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林煦希并不是很需要。
她的零花钱还有好多,平时出门也不用现金,当然用不上爸爸的这份慷慨。
况且,她又不是第一次一个人被丢在家里,适应起来还算良好。
让她不愉快的当然不是爸爸妈妈的惯
常行为,而是另一件事。
周日,表哥发消息让她去奶奶家吃饭。
直到见到何景焕,林煦希才得知他已经转学转到一中。
“怎么没听你说过?”这时林煦希的心情还很好,只是表示惊讶和疑问。
毕竟先前何景焕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都要拉上她一起,林煦希想当然觉得他会告诉自己。
“转学而已,还需要昭告天下吗?”
回答她的不是表哥,而是姑妈林芷兰。
林芷兰语气中带点嫌弃:“一中也没想象中那么好,景焕进的班级也不怎么样,随随便便就考了第一。”
这话很显然是在炫耀。
“是吗,在年级排名怎么样?”奶奶问。
“周考而已,没有年级排名。但我估计不会低。”林芷兰笑得眼睛眯起来,“就是因为景焕考得不错,这才来和您老人家说说的嘛。”
转学不用昭告天下,周考还要大肆宣扬?
林煦希不是很懂,但也不在意,姑妈再怎么夸表哥和她又没有关系。
然而,默默听了一会,林芷兰就话锋一转,转向林煦希。
“希希,你考得怎么样?转学后还适应吗?”
她转学都转了快一个月,现在又来问她适不适应?
即使是好脾气的林煦希,也有些受不了姑妈话里话外的阴阳怪气。
“挺好的,老师好,同学好,学校好,各方面都好,没有任何不适应。”林煦希板正着脸,回复的语气像机器人。
“哎呀,你同学没发现你脸盲吗?”林芷兰瞳孔放大,捂住嘴巴,“千万不要让同学知道,我听说有的孩子会因为这个欺负别人。”
林煦希差点翻了个白眼。
她该怎么去形容姑妈这个人呢。
说话像是好心好意的劝告,语气也十足真诚,可偏偏看人的眼神像是在嘲讽。
给人一种在伤口上撒盐的意味。
“不会的,我的同学都很好。”
再怎么样也是长辈,林煦希耐着性子说。
“希希,你还是太天真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呀。”林芷兰用一种怜悯的眼神。
“……”
反正那天到了最后,林煦希憋了一肚子气,隐约觉得自己变成了江映时。
——生气的状态差不多。
当天晚上更是没睡好,又气又烦。
一边想着姑妈凭什么说她的同学欺负人,一边想着姑妈其实也算是在关心自己。
第二天,林煦希顶着两个大黑眼圈来学校。
“……林煦希,你现在好像保护动物。”习语冰认真看着她,“熊猫。”
林煦希无言以对。
她昨天晚上一直睡睡醒醒,几乎没进入过深度睡眠,变成熊猫也很正常。
叹了口气,放下书包,坐在座位上。林煦希突然感到旁边有一束目光紧随着她的动作。
她看了看同桌,表示不解。
江映时像是下定决心,在心中挣扎许久,半晌开口:“我上次——”
他的话被打断。
“江映时,”林煦希望着同桌这张脸,突然想到自己疑惑的问题。
一脸真诚:“你知道怎么样能生气的同时保持容光焕发吗?”
“?”
江映时缓缓给出一个问号。
第29章 记住我他拉住了她的手腕。
林煦希其实不知道江映时平时的表现算不算在生气。
若说生气,她只要找他说话,就算语速慢吞吞,他也会好声好气回应。若说没生气,可他脸上偏偏又不带笑,眼神还很犀利。
林煦希没问过江映时类似的问题。
小的时候,林煦希曾因同玩的小伙伴没轻没重,被推在地上跌倒。膝盖不小心磕在石头上,当场就留下了触目惊心的伤口。
小伙伴因怕血吓得逃跑,只留下林煦希一人瘫坐在马路上,疼得站不起来。
很神奇的是,当时的林煦希并不想哭。
即使伤口还在流血,同行的伙伴跑得一个人不剩,她还是没哭,只是坐在地上愣愣地发呆。
当时的她在想什么?
时隔多年,现在的林煦希已经完全记不得了,连事后发生了什么也想不起来。
但她前不久翻小时候的日记翻到一句话。
日期是2010年8月5日,四年级的暑假。
“妈妈说,跌倒后要学会自己爬起来,虽然这次用的时间久了点,但还是自己爬起来了,这算不算做到了妈妈的要求呢?希望下次可以更快!”
大致内容是这样。
小孩子的话语看起来幼稚,却还是让林煦希有几分感触。
这么想来,她好像真的做到了。
小时候的她不会哭的事情,现在的她一样不会哭。小时候的她坐在地上好久才努力爬起来,现在的她一定很快就能站起身。
也是因为想起这个,林煦希意识到,从小到大,她一直维持着一个想法。
情绪是需要自己消化的。
她不认为别人的几句话能带来多大的转变。
跌倒?爬起来就好。不高兴?安慰几句就能好了吗?
这也是林煦希没问过江映时在不在生气、为什么生气、生什么气的原因。
因为她坚信生气的状态只是一时,他早晚能自己处理好。
回到现在。
坚信跌倒后需要自己爬起来,也自认自己能做到的林煦希发现一件事。
一件很重要也很麻烦的事情。
林煦希发现,这么多年过去,她已经能很好地处理和伤心委屈相关的情绪,却还是不知道怎么面对生气。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喜悦、悲伤、害怕……她唯独不会处理生气。
刚转学后的一周,林煦希曾因值日生过江映时的气,气他不和别人沟通,自顾自干完全部的活。
但这次生气,表面上说是生气,其实本质上更为温和,是一种正向的想要好好沟通的情绪。
林煦希知道江映时是好意。
姑妈就不同了。
即使林煦希再怎么劝说自己,她也只能从那寥寥的几句话中感受到不善。
如果这份不善只是对她本人就算了,林煦希足够强大,也不在乎口头上的几句讽刺。
可姑妈偏偏提到了她的朋友。
是从认识以来一直给予她善意,对她表示接纳的朋友。
这份足以称得上愤怒的气愤席卷了她,让她整个晚上都睡不着。
睡眠。
这件事就更为严重了。
如果不会处理生气的代价是损失睡眠,那一定是天底下最恐怖的事情。
顶着熊猫眼,满脸困倦的林煦希看着同桌那张紧绷可以称得上吹弹可破的肌肤,真诚指教:“怎么在生气的同时保持容光焕发?”
林煦希在想,同桌几乎每天摆着一张臭脸,却从未像她一样出现熊猫眼,睡眠一定很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简直是生气这方面的专家。
有问题向经验丰富的专家请教一定没错。
“专家”江映时:“?”
江映时满脸莫名其妙。
他纠结好几天想向林煦希解释鬼屋拉她手的原因,好不容易做足准备,酝酿好了情绪,此刻没了大半。
江映时面上带了几分茫然,而后,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也许,林煦希并不介意拉手?
江映时凝视了一会眼前女孩子的脸,除了眼下有些青黑,看不出来有什么不满和回避。
也对,如果她介意,早在游乐园就应该说出口,何必等到今天。
可她究竟是不介意他拉她的手,还是单纯不介意拉手这件事?
“……你为什么问我?”
别管拉不拉手了,还是先回答她的问题。
林煦希却有些难以开口。
她总不能直说
江映时是生气的专家吧?
想了想:“我只是觉得问你是最好的选择,别人都没有这么好。”
江映时脸红了。
“最好的”。
很直接很明确的用词。
江映时不知道林煦希会不会深夜在心中排序排出个一二三四,用数学比例或者度量尺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计算出每个人的分值。
总之管他呢,反正他是最好的。
这一刻,连上一秒的拉手问题都好像迎刃而解。
“我知道我很好。”江映时轻咳了一声,先应下来,又扭过头。
林煦希现在只能看到江映时的侧脸,却依然注意到他的眼睛亮闪闪的,像是心情很好。
但他是不是忘了回答她的问题?
*
最后还是没问到。
江映时在说完那句话后,过了一会,语气别别扭扭,像是在指责她:“虽然我很好,但你也不要讲得这么直白,这里还有很多其他人呢。”
她的零花钱还有好多,平时出门也不用现金,当然用不上爸爸的这份慷慨。
况且,她又不是第一次一个人被丢在家里,适应起来还算良好。
让她不愉快的当然不是爸爸妈妈的惯
常行为,而是另一件事。
周日,表哥发消息让她去奶奶家吃饭。
直到见到何景焕,林煦希才得知他已经转学转到一中。
“怎么没听你说过?”这时林煦希的心情还很好,只是表示惊讶和疑问。
毕竟先前何景焕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都要拉上她一起,林煦希想当然觉得他会告诉自己。
“转学而已,还需要昭告天下吗?”
回答她的不是表哥,而是姑妈林芷兰。
林芷兰语气中带点嫌弃:“一中也没想象中那么好,景焕进的班级也不怎么样,随随便便就考了第一。”
这话很显然是在炫耀。
“是吗,在年级排名怎么样?”奶奶问。
“周考而已,没有年级排名。但我估计不会低。”林芷兰笑得眼睛眯起来,“就是因为景焕考得不错,这才来和您老人家说说的嘛。”
转学不用昭告天下,周考还要大肆宣扬?
林煦希不是很懂,但也不在意,姑妈再怎么夸表哥和她又没有关系。
然而,默默听了一会,林芷兰就话锋一转,转向林煦希。
“希希,你考得怎么样?转学后还适应吗?”
她转学都转了快一个月,现在又来问她适不适应?
即使是好脾气的林煦希,也有些受不了姑妈话里话外的阴阳怪气。
“挺好的,老师好,同学好,学校好,各方面都好,没有任何不适应。”林煦希板正着脸,回复的语气像机器人。
“哎呀,你同学没发现你脸盲吗?”林芷兰瞳孔放大,捂住嘴巴,“千万不要让同学知道,我听说有的孩子会因为这个欺负别人。”
林煦希差点翻了个白眼。
她该怎么去形容姑妈这个人呢。
说话像是好心好意的劝告,语气也十足真诚,可偏偏看人的眼神像是在嘲讽。
给人一种在伤口上撒盐的意味。
“不会的,我的同学都很好。”
再怎么样也是长辈,林煦希耐着性子说。
“希希,你还是太天真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呀。”林芷兰用一种怜悯的眼神。
“……”
反正那天到了最后,林煦希憋了一肚子气,隐约觉得自己变成了江映时。
——生气的状态差不多。
当天晚上更是没睡好,又气又烦。
一边想着姑妈凭什么说她的同学欺负人,一边想着姑妈其实也算是在关心自己。
第二天,林煦希顶着两个大黑眼圈来学校。
“……林煦希,你现在好像保护动物。”习语冰认真看着她,“熊猫。”
林煦希无言以对。
她昨天晚上一直睡睡醒醒,几乎没进入过深度睡眠,变成熊猫也很正常。
叹了口气,放下书包,坐在座位上。林煦希突然感到旁边有一束目光紧随着她的动作。
她看了看同桌,表示不解。
江映时像是下定决心,在心中挣扎许久,半晌开口:“我上次——”
他的话被打断。
“江映时,”林煦希望着同桌这张脸,突然想到自己疑惑的问题。
一脸真诚:“你知道怎么样能生气的同时保持容光焕发吗?”
“?”
江映时缓缓给出一个问号。
第29章 记住我他拉住了她的手腕。
林煦希其实不知道江映时平时的表现算不算在生气。
若说生气,她只要找他说话,就算语速慢吞吞,他也会好声好气回应。若说没生气,可他脸上偏偏又不带笑,眼神还很犀利。
林煦希没问过江映时类似的问题。
小的时候,林煦希曾因同玩的小伙伴没轻没重,被推在地上跌倒。膝盖不小心磕在石头上,当场就留下了触目惊心的伤口。
小伙伴因怕血吓得逃跑,只留下林煦希一人瘫坐在马路上,疼得站不起来。
很神奇的是,当时的林煦希并不想哭。
即使伤口还在流血,同行的伙伴跑得一个人不剩,她还是没哭,只是坐在地上愣愣地发呆。
当时的她在想什么?
时隔多年,现在的林煦希已经完全记不得了,连事后发生了什么也想不起来。
但她前不久翻小时候的日记翻到一句话。
日期是2010年8月5日,四年级的暑假。
“妈妈说,跌倒后要学会自己爬起来,虽然这次用的时间久了点,但还是自己爬起来了,这算不算做到了妈妈的要求呢?希望下次可以更快!”
大致内容是这样。
小孩子的话语看起来幼稚,却还是让林煦希有几分感触。
这么想来,她好像真的做到了。
小时候的她不会哭的事情,现在的她一样不会哭。小时候的她坐在地上好久才努力爬起来,现在的她一定很快就能站起身。
也是因为想起这个,林煦希意识到,从小到大,她一直维持着一个想法。
情绪是需要自己消化的。
她不认为别人的几句话能带来多大的转变。
跌倒?爬起来就好。不高兴?安慰几句就能好了吗?
这也是林煦希没问过江映时在不在生气、为什么生气、生什么气的原因。
因为她坚信生气的状态只是一时,他早晚能自己处理好。
回到现在。
坚信跌倒后需要自己爬起来,也自认自己能做到的林煦希发现一件事。
一件很重要也很麻烦的事情。
林煦希发现,这么多年过去,她已经能很好地处理和伤心委屈相关的情绪,却还是不知道怎么面对生气。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喜悦、悲伤、害怕……她唯独不会处理生气。
刚转学后的一周,林煦希曾因值日生过江映时的气,气他不和别人沟通,自顾自干完全部的活。
但这次生气,表面上说是生气,其实本质上更为温和,是一种正向的想要好好沟通的情绪。
林煦希知道江映时是好意。
姑妈就不同了。
即使林煦希再怎么劝说自己,她也只能从那寥寥的几句话中感受到不善。
如果这份不善只是对她本人就算了,林煦希足够强大,也不在乎口头上的几句讽刺。
可姑妈偏偏提到了她的朋友。
是从认识以来一直给予她善意,对她表示接纳的朋友。
这份足以称得上愤怒的气愤席卷了她,让她整个晚上都睡不着。
睡眠。
这件事就更为严重了。
如果不会处理生气的代价是损失睡眠,那一定是天底下最恐怖的事情。
顶着熊猫眼,满脸困倦的林煦希看着同桌那张紧绷可以称得上吹弹可破的肌肤,真诚指教:“怎么在生气的同时保持容光焕发?”
林煦希在想,同桌几乎每天摆着一张臭脸,却从未像她一样出现熊猫眼,睡眠一定很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简直是生气这方面的专家。
有问题向经验丰富的专家请教一定没错。
“专家”江映时:“?”
江映时满脸莫名其妙。
他纠结好几天想向林煦希解释鬼屋拉她手的原因,好不容易做足准备,酝酿好了情绪,此刻没了大半。
江映时面上带了几分茫然,而后,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也许,林煦希并不介意拉手?
江映时凝视了一会眼前女孩子的脸,除了眼下有些青黑,看不出来有什么不满和回避。
也对,如果她介意,早在游乐园就应该说出口,何必等到今天。
可她究竟是不介意他拉她的手,还是单纯不介意拉手这件事?
“……你为什么问我?”
别管拉不拉手了,还是先回答她的问题。
林煦希却有些难以开口。
她总不能直说
江映时是生气的专家吧?
想了想:“我只是觉得问你是最好的选择,别人都没有这么好。”
江映时脸红了。
“最好的”。
很直接很明确的用词。
江映时不知道林煦希会不会深夜在心中排序排出个一二三四,用数学比例或者度量尺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计算出每个人的分值。
总之管他呢,反正他是最好的。
这一刻,连上一秒的拉手问题都好像迎刃而解。
“我知道我很好。”江映时轻咳了一声,先应下来,又扭过头。
林煦希现在只能看到江映时的侧脸,却依然注意到他的眼睛亮闪闪的,像是心情很好。
但他是不是忘了回答她的问题?
*
最后还是没问到。
江映时在说完那句话后,过了一会,语气别别扭扭,像是在指责她:“虽然我很好,但你也不要讲得这么直白,这里还有很多其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