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钟缺却是一个跳脱又不太爱死板的人,他更喜欢在拍戏时临场发挥。对于他而言,演员一瞬间爆发的情感才是在现实里所最有可能显露出来的真实情况。
当一个有想法的导演和一个有想法的演员相遇在一起时,有可能并不是思维的碰撞,而仅仅是一种相互的折磨。他们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拍摄就会停滞。整个剧组的人都要等待他们争吵之后的结果。
钟缺不喜欢这样。
但叶瑰很多时候都说服不了他,他的坚持和叶瑰的坚持到最后往往都成为各退一步。最后拍摄出来的影片钟缺去看了,其实他还是不怎么满意。他也问了叶瑰,叶瑰也不满意。
可就是这样两个人都不满意的电影,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奖运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样的结果让钟缺哭笑不得,那之后他还是会偶尔和叶瑰联系。尽管在剧组并不是很愉快,但两个人都清楚这只是各自对演戏的坚持与看法,不需要分出对与错。更何况他们尽管固执,却也并不是毫不吸取对方的意见。
他与叶瑰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合作过。叶瑰在这七年里和钟缺这几年的境遇很像,断断续续地拍过三部戏,有的叙事宏大,有的切入口极小,各人的故事她讲了个遍,却再没得到观众的另眼相待。即便有一部在电影节上提了名,却最终只是为新兴的导演抬了轿。
她不甘心这样。
电话带来的时候她就是这么对钟缺说的,剧本已经发到了钟缺的手机上,他把它们全部打印了出来。钟缺翻看着剧本,问她:“为什么选定了我?”
“我有两个理由,一个真心理由,另一个官方理由。你想先听哪个?”叶瑰问。
钟缺想了想,说:“先说官方的吧。”
“官方理由就是你很适合陈青这个角色。”叶瑰略显失真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只有你能演出他的自我与倔强。”
“我拿到剧本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情景就是第一次见你的样子。”叶瑰没有等钟缺的回复,接着说,“十九岁拿到电影圈里那么多新人梦寐以求的奖项,却一脸的不耐烦。整个酒会上看似对着电影圈的前辈候彬彬有礼,但实际上内心是不以为意。你的心里有一个不用附和世界的箱庭,你活在里面。”
这样的人很多导演都不愿意合作。
太自我,太自由,太抓不住,像一阵风,一尾鱼,适合生长在无人之地,不受约束、自由地度过一生。他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野心在心里如同茉莉香,飘得漫山遍野都是。尽管在他的努力压制下,那些野心旁人早已看不出。
叶瑰十分真诚地说:“尽管是官方理由,但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如果你不接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就永远不会开机。”
“好吧。”钟缺拨开遮住眼睛的头发,“那么,你的真心理由呢?”
“真心理由是你现在的气质就和陈青一模一样,失焦的眼睛太落魄,像是走入了什么怪圈一直没能走出来。你的两部电影我都看了,影评里说你失了灵气,于是你顺理成章的为自己演戏的失误找到了借口,并且往这个沼泽里越陷越深。”叶瑰的语气很平淡,但说出的话却毫不留情,“我不希望一个优秀的演员这样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天赋磨光。我邀请你,是想要邀请你和我一起,重新回到我们各自的巅峰,甚至比那更高一步。”
钟缺很久没有说话,半晌他才开口,“叶导,你真是一点也没变呢。”
还是那么野心勃勃,所有的欲望都不忌讳地说出来。她是不受任何桎梏的花瓷瓶,不愿停在岸上供人如痴如醉半辈子,把自己打碎重塑,成了有刀刃般锋芒的瓷片。
“原本就没有什么好变的不是吗?”叶瑰在电话那头说道,“我们谁也无法欺骗自己,有过光芒万丈的时候又怎么会坦然接受下坠的失重感。哪怕你能努力催眠自己不在乎,但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之时,你又真的想放弃吗?”
房间里安静极了,钟缺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
钟缺十八岁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演戏天赋这种东西,他出演人生第一部电影完全是机缘巧合,那会儿他还在京城的一家餐厅当服务员赚着自己的大学学费,不知怎么的就被穆奈看上,问他来不来演电影,叫《铃兰童话》,演一个和他很像的人。
他问有钱吗。
穆奈说当然。
然后钟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进了电影圈,稀里糊涂地出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又稀里糊涂地发现了自己演戏的天赋。
《铃兰童话》让他站在电影圈出道新人的最高峰,随之而来的电影出演邀约接踵而至。
只是天赋这种东西要真说的话,实在有些虚无缥缈。它没有实感,靠的是最不靠谱的感觉。所以当有一天这玩意抽离出身体,从前从未察觉到的痛苦与未找上门来的麻烦都会乘势而入。这是对钟缺演戏这么久完全靠感觉的惩罚。
他在寒冬腊月里ng二十次,在第二十一次的开演与片场工作人员的白眼中终于将到位的情绪演绎出来。杀青的那一天钟缺异常冷静,他把围在脖子上的围巾全部扯掉,然后点了一支烟在手上,也不抽,就那么看着它燃尽,对程衔没头没脑地说,“我走了。”
坐上飞机飞去东京之前他把手机关机,在万米高空之上平静地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
他只在东京待了一个月,这就是他任性的最高限度。
钟缺拨弄着桌子上的纸张,静默许久,才说:“叶导,你这算命的本事能不能教我,哪天我失业了,还能靠这个本事去凑合活着。”
叶瑰笑骂他混账。
又问:“你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钟缺任由着方才拨弄上去的头发又遮住他的眼睛。他承认自己的确被说动了。
叶瑰揣测的很对,长期的电影拍摄让钟缺在连轴转中产生了失误,这让他很不自在。从他出道以来,他被媒体称为天才,被影迷称为“零失误的神”,导演们夸他入戏很快,同剧组的演员说他就是角色本人。
这样的人失误是不能被原谅的。
但他是人,并不是神。一次又一次的失误让他逐渐丧气,他开始麻痹自己,他人替他找好了失败的理由那他就用上。而那些所谓的不在乎,其实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启动的应激反应,为了保护自己而已。
这些他一层一层套上的自以为是的伪装却在今天就这样被叶瑰拆穿,让他像是被剥光了衣服的小丑。
但他这一次并不恼怒,也不觉得有什么需要麻痹自己的。
钟缺打好的拒绝的腹稿在此刻烟消云散,他想,也许这一次,真的会有一点改变呢。
“好啊。”钟缺说。“我答应。”
第3章 大梦一场
叶瑰后来将更详细的角色介绍与定妆参考发了过来,和这些一起发过来的还有一段话。
【叶瑰:明天剧组见个面,我组了饭局,不会有乱七八糟的人,记得来】
比起程衔来还是叶瑰的发消息方式更让钟缺感到舒适,他实在不喜欢接收旁人给他发来的语音消息,这对常年手机静音的他来说就是个大麻烦,或者即便有时他插着耳机在听歌,也总归不太喜欢嘈杂的声音中断动听的旋律。
此时此刻他正好在完成最后的陈青人物小传。不久前做的日系碎盖没怎么打理,落在额头上的头发快要遮住眼睛。整间屋子里只有一盏昏黄的灯光,照得白色的墙壁也泛起黄色,纸张上是关于陈青的一切。
电影讲述的主人公陈青是从小镇里走出来的人,他努力地挣扎着向上生活,大学甫一毕业便拿到了上市五百强公司的offer,然而不过两年,他就被公司随便搪塞了一个理由强行辞退,连赔偿金都是在仲裁之后才勉强拿到。
刚刚失业下岗的他选择了旅行,在旅行的最后一站,陈青走进了一家临海的私人美术馆,遇见了风景摄影师肖伤。他们太投缘了,得知两个人如今都是四处流浪的情况后便索性一起结伴。
两个人原本的计划被搁置,他们在这座城市的海边停留了很久的时日,他们偶尔会共享一支冰激凌,很多个时日里为了省一点路费,便骑着单车跨越大半个城市,去看想要看到的日落。肖伤为陈青拍下了好多的照片,在那之前,他从不拍摄任何人。
陈青和肖伤谈理想、谈人生,他们在路灯下跳华尔兹舞。回到一起租的房子前,肖伤把手背在身后藏了一朵花,又在陈青不注意的时候把花拿出来送给他。
陈青失业的第三个月,他收到前领导发来的邀请书,对方已经跳槽,并向新公司举荐了他,希望他能够考虑一下。
新公司在内陆,和海边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肖伤也在此时被一家摄影公司找上,他们看到了肖伤的作品,希望与他有长期的合作,聘请他为专门的摄影顾问。
那天晚上他们在租住的房间里很久都没有言语,一直到肖伤打破沉默。他问陈青是要走了么,陈青说是。肖伤又问你应该知道我喜欢你吧,陈青说知道。肖伤最后说,那么,再见。
当一个有想法的导演和一个有想法的演员相遇在一起时,有可能并不是思维的碰撞,而仅仅是一种相互的折磨。他们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拍摄就会停滞。整个剧组的人都要等待他们争吵之后的结果。
钟缺不喜欢这样。
但叶瑰很多时候都说服不了他,他的坚持和叶瑰的坚持到最后往往都成为各退一步。最后拍摄出来的影片钟缺去看了,其实他还是不怎么满意。他也问了叶瑰,叶瑰也不满意。
可就是这样两个人都不满意的电影,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奖运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样的结果让钟缺哭笑不得,那之后他还是会偶尔和叶瑰联系。尽管在剧组并不是很愉快,但两个人都清楚这只是各自对演戏的坚持与看法,不需要分出对与错。更何况他们尽管固执,却也并不是毫不吸取对方的意见。
他与叶瑰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合作过。叶瑰在这七年里和钟缺这几年的境遇很像,断断续续地拍过三部戏,有的叙事宏大,有的切入口极小,各人的故事她讲了个遍,却再没得到观众的另眼相待。即便有一部在电影节上提了名,却最终只是为新兴的导演抬了轿。
她不甘心这样。
电话带来的时候她就是这么对钟缺说的,剧本已经发到了钟缺的手机上,他把它们全部打印了出来。钟缺翻看着剧本,问她:“为什么选定了我?”
“我有两个理由,一个真心理由,另一个官方理由。你想先听哪个?”叶瑰问。
钟缺想了想,说:“先说官方的吧。”
“官方理由就是你很适合陈青这个角色。”叶瑰略显失真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只有你能演出他的自我与倔强。”
“我拿到剧本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情景就是第一次见你的样子。”叶瑰没有等钟缺的回复,接着说,“十九岁拿到电影圈里那么多新人梦寐以求的奖项,却一脸的不耐烦。整个酒会上看似对着电影圈的前辈候彬彬有礼,但实际上内心是不以为意。你的心里有一个不用附和世界的箱庭,你活在里面。”
这样的人很多导演都不愿意合作。
太自我,太自由,太抓不住,像一阵风,一尾鱼,适合生长在无人之地,不受约束、自由地度过一生。他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野心在心里如同茉莉香,飘得漫山遍野都是。尽管在他的努力压制下,那些野心旁人早已看不出。
叶瑰十分真诚地说:“尽管是官方理由,但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如果你不接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就永远不会开机。”
“好吧。”钟缺拨开遮住眼睛的头发,“那么,你的真心理由呢?”
“真心理由是你现在的气质就和陈青一模一样,失焦的眼睛太落魄,像是走入了什么怪圈一直没能走出来。你的两部电影我都看了,影评里说你失了灵气,于是你顺理成章的为自己演戏的失误找到了借口,并且往这个沼泽里越陷越深。”叶瑰的语气很平淡,但说出的话却毫不留情,“我不希望一个优秀的演员这样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天赋磨光。我邀请你,是想要邀请你和我一起,重新回到我们各自的巅峰,甚至比那更高一步。”
钟缺很久没有说话,半晌他才开口,“叶导,你真是一点也没变呢。”
还是那么野心勃勃,所有的欲望都不忌讳地说出来。她是不受任何桎梏的花瓷瓶,不愿停在岸上供人如痴如醉半辈子,把自己打碎重塑,成了有刀刃般锋芒的瓷片。
“原本就没有什么好变的不是吗?”叶瑰在电话那头说道,“我们谁也无法欺骗自己,有过光芒万丈的时候又怎么会坦然接受下坠的失重感。哪怕你能努力催眠自己不在乎,但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之时,你又真的想放弃吗?”
房间里安静极了,钟缺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
钟缺十八岁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演戏天赋这种东西,他出演人生第一部电影完全是机缘巧合,那会儿他还在京城的一家餐厅当服务员赚着自己的大学学费,不知怎么的就被穆奈看上,问他来不来演电影,叫《铃兰童话》,演一个和他很像的人。
他问有钱吗。
穆奈说当然。
然后钟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进了电影圈,稀里糊涂地出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又稀里糊涂地发现了自己演戏的天赋。
《铃兰童话》让他站在电影圈出道新人的最高峰,随之而来的电影出演邀约接踵而至。
只是天赋这种东西要真说的话,实在有些虚无缥缈。它没有实感,靠的是最不靠谱的感觉。所以当有一天这玩意抽离出身体,从前从未察觉到的痛苦与未找上门来的麻烦都会乘势而入。这是对钟缺演戏这么久完全靠感觉的惩罚。
他在寒冬腊月里ng二十次,在第二十一次的开演与片场工作人员的白眼中终于将到位的情绪演绎出来。杀青的那一天钟缺异常冷静,他把围在脖子上的围巾全部扯掉,然后点了一支烟在手上,也不抽,就那么看着它燃尽,对程衔没头没脑地说,“我走了。”
坐上飞机飞去东京之前他把手机关机,在万米高空之上平静地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
他只在东京待了一个月,这就是他任性的最高限度。
钟缺拨弄着桌子上的纸张,静默许久,才说:“叶导,你这算命的本事能不能教我,哪天我失业了,还能靠这个本事去凑合活着。”
叶瑰笑骂他混账。
又问:“你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钟缺任由着方才拨弄上去的头发又遮住他的眼睛。他承认自己的确被说动了。
叶瑰揣测的很对,长期的电影拍摄让钟缺在连轴转中产生了失误,这让他很不自在。从他出道以来,他被媒体称为天才,被影迷称为“零失误的神”,导演们夸他入戏很快,同剧组的演员说他就是角色本人。
这样的人失误是不能被原谅的。
但他是人,并不是神。一次又一次的失误让他逐渐丧气,他开始麻痹自己,他人替他找好了失败的理由那他就用上。而那些所谓的不在乎,其实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启动的应激反应,为了保护自己而已。
这些他一层一层套上的自以为是的伪装却在今天就这样被叶瑰拆穿,让他像是被剥光了衣服的小丑。
但他这一次并不恼怒,也不觉得有什么需要麻痹自己的。
钟缺打好的拒绝的腹稿在此刻烟消云散,他想,也许这一次,真的会有一点改变呢。
“好啊。”钟缺说。“我答应。”
第3章 大梦一场
叶瑰后来将更详细的角色介绍与定妆参考发了过来,和这些一起发过来的还有一段话。
【叶瑰:明天剧组见个面,我组了饭局,不会有乱七八糟的人,记得来】
比起程衔来还是叶瑰的发消息方式更让钟缺感到舒适,他实在不喜欢接收旁人给他发来的语音消息,这对常年手机静音的他来说就是个大麻烦,或者即便有时他插着耳机在听歌,也总归不太喜欢嘈杂的声音中断动听的旋律。
此时此刻他正好在完成最后的陈青人物小传。不久前做的日系碎盖没怎么打理,落在额头上的头发快要遮住眼睛。整间屋子里只有一盏昏黄的灯光,照得白色的墙壁也泛起黄色,纸张上是关于陈青的一切。
电影讲述的主人公陈青是从小镇里走出来的人,他努力地挣扎着向上生活,大学甫一毕业便拿到了上市五百强公司的offer,然而不过两年,他就被公司随便搪塞了一个理由强行辞退,连赔偿金都是在仲裁之后才勉强拿到。
刚刚失业下岗的他选择了旅行,在旅行的最后一站,陈青走进了一家临海的私人美术馆,遇见了风景摄影师肖伤。他们太投缘了,得知两个人如今都是四处流浪的情况后便索性一起结伴。
两个人原本的计划被搁置,他们在这座城市的海边停留了很久的时日,他们偶尔会共享一支冰激凌,很多个时日里为了省一点路费,便骑着单车跨越大半个城市,去看想要看到的日落。肖伤为陈青拍下了好多的照片,在那之前,他从不拍摄任何人。
陈青和肖伤谈理想、谈人生,他们在路灯下跳华尔兹舞。回到一起租的房子前,肖伤把手背在身后藏了一朵花,又在陈青不注意的时候把花拿出来送给他。
陈青失业的第三个月,他收到前领导发来的邀请书,对方已经跳槽,并向新公司举荐了他,希望他能够考虑一下。
新公司在内陆,和海边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肖伤也在此时被一家摄影公司找上,他们看到了肖伤的作品,希望与他有长期的合作,聘请他为专门的摄影顾问。
那天晚上他们在租住的房间里很久都没有言语,一直到肖伤打破沉默。他问陈青是要走了么,陈青说是。肖伤又问你应该知道我喜欢你吧,陈青说知道。肖伤最后说,那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