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宋承云拎起茶壶,倒了一杯,推到怀夕边上,温声道:“休息会吧。”
一时间不知道要将子落在何处,听到哥哥的声音,怀夕烦闷将手里的棋子扔回棋篓,顺势拿过茶杯,抿了一口。
“输了。”怀夕不甘心道,“不过,夕儿棋艺不精,是老师教的不好。”
她反将一军,捂起嘴笑了起来。
宋承云也不反驳,妹妹的棋艺,是他一人所教。可他平日大部分时间都在书院,能教妹妹的时间并不多。
不过,妹妹倒也小看自己的棋艺了。连自己这个师傅同她对弈时也要费上几分心神琢磨,可见她的棋艺已有一些火候。
从棋盘上收回注意力后,怀夕才发现自己有些热出汗。
她站了起来,想将外面的圈毛边云纹披袄去掉,可还没解开带子,就被宋承云制止。
“我把炭火灭掉一些。”外头这么冷的天,他怕一冷一热真冻到了。
怀夕想了想,也怕着凉,于是收回手,却走到门边,喊了一声松毫,笑着同他说道:“松毫,你去让小艾把昨日圆圆姐送过来的糕点装一盘过来。”
松毫麻溜地应是。
怀夕回头,见宋承云又随手拿了本书,趁他还没翻开,她边走近边说,“对了哥哥,我让刘婆子今日家去了,今日你只能吃我做的饭菜了...”
宅子里的人本来就是侍候怀夕的,宋承云并不置喙她的安排,倒是被她语调间刻意加重的“亲手”吸引。
“亲手做?”
“昨日我包了饺子和汤圆。”怀夕也不是真要卖弄,说完有些心虚起来,“饺子我打下手了。”之后声音又高了一分,“但是汤圆我搓了许多的!”
宋承云揉了揉她的鬓发,浅笑哄道:“好,那哥哥今日多吃些,不辜负夕儿的手艺。”
一日的时间过得飞快,午后怀夕听说丁心兰得了风寒,忙过着小艾过去看她。
所幸还好,丁心兰只是有些头疼,怕传染给怀夕,没让怀夕久坐。怀夕只好回自己院子又小睡了一会,便跟小艾去厨房张罗晚膳。
说是张罗,其实刘婆子大都准备好了,清脆爽口的几盘小菜已腌好,只待饺子和汤圆下锅就可以。
不过,等两个小姑娘将膳食端出,天边已经些许擦黑了。
松毫搬出前两月新做的糯米酒,拿出勾勺打了几盏,放到食桌边上。
家中就四人,既是为了热闹,也是将松毫和小艾看作家人,怀夕让他们晚膳一起围坐。
没想到,松毫直接回绝,小艾也是支支吾吾不敢答应。
怀夕见说不动他们,只好将眼神求助到宋承云身上。
果然,宋承云一开口,松毫和小艾就乖乖围坐上来。在怀夕的欢声笑语间,松毫和小艾勉强克服心中的拘谨,几人将昨日包的几屉饺子和汤圆几乎吃完。
不过饭后,松毫和小艾将桌子收拾好,放上几碟点心,还是很快退了下去。
怀夕主动拿出勾勺,往自己杯里又倒了一盏糯米酒。
宋承云瞥了一眼,也没阻她。他刚刚小尝了两口,酒劲并不大。
偏房的窗半开着,兄妹二人边饮酒边赏雪,怀夕间或说几句听来的见闻。
但大部分时间,两人都是沉默着。
待怀夕将手伸向宋承云面前的酒杯,宋承云这才发现,不知不觉怀夕已将几盏糯米酒喝下肚。
糯米酒酒性浅,原本也不碍事
。但他没想到,怀夕酒量这般差......
莹白的两颊被洇出粉红,清灵透亮的双眸浸上水雾,被他压住手背时,小姑娘怔愣了几秒,目光显得有些呆滞。
好一会,她似乎反应过来,解释道:“我帮哥哥喝。”
宋承云见她执着地想抓住他的酒杯,觉得她的醉态有些好笑,轻呵了下。而后在她的注视下,端起酒杯,将剩余的半杯糯米酒一饮而尽。
甜腻腻的,他并不是很喜欢,喝完后眉头忍不住一皱。
怀夕见状,扁了扁嘴,颇有不满之色。
“你喝醉了,回屋休息吧。”宋承云走过来想扶她,却在走近时被怀夕拉住袖子。
怀夕低着头,宋承云看不见她的神色。
袖子被她用了十成十的力气抓着,他只好顺势蹲了下来。
蹲下来后,两人目光正好平视。
晶莹泪珠扑簌簌地从那双清透明净的眼眸里涌出,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滴一滴落在他袍子上。小姑娘吸了吸鼻子,想说话却哽咽住,眼圈因憋着眼泪而泛红。
宋承云看着那泛红的眼圈,终于轻轻叹了口气。
他伸手,就这样半蹲着将坐着的怀夕轻轻揽入怀里。
没有出言安慰,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只是轻轻拍着,耐心地安抚着......
酒劲上头,宋承云越是安抚,怀夕哭得越厉害。
哭累了,在昏昏欲睡前,她埋近宋承云脖颈间,低声咽道:“哥哥,我想娘亲了。”
......
憋了一整晚,怀夕还是将这句话说出来了。
其实,宋承云一早就发现怀夕的小情绪了。
这是娘亲去世后的第一个冬至,或许小姑娘怕他伤怀,始终憋着没提起......
可她心思纯净,向来藏不住心思。
况且,娘亲也是他的娘亲,他焉能不知怀夕的思念......
妹妹就这样趴着他肩头,不时抽噎着,某一刻,嘴巴不知喃喃说着什么。
宋承云轻歪了下头去听。
一滴眼泪顺着他的姿势洇进他的领口,灼热的有些发烫。
冬至大如年,向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如今他们的小家,便只剩他们兄妹二人了。
他们是亲人,彼此唯一的亲人
宋承云将睡着的怀夕抱了起来,踏出房门的那一刻,他将身上的披风覆紧怀中的妹妹,低头在怀夕耳边不知说了什么。
话语声很快被寒风卷走,清冽的音色毫无缝隙地融入风雪里。
.......
睡梦中的怀夕听见了,在宋承云怀中动了动,挪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安心地睡过去。
第17章 第17章我可没法同你哥哥交待了……
从冬至开始,大雪断断续续下到年十二才停。
瑞雪兆丰年,皇帝以此为祥兆,下旨开仓赠粮,并昭告元宵那日,要前往郊庙祭天,供奉天帝神明,以表对神明赐福的敬意。
当今皇帝即位不足十年,战乱初定,百姓过了几年安居乐业的日子。
天子深得民心,百姓看到诏令后纷纷效仿,各地寺庙香火前所未有地旺盛。
百姓不知,天子一道诏令,百官呼应,其中要付出多少物力人力。
祭祀仪式繁琐复杂,但时间足够,都能解决。
唯有一项,常常让百官们挠破头,那便是祭天祝文,也称祭天青辞。
青辞类似读书人所作的骈文,却不可只堆砌华丽词藻,不仅要表帝之恳切,又要做到辞旨简而不华,实而不芜。
总而言之,并不好写,即便是学富五车的王老太师也常常觉得无法尽善尽美。
因此,自皇帝诏令下到内阁后,首辅沈震不仅要翰林院的每一位翰林都要在期限内为皇帝进献一篇祝文,还找到王老太师,希望清河书院的学生们也能助一臂之力。
写青辞简单,可写好青辞却不简单。一旦你能胜任,你的名字就在首辅,甚至皇帝的面前挂上号,因此清河书院的学生们对王老太师吩咐下来的这件事情重视非常。
虽说在书院颁了通令,可王老太师还是单独找了几个学生,让他们尽心写出一篇能叫首辅、能叫皇帝满意的青辞,而其中就有宋承云,和住在他对面的杨铭。
于是,过完年初五,宋承云和杨铭开始早出晚归。
怀夕还算习惯,从前宋承云在梁家书院进学的时候,每半个月才会回家一次,如今每日都能见到,怀夕没什么不满足的。
但丁心兰就不同了,她本就身子娇弱,又在前些日探出喜脉,一时有些离不开杨铭。
不过她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看到丈夫深夜回来之后每每还要亲自过问她每日吃食和一应起居。丁心兰心里也算熨贴。
只是怀了孕,脾气似乎更娇了,但凡有些不舒服,总是忍不住对丈夫没有好脸色。
白日看不见他,反而心情更加平和。每日和怀夕相伴,欢声笑语,丁心兰也觉得怀孕的不适日渐减退。
云销雪霁,天光大亮,今日偏房难得开了一片窗,怀夕和丁心兰坐在罗汉床上看小艾和画眉编荷叶篓,准备做荷叶饭。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桌几上一盏腌梅子很快被丁心兰捏见底,见丁兰心吃得有滋有味,怀夕没忍住,也捏了一颗。
丁心兰看怀夕莹白小脸皱成一团,连忙端起茶壶给她添满。
怀夕强忍着没吐掉,猛灌下几杯茶,才把酸味压了下去。
“这都酸掉牙了,姐姐,你莫吃太多,伤胃。”
一时间不知道要将子落在何处,听到哥哥的声音,怀夕烦闷将手里的棋子扔回棋篓,顺势拿过茶杯,抿了一口。
“输了。”怀夕不甘心道,“不过,夕儿棋艺不精,是老师教的不好。”
她反将一军,捂起嘴笑了起来。
宋承云也不反驳,妹妹的棋艺,是他一人所教。可他平日大部分时间都在书院,能教妹妹的时间并不多。
不过,妹妹倒也小看自己的棋艺了。连自己这个师傅同她对弈时也要费上几分心神琢磨,可见她的棋艺已有一些火候。
从棋盘上收回注意力后,怀夕才发现自己有些热出汗。
她站了起来,想将外面的圈毛边云纹披袄去掉,可还没解开带子,就被宋承云制止。
“我把炭火灭掉一些。”外头这么冷的天,他怕一冷一热真冻到了。
怀夕想了想,也怕着凉,于是收回手,却走到门边,喊了一声松毫,笑着同他说道:“松毫,你去让小艾把昨日圆圆姐送过来的糕点装一盘过来。”
松毫麻溜地应是。
怀夕回头,见宋承云又随手拿了本书,趁他还没翻开,她边走近边说,“对了哥哥,我让刘婆子今日家去了,今日你只能吃我做的饭菜了...”
宅子里的人本来就是侍候怀夕的,宋承云并不置喙她的安排,倒是被她语调间刻意加重的“亲手”吸引。
“亲手做?”
“昨日我包了饺子和汤圆。”怀夕也不是真要卖弄,说完有些心虚起来,“饺子我打下手了。”之后声音又高了一分,“但是汤圆我搓了许多的!”
宋承云揉了揉她的鬓发,浅笑哄道:“好,那哥哥今日多吃些,不辜负夕儿的手艺。”
一日的时间过得飞快,午后怀夕听说丁心兰得了风寒,忙过着小艾过去看她。
所幸还好,丁心兰只是有些头疼,怕传染给怀夕,没让怀夕久坐。怀夕只好回自己院子又小睡了一会,便跟小艾去厨房张罗晚膳。
说是张罗,其实刘婆子大都准备好了,清脆爽口的几盘小菜已腌好,只待饺子和汤圆下锅就可以。
不过,等两个小姑娘将膳食端出,天边已经些许擦黑了。
松毫搬出前两月新做的糯米酒,拿出勾勺打了几盏,放到食桌边上。
家中就四人,既是为了热闹,也是将松毫和小艾看作家人,怀夕让他们晚膳一起围坐。
没想到,松毫直接回绝,小艾也是支支吾吾不敢答应。
怀夕见说不动他们,只好将眼神求助到宋承云身上。
果然,宋承云一开口,松毫和小艾就乖乖围坐上来。在怀夕的欢声笑语间,松毫和小艾勉强克服心中的拘谨,几人将昨日包的几屉饺子和汤圆几乎吃完。
不过饭后,松毫和小艾将桌子收拾好,放上几碟点心,还是很快退了下去。
怀夕主动拿出勾勺,往自己杯里又倒了一盏糯米酒。
宋承云瞥了一眼,也没阻她。他刚刚小尝了两口,酒劲并不大。
偏房的窗半开着,兄妹二人边饮酒边赏雪,怀夕间或说几句听来的见闻。
但大部分时间,两人都是沉默着。
待怀夕将手伸向宋承云面前的酒杯,宋承云这才发现,不知不觉怀夕已将几盏糯米酒喝下肚。
糯米酒酒性浅,原本也不碍事
。但他没想到,怀夕酒量这般差......
莹白的两颊被洇出粉红,清灵透亮的双眸浸上水雾,被他压住手背时,小姑娘怔愣了几秒,目光显得有些呆滞。
好一会,她似乎反应过来,解释道:“我帮哥哥喝。”
宋承云见她执着地想抓住他的酒杯,觉得她的醉态有些好笑,轻呵了下。而后在她的注视下,端起酒杯,将剩余的半杯糯米酒一饮而尽。
甜腻腻的,他并不是很喜欢,喝完后眉头忍不住一皱。
怀夕见状,扁了扁嘴,颇有不满之色。
“你喝醉了,回屋休息吧。”宋承云走过来想扶她,却在走近时被怀夕拉住袖子。
怀夕低着头,宋承云看不见她的神色。
袖子被她用了十成十的力气抓着,他只好顺势蹲了下来。
蹲下来后,两人目光正好平视。
晶莹泪珠扑簌簌地从那双清透明净的眼眸里涌出,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滴一滴落在他袍子上。小姑娘吸了吸鼻子,想说话却哽咽住,眼圈因憋着眼泪而泛红。
宋承云看着那泛红的眼圈,终于轻轻叹了口气。
他伸手,就这样半蹲着将坐着的怀夕轻轻揽入怀里。
没有出言安慰,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只是轻轻拍着,耐心地安抚着......
酒劲上头,宋承云越是安抚,怀夕哭得越厉害。
哭累了,在昏昏欲睡前,她埋近宋承云脖颈间,低声咽道:“哥哥,我想娘亲了。”
......
憋了一整晚,怀夕还是将这句话说出来了。
其实,宋承云一早就发现怀夕的小情绪了。
这是娘亲去世后的第一个冬至,或许小姑娘怕他伤怀,始终憋着没提起......
可她心思纯净,向来藏不住心思。
况且,娘亲也是他的娘亲,他焉能不知怀夕的思念......
妹妹就这样趴着他肩头,不时抽噎着,某一刻,嘴巴不知喃喃说着什么。
宋承云轻歪了下头去听。
一滴眼泪顺着他的姿势洇进他的领口,灼热的有些发烫。
冬至大如年,向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如今他们的小家,便只剩他们兄妹二人了。
他们是亲人,彼此唯一的亲人
宋承云将睡着的怀夕抱了起来,踏出房门的那一刻,他将身上的披风覆紧怀中的妹妹,低头在怀夕耳边不知说了什么。
话语声很快被寒风卷走,清冽的音色毫无缝隙地融入风雪里。
.......
睡梦中的怀夕听见了,在宋承云怀中动了动,挪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安心地睡过去。
第17章 第17章我可没法同你哥哥交待了……
从冬至开始,大雪断断续续下到年十二才停。
瑞雪兆丰年,皇帝以此为祥兆,下旨开仓赠粮,并昭告元宵那日,要前往郊庙祭天,供奉天帝神明,以表对神明赐福的敬意。
当今皇帝即位不足十年,战乱初定,百姓过了几年安居乐业的日子。
天子深得民心,百姓看到诏令后纷纷效仿,各地寺庙香火前所未有地旺盛。
百姓不知,天子一道诏令,百官呼应,其中要付出多少物力人力。
祭祀仪式繁琐复杂,但时间足够,都能解决。
唯有一项,常常让百官们挠破头,那便是祭天祝文,也称祭天青辞。
青辞类似读书人所作的骈文,却不可只堆砌华丽词藻,不仅要表帝之恳切,又要做到辞旨简而不华,实而不芜。
总而言之,并不好写,即便是学富五车的王老太师也常常觉得无法尽善尽美。
因此,自皇帝诏令下到内阁后,首辅沈震不仅要翰林院的每一位翰林都要在期限内为皇帝进献一篇祝文,还找到王老太师,希望清河书院的学生们也能助一臂之力。
写青辞简单,可写好青辞却不简单。一旦你能胜任,你的名字就在首辅,甚至皇帝的面前挂上号,因此清河书院的学生们对王老太师吩咐下来的这件事情重视非常。
虽说在书院颁了通令,可王老太师还是单独找了几个学生,让他们尽心写出一篇能叫首辅、能叫皇帝满意的青辞,而其中就有宋承云,和住在他对面的杨铭。
于是,过完年初五,宋承云和杨铭开始早出晚归。
怀夕还算习惯,从前宋承云在梁家书院进学的时候,每半个月才会回家一次,如今每日都能见到,怀夕没什么不满足的。
但丁心兰就不同了,她本就身子娇弱,又在前些日探出喜脉,一时有些离不开杨铭。
不过她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看到丈夫深夜回来之后每每还要亲自过问她每日吃食和一应起居。丁心兰心里也算熨贴。
只是怀了孕,脾气似乎更娇了,但凡有些不舒服,总是忍不住对丈夫没有好脸色。
白日看不见他,反而心情更加平和。每日和怀夕相伴,欢声笑语,丁心兰也觉得怀孕的不适日渐减退。
云销雪霁,天光大亮,今日偏房难得开了一片窗,怀夕和丁心兰坐在罗汉床上看小艾和画眉编荷叶篓,准备做荷叶饭。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桌几上一盏腌梅子很快被丁心兰捏见底,见丁兰心吃得有滋有味,怀夕没忍住,也捏了一颗。
丁心兰看怀夕莹白小脸皱成一团,连忙端起茶壶给她添满。
怀夕强忍着没吐掉,猛灌下几杯茶,才把酸味压了下去。
“这都酸掉牙了,姐姐,你莫吃太多,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