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这么一耽搁,李春杏瞅见自家小闺女出来寻自己。
李春杏连忙和赵大妈说定。
林老四今天是第一个到家的,下班早了点,和了一块杂粮面团。
晚上吃的杂粮面,用西红柿黄瓜鸡蛋做了汤底。
李春杏第二天就给赵大妈捎来了一大篮子,二毛八一斤,这一篮子足有二十斤,现在红枣还没晒透干,有水分。
晒干后重量会轻很多,不划算。
二十斤只能晒成十五六斤左右,现在卖出去算是比较合适的。
即便是卖出去这些,家里也是够吃的。
赵大妈看到这么些红枣,很高兴,麻利的就把钱给了。
同时还很庆幸自己一开始和李春杏打好关系,不然自家上哪里去买这么多好东西。
一场秋雨一场寒。
接连降了几场雨后,天气忽然一下子冷了。
往下天气越来越冷,林西西和林东林南上学要遭罪许多。
除了雨和雪下的特别大,林西西和俩哥哥会在家自学外,其余的时候能去上学便去上学。
班主任和班级的老师是知道班里同学的情况的,何况林西西又是班里的尖子生,尖子生在哪里都会得到许多优待,只要学习不退步就行。
何况天气确实说不准,孩子们在家学习会安全一些,这些老师们都会理解。
天一冷,李春杏越发忙了,不止要上工,还要找时间把孩子们的衣服缝缝补补,由于三孩子个头长的快,今年的厚衣服都得做新的。
去年的穿不下去。
林南倒是可以捡林东的。
林西西没地方捡。
即便是二哥的衣服,林西西也没办法捡,穿着太大了。
李春杏先把大儿子和小闺女的做出来,毕竟二儿子有旧的可以应付着穿,天气真冷下来,不至于冻着。
大儿子和小闺女就不行了,不提前做出来,就得冻着。
抓紧给做出来,还有富余的瑕疵布,李春杏又给二儿子做了一身。
还是新的暖和,旧的可以当做替换的衣服。
家里条件现在虽然算不得顶顶好,但也不差,李春杏不愿意委屈孩子。
里面的棉花都是林老四拿回来的,说是下乡收货的时候找当地的社员私下换的。
一九七五年的第一场雪在冬月初悄然而至。
正好是个星期天,不用去学校上课。
林西西睡醒,外面白茫茫一片,兴冲冲的起床。
对面赵大妈家的孙子裹的很厚实,在他家门口玩雪。
看到林西西出来,踩着雪过来,萌哒哒的喊:“西西姐姐,西西姐姐,堆雪人呀!”
林西西捏了捏他冻的通红的小脸蛋,转身去屋里拿出小铁锨,去给他堆个小雪人。
林东站在自家窗户前,看小妹和赵大妈家的小孙孙玩的非常好,勾勾嘴唇,拿了妹妹的帽子给她送去。
林西西刚堆好雪人圆滚滚的身子,就瞧见大哥过来,邀请,“大哥,一起来堆雪人。”
小姑娘明眸皓齿,冻的鼻尖红红的,双眼亮晶晶的向这边看。
林东:“也不知道把帽子戴上,小心感冒,我不玩,你们玩吧!”
“很快就堆好。”刚才只想起来戴上手套,倒是把帽子给忘了。
“嗯,回屋吃早饭。”林东提醒。
“好,快了快了。”
林西西赶紧三下五除二的堆好,回屋吃早饭。
赵大妈的小孙子稀罕的围着雪人转来转去。
李春杏没回去上工,林小姑回村了,李春杏让自家小姑子帮她干段时间,挣得工分自然是孩子姑姑的。
天冷了,来回跑太受罪了。
李春杏接了知青点做衣服的活,正好这两天有空把人家的衣服做出来。
现在她做衣服不是原先只要六个鸡蛋作为答谢,比裁缝要实惠一些。
何况她做衣服的手艺顶顶好。即便是和专门做衣服的裁缝比也是不差的,不太谦虚的说可能还会技高一筹。
毕竟李春杏做出来衣服剪裁就特别不一样,穿着好看,还很贴身。
李春杏原本不想接的,她现在不在村里,她几时回村还不知道,外面天冷,做好来回送不方便。
是知青点的女知青特意找了她,说衣服做好她们自己来公社拿,不用专门回村给她们送衣服。
推脱不过,李春杏只好接下来。
秋收后,干完农活,地里不太忙了,村干部安排几个男劳动力帮忙起了一间土坯房。
要在天冷前盖好,土坯房盖的很快,都是干活的好手,不到两天就盖起来了。
土坯也好找,不少人家都会存一些土坯,村干部直接在村里找人换的。
原先和赵新荣不对付的女知青们都搬到新盖的屋子里,宁愿挤着也不和赵新荣一屋住,主要是赵新荣脾气不好,运气还特别差,每天和各种屎打交道,怪膈应人的。
尤其是天热的时候,太臭了。
现在只有赵新荣自己一间屋,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了。
李春杏这边把衣服做好没几天,林家村的几个女知青便来拿衣服,顺便来公社买东西。
让她们挨个试了一下,若是有不合适的她当场改改,大冷的天也不值当的在跑一趟。
不出意外收到的全是好评。
自从李春杏搬到公社这边住,她们就没找李春杏做过衣服。
李春杏连忙和赵大妈说定。
林老四今天是第一个到家的,下班早了点,和了一块杂粮面团。
晚上吃的杂粮面,用西红柿黄瓜鸡蛋做了汤底。
李春杏第二天就给赵大妈捎来了一大篮子,二毛八一斤,这一篮子足有二十斤,现在红枣还没晒透干,有水分。
晒干后重量会轻很多,不划算。
二十斤只能晒成十五六斤左右,现在卖出去算是比较合适的。
即便是卖出去这些,家里也是够吃的。
赵大妈看到这么些红枣,很高兴,麻利的就把钱给了。
同时还很庆幸自己一开始和李春杏打好关系,不然自家上哪里去买这么多好东西。
一场秋雨一场寒。
接连降了几场雨后,天气忽然一下子冷了。
往下天气越来越冷,林西西和林东林南上学要遭罪许多。
除了雨和雪下的特别大,林西西和俩哥哥会在家自学外,其余的时候能去上学便去上学。
班主任和班级的老师是知道班里同学的情况的,何况林西西又是班里的尖子生,尖子生在哪里都会得到许多优待,只要学习不退步就行。
何况天气确实说不准,孩子们在家学习会安全一些,这些老师们都会理解。
天一冷,李春杏越发忙了,不止要上工,还要找时间把孩子们的衣服缝缝补补,由于三孩子个头长的快,今年的厚衣服都得做新的。
去年的穿不下去。
林南倒是可以捡林东的。
林西西没地方捡。
即便是二哥的衣服,林西西也没办法捡,穿着太大了。
李春杏先把大儿子和小闺女的做出来,毕竟二儿子有旧的可以应付着穿,天气真冷下来,不至于冻着。
大儿子和小闺女就不行了,不提前做出来,就得冻着。
抓紧给做出来,还有富余的瑕疵布,李春杏又给二儿子做了一身。
还是新的暖和,旧的可以当做替换的衣服。
家里条件现在虽然算不得顶顶好,但也不差,李春杏不愿意委屈孩子。
里面的棉花都是林老四拿回来的,说是下乡收货的时候找当地的社员私下换的。
一九七五年的第一场雪在冬月初悄然而至。
正好是个星期天,不用去学校上课。
林西西睡醒,外面白茫茫一片,兴冲冲的起床。
对面赵大妈家的孙子裹的很厚实,在他家门口玩雪。
看到林西西出来,踩着雪过来,萌哒哒的喊:“西西姐姐,西西姐姐,堆雪人呀!”
林西西捏了捏他冻的通红的小脸蛋,转身去屋里拿出小铁锨,去给他堆个小雪人。
林东站在自家窗户前,看小妹和赵大妈家的小孙孙玩的非常好,勾勾嘴唇,拿了妹妹的帽子给她送去。
林西西刚堆好雪人圆滚滚的身子,就瞧见大哥过来,邀请,“大哥,一起来堆雪人。”
小姑娘明眸皓齿,冻的鼻尖红红的,双眼亮晶晶的向这边看。
林东:“也不知道把帽子戴上,小心感冒,我不玩,你们玩吧!”
“很快就堆好。”刚才只想起来戴上手套,倒是把帽子给忘了。
“嗯,回屋吃早饭。”林东提醒。
“好,快了快了。”
林西西赶紧三下五除二的堆好,回屋吃早饭。
赵大妈的小孙子稀罕的围着雪人转来转去。
李春杏没回去上工,林小姑回村了,李春杏让自家小姑子帮她干段时间,挣得工分自然是孩子姑姑的。
天冷了,来回跑太受罪了。
李春杏接了知青点做衣服的活,正好这两天有空把人家的衣服做出来。
现在她做衣服不是原先只要六个鸡蛋作为答谢,比裁缝要实惠一些。
何况她做衣服的手艺顶顶好。即便是和专门做衣服的裁缝比也是不差的,不太谦虚的说可能还会技高一筹。
毕竟李春杏做出来衣服剪裁就特别不一样,穿着好看,还很贴身。
李春杏原本不想接的,她现在不在村里,她几时回村还不知道,外面天冷,做好来回送不方便。
是知青点的女知青特意找了她,说衣服做好她们自己来公社拿,不用专门回村给她们送衣服。
推脱不过,李春杏只好接下来。
秋收后,干完农活,地里不太忙了,村干部安排几个男劳动力帮忙起了一间土坯房。
要在天冷前盖好,土坯房盖的很快,都是干活的好手,不到两天就盖起来了。
土坯也好找,不少人家都会存一些土坯,村干部直接在村里找人换的。
原先和赵新荣不对付的女知青们都搬到新盖的屋子里,宁愿挤着也不和赵新荣一屋住,主要是赵新荣脾气不好,运气还特别差,每天和各种屎打交道,怪膈应人的。
尤其是天热的时候,太臭了。
现在只有赵新荣自己一间屋,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了。
李春杏这边把衣服做好没几天,林家村的几个女知青便来拿衣服,顺便来公社买东西。
让她们挨个试了一下,若是有不合适的她当场改改,大冷的天也不值当的在跑一趟。
不出意外收到的全是好评。
自从李春杏搬到公社这边住,她们就没找李春杏做过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