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府兵们如果能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朝廷还将给予土地等等奖励。咳咳,当然也有部分军队会在那时通过在战场上抢掠一番发上一笔战争财,毕竟那时的军队跟土匪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这里先不展开了说了,反正安乐大帝登基后便彻底整治了军队习气。】
  【所以说府兵制不仅降低朝廷发动了战争的成本,也提高了战士们的积极性。】
  【一直到唐初这套政策都运行得很好,百姓更是踊跃参军,以成为府兵为荣,百姓们也十分尊崇军人。】
  【然而还是之前说到均田制时的那个问题,随着人口增多,土地被世家贵族们大量兼并,朝廷再没有土地分给普通百姓,自然也没有多余的土地分给府兵了。】
  【原本家境殷实的府兵们一下子沦为了底层贫民,也再没有钱购置精良装备,战斗力锐减。】
  【再加上高宗后期、武皇将星凋敝,朝廷频繁打败仗,战士们想通过战争胜利发财也不再可能。】
  【如果辛辛苦苦服役那么多年,结果什么奖赏都拿不到,应该没有几个人愿意继续为爱发电吧,哪怕部分战士一时间能够靠着唐初时军队的自豪感坚持一阵,但是很快也会败给现实。】
  【之前也说过均田制的崩溃也会导致朝廷的财政收入大大降低,所以不仅原本朝廷该给战士的奖励不仅没有了,甚至战士一旦战亡或者在战场上残疾什么的,原本规定的抚恤金自然也被减少甚至直接没有了。这种情况下还有战士去拼命吗?】
  【这种情况下那真是可以说那句话“你爱这个国家,但这个国家爱你吗?”】
  武皇的心被天幕的一句句话猛烈撞击着。
  天幕虽然讲的是李云乐在李显当政时提出的府兵制问题,但何尝不是如今武周时期军队的问题呢?
  不,不对,甚至如今比之那时还要更加严重。
  毕竟如今许多顶尖将领不仅不愿为她所用,许多百姓也不愿加入武周的军队。
  比如她之前让武承嗣和武攸宜去招兵,结果竟然无人响应,最后只能重新打着李显的名号,才募集到了新兵。
  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部分民众依旧拥护李唐,还因为武承嗣、武攸宜等武家人当初在战场上的荒唐表现导致多次战败让百姓和底层战士对武周丧失信心。
  而在李唐之时,国家至少还是胜仗居多的。
  武皇最终叹了口气,是她之过啊!
  她耳边突然浮起天幕的最后一句问话,虽然问的是国家,但何尝问的不是她呢?
  她并没有如她登基时所想的那般“爱”百姓,也没能“爱”军队战士,难怪战士们不愿意为武周卖命了,败仗也是自然而然的。
  当然武皇心中的悲戚并未持续太久,她早知伤心是没有用的,只有解决问题才有用。
  很快她想到李云乐,难怪那丫头要废那么大的劲折腾那一通,看来不只是单纯地怜爱百姓,还因为她不得不这么做。
  均田制的崩溃不仅是让百姓受苦,还让朝廷财政崩溃,军队失去了战斗力。
  再任由那些世家贵族侵吞土地,那可真将国将不国了。
  天幕里李云乐查抄了那么多土地,应当能让大唐的军士们过上一阵好日子了。
  而在天幕之后,她也要加紧清查那些被世家、皇族们侵占的土地了。
  此时跟来的禁军们也望着天幕发呆。
  能担任宫廷禁军的都不是底层士兵,但他们自然也接触过许多底层府兵,很清楚如今军人们的困境们。
  昨夜时,他们听到天幕所言“安乐大帝”将带着大唐军队一直打到大陆最西边时,已经激动了一把。
  毕竟不管现状如何,只要能打胜仗,他们便能发上一笔战争财,日子总能过得更好些。
  可他们没想到“安乐大帝”远比他们以为的做得多!
  他们并不惧怕战场上的危险,来参军谁没有一个立功扬名的心?
  只是任凭他们在战场上如何努力拼杀,待遇却没好上半分,甚至受伤了反倒还难以得到医治。
  在贞观之时,他们哪里会有这样的待遇?
  他们分析不出这种情况的根本缘由,只知道自从武皇当政后他们不仅赢不下战争了,待遇也越来越差。
  所以他们将一切原因都归结在了女子当政之上,寄希望于天下重归李唐后一切就能好起来。
  可现在听天幕所言,他们才知道原来从高宗之时军队的待遇便逐年降低了,之后只是积重难返,并不是回到李唐就能解决困境。
  恐怕只有像天幕那般进行一场彻彻底底的土地改革,他们的日子才能真正好起来。
  如果说之前他们对于“安乐大帝”清缴贵族们的土地之事,还抱着有最好没有也算了的想法,但现在他们对其的支持却是到达了顶峰!
  那些田地就是他们的未来,是他们的命!
  谁敢不让安乐大帝登基,不让她清缴世家土地,谁就是在要他们的命!
  一时间场中大部分战士的气场抖升,他们一边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李云乐,一边防备着明显对李云乐有敌意的朝臣们。
  天幕这时的话也与禁军的态度相呼应。
  【士兵们不是傻子,更何况他们比之一般的百姓都要见多识广的多。哪怕他们不知道前因后果,他们也看到了李显上位,安乐公主掌权后分到他们手里的土地变多了,家里人分到的土地变多了,在战场上受伤的同袍们也有了抚恤金。】
  【请问这种情况下,谁会去跟着几个原本还欺压他们的贵族去推翻为他们带来那么多好处的人呢?】
  朝臣们哪怕没注意到禁军们陡变的神色,此时听见天幕的话也反应了过来。
  他们之前还寄希望于发动政变杀死李云乐,真的还会有军人愿意跟着他们干吗?
  还有武皇,之前她还可能顾忌世家贵族盘根错节的势力,查抄非法土地时不会逼迫太狠,现在她恐怕只会下狠手了。
  一时间,无数朝臣们在心中哀叹。
  天幕仿佛能够预料到他们心中所想那般,然后将他们的所有的想法通通捏碎。
  之前他们还心怀侥幸觉得天幕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先机,现在看来他们真是自我感觉过良好了。
  天幕哪怕不是想要他们的命,也是想要他们一无所有啊!
  所以他们要就这么认命吗?可那是他们一辈子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几百年的积累啊!
  而在这时,之前一直没说话的狄仁杰先是对着百姓们拜了一拜,而后对着武皇道,“陛下,臣既为宰相,那就当作为众臣表率。臣愿交出臣名下的几亩薄田,留下的田地够让臣一家老小的粮食便可以了。”
  武皇眉头一挑,哪里看不出狄仁杰的目的?
  狄仁杰一向廉洁,除了俸禄和她的赏赐外,应当是没有别的进项的。
  当然如今朝臣的俸禄待遇并不算差,狄仁杰作为宰相自然算不得拮据,但也不富裕。
  对于这样的臣子,武皇向来宽容,甚至体贴。毕竟要是朝臣们都能像狄仁杰这般的话,她也就不用操那么多心,天下又何至于此。
  更何况就狄仁杰家中的那几亩薄田,捐了又有多少呢?
  武皇并不愿意让自己倚重的大臣过得困苦,如果是之前她定然是摆手示意狄仁杰的捐献没什么必要。
  但她知道狄仁杰是想要通过自己带头,将别的朝臣们架起来,逼迫他们主动捐献。
  毕竟如果能“和平”解决的话,自然是最好的。
  武皇自然不会浪费臣子的心意,当即大声夸赞。
  “既然如此,你的田朕就替百姓收下了,狄卿果真是为国为民,高风亮节啊!真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
  一旁的李云乐也看出了两人的意图,开口附和。
  “狄大人不愧是百官表率,就是高风亮节,安乐也跟百姓一样对您佩服不已!”
  说着,她还对着狄仁杰作了个揖。
  狄仁杰则是连忙回道,“臣哪能让郡主受这样的大礼呢!郡主才是想民之所想,对比起来臣之前实在是徒有虚名啊!”
  李云乐没再多说,但她觉得狄仁杰多半是谦虚了。
  这样的顶尖文臣怎么可能真的认知不到?不过是知道在当时根本做不到,也就不提罢了。
  事实上唐玄宗时期便已经意识到土地制度出了问题,查抄出了不少被非法占有的土地,然而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并未改变府兵制消亡,募兵制崛起的趋势。
  至于现在嘛,既然狄仁杰选择谦虚,她自然也不会挑明。
  周围朝臣们见状,却是将狄仁杰在心中骂了又骂。
  就你清高!就你会表现!就是仗着没几块田舍了也就舍了,刚好用来讨好武皇吧。
  哪怕到了这个时候,绝大多数朝臣们心中还是舍不得那些土地的,毕竟哪怕是被武皇查抄最多也只是查抄他们名下那些不合法的土地。
  可依照如今的狄仁杰所言,那可是除了家中所需之外的土地通通要被捐献出去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