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选十五公斤以下喂豆糠豆饼长大的小猪,宰杀放血后洗干净,清水浇透全身,再用晒干的厥鸡草覆盖,然后点燃。
  当雪白的猪皮微微泛黄,木棍去掉草灰,再用小刀刮洗干净。
  将洗得白白净净的小猪砍成拳头大小的块,冷水下锅,武火炖熟。
  炖煮的时候不添加任何调料,非常讲究火候,要求一熟便捞起,他们回来得恰是时候。
  刘慧兰从柜子里捡出花椒面、盐巴、辣椒、木姜子、蒜末、茴香粉等,调配在一起,每人分了一小碟蘸料。
  大家坐在桌子面前,直接下手抓着坨坨肉蘸着蘸料啃。
  入口微烫,猪肉肥而不腻,口感细嫩带着鲜,因是用豆糠养大的小猪,肉质没有一点腥味,还隐了一点淡淡的草木香。
  配合木姜子和茴香特有的辛,成了一种层次丰富的美味。
  大家啃得嘴角流汁,特别过瘾。
  棉花黑炭加上碰碰瓷瓷,已经在门口蹭了好几圈,刘青青笑了笑,每只分了两块。
  还好今年赚了钱,不然狗子都养不起了。
  啃完坨坨肉,刘青青已经半饱,奔波了一路,想弄点口味重的汤汤水水解解乏。
  她看见廊下晾着的长毛的豆腐灵机一动。
  因为要做卤豆腐,苏氏磨了豆浆做豆腐,压实后切成小块,放在洗干净晒干的稻草上自然发酵。
  经过了十多天,豆腐上已经长满了雪白的绒毛,散发着一股臭中带香的味道,不像末世的臭豆腐,是黑色的,白生生的绒毛,像一只只蒲公英卧在那里,还挺可爱。
  取了十多块臭豆腐,切成麻将大小的块,放在油锅里煎炸,绒毛瞬间收缩,臭豆腐表皮变成了焦黄色,味道变成浓烈的香。
  刘青青翻出铜锅,加入炖坨坨肉的汤,猛火煮沸,放一把豆芽韭菜,加入米线,大火煮沸后加一勺鲜肉糜,最后放入蒜苗和臭豆腐,装碗,再浇上一勺红彤彤的油辣子。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碗小锅臭豆腐米线便做好了。
  啃着坨坨肉的几人,鼻尖晕绕这股味道,纷纷表示也要来一碗。
  雪白的米线躲在淡黄的汤汁中,翠绿的韭菜、胖嘟嘟的豆芽、淡粉色的鲜肉糜,还有金黄的臭豆腐块,油亮亮的红辣椒、堆积在碗里,将这碗米线的颜值拉满。
  刘慧兰看了一遍便会了,让刘青青坐下先吃。
  刘青青尝了一口,坨坨肉汤的鲜和臭豆腐的浓香,沾染在每一根米线上,让弹韧滑爽的米线,多了一种浓烈的鲜香,还有配菜的加持,各种复杂味道层层在舌尖爆炸,让她舒服的喟叹了一下,赶路的疲惫在这一口臭香汤汁中消散。
  吃了一嘴米线的刘青青,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金黄色的臭豆腐咬了一块,先是焦脆发黄的外皮,而后是鲜嫩爆浆的豆腐汁儿,嘶,又烫又香,好吃!
  再来一碗。
  本来嫌弃长毛豆腐的郭守云,也被臭豆腐米线折服,低头干完第一碗的他发现刘青青已经开吃第二碗,皱皱眉,干脆利落的端走碗:“你肚子小,吃两碗过会又喊肚子疼,我来吧!”
  每次吃撑到,刘青青就和碰碰瓷瓷并排躺在青华园屋子里的地毯上,让他挨个揉肚子。
  揉得手酸是小事,听着她难受的哼哼唧唧,他也跟着难受。
  苏氏:“……”
  她看了一眼刘青青:“撑到了有你受的,阿青,把碗给我,那碗她吃过了,怎好再吃!阿兰,重新煮一碗。”
  郭守云已经扒拉了两嘴:“啊,没事!”
  青华园里的小吃,每一次刘青青眼馋尝一嘴,剩下的都归他,他已经习惯了。
  苏氏狠狠瞪了刘青青一下。
  这个死妮子,总可着劲儿欺负阿云。
  看着对面欢快稀里哗啦吃米线的郭守云,她心中暗暗舒了口气,这个二女婿算是找对了。她的视线落在灶旁的刘慧兰,幽幽的叹了下,不晓得大女儿的姻缘在哪里呢。
  正想着呢,赵垚走了进来。
  他自来熟的将油盐糖茶归到柜子里,翠翠已经奔了过去:“垚叔,你来啦,我要的泥人带了么!”
  赵垚侧身避开来柜子里取碗的刘慧兰,嗯,到他下巴了,好似个子长高了点?
  他不动声色扫一眼走开的刘慧兰,腰也更细了呢。
  赵垚脸朝着翠翠笑道:“带了带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立在棍子顶端,挤眉弄眼的模样惹得翠翠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表面上是看着翠翠,其实他余光一只瞟着刘慧兰,见她嘴角也勾了起来,不自觉的笑道:“今日去得晚,只剩一个好的,等明儿多带几个回来,每人都有!”
  苏氏笑道:“你们去府城这些天,家里全靠刘鑫和赵垚帮忙操持。”她在村学里上课,家里堆肥卖种子河泥肥料这些事,她哪里懂啊,全靠赵垚刘鑫一天一趟的跑。
  她眼光略过面前高高壮壮的青年,做事踏实周全,是个好孩子,和阿兰错了辈分,可惜了。
  刘有山一听,呵呵扯过他坐下,捡了最大的一块坨坨肉塞给他:“垚兄弟,多谢你,来来来,吃块肉!”
  他扭头吩咐刘慧兰:“阿兰,给你垚叔也煮一碗臭豆腐米线来!”
  刘慧兰脆生生诶了一声,不一会端了一碗冒着热气的米线放在他面前,闻着便香,他立刻夹了一筷子,鲜,烫,香,好吃!
  “垚叔,给你辣椒油和盐,你自己添!”
  赵垚接过调料罐子,幽怨的看了身边笑盈盈俏生生立着的刘慧兰一眼,他很老么,为什么要叫叔?
  等他吃完,几人换到堂屋的八仙桌前拢账。
  赵垚拿棍棒的手经过三个月的锻炼,将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这三个月,青华楼净利润970两,河泥肥料净利润80两,种子净利润75两。合计盈利1125两。”
  青华楼因为有酒水的加持,挣钱速度那叫一个快。
  河泥肥料和种子生意就不行了,完全是辛苦钱。他有点嫌弃这两门生意,等过会拢完账给刘青青提一提意见,是不是将这两门生意收缩一下。
  刘青青嗯了一声:“府城的青华园净利润1万,当时将青华园的银子全部抽调了过去,所以青华楼占比百分之十的股份,有1千两的分红。”
  “也就是说,这个年,我们可以分红2125两。”
  刘青青一笔一笔分配,郭守云在旁哗啦啦记录,不用算盘,雪白的纸上,鹅毛笔横平竖直,快速整洁的记录下刘青青的每一个字:“当时我们家凑了285两,村学取20两入股,刘鑫叔12两,垚叔20两,姜爷爷4两,温夫人(杨雪眉)50两,小婶方氏10两,表妹方宝珠6两,赵峰哥18两,合计425两。
  按照比例分红,村学得100两,刘鑫叔60两,赵垚叔100两,姜爷爷20两,温夫人250两,小婶50两,宝珠30两,赵峰哥80两,合计2125两。”
  对于这个分配,赵垚和刘鑫都没话说,一开始做蚂蚱粉生意的时候,就做好了拿不回本金的打算,哪里料到,短短半年的时间,这笔银子,便翻了五个倍。
  他们现在后悔的是,当时为什么没有像刘家那样,举债投钱。
  赵垚算了算自己手里的银子,除了分红得到的一百两,还有这几个月的薪水和奖金,他已经攒了200两,可以准备买房子成亲了。
  他抱着自己的那一份银子,笑眯眯的看着刘慧兰和刘青青:“你们去府城见了大世面,你们说,我成亲的新房,买在府城好,还是买在县城好?”
  第134章 户籍
  对于赵垚的诚心请教,刘有山拍着桌子喷着淡淡的酒气:“垚兄弟啊,有了银子当然是回老家,盖上一座三进的大院子!”
  即便在外面见识了一番,他根深蒂固的朴素价值观没有改变,有钱的第一件事情是回村盖房,往大里盖!屋子里可以随便,但外面必须高端大气上档次,最好青砖黛瓦安排起来。
  在外面再混得风生水起,回村不盖房,如同夜里穿新衣,吃肉不放盐,没劲。
  苏氏拐了他一下,尴尬的笑道:“垚兄弟,他喝醉了,你别听他胡说!”榕树村的老宅都被赵家卖了,哪来的老家啊,当家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没眼力劲儿。
  她笑道:“不如买在县城吧,你以后常驻青华楼,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赵垚很纠结,左右拿不定主意,好似看见个人便随意询问:“阿兰、阿青、阿云,若是你们,你们会盖在哪儿?”
  刘慧兰给大伙换上热乎的茶水,只当他随口一问,随意道:“自然是跟着爹娘!”小娘子自小跟在爹娘身边,这次去府城,和苏氏分离了三个月,这会子正腻歪在苏氏旁边,和翠翠挑花绳玩儿。
  刘青青张嘴正要回答,赵垚双掌一击:“我知道了!”
  他对着刘有山道:“您们说得太有道理了,必须回老家盖个院子,宽敞又风光,还要方便我落脚。”
  “嗯,城里有个小宅子,足够我住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