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现有的证据无法显示林思雨与此案相关。她家虽是木匠,她又心灵手巧,可做木匠跟打注工艺如此繁复精巧的鸳鸯壶全然不同。而这个卓然或许是她的旧情郎,林思雨或许仍然对他有情,但为此毒杀自己的丈夫,她总觉得动机还不够。
崔令仪收起图纸,对林思雨说道:“林娘子,你身体特殊,今日就暂且问到这里,若还有其他问题,可能还会再来打扰。你好好保重身体。”
林思雨应了一声:“是。”
接下来,崔令仪去探望了穆三的另一个妾室,文雨琴。
文雨琴,听名字她还以为是个端庄娴雅的女性。等她见到了本人,发现跟她想象的全然不同。文雨琴正豪放不羁地坐在厅堂之中,她一身紫红劲装,鬓发高束,给人观感十分利落自然。
她也是唯一一个给穆从南生下子嗣的人。
文雨琴的屋中摆放了许多兵刃,一眼望去杀气激荡。她长眉入鬓,英姿飒爽,绝非等闲之辈。崔令仪一瞧见她便知道,她绝不是绣花枕头,必定是手上沾过人命的。
之后崔令仪跟她的谈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文雨琴自称她是金陵人士,出身武将世家。先父曾担任过游击将军,后来因身有残疾,不得不回家休养。文雨琴少年时习得一身好武艺,后来继承父亲的志愿,女扮男装从军进了沙场。征战两年之后她父亲病逝,她便回来奔丧。本来她还想着等她为父亲守完孝,还要继续在疆场之上建功立业,可
就在这时,她遇见了穆从南。
她那时真以为穆从南是一个端方君子。那时她从北疆归来,县衙不认可她父亲的军功,不愿意为她父亲以军礼下葬,是穆从南为她力陈,最终为她父亲争取来了这一份哀荣。穆从南还不求回报,她便想,那不如就嫁给他,给他生个孩子,以全这份恩情。
谁知他早有妻室。
文雨琴嫁进来才知道自己是来做妾的,可是没办法,人已经进门。她原本打算成婚之后远赴北疆,如此便可两全,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她有了孩子,就不能再离开他了。
文雨琴没有办法,只好留在府中把孩子生下来。那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快要七斤,其实是个很强壮的新生儿,可她看到那孩子的一刻,她心中所有的抱负,顷刻之间都烟消云散了。
从此她留在穆家,做了母亲。
问起和穆三的感情,文雨琴也道:“郎君待我很好,待孩子也很好。他眼下就这样一个儿子,护得像眼珠子一样。现在孩子才三岁,他不能没有爹爹,每当我想起此事,便愈发心疼我的孩儿。”
第63章 第63章七出之条
“命运弄人。”文雨琴凄然一笑,目光瞥向她孩儿睡熟的侧脸,“如今我只盼他能顺遂长大,不要像我这般。”
她声音放得又轻又慢,声若洪钟的女将如今为了她睡梦中的孩儿,嗓音温柔而婉转:“我虽不能再驰骋疆场,但我希望他将来若有机会,能去实现我未竟的心愿。”
文雨琴仿佛也没有什么疑点。
崔令仪虽然没有生过孩子,但是她穿越之前,身边有很多生过孩子的女同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们都难以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在工作之中,以至于牺牲自己的很多机会,只为了陪伴孩子成长。
至于丈夫,为了孩子忍一忍,是一个特别平常的现象。
这样看,似乎文雨琴也没有杀死穆三的动机。
崔令仪注意到她院里有一个小小的熔炉。文雨琴解释道:“这是郎君吩咐人给我砌的,他知道我喜欢舞刀弄棒,便给我做了这个,有的时候我的刀兵卷了刃,便在这里重熔和锻造,使得兵刃复原。”
穆从南对文雨琴倒也算用心。只见墙上挂着的几把刀剑,样式古朴,刃口寒光闪烁,不像市面上常见的兵器。
崔令仪问:“这些刀剑都是娘子亲自打造的?”
“闲来无事,取乐而已。”文雨琴只道。
文雨琴能打造出如此精良的兵器,可见其技艺精湛,崔令仪想到那鸳鸯壶亦是古朴非常,如此才被认定是汉代之物。
鸳鸯壶有可能是文雨琴所制吗?或许难度很高,且抛开鸳鸯壶不谈,她所打制的这些刀剑时代不同,各有特色,便是这些图样都不能轻易绘制而得,她这样古朴的刀剑样式又是从何处得来呢?
这件事儿里透着古怪,但崔令仪一时却说不上来古怪在哪里。
紧接着,她又去看了穆三的第三位妾室。
这位妾室名叫管文珠,是一位非常有书卷气的女性。她长得很瘦,不同于洛香寒的清冷病弱、叶如霜的楚楚清艳、林思雨的端庄柔媚、文雨琴的飒爽大气,管文珠不施粉黛,衣袂间隐约透出墨香。
她气质温润如玉,眉眼沉静,虽不张扬,却颇有气韵,让人不容忽视。当时管文珠手持古籍正在翻阅,一时未能察觉到有人来访。而后由侍女通传,她这才缓缓抬起头。
崔令仪留意到,在书案上尚且摆放着笔墨纸砚,砚台中的墨汁还未干涸,明显才用过不久。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皆是她亲手所作,笔法细腻且富有意境,非常人所能及。
在来的路上,洛香寒已经给崔令仪打过预防针了。她说管文珠绝不是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虽然她看起来温柔娴静,但她的父亲可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江湖人士。
他是一位发丘中郎将。
也就是盗墓贼。
管文珠果然非常知书识理。她泡茶待客的手法娴熟,每一个动作都透着雅致,在说起诗词时又拿出自己写的诗词给崔令仪看,崔令仪简直想夸她“薛涛李清照再世”,她笔触婉约细腻,诗词朗朗上口,读之口齿生香。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竟然只是屈居穆家做妾。
管文珠自称这一切都归功于她的父亲。她父亲疼爱她,自她读书识字之后,就给她在古墓中盗取了大量名篇文章,她读完之后颇有受益。只是因为她父亲是盗墓贼,江湖人非常蔑视,她即便腹有诗书,都没有人愿意欣赏她的才华。
她这一生本来是没有出嫁的打算的,直到她遇见了穆从南。
崔令仪问:“令尊既如此疼爱你,怎会舍得让你困于这深宅大院?”
管文珠眼神略微黯淡,随即轻声说道:“我父亲虽在江湖行事,却也知我一介女流,终须安稳归宿。穆公子于我有知遇之恩,我甘愿相伴左右。”
崔令仪又问:“那你父亲盗墓所得,除了那些名篇文章,可还有其他?”
管文珠轻轻摇头,神色坦然:“我只专注于诗书,其他之事,并不知晓。”
管文珠在作答时,手指不自觉地微微收紧,仿佛有点不自然地意味。
管文珠继续向崔令仪讲述她和穆从南的故事。穆从南欣赏她的才华,喜爱她的诗文,甚至在她屋外长跪不起,只求与她一见。管文珠很快被他打动,愿意见他,并且与他生长出不同寻常的情感,最终,她答应嫁给穆从南。
也是进府以后她才知道,原来她只是穆从南众多妻妾中的其中一人,她在穆从南眼中,跟个逗趣的玩意儿没什么区别,连同她写的诗词,也不过是被他当作笑话一般赏玩。
可她没有办法,只能跟他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她虽然入府晚,但她实际比府上的其他姬妾年纪都要大,她已经二十七岁,这世上已经容不得她做其他选择了。
她现在一腔才华憋在胸口,只能写春闺怨。她再读自己过去的诗文,心知肚明她再也写不出来,即便是希世之才,如今也不过是深闺怨妇罢了。
可若是问她有没有杀死穆三的动机。
她不会杀人,不会打铁,也不会木工。她只会写诗,她自言一个只会写诗的文人,不会杀人,也不必去杀人。
穆三死了,她的处境会有什么变化么?显然也不大有,她终究被困在这一方天地之中混沌而死。
接下来,崔令仪决定去拜访穆三的最后一个妾室。
丁紫英。
她自称自己曾是前朝皇室的宫女,至今已经一百多岁了。崔令仪见到她时,她正在院里独自蹴鞠,健步如飞,浑然不见伤悲,也看不出她有一百多岁了。
她身着石榴红蜀锦诃子裙,通身是金线盘成的宝相花。狭长柳眉尖锐凤眼,满头珠翠玉翘,果然是作前朝装扮。脸颊上化了血晕妆,唇上点乌膏,上唇勾勒出尖锐的唇峰,下唇却丰润如欲滴的浆果,说话时微微开合,露出贝齿间一抹惑人的嫣红。
她问:“你是谁?”忽而又了然道,“穆郎又纳新夫人了。”
她说话时带有明显的金陵口音,却又更加含糊软糯。崔令仪听起来虽不费力,但想到她活了一百多岁的人设,想着有可能是她刻意在模仿前朝人的口音。
崔令仪问:“你的穆郎已死,尚且没人告诉你么?”
“他死了?”丁紫英一怔,“他是如何死的?难道他……寿终正寝了?难道这世上又过去了百多年?今夕,究竟是何夕啊?”
崔令仪收起图纸,对林思雨说道:“林娘子,你身体特殊,今日就暂且问到这里,若还有其他问题,可能还会再来打扰。你好好保重身体。”
林思雨应了一声:“是。”
接下来,崔令仪去探望了穆三的另一个妾室,文雨琴。
文雨琴,听名字她还以为是个端庄娴雅的女性。等她见到了本人,发现跟她想象的全然不同。文雨琴正豪放不羁地坐在厅堂之中,她一身紫红劲装,鬓发高束,给人观感十分利落自然。
她也是唯一一个给穆从南生下子嗣的人。
文雨琴的屋中摆放了许多兵刃,一眼望去杀气激荡。她长眉入鬓,英姿飒爽,绝非等闲之辈。崔令仪一瞧见她便知道,她绝不是绣花枕头,必定是手上沾过人命的。
之后崔令仪跟她的谈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文雨琴自称她是金陵人士,出身武将世家。先父曾担任过游击将军,后来因身有残疾,不得不回家休养。文雨琴少年时习得一身好武艺,后来继承父亲的志愿,女扮男装从军进了沙场。征战两年之后她父亲病逝,她便回来奔丧。本来她还想着等她为父亲守完孝,还要继续在疆场之上建功立业,可
就在这时,她遇见了穆从南。
她那时真以为穆从南是一个端方君子。那时她从北疆归来,县衙不认可她父亲的军功,不愿意为她父亲以军礼下葬,是穆从南为她力陈,最终为她父亲争取来了这一份哀荣。穆从南还不求回报,她便想,那不如就嫁给他,给他生个孩子,以全这份恩情。
谁知他早有妻室。
文雨琴嫁进来才知道自己是来做妾的,可是没办法,人已经进门。她原本打算成婚之后远赴北疆,如此便可两全,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她有了孩子,就不能再离开他了。
文雨琴没有办法,只好留在府中把孩子生下来。那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快要七斤,其实是个很强壮的新生儿,可她看到那孩子的一刻,她心中所有的抱负,顷刻之间都烟消云散了。
从此她留在穆家,做了母亲。
问起和穆三的感情,文雨琴也道:“郎君待我很好,待孩子也很好。他眼下就这样一个儿子,护得像眼珠子一样。现在孩子才三岁,他不能没有爹爹,每当我想起此事,便愈发心疼我的孩儿。”
第63章 第63章七出之条
“命运弄人。”文雨琴凄然一笑,目光瞥向她孩儿睡熟的侧脸,“如今我只盼他能顺遂长大,不要像我这般。”
她声音放得又轻又慢,声若洪钟的女将如今为了她睡梦中的孩儿,嗓音温柔而婉转:“我虽不能再驰骋疆场,但我希望他将来若有机会,能去实现我未竟的心愿。”
文雨琴仿佛也没有什么疑点。
崔令仪虽然没有生过孩子,但是她穿越之前,身边有很多生过孩子的女同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们都难以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在工作之中,以至于牺牲自己的很多机会,只为了陪伴孩子成长。
至于丈夫,为了孩子忍一忍,是一个特别平常的现象。
这样看,似乎文雨琴也没有杀死穆三的动机。
崔令仪注意到她院里有一个小小的熔炉。文雨琴解释道:“这是郎君吩咐人给我砌的,他知道我喜欢舞刀弄棒,便给我做了这个,有的时候我的刀兵卷了刃,便在这里重熔和锻造,使得兵刃复原。”
穆从南对文雨琴倒也算用心。只见墙上挂着的几把刀剑,样式古朴,刃口寒光闪烁,不像市面上常见的兵器。
崔令仪问:“这些刀剑都是娘子亲自打造的?”
“闲来无事,取乐而已。”文雨琴只道。
文雨琴能打造出如此精良的兵器,可见其技艺精湛,崔令仪想到那鸳鸯壶亦是古朴非常,如此才被认定是汉代之物。
鸳鸯壶有可能是文雨琴所制吗?或许难度很高,且抛开鸳鸯壶不谈,她所打制的这些刀剑时代不同,各有特色,便是这些图样都不能轻易绘制而得,她这样古朴的刀剑样式又是从何处得来呢?
这件事儿里透着古怪,但崔令仪一时却说不上来古怪在哪里。
紧接着,她又去看了穆三的第三位妾室。
这位妾室名叫管文珠,是一位非常有书卷气的女性。她长得很瘦,不同于洛香寒的清冷病弱、叶如霜的楚楚清艳、林思雨的端庄柔媚、文雨琴的飒爽大气,管文珠不施粉黛,衣袂间隐约透出墨香。
她气质温润如玉,眉眼沉静,虽不张扬,却颇有气韵,让人不容忽视。当时管文珠手持古籍正在翻阅,一时未能察觉到有人来访。而后由侍女通传,她这才缓缓抬起头。
崔令仪留意到,在书案上尚且摆放着笔墨纸砚,砚台中的墨汁还未干涸,明显才用过不久。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皆是她亲手所作,笔法细腻且富有意境,非常人所能及。
在来的路上,洛香寒已经给崔令仪打过预防针了。她说管文珠绝不是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虽然她看起来温柔娴静,但她的父亲可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江湖人士。
他是一位发丘中郎将。
也就是盗墓贼。
管文珠果然非常知书识理。她泡茶待客的手法娴熟,每一个动作都透着雅致,在说起诗词时又拿出自己写的诗词给崔令仪看,崔令仪简直想夸她“薛涛李清照再世”,她笔触婉约细腻,诗词朗朗上口,读之口齿生香。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竟然只是屈居穆家做妾。
管文珠自称这一切都归功于她的父亲。她父亲疼爱她,自她读书识字之后,就给她在古墓中盗取了大量名篇文章,她读完之后颇有受益。只是因为她父亲是盗墓贼,江湖人非常蔑视,她即便腹有诗书,都没有人愿意欣赏她的才华。
她这一生本来是没有出嫁的打算的,直到她遇见了穆从南。
崔令仪问:“令尊既如此疼爱你,怎会舍得让你困于这深宅大院?”
管文珠眼神略微黯淡,随即轻声说道:“我父亲虽在江湖行事,却也知我一介女流,终须安稳归宿。穆公子于我有知遇之恩,我甘愿相伴左右。”
崔令仪又问:“那你父亲盗墓所得,除了那些名篇文章,可还有其他?”
管文珠轻轻摇头,神色坦然:“我只专注于诗书,其他之事,并不知晓。”
管文珠在作答时,手指不自觉地微微收紧,仿佛有点不自然地意味。
管文珠继续向崔令仪讲述她和穆从南的故事。穆从南欣赏她的才华,喜爱她的诗文,甚至在她屋外长跪不起,只求与她一见。管文珠很快被他打动,愿意见他,并且与他生长出不同寻常的情感,最终,她答应嫁给穆从南。
也是进府以后她才知道,原来她只是穆从南众多妻妾中的其中一人,她在穆从南眼中,跟个逗趣的玩意儿没什么区别,连同她写的诗词,也不过是被他当作笑话一般赏玩。
可她没有办法,只能跟他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她虽然入府晚,但她实际比府上的其他姬妾年纪都要大,她已经二十七岁,这世上已经容不得她做其他选择了。
她现在一腔才华憋在胸口,只能写春闺怨。她再读自己过去的诗文,心知肚明她再也写不出来,即便是希世之才,如今也不过是深闺怨妇罢了。
可若是问她有没有杀死穆三的动机。
她不会杀人,不会打铁,也不会木工。她只会写诗,她自言一个只会写诗的文人,不会杀人,也不必去杀人。
穆三死了,她的处境会有什么变化么?显然也不大有,她终究被困在这一方天地之中混沌而死。
接下来,崔令仪决定去拜访穆三的最后一个妾室。
丁紫英。
她自称自己曾是前朝皇室的宫女,至今已经一百多岁了。崔令仪见到她时,她正在院里独自蹴鞠,健步如飞,浑然不见伤悲,也看不出她有一百多岁了。
她身着石榴红蜀锦诃子裙,通身是金线盘成的宝相花。狭长柳眉尖锐凤眼,满头珠翠玉翘,果然是作前朝装扮。脸颊上化了血晕妆,唇上点乌膏,上唇勾勒出尖锐的唇峰,下唇却丰润如欲滴的浆果,说话时微微开合,露出贝齿间一抹惑人的嫣红。
她问:“你是谁?”忽而又了然道,“穆郎又纳新夫人了。”
她说话时带有明显的金陵口音,却又更加含糊软糯。崔令仪听起来虽不费力,但想到她活了一百多岁的人设,想着有可能是她刻意在模仿前朝人的口音。
崔令仪问:“你的穆郎已死,尚且没人告诉你么?”
“他死了?”丁紫英一怔,“他是如何死的?难道他……寿终正寝了?难道这世上又过去了百多年?今夕,究竟是何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