,她也反应地飞快,跌进去后,立刻便爬了起来。
隔着地板,林慕禾与随枝的交谈声还能听得一清二楚,两人正与那侍者讲述衣裳的不足,林慕禾似乎对此颇有见解,说了几句,还引来那侍者的夸赞。
顾不上揉弄摔得有点疼的胳膊,顾云篱仰起头,看见那扯系带的女娘也从上边爬了下来。
她手里捏着盏灯,向前推了推:“顾娘子,久等,且向前走吧。”
这正是那另一封信的接应人?顾云篱了然,甩了甩胳膊,但也提起气来,小心翼翼地预备上袖中的飞刃。
只是没想到,这地道出奇地长,弯弯绕绕走了许久,才看见些亮光来。
隐隐的,有什么吵闹声隔着厚实的地面或是墙壁传来。
究竟是谁,见一面还要卖这么大关子?心中更加疑惑,而前面的女娘也停了下来,朝前方道:“娘子,人带来了。”
顾云篱闻声,顺着这女娘说话的方向看了过去,这地道连通一处密室,似乎建在什么热闹之地下方,烛火通明,那站在不远处的身影,顾云篱却觉得熟悉。
“知道了,丽娘,辛苦你了。”
前方的人转过身来,顾云篱也终于瞧见了这人的庐山真面目。
——“含娘子?”她双眼睁了睁,有些愕然。
第123章 想叫你离开东京,从此不要再回来
那人一身白衣,穿得格外妥帖干净,鬓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依旧冷淡没有温度,看起来颇为冷漠。
“顾娘子。”她冲自己点了点头。
“含娘子传信寻我,还约在这种地方,究竟是要做什么?”即使是见过的人,顾云篱也仍旧有些警惕。
谁知杜含却摇了摇,沉声道:“不是我要找你。”
“要同你说话的,另有其人。”
她的表情很是严肃,转身提灯在前方引路。
居然另有其人?是谁为了见她一面,还要通过这么多层的人来打点?找她,又究竟所为何事?
顾云篱满腔疑惑,抬头看见杜含那算得上冷漠的背影,自知从她嘴里,应当打探不到任何消息了。
这条地道修得完备,从铺陈得严谨的墙面地砖来看,应当精心设计,且有数十余年的日头了。
顾云篱目光扫过一切,前方终于出现了向上的阶梯。
拾阶而上,便见一扇从外紧锁的木门,杜含上前,抬手轻轻敲了一个暗号,那木门之后,便有人贴了上来,只露出个剪影,向外问:“是含娘子?”
“是我,你去知会掌门,人,我带到了。”
掌门?
不待顾云篱思索这掌门是何人,面前的木门便被从外打开。
此处,似乎已经到了地面上,陈设也精致了不少,杜含与那开门的女人点头交换了眼神,便转身提灯离开:“人已带到,你同掌门说,我先回去了。”
应了一声,那女人便目送着杜含重新折返了回去。
“顾娘子,恭候多时了。”女人冲她福了福身,轻轻展臂,为她侧身让开一条路。
动作之间,她的手腕露了出来,顾云篱也看见了她手腕之上,象征着阆泽门派弟子的青竹叶木雕手绳。
“含娘子将我领到这里,又交付于姑娘,是为哪般?我自认与你们掌门不熟,又为何要秘密相见?”
“娘子的疑虑,只管去问在内的人吧。”
说着,那女人拉开顾云篱眼前抽拉的木门,珠帘之后,却并不是什么陈设华丽的家具,而是一排排摆放的书架,那书架之上,书籍挤得满满当当,甚至压弯了书架。
“掌门,人带到,我先出去了。”
“知道了。”书架后,传来低低的一声应和,顾云篱有些恍神,竟然觉得,这声音有几分熟悉。
“小娘子,绕过书架,上前来吧。”带领自己来的女人退下,顾云篱一愣,那之后的人便唤她上前。
于是绕过排布有些无序的书架,顾云篱朝那声源走去。
绕过一扇屏风,那之后的光景明朗起来。
书架之前,摆着一张巨大的书案,高高垒起来许多书籍与卷轴,甚至还有竹简在上。
那之后,有人缓缓直起了身子,朝自己看来。
那是个年逾花甲的妇人,束着高髻,簪着梅花银簪,那鬓发之间已染微霜,连皮肤也亦松弛,她穿着朴素,一身没有纹样的宽袖袍子,衣衫打点得也格外干净。
她站起身来,那打量的目光也朝自己投来,似有温度般,格外具有存在感。
皱了皱眉,顾云篱在脑中搜寻了许久,也没有找到有关这人的印象,于是便推了推手:“掌门费心让在下从暗道来此,不知所为何事?”
“是你。”盯着顾云篱的脸,这妇人上下将她的容貌看了个完全,忽地喃喃出声。
顾云篱一愣,有些摸不准她这话的意思:“……在下正是顾云篱。”
“我自然知道,”那妇人仍旧没有将目光移开,“我知道你,也曾见过你,你……与你母亲真像。”
幼时,母亲?脑中忽然嗡了一声,原本平和跳动的心脏忽然开始狂跳,一瞬间,无数个猜想从顾云篱脑中迸出来:幼时,她认得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那她叫来自己,来意究竟是好是坏?
也许是一瞬间表情不可控,尽管顾云篱飞快地稳住了心绪神情,可面对面前阅人无数,阅历城府极深的人来,还是露出了破绽。
指尖上屈,从袖口中摸住飞刃,顾云篱十分戒备地望向那人,正预备只要她一发难,自己就将高处烛台打下来,引火烧来。
可那妇人,却并未展现出其余的情绪,反倒从那高高的书案后走了出来,眉宇深深陷了进去:“你可知东京如今是怎样的局势,就这般冒险进来!你——你不要命了?顾方闻,没有阻拦你?!”
她质问着,上前了几步,在靠近顾云篱的刹那间,原本严厉的神色也柔和下来:“你……”
顾云篱听得脑袋发懵,愣在原地,一时间没能消化她这一句话中扑面而来的信息。
她认得自己,认得顾方闻,似乎还熟知自己的往事。
“您……认得我。”目光呆了呆,顾云篱看着走近的妇人,半晌,只说出这句话来。
“你幼时只零星见过我几面,不认得我,是应该的。”她似乎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低头笑了笑,“我认得你母亲,也认得你父亲,你四岁时,随你母亲拜访杏花馆,还来我这里看医书啊。”
有个人盯着,管事总归放下不少疑心,送几人出去了。
马车走过曹门大街,一路过桑家瓦子,走了越有两刻钟,才停下。
绣绫楼建在内城边缘,地处僻静,有一片镜湖,在楼外停下,便依稀听见楼外的捣衣声,漂洗布料的声音。
从数个染色池子前走过,踏入绣绫楼内,宾客甚多。多是各家置办衣裳的管事,正与人详谈,或是哪家的贵女娘子,正在那推销布匹样式的人讲述自己的需求。
人声嘈嘈,今日这绣绫楼似乎格外繁忙。
清霜发出如斯感叹,便有在一旁等候侍弄的女娘上前,笑吟吟地拉住了她的手腕:“小娘子不知,即将入秋,正是置办秋衣的好时候呢,楼里这才这么些人,我看小娘子身体紧实,衣裳却单薄了些,今日来此,可是也要置办衣裳?”
清霜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推销吓了一跳,正想拒绝,她身后的顾云篱却先开口了:“正有此意,只是府上咸宁坊林家送去观澜院的衣裳,有些觉得不大合适,是而今日来了,想叫贵楼依照我么娘子的意思,再改动改动。”
“呀,”那女娘笑了,“原是咸宁坊的贵客?”她偏头看了看身后的林慕禾,眨了眨眼。
“那快随我来吧,可是尺码不适?”说着,引着众人朝一楼一处隔间走去,“刚巧了,我们楼里的裁衣娘子今日正空出来一位,娘子衣裳有哪里不合适,当下便改了!”
她说着,在那隔间前站定,凉凉地瞥了一眼那从下马车开始跟着的小厮:“小郎君,我们女娘家裁衣裳,恐不能让你进去,你在此处待着,可行?”
本就是不情不愿来办事的小厮自然乐得如此,当即拍手道:“是我不懂规矩了,我且在外候着!”
此时此刻,清霜才终于有些迟钝地发现,这一进来便贴上来接待她们的女娘似乎从开始便在支开人,叫她们单独相处。
隔间门合上,屋中竟然还有两个侍候的女娘,顾云篱正想着该如何提起这事儿,那领她们进屋的女娘便让开一条道,请她去屏风后:“几位小娘子,来量体,记下尺寸吧?”
莫非是她会错意了,她们真是来推销绣绫楼衣裳的?顾云篱一边想着,一边应下随她走入那屏风后。
绸布的帘子挂在两旁,那女娘转身,轻轻扯掉帘子的系带,于是,上一秒还在思考自己是否会错意的顾云篱,下一秒便脚下一空,一声惊呼都还未来得及出口,便跌进脚底突然多出来的地道之中。
还好,这地道铺着毯子,她也反应地飞快,跌进去后,立刻便爬了起来。
隔着地板,林慕禾与随枝的交谈声还能听得一清二楚,两人正与那侍者讲述衣裳的不足,林慕禾似乎对此颇有见解,说了几句,还引来那侍者的夸赞。
顾不上揉弄摔得有点疼的胳膊,顾云篱仰起头,看见那扯系带的女娘也从上边爬了下来。
她手里捏着盏灯,向前推了推:“顾娘子,久等,且向前走吧。”
这正是那另一封信的接应人?顾云篱了然,甩了甩胳膊,但也提起气来,小心翼翼地预备上袖中的飞刃。
只是没想到,这地道出奇地长,弯弯绕绕走了许久,才看见些亮光来。
隐隐的,有什么吵闹声隔着厚实的地面或是墙壁传来。
究竟是谁,见一面还要卖这么大关子?心中更加疑惑,而前面的女娘也停了下来,朝前方道:“娘子,人带来了。”
顾云篱闻声,顺着这女娘说话的方向看了过去,这地道连通一处密室,似乎建在什么热闹之地下方,烛火通明,那站在不远处的身影,顾云篱却觉得熟悉。
“知道了,丽娘,辛苦你了。”
前方的人转过身来,顾云篱也终于瞧见了这人的庐山真面目。
——“含娘子?”她双眼睁了睁,有些愕然。
第123章 想叫你离开东京,从此不要再回来
那人一身白衣,穿得格外妥帖干净,鬓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依旧冷淡没有温度,看起来颇为冷漠。
“顾娘子。”她冲自己点了点头。
“含娘子传信寻我,还约在这种地方,究竟是要做什么?”即使是见过的人,顾云篱也仍旧有些警惕。
谁知杜含却摇了摇,沉声道:“不是我要找你。”
“要同你说话的,另有其人。”
她的表情很是严肃,转身提灯在前方引路。
居然另有其人?是谁为了见她一面,还要通过这么多层的人来打点?找她,又究竟所为何事?
顾云篱满腔疑惑,抬头看见杜含那算得上冷漠的背影,自知从她嘴里,应当打探不到任何消息了。
这条地道修得完备,从铺陈得严谨的墙面地砖来看,应当精心设计,且有数十余年的日头了。
顾云篱目光扫过一切,前方终于出现了向上的阶梯。
拾阶而上,便见一扇从外紧锁的木门,杜含上前,抬手轻轻敲了一个暗号,那木门之后,便有人贴了上来,只露出个剪影,向外问:“是含娘子?”
“是我,你去知会掌门,人,我带到了。”
掌门?
不待顾云篱思索这掌门是何人,面前的木门便被从外打开。
此处,似乎已经到了地面上,陈设也精致了不少,杜含与那开门的女人点头交换了眼神,便转身提灯离开:“人已带到,你同掌门说,我先回去了。”
应了一声,那女人便目送着杜含重新折返了回去。
“顾娘子,恭候多时了。”女人冲她福了福身,轻轻展臂,为她侧身让开一条路。
动作之间,她的手腕露了出来,顾云篱也看见了她手腕之上,象征着阆泽门派弟子的青竹叶木雕手绳。
“含娘子将我领到这里,又交付于姑娘,是为哪般?我自认与你们掌门不熟,又为何要秘密相见?”
“娘子的疑虑,只管去问在内的人吧。”
说着,那女人拉开顾云篱眼前抽拉的木门,珠帘之后,却并不是什么陈设华丽的家具,而是一排排摆放的书架,那书架之上,书籍挤得满满当当,甚至压弯了书架。
“掌门,人带到,我先出去了。”
“知道了。”书架后,传来低低的一声应和,顾云篱有些恍神,竟然觉得,这声音有几分熟悉。
“小娘子,绕过书架,上前来吧。”带领自己来的女人退下,顾云篱一愣,那之后的人便唤她上前。
于是绕过排布有些无序的书架,顾云篱朝那声源走去。
绕过一扇屏风,那之后的光景明朗起来。
书架之前,摆着一张巨大的书案,高高垒起来许多书籍与卷轴,甚至还有竹简在上。
那之后,有人缓缓直起了身子,朝自己看来。
那是个年逾花甲的妇人,束着高髻,簪着梅花银簪,那鬓发之间已染微霜,连皮肤也亦松弛,她穿着朴素,一身没有纹样的宽袖袍子,衣衫打点得也格外干净。
她站起身来,那打量的目光也朝自己投来,似有温度般,格外具有存在感。
皱了皱眉,顾云篱在脑中搜寻了许久,也没有找到有关这人的印象,于是便推了推手:“掌门费心让在下从暗道来此,不知所为何事?”
“是你。”盯着顾云篱的脸,这妇人上下将她的容貌看了个完全,忽地喃喃出声。
顾云篱一愣,有些摸不准她这话的意思:“……在下正是顾云篱。”
“我自然知道,”那妇人仍旧没有将目光移开,“我知道你,也曾见过你,你……与你母亲真像。”
幼时,母亲?脑中忽然嗡了一声,原本平和跳动的心脏忽然开始狂跳,一瞬间,无数个猜想从顾云篱脑中迸出来:幼时,她认得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那她叫来自己,来意究竟是好是坏?
也许是一瞬间表情不可控,尽管顾云篱飞快地稳住了心绪神情,可面对面前阅人无数,阅历城府极深的人来,还是露出了破绽。
指尖上屈,从袖口中摸住飞刃,顾云篱十分戒备地望向那人,正预备只要她一发难,自己就将高处烛台打下来,引火烧来。
可那妇人,却并未展现出其余的情绪,反倒从那高高的书案后走了出来,眉宇深深陷了进去:“你可知东京如今是怎样的局势,就这般冒险进来!你——你不要命了?顾方闻,没有阻拦你?!”
她质问着,上前了几步,在靠近顾云篱的刹那间,原本严厉的神色也柔和下来:“你……”
顾云篱听得脑袋发懵,愣在原地,一时间没能消化她这一句话中扑面而来的信息。
她认得自己,认得顾方闻,似乎还熟知自己的往事。
“您……认得我。”目光呆了呆,顾云篱看着走近的妇人,半晌,只说出这句话来。
“你幼时只零星见过我几面,不认得我,是应该的。”她似乎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低头笑了笑,“我认得你母亲,也认得你父亲,你四岁时,随你母亲拜访杏花馆,还来我这里看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