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市井小人物 第11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氏和婆母处了那么多年,婆母一句话,她便知道婆母的意思,“是啊,毕竟涉及人姑娘的名声。”
  看着孩子们吃完,周氏收拾好,带着儿子提上大米去了隔壁。
  乔绵绵已经去食铺,只剩下林夏禾在家,周氏指挥大儿子把米倒进米缸,“好了,回去带着弟弟妹妹认字,你爹说了,要是再写不会,得罚你们。”
  说到亲爹,王和泽赶忙跑了。
  周氏再去看林夏禾,“四弟出门前,特意交代了我们好好照顾你。你现在身子重,家里挑水劈柴的重活都别干,我让和泽过来帮你干。还有院子里的洒扫,我和娘也会来帮忙。”
  “大嫂,谢谢你。”林夏禾真心感谢。
  “一家人,不用说这些客气话。”周氏笑着道,“我还得谢谢你五妹妹,若不是她来陪着你,我和娘都不能放心。她是吃了早饭,便去食铺了?”
  “是啊,食铺里生意忙,特别是中午还有许多外送,绵绵她是主要的大厨,没了她不行。”
  说到妹妹,林夏禾一脸自豪,“我们全家,就她最能干了。”
  周氏夸道,“你也一样勤快,能娶到你们乔家姑娘,都是福气。说起来,你五妹妹也到年纪了,你爹娘什么打算?”
  “正在看呢,家里兄弟姐妹就剩下绵绵的婚事还没定下,我爹娘为了这个事,天天都在愁。”林夏禾说到这里,才发觉今日的大嫂多话一些,不由打量两眼大嫂。
  周氏问到想问的,便打住乔绵绵的话题,开
  始说给小孩做衣裳的事,“你的手巧,给和泽他们做的衣裳,他们都很喜欢。我看你在给我未来侄儿做,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
  林夏禾说没什么事,“我在家没事做,慢慢地裁剪。”
  王家妯娌俩在说话,另一边的乔绵绵已经在食铺忙起来了,今儿个罗家定了两桌菜,乔绵绵带着哥哥嫂嫂们忙得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眼看着最后一道红烧排骨送走,乔绵绵才大口喝水。
  乔家兴饿了,用手拿着南瓜饼吃,“家里最近生意越来越好,特别是外送的生意,连知府大人家,都从我们这里订菜。咱们是不是该和爹娘说,应该招几个跑堂的伙计?”
  新年后,乔记食铺的生意比去年要好上两成,特别是外送的生意。
  因为罗家长时间点乔记外送,铜锣巷那些有钱人在罗家吃过一次,都愿意派人来点菜,以至于这半个月,乔家有些忙不过来。
  生意好是好事,但是太好了,也得食铺能接得住这些富贵。
  乔绵绵想了想,赞同道,“特别是外送的人要多招几个,咱们今年外送生意翻个倍,银山表哥他们说,每次都急得很。还有好几次,客人们等太久,都有牢骚了。”
  “确实是。”乔家兴又去看大哥,“大哥,你怎么看?”
  “我啊?”乔家旺正在切山药,抬头时作出思考样子,最后却道,“我都行,我听你们的,爹娘安排就好。”
  乔绵绵和二哥对视一眼,一副果然这样的表情,两个人刚笑了下,乔满仓又来送单子。
  “这是陆大人和青酒的,今日陆大人要了蘑菇汤,还有一份熏鹅。”乔满仓把单子放下,刚到院子,看到陆昭又搬来桌椅在院子里坐下,赶忙跑过去,“大堂里不是还有座位,您怎么又坐这里?”
  一月底的天,还是很冷的,特别是刮风的时候。
  陆昭说无妨,“我们都那么熟了,不用占一张桌椅,我们坐这里就好。”
  乔满仓过意不去,“还是坐里边去,您也是客人。”
  “没事的,您快去忙。”陆昭说他已经坐下,乔满仓没办法,只好先去招待其他客人。
  青酒趴在桌上,肚子饿得咕咕叫,“大人,咱们真的要坐这里吗?”
  他还是想坐大堂里,今日虽然没风,但他本来就饿,加上外边冷,更没力气了。
  陆昭看着对面的木窗,确认道,“就坐这里。我们每次来,乔家都给更多的份量,腾出一张桌椅,他们能多接一桌生意,你懂吗?”
  “好的,我忍一忍。”青酒闻到后厨传来的香味,只好转头换一个方向,却还是能闻到香味,“大人,我好饿。”
  他试图找点其他话聊,好让时间快一点,“您何时认识临安镖局的人啊?”
  还是主子去镖局找人帮忙代买胭脂,青酒才知道主子认识对方。
  “以前在汴京时,有过几次生意往来,”陆昭说得很含糊,“饿就别说话,省点力气。”
  “不碍事,我趴着就行。我是没想到,欧阳大人能那么心细,还能想到托您帮忙买胭脂。”青酒说话时,嗅到熏鹅的蒜香味,咽着口水看过去,见曹媛端着熏鹅和饭过来,激动道,“乔二嫂子,这是我们的吗?”
  曹媛笑着道,“五妹妹知道你们肯定饿了,让我先给你们切了送来。”
  放下菜,她小声道,“蘑菇汤也煮着了,很快就能端来。你们不够饭,对着厨房喊一声,我们就送来。”
  “好嘞,乔五姑娘真是太懂我了,我真的快饿瘪了。”青酒先给主子盛饭,再给自己盛了满满一碗,先是一大口白米饭,再来一口熏鹅,蒜蓉经过熏制后更香了,鹅肉细嫩且入味,他能吃上三大碗饭。
  不一会儿的功夫,青酒吃完一碗饭,陆昭才刚吃两口,乔家兴端着蘑菇汤来。
  “香菇是新鲜摘的,野生的特别香,我还给你们加了一些肉丝,这是别人没有的。”乔家兴让他们慢慢吃。
  青酒来上半碗蘑菇汤,入口便鲜掉眉毛,一边道,“大人,您会不会觉得,乔家对我们不太一样,比对旁人要好许多?”
  “嗯。”陆昭埋头吃饭,他早就发现了。
  第110章 小鸡炖蘑菇,炸春卷……
  陆昭和青酒吃饱喝足时,大堂里只剩下四五桌客人,不过乔家人还有外送的单子。
  看到郑三花来送木柴,青酒顺便搭了把手。
  “多谢啊。”郑三花扛着木柴进后院。
  陆昭见青酒帮忙,跟着去提木柴,乔满仓赶忙过来,“我们来就好,您穿着官服,若是脏了破了就不好了。”
  “没事,缝缝补补也能穿。”陆昭现在已经习惯了市井里的小日子。
  多两个人帮忙,一车木柴很快卸下,林氏给了钱,心疼郑三花,“三花啊,你家铺子不是请了人么,干嘛还让你送?这么一大车木柴,你个小姑娘多吃力,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送就好。”
  “别人家的我去得少,但是我想来找绵绵姐说说话,这才特意过来。”郑三花收好钱,又和陆昭主仆道谢,“陆大人,您新宅不是有园子,那些枯枝落叶都能烧,能省下不少钱。若是需要锯木工具,尽管上我那借,我家铺子应有尽有。”
  陆昭说了句好,准备去上值了,青酒还在和人说话,“三花姑娘,你是去过我们新宅吗?怎么知道我们有园子?”
  “绵绵姐说的,她还说有个大池子,若是利用起来,自家吃的鱼和莲藕都够了。”郑三花没去过,她迫不及待想去找乔绵绵,说完就走了。
  后院里,乔绵绵还在煎酒糟鱼,经过酒糟腌制后的鱼,鱼肉呈蒜瓣状,吃起来特别紧实,且带了咸鲜味。
  在油锅里小火慢煎,不需要添加任何调味料,出锅的时候洒上一点葱花就行。
  “绵绵姐,这个鱼好香。”郑三花进厨房后,在灶膛前坐下,帮着添柴生火。
  “确实香,你及笄那日,我给你送两条。这是自家做的酒糟鱼,细细品尝后,还能尝到一丝丝甜味。”乔绵绵洗锅后,
  又开始炒小杂鱼。
  因为祖父的关系,乔记食铺和好些鱼贩子来往,每日都有新鲜的鱼送来。时间久了,大家知道乔记的鱼好吃,点鱼的也就多了。
  “行啊,我等着吃了。”郑三花笑呵呵地说完,又提到了陆昭的新宅,“我是想不明白,陆大人都有新宅了,怎么还住咱们巷子里?”
  乔绵绵说她也不知道,“可能是住习惯了。”
  锅里的小杂鱼煎香后,再加辣椒干和黄豆酱去焖煮,不一会儿,便能闻到酱香味。
  两个人说说笑笑,乔家吃饭时,郑三花才回去。
  日子很快到郑三花及笄这日,乔绵绵带着表哥去送菜,她还给郑三花准备了银的耳环当礼物。
  他们到郑家时,里边已经聚了很多人,看着郑三花及笄,乔绵绵才跟着祖母回家去。
  张氏拉着孙女的手,“你们啊,一个个都大了,转眼间,三花也是大姑娘了。方才我听蒋家人和郑家两口子介绍赘婿,不知道会不会成。”
  她偏头看了眼孙女,“说起来,三花那么能干,让她招赘,真是委屈她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郑家也是没办法,好在三花自己性子要强,以后她当家做主也好。”
  乔绵绵觉得招赘对郑三花来说,其实是好事,若是出嫁,古代婆家哪里能容许儿媳妇这般出来挣钱?
  而且三花确实要强,让她伏小做低,怕是不能够。
  “是啊,我也觉得这样挺好。”乔绵绵应了一句,回去和祖母一块带乐哥儿。
  小孩儿四个多月大,正是最可爱的时候,乔绵绵抱着乐哥儿玩,看到对门的翠枝出来倒水,喊了一句,“翠枝姑娘,我听陆大人说,你们的瓦顶有些漏雨,可以找孟叔帮你们修一修。接下来都是下雨天,不趁早修好,往后屋子里都会湿了。”
  “好啊,多谢乔五姑娘。”翠枝看乐哥儿笑,她也跟着笑。
  乔绵绵干脆抱着乐哥儿出来,“平日里,陆大人他们都出门了,你应该很无聊吧?”
  翠枝是陆老太太身边长大的丫鬟,说话做事都稳妥,“其实还好,清早洗衣,下午做洒扫的活,日子也就过得快。”
  事实上是,家里的活很快做完,主子不在家吃饭,有时候还带着她一块出门吃。家中庭院又小,每天上午就做完了,到下午常无所事事,主子还不在家。
  “你要得闲了,可以常来串门子,我家祖母都在,隔壁的孟婶子也在,还有王家大嫂嫂都是好说话的人。我知道陆大人常不在家中,你有个什么事,尽管找人问,不用怕不好意思。大家伙在巷子里生活,都有互相帮忙的时候,你瞧,乐哥儿冲你笑呢,他这小子,看到漂亮姑娘就开心,你要不要抱抱他?”乔绵绵说着把小侄儿递过去。
  翠枝下意识想拒绝,但是看着白胖的乐哥儿,心想她就抱一会儿,伸手接过来后,才发现乐哥儿暖呼呼的,“乔……乔五姑娘,你帮帮我。”
  她没怎么抱过小孩,这会很紧张。
  乔绵绵帮翠枝扶着乐哥儿的腰,“别怕,有我在呢。而且他都不认人,一直在和你笑。你是不知道,小家伙可磨人了,隔一两个时辰,就要喝一次奶。我祖母一天抱着他,得在家中和食铺里来来回回好几次。”
  翠枝很快上手,看着小孩儿可爱的脸蛋,一时间忘记方才想的,不知不觉过去好一会儿。
  乔绵绵能聊天,还带着翠枝去王家看陈氏的女儿,一个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
  她抱着乐哥儿回家,“祖母,咱们去食铺吧,差不多时辰了。”
  张氏关上门,带着孙女和曾孙一块去食铺。
  此时的郑家,客人们散去,郑明和蒋氏才提到蒋氏弟妹说的人,“你舅母说了,那个人父母已逝,家中哥哥姐姐都已成婚,自个儿走街串巷卖货。人是机灵的,他自个儿也愿意入赘,说有个大家庭总比他一个人过日子好。”
  蒋氏想着,能自己讨生活,说明好手好脚,人也没毛病。既然是招赘,就不能盼着有多好的家世,而且卖货郎能说会道,以后也能帮衬家里的生意。
  郑明有些顾虑,不过还没见到人,不好下决断。
  夫妇俩看着女儿,见女儿一直不说话,蒋氏问,“你是个什么想法,与我们说明白了才好,愿意就见见,不愿意便换别的。既是招赘,我也不敢指望那么快就成。”
  “娘,我倒不是对舅母提的人不满意,只是……”郑三花说着咬着下嘴唇,嘿嘿一声,垂下头不说话了。
  蒋氏追问,“只是什么?”
  “这个嘛……”郑三花不好意思了,抬头时发现爹娘都看着自己,拉着她娘进屋去,“咱们进屋说。”
  郑明看到母女俩关了门,屋里也没了声,心里来了火气,“有什么话,连我都不能听吗?”
  过了好一会儿,郑明才看到妻子先出来,好奇心快爆出来,跑过去问,“怎么了,三花说什么了?”
  蒋氏回头看了眼屋里,拉着郑明去后院,“哎呀,姑娘家脸皮薄,你那么大声干什么?到后院去,我和你仔细说。”
  脸皮薄?
  郑明心想,他这个三女儿和这三个字完全不搭边。
  郑家在为郑三花的未来谋划,乔绵绵到食铺里,又是好一顿忙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