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医到 第4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没关系,谁都一样,他就是要他们看看,无论谁出来反抗他的皇权,最终结果都是死路一条。
  皇帝站起身来向身后舒展长袖,一步步走下高台,恍若从云端下来的仙人,走到大殿正中皇帝闭上眼睛静静倾听,外面没有一丁点的声音,然后睁开眼睛看刘砚田,伸出手将刘砚田搀扶起来,“太傅这几天辛苦了,等到天亮京外的驻军就会进城,自然会剿灭叛党,”皇帝说着顿了顿,“闫阁老定然已经凶多吉少,太傅想想真应该如何抚恤闫家。”死人他不怕,朝廷有那么多官员,死了就会有人补上。
  刘砚田红了眼睛,“闫阁老……”说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皇帝看向黄英,“将太傅扶下去歇着,明日一早朕还有要事和太傅商议。”
  黄英立即躬身上前搀扶起刘砚田,“太傅,天家都这样说了,您就下去歇着吧!”
  刘砚田这才起身,跪的太久了免不了身上晃动,半晌才蹒跚着走出大殿,殿外有不少文官等在那里。看到刘砚田都上前道:“皇上怎么说?闫阁老可还能救回来?”
  刘砚田一脸的伤悲,“现在一切要以大局为重,皇上也很着急,可……只能等大军入京,只能盼着闫阁老能坚持到那时候。”
  “明日一定能诛杀冯国昌那狗贼。”
  “可怜闫阁老……”
  刘砚田听得这些话不禁身子有些摇晃,立即就有官员上前搀扶,“太傅,这时候您可不能出事啊。”
  刘砚田摇摇晃晃让人搀扶到旁边坐下。
  “下面该怎么办?”
  刘砚田假装稳住心神道:“我们守到天亮,等着大军入京。”他们等在上清院这样安全的地方,不过是看着叛党杀人。闫阁老和那些文官死了更好,闫阁老一直替周成陵说话,在朝中虽然不敌冯国昌却也有不小的威信,冯国昌死了,闫阁老不免一人做大,所以他才会想到趁着这个机会借冯国昌杀了闫阁老。
  朝廷死了不少的文官,不免要拔擢那些候补官员,再开恩科取士,到时候他一本奏折递上去。不管是拔擢起来的官员还是恩科入仕的官员都会将他看做恩师。
  虽然除掉了冯党可能会让周成陵落了好处,可最终最大的赢家一定要是他。
  ……
  献王府里,醇郡王将从上清院打听来的消息仔仔细细地说了,“上清院里抽出一半人手就能清剿叛党。皇上却不肯命人死守上清院。”
  献王灯光下不说话,大周朝这么多年,换做从前的哪位天子都不会有今天之事,还以为冯国昌死了之后。政局就会好一些,现在看来……献王看向醇郡王,“成陵的办法可能行得通?”
  醇郡王道:“叛党现在是强弩之末。只要听说军队入了城定然会慌乱,我们趁乱抓住冯国昌,也好救下衙门里的官员。”
  “宗室营的人手够不够?”
  醇郡王低声道:“足够了,”宗室府里照例都有侍卫,再加上家人,人数是不少,“还能留下一些人护着家眷。”
  “不能让皇上知道是成陵的法子。”火石电光中献王想到这件事。
  醇郡王点点头,皇上疑心重,嫉贤妒能,肯定会向周成陵为难,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
  “就说是王爷的意思。”只要安排妥当,不管怎么查都查不到周成陵身上。
  献王颌首,“事不宜迟,就照成陵说的办。”
  醇郡王站起身将院子里的人带着心腹出去,不消片刻时间就在京城里掀起了风波,叛军顿时以为京外的驻军进城了。
  叛党护着冯国昌逃窜,火把晃动中谁也顾不得谁。
  常亦宁在雪堆里装死,直等到周围的声音小了才爬起来去看地上的闫阁老。
  闫阁老已经浑身冰冷没有了半点气息。
  常亦宁试着去拽闫阁老,好不容易将闫阁老拖到旁边的小院子里,听到外面有人喊,“快找找闫阁老,闫阁老在哪里。”
  常亦宁才跑出去呼喊,“闫阁老,快来救闫阁老。”闫阁老是他最后一棵救命稻草,他只有救了闫阁老才能洗脱叛党的嫌疑,这时候他才知道他心里到底有多惊恐多怕死。
  闫二爷第一个冲到闫阁老身边,手摸到闫阁老冰冷的脸,心顿时沉下去,“父亲,父亲……你醒醒,父亲……是我啊。”
  常亦宁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拢在闫阁老身上,闫二爷也才回过神来急忙也脱自己的长袍,“刚刚阁老还和我说话,事不宜迟快抬着闫阁老去看郎中吧。”
  看郎中,去哪里看郎中。
  闫二爷豁然想起来,“快,快去保合堂。”
  去保合堂找杨茉兰?常亦宁看着闫二爷发亮的眼睛,仿佛只要找到杨茉兰闫阁老就会好起来。
  闫二爷出去叫喊,立即就有三五个找了木板进门。
  “闫二爷我们去哪里?是不是保合堂?”
  闫二爷点点头,他的病是杨大小姐治好的,所有大夫束手无策的时候只有杨大小姐站出来,那时候杨大小姐还和常亦宁有婚约。
  他记得那时候他的心情,知道得了杨梅疮本来已经放弃,杨大小姐却让她活下来,父亲现在也只有杨大小姐能医治,“快,去保合堂。”
  保合堂就是救命的地方。
  ……
  常亦宁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说不清是什么,他跟着闫二爷在黑暗里跑,耳边是嘈杂的声音。
  当年杨茉兰尚在常家的时候,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想不到这么多人会在这时候找个女子救命。
  那个人本来是他的妻。
  杨茉兰第一次离开常家是去给闫二爷治病,那时候大家议论纷纷,都说从此之后杨茉兰算是丢了名声,不可能再做妻,只能为妾室。
  谁能想到,杨茉兰出府开了保合堂,做了大周朝最有名的女医,而他常亦宁没有成为大周朝股肱之臣,反而似丧家之犬。
  如果常家能早些看到这一天会怎么样?无论如何都要笼络杨茉兰,大约她刚进常家就要和他完婚,那时候若是有人跟他说,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是要珍惜身边人,他一定觉得好笑,他的志向远大,岂能在意儿女私情。
  原来他这辈子最大的疏忽不是将自己看的太高,而是失去了杨茉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