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也不知道姑侄两个怎么那么多话说。
林南的信两口子看的极认真,有时候读着读着李春杏眼睛里还会含着泪花。
她想二儿子了。
每天都想。
不知道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
尽管林南每次都说很好,但李春杏看不到,就觉得二儿子没在自己身边一定受苦了。
距离远,李春杏担心二儿子在那边吃不惯,经常给寄一些肉酱,肉干过去。
林南怕他们担心,每次都是报喜不报忧。
出门在外,总是没在家方便,在父母跟前别管多大年纪那都是孩子。
在外面,万事只能靠自己。
还好林南性格开朗,有眼色,手脚麻利勤快,人缘挺好,和队友相处的都不错。
他也不是个吝啬的,妈妈给他邮寄的肉酱,刚拿到包裹的时候会给队友分一分,尝尝他家乡的味道。
但多的也没有了。
毕竟他每天训练强度大,消耗的快,吃的也多。
剩下的他还要留着吃。
——
林大姑又找时间回来了一趟,仔细问了小弟家里的俩孩子考的怎么样。
宋启宋智两兄弟也跟着来。
林大姑特地带他们两人来取取经,双胞胎明年也要参加高考。
双胞胎俩人学习一般般,不过也比以前好些了,但还是差些的。
原先小西西和林东备考,她不好意思打扰他俩。
现在考试完了,林大姑想着小西西学习成绩好,小东学习也不错,看能不能给双胞胎补补课,小西西和小东两人谁给他们补都行。
林西西正好闲着没事,就答应了。
大姑姑对他们好,每次来都不空手,给他们带好吃的,也很关心他们。
她也希望宋启宋智能考上大学。
这是一辈子的事。
舅舅也没少帮助她家,林西西希望他们一大家人都好好的。
一个也是教,一群人也是教。
索性一起复习。
林西西让自家妈妈回了趟娘家,问舅舅舅妈需不需要她给俩表哥复习。
若是需要,俩表哥可以来家里一起复习,薄弱的地方她和大哥都可以给他们讲。
舅舅家的李平李安原本读完初中不愿意读了,这不是国家恢复高考,眼瞧着能考大学了,俩人又被舅舅托了关系送回高中继续学习。
俩兄弟从小都是蹲级包,没少蹲级,年纪比他们这些人都要大,高中还没读。
现在几岁上学的都有,在班里也有和他们年纪差不多大的同学,有的同学因为家里的农活,还有要带弟弟妹妹给耽误了,上学晚的多的是,在班里倒是不太突兀。
不过,这俩兄弟向来脸皮厚,不把这当回事。
林南上次帮李平李安补习过,说着说着,那都是好久的事了,还是两兄弟升初中的时候。
李舅妈一直很感谢小姑子一家。
这次林西西主动提出来,让李舅妈更高兴,照顾起李姥爷李姥姥更加用心。
林西西和林东年纪比表哥们都要小些,轮流给他们补课,几个表哥倒都接受良好,没有那种被比自己小的表弟表妹补习,觉得没面子或是啥的。
也可能是林西西学霸的形象深入人心。
从小学习就好,在初高中的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
统共也补不了多少天。
李平李安收拾收拾东西就来了,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住下,省的来回路上受冻。
林南不在家,两兄弟住在林南炕上。
还有宋启宋智也在,家里每天都热闹非常。
期间,原先找林西西借书的那几个知青点的女知青,除了当时开口的那个女知青,其余的都来了。
一起把书给林西西送回来,确实如她们保证的,书给保存的很好。
可能是因为在县城考场的那个小插曲,那几名女知青没以前话多了些,对着林西西多少有些尴尬。
把书放下,又郑重的向林西西道了谢走了。
林西西也没在意,她早把那件事给忘了。
反正当时她爸爸说的也非常不客气,她家没吃亏就是了。
她家不占人便宜,也不会让别人占自家便宜。
林西西和林东都忙碌着,倒是都没管录取通知书的事。
他们两人对过分数,不出意外都可以考上。
按理说也快收到了。
难不成还在路上?
知青点有三个男知青,两个女知青收到了。
林老四李春杏暗暗着急,不过也没在闺女儿子跟前表露出来。这几天不少村里人碰到他们就要问他们家儿子和女儿收没收到录取通知书。
比他们当事人还要关心。
第269章 省状元
林西西发现这两天妈妈有点心不在焉的。
就比如刚才妈妈是来屋里拿大米的,妈妈嘴里念叨着今天煮大米粥,多放点红薯和老南瓜,甜甜的好喝。
结果妈妈用葫芦瓢挖了半瓢玉米碴子出去了。
林西西:……
还有,她今天还发现妈妈摘菜的时候,把菜根留着,把好菜叶都给扔了。
之后妈妈回过神来,又赶紧把好菜叶捡起来。
肯定是发生了些她不知道的事情。
吃饭的时候,李春杏略尴尬的说:“我今天想煮大米粥的,我拿错了,煮成玉米碴子粥了。”
林南的信两口子看的极认真,有时候读着读着李春杏眼睛里还会含着泪花。
她想二儿子了。
每天都想。
不知道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
尽管林南每次都说很好,但李春杏看不到,就觉得二儿子没在自己身边一定受苦了。
距离远,李春杏担心二儿子在那边吃不惯,经常给寄一些肉酱,肉干过去。
林南怕他们担心,每次都是报喜不报忧。
出门在外,总是没在家方便,在父母跟前别管多大年纪那都是孩子。
在外面,万事只能靠自己。
还好林南性格开朗,有眼色,手脚麻利勤快,人缘挺好,和队友相处的都不错。
他也不是个吝啬的,妈妈给他邮寄的肉酱,刚拿到包裹的时候会给队友分一分,尝尝他家乡的味道。
但多的也没有了。
毕竟他每天训练强度大,消耗的快,吃的也多。
剩下的他还要留着吃。
——
林大姑又找时间回来了一趟,仔细问了小弟家里的俩孩子考的怎么样。
宋启宋智两兄弟也跟着来。
林大姑特地带他们两人来取取经,双胞胎明年也要参加高考。
双胞胎俩人学习一般般,不过也比以前好些了,但还是差些的。
原先小西西和林东备考,她不好意思打扰他俩。
现在考试完了,林大姑想着小西西学习成绩好,小东学习也不错,看能不能给双胞胎补补课,小西西和小东两人谁给他们补都行。
林西西正好闲着没事,就答应了。
大姑姑对他们好,每次来都不空手,给他们带好吃的,也很关心他们。
她也希望宋启宋智能考上大学。
这是一辈子的事。
舅舅也没少帮助她家,林西西希望他们一大家人都好好的。
一个也是教,一群人也是教。
索性一起复习。
林西西让自家妈妈回了趟娘家,问舅舅舅妈需不需要她给俩表哥复习。
若是需要,俩表哥可以来家里一起复习,薄弱的地方她和大哥都可以给他们讲。
舅舅家的李平李安原本读完初中不愿意读了,这不是国家恢复高考,眼瞧着能考大学了,俩人又被舅舅托了关系送回高中继续学习。
俩兄弟从小都是蹲级包,没少蹲级,年纪比他们这些人都要大,高中还没读。
现在几岁上学的都有,在班里也有和他们年纪差不多大的同学,有的同学因为家里的农活,还有要带弟弟妹妹给耽误了,上学晚的多的是,在班里倒是不太突兀。
不过,这俩兄弟向来脸皮厚,不把这当回事。
林南上次帮李平李安补习过,说着说着,那都是好久的事了,还是两兄弟升初中的时候。
李舅妈一直很感谢小姑子一家。
这次林西西主动提出来,让李舅妈更高兴,照顾起李姥爷李姥姥更加用心。
林西西和林东年纪比表哥们都要小些,轮流给他们补课,几个表哥倒都接受良好,没有那种被比自己小的表弟表妹补习,觉得没面子或是啥的。
也可能是林西西学霸的形象深入人心。
从小学习就好,在初高中的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
统共也补不了多少天。
李平李安收拾收拾东西就来了,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住下,省的来回路上受冻。
林南不在家,两兄弟住在林南炕上。
还有宋启宋智也在,家里每天都热闹非常。
期间,原先找林西西借书的那几个知青点的女知青,除了当时开口的那个女知青,其余的都来了。
一起把书给林西西送回来,确实如她们保证的,书给保存的很好。
可能是因为在县城考场的那个小插曲,那几名女知青没以前话多了些,对着林西西多少有些尴尬。
把书放下,又郑重的向林西西道了谢走了。
林西西也没在意,她早把那件事给忘了。
反正当时她爸爸说的也非常不客气,她家没吃亏就是了。
她家不占人便宜,也不会让别人占自家便宜。
林西西和林东都忙碌着,倒是都没管录取通知书的事。
他们两人对过分数,不出意外都可以考上。
按理说也快收到了。
难不成还在路上?
知青点有三个男知青,两个女知青收到了。
林老四李春杏暗暗着急,不过也没在闺女儿子跟前表露出来。这几天不少村里人碰到他们就要问他们家儿子和女儿收没收到录取通知书。
比他们当事人还要关心。
第269章 省状元
林西西发现这两天妈妈有点心不在焉的。
就比如刚才妈妈是来屋里拿大米的,妈妈嘴里念叨着今天煮大米粥,多放点红薯和老南瓜,甜甜的好喝。
结果妈妈用葫芦瓢挖了半瓢玉米碴子出去了。
林西西:……
还有,她今天还发现妈妈摘菜的时候,把菜根留着,把好菜叶都给扔了。
之后妈妈回过神来,又赶紧把好菜叶捡起来。
肯定是发生了些她不知道的事情。
吃饭的时候,李春杏略尴尬的说:“我今天想煮大米粥的,我拿错了,煮成玉米碴子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