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医到 第31节
几年以来,冯党第一次遭此重创,闫阁老正该是高兴的时候,没想到关键时刻却有了这种传言,巧合的是闫家公子身上也确实长了疹子。
闫老夫人道:“要不是外面都在传白老先生和杨家的辨症方子,我也不会将你叫来,小小年纪怎么能搅进这样的事,”说着拉起杨茉的手,“对外只说你来陪陪我,有什么话你就听着,觉得哪里不妥当就和我说一声。”
这段日子大家都在说杨家后人的事,对杨家医术褒贬不一,又说沽名钓誉也有说秘术传家,常三的杨梅疮本来就是杨家后人发现的,为了稳妥起见,闫老夫人还是让媳妇将杨茉兰请过来。
闫老夫人叹气,“这里的事你不懂。”
闫老夫人是说朝堂上的事。若是闫家人也患上杨梅疮,闫阁老还有什么立场参奏冯党。
杨茉在闫老夫人身边坐下,闫家请白老先生过来就是要澄清谣言。
杨茉正想着,闫老夫人道:“听说你想要离开常家?”
杨茉颌首。
闫老夫人仔细地看,杨大小姐脸上没有半点的委屈,这真是奇怪,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怎么不想着嫁了人有个依靠,却一心想要自立。
“常亦宁是难得的聪慧后辈,将来必定有大好的前程,若不是如此你祖母也不会早早看中了这门亲事。”
两个孩子青梅竹马的长大,也是双方长辈默许才能有的。
杨茉垂下头,“现在不同了,从前是在长辈庇护下长大……”往后的话她不愿意说,闫老夫人应该能明白。
闫老夫人思量片刻,不经意地颌首,杨大小姐能有这份勇气已经是难得,若是个男儿倒是能如此,却生做了女子,“你祖母将家财一并托付给常家,就是怕你受委屈,将来你成了亲,手里握着这份嫁妆,还是能在家中主事。”
能不能在常家主事,杨茉兰已经用一辈子来证明,祖母留给她的家财,她没有在常家见到过。闫老夫人是真的关切她才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只是古人对女子的观念就是相夫教子,闫家是礼仪大族,定是不会明白。
话说到这里,只听外面人禀告,“白老先生来了。”
杨茉忙站起身来。
帘子一动,便有肩舆抬进门,杨茉惊讶地看过去,肩舆里是满头白发,神情倦怠年过七旬的老人。
杨茉走上前去,白老先生抬起头来看向杨茉,一双眼睛登时有了精神。
“先生。”杨茉眼睛不由地一红,从白老先生目光中看到久违的亲切。
……
三年未见,白老先生发福了些,看起来更加老态龙钟。
闫家人恭敬地上前说话,白老先生颌首,“公子在那里?可唤过来,先诊治要紧。”
闫老夫人忙道:“先生歇一歇,我就让人去喊。”
下人将白老先生搀扶去了侧室等候,杨茉也过去说话。
“麻病为玫瑰色斑疹,指压可退色。风疹如是,为粉红色小疹。水痘,多由咳嗽、发热而起,先为丘疹耳后变成疱疹。痘症是恶性起病,来势汹汹,皆由恶寒起病,”白老先生说着抬起头看杨茉,“可是我教的你?”
杨茉脸上一红,低下头,当着白老先生的面,她自然不能扯谎,杨茉才要否认。
白老先生咳嗽几声,“这些话也算有理有据,只是我不敢居功,寻到机会还是还给杨家先祖。”
杨茉惊讶地看向白老先生,原来白老先生以为她说的这些话来自杨家。
“大小姐想要行医是好事,杨家的医术也能传承下去。当年,老爷请我给小姐做先生,我是很高兴的,只可惜小姐的心思不在药理上。”
那时候她经常听到郎中问方,心中反而抵触起来,干脆不想去学。
“没想……三年时间……小姐也想通了……能将杨家的医术用出来,只是医者举手系之性命,要万分小心,不能鲁莽行事,你年纪小见识的脉象不多,难免辨错……”
说到这个,杨茉抬起头来,“先生,我……不会切脉。”
白老先生抬起眼睛,露出惊讶的神情。
杨茉道:“我学的是特殊的诊断方法。”西医的方法,望、闻、问唯独没有切脉,中医讲经络、血脉,西医学的是器官、细胞、生命规律,在古代,西医的理论能称得上特殊的诊断方法。
白老先生神色很快恢复平常,思量片刻,“我活了大半辈子,没听说过有不切脉就辨症的法子,若是有机会……大小姐不妨让我一睹为快。”
白老先生话音刚落,外面传来脚步声,杨茉低头出了侧室,闫夫人将杨茉安置在套间,请白老先生先辨脉。
杨茉才坐下来喝口茶,只听到外面传来声音,“老夫人,老爷带着太医院和都察院的人来了,说是要给少爷诊病。”************************************晚上还要加更咩。。。。。。。。。。感谢梅在飞同学打赏的香囊,感谢同学打赏的桃花扇,感谢爱派派的猪同学投的pk票。
☆、 第三十一章恐惧
杨茉站起身向前走几步,靠在窗边向外张望。
闫夫人慌忙迎了出去。
闫阁老蓄着胡须,一脸的清正,坦然地吩咐闫夫人,“将乔儿叫过来,请御医诊症。”
闫夫人立即道:“已经请来了从前保合堂的白老先生,正在侧室里诊脉呢。”
闫阁老身边的御医顿时弯下腰,“既然已经请了郎中,下官就在外听消息。”
旁边的官员也道:“早知如此,下官等也不用随阁老进府。”
这话分明是点他要徇私,请白老先生过来是为了遮掩,闫阁老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两位既然来了,怎好不进门,再说有了成御医诊脉,小儿的病好的更快些。”
御医忙躬身行礼,“下官定会竭尽全力。”
将官员行为不检写成奏疏的人是闫阁老,朝廷让太医院来查闫家的事,如同在掌掴闫阁老的脸。
御医先进了侧室,闫阁老在堂屋里等消息,屋子里服侍的下人也战战兢兢,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打了一只茶碗,闫夫人忙呼喝着让人收拾。
紧接着,闫阁老听到侧室里传来御医询问的声音,“二爷可去过不洁的地方。”
闫老夫人道:“要不是外面都在传白老先生和杨家的辨症方子,我也不会将你叫来,小小年纪怎么能搅进这样的事,”说着拉起杨茉的手,“对外只说你来陪陪我,有什么话你就听着,觉得哪里不妥当就和我说一声。”
这段日子大家都在说杨家后人的事,对杨家医术褒贬不一,又说沽名钓誉也有说秘术传家,常三的杨梅疮本来就是杨家后人发现的,为了稳妥起见,闫老夫人还是让媳妇将杨茉兰请过来。
闫老夫人叹气,“这里的事你不懂。”
闫老夫人是说朝堂上的事。若是闫家人也患上杨梅疮,闫阁老还有什么立场参奏冯党。
杨茉在闫老夫人身边坐下,闫家请白老先生过来就是要澄清谣言。
杨茉正想着,闫老夫人道:“听说你想要离开常家?”
杨茉颌首。
闫老夫人仔细地看,杨大小姐脸上没有半点的委屈,这真是奇怪,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怎么不想着嫁了人有个依靠,却一心想要自立。
“常亦宁是难得的聪慧后辈,将来必定有大好的前程,若不是如此你祖母也不会早早看中了这门亲事。”
两个孩子青梅竹马的长大,也是双方长辈默许才能有的。
杨茉垂下头,“现在不同了,从前是在长辈庇护下长大……”往后的话她不愿意说,闫老夫人应该能明白。
闫老夫人思量片刻,不经意地颌首,杨大小姐能有这份勇气已经是难得,若是个男儿倒是能如此,却生做了女子,“你祖母将家财一并托付给常家,就是怕你受委屈,将来你成了亲,手里握着这份嫁妆,还是能在家中主事。”
能不能在常家主事,杨茉兰已经用一辈子来证明,祖母留给她的家财,她没有在常家见到过。闫老夫人是真的关切她才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只是古人对女子的观念就是相夫教子,闫家是礼仪大族,定是不会明白。
话说到这里,只听外面人禀告,“白老先生来了。”
杨茉忙站起身来。
帘子一动,便有肩舆抬进门,杨茉惊讶地看过去,肩舆里是满头白发,神情倦怠年过七旬的老人。
杨茉走上前去,白老先生抬起头来看向杨茉,一双眼睛登时有了精神。
“先生。”杨茉眼睛不由地一红,从白老先生目光中看到久违的亲切。
……
三年未见,白老先生发福了些,看起来更加老态龙钟。
闫家人恭敬地上前说话,白老先生颌首,“公子在那里?可唤过来,先诊治要紧。”
闫老夫人忙道:“先生歇一歇,我就让人去喊。”
下人将白老先生搀扶去了侧室等候,杨茉也过去说话。
“麻病为玫瑰色斑疹,指压可退色。风疹如是,为粉红色小疹。水痘,多由咳嗽、发热而起,先为丘疹耳后变成疱疹。痘症是恶性起病,来势汹汹,皆由恶寒起病,”白老先生说着抬起头看杨茉,“可是我教的你?”
杨茉脸上一红,低下头,当着白老先生的面,她自然不能扯谎,杨茉才要否认。
白老先生咳嗽几声,“这些话也算有理有据,只是我不敢居功,寻到机会还是还给杨家先祖。”
杨茉惊讶地看向白老先生,原来白老先生以为她说的这些话来自杨家。
“大小姐想要行医是好事,杨家的医术也能传承下去。当年,老爷请我给小姐做先生,我是很高兴的,只可惜小姐的心思不在药理上。”
那时候她经常听到郎中问方,心中反而抵触起来,干脆不想去学。
“没想……三年时间……小姐也想通了……能将杨家的医术用出来,只是医者举手系之性命,要万分小心,不能鲁莽行事,你年纪小见识的脉象不多,难免辨错……”
说到这个,杨茉抬起头来,“先生,我……不会切脉。”
白老先生抬起眼睛,露出惊讶的神情。
杨茉道:“我学的是特殊的诊断方法。”西医的方法,望、闻、问唯独没有切脉,中医讲经络、血脉,西医学的是器官、细胞、生命规律,在古代,西医的理论能称得上特殊的诊断方法。
白老先生神色很快恢复平常,思量片刻,“我活了大半辈子,没听说过有不切脉就辨症的法子,若是有机会……大小姐不妨让我一睹为快。”
白老先生话音刚落,外面传来脚步声,杨茉低头出了侧室,闫夫人将杨茉安置在套间,请白老先生先辨脉。
杨茉才坐下来喝口茶,只听到外面传来声音,“老夫人,老爷带着太医院和都察院的人来了,说是要给少爷诊病。”************************************晚上还要加更咩。。。。。。。。。。感谢梅在飞同学打赏的香囊,感谢同学打赏的桃花扇,感谢爱派派的猪同学投的pk票。
☆、 第三十一章恐惧
杨茉站起身向前走几步,靠在窗边向外张望。
闫夫人慌忙迎了出去。
闫阁老蓄着胡须,一脸的清正,坦然地吩咐闫夫人,“将乔儿叫过来,请御医诊症。”
闫夫人立即道:“已经请来了从前保合堂的白老先生,正在侧室里诊脉呢。”
闫阁老身边的御医顿时弯下腰,“既然已经请了郎中,下官就在外听消息。”
旁边的官员也道:“早知如此,下官等也不用随阁老进府。”
这话分明是点他要徇私,请白老先生过来是为了遮掩,闫阁老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两位既然来了,怎好不进门,再说有了成御医诊脉,小儿的病好的更快些。”
御医忙躬身行礼,“下官定会竭尽全力。”
将官员行为不检写成奏疏的人是闫阁老,朝廷让太医院来查闫家的事,如同在掌掴闫阁老的脸。
御医先进了侧室,闫阁老在堂屋里等消息,屋子里服侍的下人也战战兢兢,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打了一只茶碗,闫夫人忙呼喝着让人收拾。
紧接着,闫阁老听到侧室里传来御医询问的声音,“二爷可去过不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