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坚信,这三位客人离开的时候,一定不会把报纸带走的。
  毕竟,这样卖出去的报纸,虽然在街面上回收十份也值一文钱,但是,这样的小钱,有钱人大约看不上的。
  杨蔓娘倒是不打算回收,毕竟她不可能冒着偷盗的风险拿几张报纸回家。
  她只是想在客人走后,看一看报纸上的内容。
  毕竟。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虽然,她之前也在原主的记忆里,对各家的小报有一些的了解。
  但是,既然打算在小报上连载小说。
  自然要彻底摸清楚情况。
  总不能两眼一抹黑,靠道听途说就去自荐吧。
  那样的话,恐怕很难不被赶出来。
  不过。
  大约人的信念感太强。
  便会心想事成。
  清竹轩雅间的额几位客人,呆到酉时左右离开了。
  而且。
  离开的时候。
  果然没有带走买的报纸。
  杨蔓娘喜滋滋的拿起对方留下的报纸,开始一目十行。
  第11章
  这个年代的报纸,篇幅并不大,约莫就是四张a4纸的大小。
  不像现代的报纸,横着宽竖着窄,折叠起来。
  北宋的小报,基本都是竖着宽,横着窄,人们买了报都喜欢卷成画轴似的拿着。
  而且,印刷也都是从右往左,竖着印刷的。
  一则消息分成一个小块儿,并且有的还会配上简单的插图。
  内容倒是和之前原身所知道的差不多,一部分是抄朝廷邸报上的时政内容,某地的祥瑞或者灾情,还有各级官员的任免、升迁、差除,以及官家的诏令和台谏,大臣们的奏议等时事之类的。
  另外的,就都是市井之中的各种奇闻轶事,和朝廷各个部寺里面的传闻。
  甚至,还有宫廷里的消息八卦。
  杨蔓娘就看到《李氏小报》的头条上,就报道了官家前日午饭后,微服出宫去了桑家瓦子里消遣,不光看了象棚里的女子相扑比赛,还在莲花棚看了齐云社的花式蹴鞠表演。
  可见小报的时效性。
  十七份报纸总体来说,内容大同小异,只是风格上各有偏向。
  比如《小报》和《新闻》还有《向家小报》,风格都比较正统高冷一些,对于很多露骨的市井八卦内容,都是暗示居多,并不多做评价。
  而《李氏小报》和《孙家小报》一类的,则更多的偏向娱乐,尤其是《李氏小报》,颇有一点娱乐至死的的感觉,上面一大半的篇幅,都是出墙扒灰偷情一类的报道,比如其中一篇就是“大理寺某官员深夜鬼鬼祟祟爬墙幽会某妇人,被其夫放狗撵至面如土色”。
  甚至,《李氏小报》还会展开说说,大胆的附上细节,仿佛撰稿人身临其境看到的一般。
  其用词之大胆辛辣,一点儿都不像含蓄的古人,看的杨蔓娘这个现代人都有点不好意思。
  所有小报上都并没有付费广告,也没有连载的小说。
  杨蔓娘翻了一圈儿下来。
  反倒是对自己昨日的赚钱想法,越发的有信心起来。
  不过。
  保险起见。
  在开始动笔写小说之前,还需要考察一下市场。
  下了工的杨蔓娘。
  打发了前来等自己的老二杨士林先回家。
  杨蔓娘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一旦决定了做一件事,从来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的困难。
  独自一人来到了上午去买报纸的潘楼南街。
  她并没有急着去买笔墨纸砚,而是先去了附近的书店,翻看时下流行的各种话本儿小说,人物传记,看看这个年代的同行们,都写的什么,顺便了解一下市场上各类话本小说的文风和遣词造句。
  虽然,她这样只看不买的行为。
  会吃店主的白眼儿,不过没法子,她确实很穷没钱买,只能装看不见。
  基本上,之后的七八天的时间。
  她都每日下了工之后都不先回家。
  而是泡在潘楼南街的各大书店里一个多时辰,对比市面上的各类话本儿。
  都是天蒙蒙亮出来,到天黑透了才回家。
  几乎没有好好欣赏过汴京城的冬日暖阳。
  不过。
  这样虽然有些幸苦。
  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
  这七八天的时间,她翻阅了将近二三十本市面上比较名气的小说。
  对这个时代的文学和话本小说,有了个基本的了解。
  因为印刷成本的降低,书店里的书种类非常的多,有专门的科举书籍,四书五经,还有旅行传记,词、诗、话本小说、戏曲剧本都有,而且,不少话本小说都是白话文的方式书写,更加贴近民间口语,不过语言上受到了晚唐风格的影响,用词比较浮艳,尤其是才子佳人的话本,其中的对话甚至有点儿接近戏剧的感觉。
  而里面最出名的小说话本有两本,一个是岳阳老生写的《梁生志异》。
  另外一本,是一个叫清月散人的作者写的《梅花定情记》。
  《梁生志异》讲的是一个叫梁生的清瘦贫困的年轻书生,因为赶考落榜,独自寄居在一个破旧的道观中,遇到一个美女鬼周悦娘的故事。书生在道观中苦读,被女鬼瞧见了,女鬼周悦娘欣赏书生的才华,便半夜现身相见,之后彼此一见如故,互生好感情愫。之后书生便继续读书,美女鬼周悦娘则在破道观中为他做饭洗衣,红袖添香,还陪他做一些不可描述之事,书生没有银子去赶考了,女鬼因为不需要休息,就没日没夜的做好绣品拿到店里卖了钱资助书生,然后书生就感动的泪眼汪汪,说我何德何能遇上这样的好女子,就作诗歌颂这个美女鬼的美德,说她贤惠端庄,吃苦耐劳,是女子中的道德楷模。
  然后,美女鬼看了书生的诗就自惭形秽,开始垂泪,觉得配不上他。抽泣着说出自己的身世,说自己只是一个富贵人家小姐的丫鬟,然后说只有自家小姐才能配的上才气纵横的书生。然后通过女鬼周悦娘的帮助,这个梁生就和那位小姐在道观上香偶遇,书生捡到了小姐的不小心遗失的帕子,两人就有了交集,然后通过女鬼周悦娘的不断的牵线,最后穷书生和小姐就彼此钟情,喜结连理了,再后来,这个书生终于金榜题名做了状元,做了大官,又感恩美女鬼,就把这个美女鬼周悦娘也纳了小妾,从此大小老婆如同娥皇女英一般,和和美美,相敬如宾,相亲相爱,一起陪伴书生一辈子。
  这显然是一出女鬼红娘版的张生和崔莺莺。
  其中的女鬼除了不用睡觉以外,并没有什么法术,和普通女子区别不大,所以并没有阴森的感觉。
  这本书在书坊卖的极好,尤其是男性读者买的居多。
  而清月散人的《梅花钟情记》,则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因为梅花定情的故事。
  男女主是一对比邻而居的青梅竹马,男主也是个读书人,然后,因为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株梅花,所以两人小时候经常在梅花树下玩耍,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二者又在梅花树下定情,然后,男主王生送给女主梁佩娘一个刻了梅花的手镯。告诉自己母亲要娶女主为妻子,但男主母亲听了恶毒小姑子的闲话,觉得女主不贤惠不矜持端庄,一直不同意女主和男主的婚事。一边是孝道,一边是喜欢的人,男主也为此很苦恼没有办法。所以,女主梁佩娘为了让男主母亲接受自己,就决定要感动男主母亲。每日等男主去了书院读书,她都要去男主家里伺候他母亲,比如说男主母亲生病了她就亲自侍奉汤药,端屎端尿。冬天天气冷,就把男主他母亲的脚放在自己怀里暖,他母亲想吃鲤鱼,女主便大冬天的跑去冰面上卧冰求鲤。
  总之女主历经艰辛,就像娘道文苦情女主一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男主的母亲终于被女主感动了,发现了女主的善良孝顺,发现了她的美好品德。男主母亲也终于点头同意了,恰好此时男主上京赶考,还一路考上了探花,然后回来迎娶女主,两家人从此摒弃前嫌,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了。
  相比于《梁生志异》。
  这一本《梅花定情记》要更火一点。
  尤其是很受夫人小姐们的喜欢。
  之前那位说书人李解元在象棚说的新书,就是这一本。
  杨蔓娘忖度着。
  这本书之所以受夫人小姐们的喜欢。
  大约是男主没有三妻四妾,一直从一而终的缘故?
  不过。
  看完之后。
  还是莫名的有些憋屈是怎么个事儿?
  第12章
  一直忙忙碌碌着,时间便过的飞快。
  每天在矾楼里迎来送往。
  十日的时间,几乎是一晃眼儿便过了。
  很快到了十天一次的休息日。
  一大清早起来。
  杨蔓娘洗漱刷牙过后,吃了大半碗冻白菜水饭的朝食,便穿上羊皮裘去了前街的钱氏文房四宝店。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既然已经考察完了市场,对市面上的小说有了了解。
  杨蔓娘自然不耽误时间,乘着休息日有时间,便开始动笔。
  普通的文房四宝的价格,相对较低,目前的她咬咬牙还能够负担得起,跟店家讨价还价一番,最终花了一百零九文买齐了要用的笔墨纸砚。
  这一下子,家里的存款,就剩下一百六十五文了。
  再有十天,就要给房东交下个月的房租,一百五十文。
  这样,家里能用的钱,就只有十五文。
  还有两日,便是初一发薪的日子,那就是还有两百五十文的进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