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邵爸邵妈听到邵子阳的话,顿觉无语。
  练啥小号啊?
  有这一个玩意儿他俩忙起来还顾不上呢。
  别提再生一个了,即便有老人帮忙带,他们也不愿意再生,实在是没精力。
  两人都是工作狂,只要工作起来就不管不顾。
  ——
  林西西每天和俩哥哥按部就班的学习。
  认真对待每一天。
  这一学期就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了。
  转眼到了这个学期末尾。
  临近毕业,班主任带了他们两年,作为老师,明显察觉到些许时局的细微变化。
  毕业前一天,还在苦口婆心的规劝学生不要丢掉课本,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点。
  不少同学表面听了,心里不以为意。
  已经高中毕业,又不能接着考,还学那些干啥。
  再说了,以后工作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又没有啥用处。
  考的再好,能怎么样?又不能考大学。
  师生一场,班主任言尽于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毕竟这群人已经读过高中,只要是认真学习,不是在学校混日子的,即便那一天真的到来,也远超很多人。
  (回头捉虫哈)
  第254章 毕业了
  “春杏,你家孩子马上高中毕业了,有什么打算啊?
  谋个啥样的出路?
  你们家这三孩子有出息,都是高中毕业,有文化,符合许多厂里的招工条件。
  若是都能当上工人,我的个乖乖,可了不得了,你家这一下子就多三个工人。
  你以后等着享福吧。”
  赵大妈和李春杏坐在门口摘菜,突然觉得林家三孩子是农村户口竟然也不错,原本就是乡下人,街道不会三天两头的来催着让孩子去插队。
  学历高,若是能参加招工,以后保准差不了。
  李春杏听自家男人和儿子闺女讨论过,心里有数,当工人再好,也没大学生好,上完大学,还给分配工作。
  不是只有进工厂当工人这一条路。
  也是现在都讲究工人最光荣嘛。
  许多工人穿着自己的工作服昂首挺胸的出门,特别神气。
  别人一看工作服上的字就知道是哪个工厂的。
  李春杏面上装作一副忧愁的神色,其实心里一点儿也不慌。
  听她男人分析,大学停招这么多年,不可能一直这样,没有知识怎么管理这一个国家,带领国家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知识的。
  有知识有文化底蕴的人总会老吧?
  老了之后,那换谁来带领?
  年轻的这一代里最高学历的才是高中生。
  虽然现在有推荐制度的工农兵大学,但想想啊,头几年闹的那么厉害,好多老师都被分散到全国各地参加体力劳作。
  想想啊,一个学校连好老师都没有,这样的大学能学到什么东西。
  怕不是就比别人多一张纸吧。
  就像他们林家村,大队长支书这种学历虽然要求没那么高,但也得村里有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才能胜任。
  像是会计,计分员啥的,这都得是文化人才行。
  没文化怎么算账,每一笔每一个工分都得记清楚,记的乱七八糟,岂不是乱套了。
  李春杏对这些时事不了解,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都是听男人和孩子们说的,听着很有道理。
  她自己的理解就是把国家想象成一个超级大的林家村,这么多人要想有条不紊的干自己的活,是不是得有个规章制度,让有能力的人带领。
  不止是让村子正常运转,还得和其他村进行竞争先进生产队。
  不止有先进生产队,先进生产队是集体荣誉。
  还会评先进个人,一般都是全年无休,只要开工就去上工的积极社员,还要拿满工分才行。
  都是有奖励的。
  被评上的统一由公社发放奖励。
  那是不是更得提拔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带领才行。
  去哪里找那么多有能力的人?
  总不能从地里胡乱抓个人就赶鸭子上架。
  每一个岗位那也是得经过严格的考试,培训,确定胜任这个能力才能上岗。
  现在文化知识已然出现断层,所以说,以后肯定还会可以读大学,他们家三个孩子学习都不差,还是很有希望成为大学生的。
  越发认为有道理,李春杏认为自己超聪明。
  也对啊,她一家人都很聪明的。
  她家男人你可以说他懒,可以说他馋,但是不能说他不聪明。
  还有她家那三孩子,小闺女不用说了,从小就有那股伶俐劲,一点儿就透,最机灵。
  俩儿子也是靠自己的脑子正经考上高中的,虽然也是小闺女鞭策成功的结果,但是也不能否认他们两个也是比较聪明的,不聪明怎么能经得起考试。
  所以,她说她一家子都是聪明人,这句话虽然有点自大,但没毛病。
  “能怎么样,还能干啥去?
  我们本就是乡下户口,回家种地呗。
  谁不想让孩子当上工人,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端上铁饭碗这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可惜啊,招工的工厂实在是太少,即便有那么一两个名额,那么多人竞争,总不乏家里有能耐有人脉的。
  怎么也落不到我们这种一没人脉二没钱的手里。”李春杏叹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