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氏不乐意,一间耳房换二两银,他怎么不去抢。
  最多五百钱。
  刘青青呵呵一笑:“那算了,我们不盖房。大家伙挤在一起也行。还省了阿爷阿奶的三两银。阿爹伤了腿,以后日日在家,我和姐挤在一起睡不方便,我们姐妹搬到东里间去,和巧儿姐作伴!”
  刘巧儿事不关己看热闹,一不小心火烧到自己身上,她才不要她们搬过来,原本有段日子刘慧兰和她一起住,偏偏刘慧兰起得早,睡得晚,拖累得她也睡不好。而且她悄悄做荷包攒私房的事就会被发现。
  她恶狠狠瞪一眼刘青青,扭头对王氏:“娘!”
  刘巧儿长得好,还会绣荷包赚钱,她指着这个女儿嫁到城里,带着她享福。王氏嗯了一声,肉疼的加钱:“我们只有一两银!”
  刘有山不愿意:“那算了!”
  闷声不坑的刘有田最后做主:“行,我去孩他外婆家,再借一两银来!”
  王氏不愿意,阴沉着脸扭他。
  刘有田拉着她的手,挤挤眼:“强子娘,强子大了,不好再跟我们一个屋!把他搬到里间去。”王氏转念一想,明白了他的意思,上次两口子夜里腻歪,孩子突然翻起来撒尿,丈夫当时就吓得趴下!
  为了将来的幸福,她勉强点头,算是同意。
  行吧,最大的两项分完,剩下的简单,家里的家具,因是各自成亲时做的,各屋归各房。后院猪圈里一头老母猪归大房,两只小猪归二房,一只公鸡六只母鸡归二老。粮食还剩一袋,按照人头,平均分,大家伙都没意见。
  分完家产,剩下
  现银。
  全家人紧紧盯着宋老太抱出来的木头盒子,上面一把铮亮的铜锁,随着宋老太啪拉打开锁,所有人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宋老太冷笑一声,划拉倒个底朝天。
  里头的东西全都落在桌子上,只有七两碎银,一堆铜钱,约摸有八九百钱。
  王氏:“娘,不能吧,这些年风调雨顺,收回来那么多粮食,每年都要卖一些,换的银子呢?”
  刘有山:“打猎卖的钱呢?”
  宋老太木着脸一笔一笔背诵:“每年人头税,女一百钱,男两百钱,你们算算我们全家一年要多少?”
  “私塾读书,镇上束脩每年一两银,村子里一年二百钱”
  “宝柱买笔墨,每年一两银”
  “宝柱住镇上私塾,住宿伙食费,每年二两银”
  “每年人情来往,一两银”
  “过节添置被褥布料等,每年一两银”
  “每年糖烟酒水茶,一两银”
  ……
  刘青青讥讽的看着王氏:“原来,堂哥花的钱最多啊!”
  念书花这么多钱?王氏突然有点后悔,但强撑着:“他花钱多,以后对家里回报也大!”
  “不用以后,现在我爹腿受伤,治病还有十两外债,商量商量怎么还吧?”
  第18章 盖房
  王氏沉下脸:“老二不是我们把他打伤的,治病的债与我们何干?”
  刘有山心中充满了悲愤,他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拿命换银子养活的家人,就这样?
  他气愤不已,拳头捏得噼里啪啦作响,却拿王氏没辙,他一个男人,吵又吵不过,难道还能打么,打也打不到啊!
  偏偏苏氏是个锯嘴的葫芦,刘慧兰也是个软和的性子,两个人急得直掉眼泪。
  刘青青却是个嘴皮子利索的,呵呵冷笑:“阿爹这些年打猎换的钱,也被刘宝柱花用了去,既然要分,是不是先把这些钱还来!”
  王氏撇撇嘴:“臭丫头,是从你手上拿银子了么?那是从公中,公中,认不认得?”
  看她得意的样子,刘青青捏七寸:“哟,那我去书院问问先生,礼仪谦卑的刘宝柱用了二叔卖命赚回的银子,然后在二叔受重伤的时候,不管不顾,一脚蹬开,不晓得先生会给刘宝柱个什么样的评价!”
  这一下算点了马蜂窝。
  刘宝柱是王氏的命根子,更是宋老太的命根子,原本计划着十两银子的事就这么含糊过去,让分了家的二房自己想办法,偏偏刘青青是个混不吝的,在她眼里没有尊卑这种事,估计她真的做得出来。
  王氏急红了眼,抬起巴掌要扇她:“你敢,我揭了你的皮!”
  刘青青像滑溜的泥鳅,滚到刘有山的后面龇牙:“你看我敢不敢!我还要去县衙喊冤,请官老爷做主!”
  在乡民朴素的心中,官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只有供着的。刘青青她怎么敢随随便便挂在嘴边,把去县衙说得像去村头遛弯一样自然。
  这事吧,王氏还真有些却怵,她这一去,儿子的名声算是坏了。下场的时候要请秀才作保,人家要打听这些的。
  王氏牙齿咬得咯吱作响,心里恨透了刘青青,这个祸害精,小小年纪如此奸滑。
  宋老太看不下去,重重哼一声:“山子,你这些年是交了银子给我,我管着家里,这些银子是不是由我说了算?此事和宝柱无关。管好青丫头,莫要再胡闹!”
  山子不敢置信的盯着宋老太,哽咽道:“娘,这是胡闹么?我为这个家成了残废,现在看我没用了,一脚把我们踢开,我都没计较。我治腿的时候还没分家,这十两银子是不是应该全家一起还!
  今儿不把这债务捋清楚,这家不分了!既然宝柱还能念书,家里肯定有余粮,不缺我们爷几个一口吃的。我替大哥养了宝柱这么些年,也该让他养养我。”
  宋老太头疼,二儿子从小一根筋,他这么想,打定主意一定会这么做。不行,她不能让二房拖累宝柱。
  不情不愿推了一把面前的银子:“行了,这里7两800钱,都给你拿去还债!”
  刘青青好心提醒:“阿奶,其中三两是给我们买地盖房的!只剩4两800钱,还差5两200钱!”
  宋老太狠狠瞪她一眼,就你能算!
  心不甘情不愿回房,小心翼翼抱了两匹布料,不舍的感受着它的丝滑柔软,红着眼盯着刘有山:“山子,这是你妹子从府城托人送回来的孝敬我的布料,县城都没得卖,一匹足值三两,你拿去抵债。
  此事作罢,分了家后各自过活,堂堂正正做人,莫要拖累别人。”
  按照以往儿子对她的孝顺,她作出这样伤心的表情,儿子一定说不用了,留着给你老罢。
  哪知刘有山只是沉默了一会,示意刘青青收下。
  宋老太怔怔,她真的失去了这个儿子!
  刘青青满意的摸了摸布料,是细棉布,紧紧抱在怀里,笑嘻嘻道:“谁拖累谁还不一定呢!”
  刘宝梁执笔,在村长的见证下,刘家正式分了家,王氏掏出一两,限定二房一个月内搬走。
  刘青青理了理手中的财产:银十两,布料两匹,小乳猪两只,粗粮半袋,地四亩。
  她表示,养家压力很大啊。好处是,二房上下一条心,全都听她的。
  刘青青顾不得伤春悲秋,刘有山杵着拐,爷两个约了村长去村头看宅地基。
  打眼一望,村头有一块高高的地,规划个小院子后,还能起三间房,后面连着分给他家的四亩沙地,地边就是清水河。
  这块地浇水确实方便,缺点也很明显,雨水多的时候会被水淹,间或埋着几块大石头,得先清理掉才能用牛来犁。但地基所在的地方,地势高淹不到啊。
  村长刘长贵有些牙疼,苦口婆心相劝:“山子,听叔一句劝,这块宅地基虽然便宜,只要一两银子,但实在太小,没有后院,没个地方种菜养猪养鸡,不如我带你去看看村尾那块,又周正,地方又宽敞。”农户人家蔬菜都在家里后院自己种,不用掏钱。
  刘青青一看就喜欢这里,进村的第一户人家,旁边十多米是邻居,安全且安静,道路宽敞,用现代的话说,汽车直接到屋,不像老宅,很热闹,但大些的马车无法通过,只能进驴车。
  最最满意的就是四亩地完全可以作为他家的后院,她想想口水就流了下来,四亩地的后院,接近2600平方,算上地基,3000个平方都是她的家。
  刘有山有些意动,刘青青立马劝阻:“谢谢阿爷为我们考虑!爹,我们手里没多少银子的,要大了作甚,够住就行啦!”
  刘有山沉默的摸了摸腿,是啊,他现在瘸了,以后生计是个问题,能省一些是一些。
  刘青青可怜巴巴的望着村长:“阿爷,这块地,还能便宜一些么?”
  刘长贵琢磨着,这是他上任以来卖出的第一块地,村里的人家都嫌弃这里没有后院,只要能卖出去也挺好。
  他为难道:“最少700钱,不能再少!”
  刘青青随口一问,哪知道还有这种意外之喜,省下的三百钱,够买三百个鸡蛋啦。当场拍板,跟着去村长办理手续。
  托宋老太的福,刘有山认得常用的字,可以直接签契。
  村里的人听说刘有山买了地基盖房,都很诧异,这都瘸了,不是应该哭天抢地到处打秋风,咋还有心思买地盖房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