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接着,又问她:“男朋友怎么样?”
苏玉大概猜出她想知道些什么,她笑说:“他很好,他知道我所有的事情,好的坏的,他都可以接受。”
“嗯,怎么没有和你一起来?”
“他说他要陪我来,不过呢我觉得,这道题是我个人的困境,当初是我自己走进这个门,现在也要自己走出去。我得放下这一切,无论好坏结果,是要由我来面对的。”
唯有不依靠别人,跨出这扇门时,才是真的结束了。
有人将自己托着固然好,而苏玉希望的是,那一只手松开的时候,她也不会再往下坠落。
她说:“所以我申请独自来看病。”
复诊的结果很好。
苏玉想象过一场疾病痊愈的场景,她要欢呼自由,要呼朋引伴,喝点小酒,开趴庆祝。
要写下纪念日,恭喜自己战胜病魔。
要牢牢地铭记,她度过了最黑暗的日子。
不过那一刻,她站在医院门口人来人往的广场上,苏玉两手空空地站在那里,只是抬头看了看天。
她看着天上,云淡风轻。
心里只有一个浅浅的画外音在说,都过去了。
一切感性的念头都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句,真是天凉好个秋。
-
月底,苏玉有个辩论赛要参加。
博二的第一学期要做材料实验,写论文,再花精力在别的比赛上,苏玉是有点吃不消的,她委婉地拒绝过一次。
但是弟弟妹妹们很希望她能到现场参与指导。
这个比赛的规模要大一些,不仅限于校内,他们要代表a大去参加高校团体赛。
苏玉现在已然是辩论社团里的元老级人物,各位年轻的小学弟小学妹们几乎用上了堪称瞻仰的姿态欢迎学姐的到来。
队伍里有两个新人,太新了,她甚至都没见过。
一问,才大一,刚进社团,看起来很有潜力,是被师兄挖掘来打比赛的。
被冠以“元老”的高帽,苏玉的做派都表现得做作了许多。
尤其听到有师妹说:“人已经不在江湖,江湖还有你的传说。苏玉学姐,敬您一杯。”
凡句子加个您,事情就变得郑重许多了。
苏玉立刻深思沉吟,摸摸下巴说:“看来我要端庄一点,才有大佬气势。”
大家围在餐桌前,听见这话,纷纷都笑了起来。
吃饭的过程中,苏玉没有表现出对比赛有丝毫的得失心,倒是有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宁静。
她还安慰士气紧张的大家:放下输赢,我们才能赢嘛。
轻松融洽的赛前饭局,氛围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苏玉有注意到,她在说话的时候,旁边有个女孩子的视线总是紧紧地盯着她。
或是感到崇拜、或是让她羡慕。
只不过,她一直没有出过声。
苏玉这几年在北京读书,凭自己的本事结识了很多人脉、慢慢地建立了她的专业领域的社交圈。
同时,自然有不少欣赏她、而她没有机会一一结实的后辈记住了她的名字,在努力追赶着她的步伐。
苏玉力所能及地照顾到每个人,帮大家排忧解难,但她没有表现过丝毫为人瞻仰的高傲架势,姿态总是平和的。
那天夜里,那个师妹在苏玉打车离开前叫住了她。
她的嗓音很轻软,天生细嗓,稍微大一点声音,嗓子都要疼的。
瞬间就让苏玉想到当时初出茅庐的自己。
“姐姐,好佩服你,在什么场合都能游刃有余。”
很少有人叫她姐姐,这个尊称比师姐更亲切一些。
简单的前后辈关系被拔高,苏玉看她的眼神也和蔼了许多。
她微笑着说:“什么叫游刃有余。”
师妹说:“你好像不会怯场,特别佩服。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校外的比赛,还没开始我就已经紧张了,好怕思路跟不上卡住了,到时候什么都说不出来。”
那夜的冷风里,苏玉看着内敛的师妹,问她:“为什么选择进辩论队?”
师妹在这个问题里愣了愣,想了想,她说:“起初是因为有一点点喜欢,小时候就很喜欢看辩论,很崇拜有智慧的辩手,后来就想尝试着自己上。但我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不太好克服,可能我训练得太少了吧。”
她说着,又以那般崇拜的眼神看向苏玉。
俨然是把她当成了榜样。
苏玉没有什么榜样的架子,只是告诉她:“其实呢,我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话都说不利索,不过当时很努力地锻炼自己的口才。的确,辩论不是谁都能打的,只有进入这个圈子,才看透这一点。虽然碰壁过,但是我没有放弃过,最初是想让自己的性格外向一些,后来发现,这种强者云集的环境能推着我快速成长。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不过没关系,结果是我所追求的,而幸运的是,我成功了。”
苏玉说出我成功了的时候,心中竟有一种守得云开的自如和豁达。
她总觉得,给自己冠以成功者的头衔是很虚的,因为没有人能定义成功究竟是什么。
而眼下,胜券在握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苏玉不光是自信,她此刻的心境已经是无比的坦然。
苏玉是跟小师妹一起回去的。
在路上,她接到程碧臻打来的电话。
对方问题比较生猛,上来就道:“和你的情侣名最近怎么样?”
“很和谐。”苏玉微笑。
“不负众望啊。”
“少贫啦。”
“明天什么辩题。”
“你认为,感情是培养出来的吗?”
苏玉念着纸上的字,开玩笑说:“又拿错持方了,其实我比较相信一见钟情——程老师有什么参考意见吗?”
程碧臻想了想,她忽然问苏玉,“诶,你知道追一个人最好的招数是什么吗?
苏玉还没回答,她自己接话:“叫做欲擒故纵。”
她说,这一套她屡试不爽。
执行起来的具体表现为:每天给喜欢的人发消息,嘘寒问暖,风花雪月。
不论他回不回复。
你就一直发一直发,发到那个人不耐烦,突然有一天,你不说话了,也不找他了。
这个时候,对方就开始着急了。
她说,感情当然要培养了,人的本质是很贱的!
苏玉听笑了:“遇到这种事,我一定会卡在第一关,如果男人冷落我,我绝不会走第二步。”
程碧臻:“你别说,自尊这跟东西跟爱情有时候还蛮冲突的。别给自己调子起太高,要接受拥有是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是吗?”苏玉淡淡。
第二天,在赛场上。苏玉稳定发挥,她的第一个论点,并没有把感情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人很容易对任何事物产生感情。”
“一把用了很多年的雨伞,一双洗洗刷刷总是舍不得扔掉的鞋。你知道他们已经没有功能性,甚至也不再美观,但是你把它丢进垃圾桶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点点的舍不得?可是他们连意识都没有,人和物的感情就这样凭空发生了。”
辩论的论点难免会涉及到自身,苏玉一般不会提到她真实的过往经历,打比赛的过程里引用的事迹,还是杜撰的成分居多。
人把自己在公众面前血淋淋地剥开,总的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但这一回,苏玉说了中学时期的一件事。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喜欢的男生,当时语文课上,有个课堂活动,阴差阳错的,我跟他被分到同一个组,老师让我们演话剧,我演朱丽叶,让他演罗密欧。”
“第一次因为被点名而感到开心,那天回家的心情特别好,我对着电脑开始看电影,我想象着跟他对戏的样子。我觉得那是我上学以来最美妙的一个时刻。”
“可是最终,我没有等到我们对戏的场景,我等来的是他拒绝的电话,他说他有事情要做,演不了这出戏。”
“同时,妈妈送来一个芒果,她说那个芒果很贵,他们舍不得吃,所以让给我吃。”
“我拿着那个芒果,耳边回响着那个男孩对我说:‘对不起,我演不了。’他们舍不得的,我当然更舍不得,那一刻,我觉得我特别的不值得。”
“人人都说,年少不得之物,终会困其一生。”
“那个芒果,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我对于爱情五味杂陈的感受,在那天起,被深深地根植在了心里。原来感情不止是有欢喜,还有眼泪。所以直到后来,我一直都不太爱吃芒果……”
苏玉难得地在公众面前调侃自己。
比如,说到演话剧,她会强调说:老师让我演的是朱丽叶哦,真的是女主角,不是蹲在后面当背景板的小花小草!
台下的观众席传来浅浅的笑声,苏玉也跟着笑。
她温润从容地站在那里,平平静静地讲出这个故事,以佐证感情要想深刻,势必要融进过程之中,用点点滴滴的喜怒哀乐去酿造。
苏玉大概猜出她想知道些什么,她笑说:“他很好,他知道我所有的事情,好的坏的,他都可以接受。”
“嗯,怎么没有和你一起来?”
“他说他要陪我来,不过呢我觉得,这道题是我个人的困境,当初是我自己走进这个门,现在也要自己走出去。我得放下这一切,无论好坏结果,是要由我来面对的。”
唯有不依靠别人,跨出这扇门时,才是真的结束了。
有人将自己托着固然好,而苏玉希望的是,那一只手松开的时候,她也不会再往下坠落。
她说:“所以我申请独自来看病。”
复诊的结果很好。
苏玉想象过一场疾病痊愈的场景,她要欢呼自由,要呼朋引伴,喝点小酒,开趴庆祝。
要写下纪念日,恭喜自己战胜病魔。
要牢牢地铭记,她度过了最黑暗的日子。
不过那一刻,她站在医院门口人来人往的广场上,苏玉两手空空地站在那里,只是抬头看了看天。
她看着天上,云淡风轻。
心里只有一个浅浅的画外音在说,都过去了。
一切感性的念头都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句,真是天凉好个秋。
-
月底,苏玉有个辩论赛要参加。
博二的第一学期要做材料实验,写论文,再花精力在别的比赛上,苏玉是有点吃不消的,她委婉地拒绝过一次。
但是弟弟妹妹们很希望她能到现场参与指导。
这个比赛的规模要大一些,不仅限于校内,他们要代表a大去参加高校团体赛。
苏玉现在已然是辩论社团里的元老级人物,各位年轻的小学弟小学妹们几乎用上了堪称瞻仰的姿态欢迎学姐的到来。
队伍里有两个新人,太新了,她甚至都没见过。
一问,才大一,刚进社团,看起来很有潜力,是被师兄挖掘来打比赛的。
被冠以“元老”的高帽,苏玉的做派都表现得做作了许多。
尤其听到有师妹说:“人已经不在江湖,江湖还有你的传说。苏玉学姐,敬您一杯。”
凡句子加个您,事情就变得郑重许多了。
苏玉立刻深思沉吟,摸摸下巴说:“看来我要端庄一点,才有大佬气势。”
大家围在餐桌前,听见这话,纷纷都笑了起来。
吃饭的过程中,苏玉没有表现出对比赛有丝毫的得失心,倒是有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宁静。
她还安慰士气紧张的大家:放下输赢,我们才能赢嘛。
轻松融洽的赛前饭局,氛围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苏玉有注意到,她在说话的时候,旁边有个女孩子的视线总是紧紧地盯着她。
或是感到崇拜、或是让她羡慕。
只不过,她一直没有出过声。
苏玉这几年在北京读书,凭自己的本事结识了很多人脉、慢慢地建立了她的专业领域的社交圈。
同时,自然有不少欣赏她、而她没有机会一一结实的后辈记住了她的名字,在努力追赶着她的步伐。
苏玉力所能及地照顾到每个人,帮大家排忧解难,但她没有表现过丝毫为人瞻仰的高傲架势,姿态总是平和的。
那天夜里,那个师妹在苏玉打车离开前叫住了她。
她的嗓音很轻软,天生细嗓,稍微大一点声音,嗓子都要疼的。
瞬间就让苏玉想到当时初出茅庐的自己。
“姐姐,好佩服你,在什么场合都能游刃有余。”
很少有人叫她姐姐,这个尊称比师姐更亲切一些。
简单的前后辈关系被拔高,苏玉看她的眼神也和蔼了许多。
她微笑着说:“什么叫游刃有余。”
师妹说:“你好像不会怯场,特别佩服。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校外的比赛,还没开始我就已经紧张了,好怕思路跟不上卡住了,到时候什么都说不出来。”
那夜的冷风里,苏玉看着内敛的师妹,问她:“为什么选择进辩论队?”
师妹在这个问题里愣了愣,想了想,她说:“起初是因为有一点点喜欢,小时候就很喜欢看辩论,很崇拜有智慧的辩手,后来就想尝试着自己上。但我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不太好克服,可能我训练得太少了吧。”
她说着,又以那般崇拜的眼神看向苏玉。
俨然是把她当成了榜样。
苏玉没有什么榜样的架子,只是告诉她:“其实呢,我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话都说不利索,不过当时很努力地锻炼自己的口才。的确,辩论不是谁都能打的,只有进入这个圈子,才看透这一点。虽然碰壁过,但是我没有放弃过,最初是想让自己的性格外向一些,后来发现,这种强者云集的环境能推着我快速成长。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不过没关系,结果是我所追求的,而幸运的是,我成功了。”
苏玉说出我成功了的时候,心中竟有一种守得云开的自如和豁达。
她总觉得,给自己冠以成功者的头衔是很虚的,因为没有人能定义成功究竟是什么。
而眼下,胜券在握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苏玉不光是自信,她此刻的心境已经是无比的坦然。
苏玉是跟小师妹一起回去的。
在路上,她接到程碧臻打来的电话。
对方问题比较生猛,上来就道:“和你的情侣名最近怎么样?”
“很和谐。”苏玉微笑。
“不负众望啊。”
“少贫啦。”
“明天什么辩题。”
“你认为,感情是培养出来的吗?”
苏玉念着纸上的字,开玩笑说:“又拿错持方了,其实我比较相信一见钟情——程老师有什么参考意见吗?”
程碧臻想了想,她忽然问苏玉,“诶,你知道追一个人最好的招数是什么吗?
苏玉还没回答,她自己接话:“叫做欲擒故纵。”
她说,这一套她屡试不爽。
执行起来的具体表现为:每天给喜欢的人发消息,嘘寒问暖,风花雪月。
不论他回不回复。
你就一直发一直发,发到那个人不耐烦,突然有一天,你不说话了,也不找他了。
这个时候,对方就开始着急了。
她说,感情当然要培养了,人的本质是很贱的!
苏玉听笑了:“遇到这种事,我一定会卡在第一关,如果男人冷落我,我绝不会走第二步。”
程碧臻:“你别说,自尊这跟东西跟爱情有时候还蛮冲突的。别给自己调子起太高,要接受拥有是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是吗?”苏玉淡淡。
第二天,在赛场上。苏玉稳定发挥,她的第一个论点,并没有把感情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人很容易对任何事物产生感情。”
“一把用了很多年的雨伞,一双洗洗刷刷总是舍不得扔掉的鞋。你知道他们已经没有功能性,甚至也不再美观,但是你把它丢进垃圾桶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点点的舍不得?可是他们连意识都没有,人和物的感情就这样凭空发生了。”
辩论的论点难免会涉及到自身,苏玉一般不会提到她真实的过往经历,打比赛的过程里引用的事迹,还是杜撰的成分居多。
人把自己在公众面前血淋淋地剥开,总的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但这一回,苏玉说了中学时期的一件事。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喜欢的男生,当时语文课上,有个课堂活动,阴差阳错的,我跟他被分到同一个组,老师让我们演话剧,我演朱丽叶,让他演罗密欧。”
“第一次因为被点名而感到开心,那天回家的心情特别好,我对着电脑开始看电影,我想象着跟他对戏的样子。我觉得那是我上学以来最美妙的一个时刻。”
“可是最终,我没有等到我们对戏的场景,我等来的是他拒绝的电话,他说他有事情要做,演不了这出戏。”
“同时,妈妈送来一个芒果,她说那个芒果很贵,他们舍不得吃,所以让给我吃。”
“我拿着那个芒果,耳边回响着那个男孩对我说:‘对不起,我演不了。’他们舍不得的,我当然更舍不得,那一刻,我觉得我特别的不值得。”
“人人都说,年少不得之物,终会困其一生。”
“那个芒果,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我对于爱情五味杂陈的感受,在那天起,被深深地根植在了心里。原来感情不止是有欢喜,还有眼泪。所以直到后来,我一直都不太爱吃芒果……”
苏玉难得地在公众面前调侃自己。
比如,说到演话剧,她会强调说:老师让我演的是朱丽叶哦,真的是女主角,不是蹲在后面当背景板的小花小草!
台下的观众席传来浅浅的笑声,苏玉也跟着笑。
她温润从容地站在那里,平平静静地讲出这个故事,以佐证感情要想深刻,势必要融进过程之中,用点点滴滴的喜怒哀乐去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