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听罢,杜承毅突地笑了一声。
他瞥了刘守宗一眼,说:“守宗,你什么时候这么关心门冬了?”
“……”刘守宗噎了一下,说,“其实,我也不大了解门先生的事。”
刘守宗平时自然不是个这么多嘴的人。当然,也没有什么可多嘴的地方。商业上的事,杜承毅白手起家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哪里轮得到刘守宗去提点什么。只是眼下出现了门冬这号人物。眼看他这位做事向来措置裕如的老板完全按反方向追人,而门冬也顺理成章地越来越讨厌他老板,刘守宗属实是有些无奈——毕竟到最后,陪着老板糟心发愁的还得是他。
刘守宗缓声道:“只是,毅哥,您如果希望门先生对您放下戒心的话,您不应该这样处理有关他的生理缺陷的事情。”
杜承毅是个很讲信用的人,和人谈好的项目,即便后续有别的厂家报更低的价格,杜承毅也不会转手给后来者,跟着他做事多年的刘守宗很清楚这一点。而这次,明明杜承毅为了找合适的中医给门冬治腿,花了不少心思,却说反悔就反悔。刘守宗暗忖,对门冬来说,好不容易见到希望,又被突然告知没了这回事,这样一折腾,哪里还会喜欢他老板呢?
刘守宗说完后,杜承毅没再接话。
第十八章
最近正好是著名国际设计比赛——意大利b-d设计大赛的早鸟报名时期。门冬的专业课老师韩雪涛一般只带大三的学生和研究生团队。但他对门冬的印象很好。韩雪涛在查阅学生作业时,能看出门冬已经具有一定辨识度的美学素养。大一新生里,其实很少有人能这么快进入状态,再加上,门冬的学习态度也端正认真,于是课后,他叫来门冬。
“门冬,有没有兴趣跟你几个学姐学长参加一个国际设计比赛?”
“比赛?”门冬有些惊讶。
“嗯,目前正处于早鸟报名阶段,”韩雪涛说,“由我作为你们的指导老师。”
门冬犹豫地说:“可是,老师,我们大一,还没学什么呢。”
“一边参加比赛,一边学。”韩雪涛道,“以团队作品参赛,不是个人比赛。跟着你的学长学姐学,我也会指导你们。”
“你要是参加的话,要尽快联系队友。具体的参赛事宜可以问他们。”
门冬应下来:“好,那我等会儿就联系学长学姐。”他脸有些红地道:“谢谢老师。”
“嗯,加油。”韩雪涛对门冬颔首,笑了一下,便离开了教室。
这是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事关比赛,门冬没有心力再想其他东西。他跟学长学姐们讨论时,时常会听不懂一些他还没学到的知识点,过后回到宿舍,他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并及时运用起来。
初评只需他们提交图片和设计说明,通过评委审核后,才需补交展板或实物样品。
这一个月,门冬的时间几乎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什么讨厌的杜先生完全被他抛掷脑后了,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比赛之中。
美院的工业设计学院有塑料成型室、金属加工室等相关实验室。课余时间,门冬几乎大半时间都跟着学长学姐们去实验室。大家反复推敲了近一个月,才敲定最后的参赛作品。
直到大家一起在计算机面前递交作品数据,门冬看着学姐点了提交的键,才算真正地卸了一身劲。他和学长学姐们挥手道“再见”,而后回到宿舍,爬上床铺,将松懈下来后猛然间变得昏沉的脑袋栽进软厚的被子里。
赵良来他的宿舍找他:“冬儿,你那个比赛结束了?”
“不是结束,”门冬的脸还半埋在被子里。他半睁着眼看向抬起手肘伏在他床边的赵良,“作品已经发了,审核过了就寄样品过去,还有一轮报名时间,这一届大赛的获奖结果,得等到明年六月份才知道。”
“周期这么长啊……”赵良叹道,“你好牛逼啊,大一好像就两个人参加这个比赛。”
“茍富贵,勿相忘啊兄弟。”
门冬闷闷一笑:“还不一定呢。不过,反正我是尽力了。”
“韩老师主动叫你,那还不厉害,”赵良说,“他那么严肃。”
门冬说:“你今天怎么回事,有要我帮忙的事就直说。”
“靠!”赵良说,“夸夸你都不行?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门冬:“……”
赵良说:“好吧,就是……布置的英语阅读和作文你做了没,明天要该轮到检查我的了,借我抄抄。”
门冬没好气地说:“你自己拿就是了。别翻乱了我的书。”
“好嘞!”赵良拿了门冬的英语书就走,“那我走了。”
门冬无奈地瞥了眼赵良风风火火的背影,疲倦地慢慢阖上眼皮休息。
他回宿舍时临近傍晚,再次睁眼是晚上十一点。寝室里有暖气片,门冬醒来时感觉闷得有些难受。他们寝室没有独立的阳台,只有卫生间。门冬下床,披了件外套,打算出宿舍,到楼道尽头的阳台吹吹冷风,透透气。
现在已是十二月初,楼道里并没有什么人打闹。门冬走到荡着呼啸的寒风的大阳台。阳台的晾衣杆上挂得尽是深色系的厚外套,中间夹挂了一两床被单。各种洗衣粉或是洗衣液的味道,遭冷风吹过几天,变得几乎微不可闻的清淡,似有若无地氤氲在阳台上。
门冬的宿舍在五楼。这也是课后门冬不常出门的原因之一。
现下,门冬扶着阳台的金属横杆,静静地看墨蓝色的夜空。前段时间,他一边要准备比赛,一边要兼顾学业,整个人都是绷着精神的。和学长学姐们组队完成的作品让他有成就感,不论结果如何,至少他尽全力地完成了这件事。
此刻,门冬什么都没有想。睡醒过后,倦怠的精神得到恢复,门冬遥望着撒了半边天的碎星,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美好。他憧憬,他的未来,或许也能像天上的某颗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门冬只在阳台呆了十几分钟。方才他骤然从闷热的室内出来,并不觉得冷,眼下在不断灌进风来的阳台上站了不一会儿,便开始感到有些瑟凉。他缩了缩手指进衣袖,准备回宿舍。
门冬的宿舍楼挨着校区的西门,学生在阳台上能看到校外的马路。就在门冬转身前,他无意识地往下瞥了眼宿舍楼外的街道。
不远处,停了一辆黑色的轿车。
马路两侧的路灯灯光,像昏黄色的滴沰的毛毛雨,坠洒在了地面和那辆车上。那辆车安静地笼在了雾蒙蒙的雨里。
门冬并不能够看清车里的情况,但他对这辆车,再熟悉不过了。一个月前,就是这辆车,载着他,在同样的昏黄色的灯光下,远离了某个地方。他还记得那晚他在车里,埋在自己膝盖上,掉眼泪的样子。
门冬的脸被风吹得更冷了。
他只看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他拢紧外套,转身离开阳台,回了宿舍。
杜承毅并不知道门冬在阳台上发现了他的车。
早在两个小时前,他叫司机将车开到门冬的学校附近。轿车停在路边后,杜承毅没有打电话叫门冬下来。他其实来过几晚,只不过,他没有下过车,每晚都只坐在车后座,静静地呆个一两个小时便会回去。
前几次,车里只有杜承毅和司机老冯,这次,刘守宗也坐在副驾驶上。
“毅哥,”刘守宗低声说,“明天就是周六了。”
杜承毅抬眼看了下黑漆漆的宿舍楼,沉默了一会儿,说:“回去吧。”
第十九章
不意外地,周六一大早,门冬收到了来自刘守宗的讯息。
门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看到短信的时候,并不感到慌张或惊奇。昨晚那辆停在他宿舍楼外的车隐约代表的意味,他深呼吸一口气,不想去了解,也不在乎。
按刘守宗要求的时间点的前十分钟,门冬下楼,走到校门口一侧的马路旁。轿车已经等在那儿了。
门冬坐上车,发现车里只有老冯和刘守宗。
他们不约而同地没有互相打招呼。刘守宗忍不住从后视镜里觑了眼门冬,发现门冬脸上并没有任何激烈的神情。
门冬安静地坐在车后座。随着轿车驶离学校,他的视线平静地落到不停变换着景色的窗外。
进了别墅的主屋后,门冬看见坐在主沙发上的杜承毅。他走过去,没有说话。
杜承毅问:“吃早饭了?”
“没吃。”门冬应。
杜承毅说:“去吃早餐。”
“好。”
门冬走到餐桌前坐下。片刻,两个女佣把刀叉碗筷和已经做好的早餐端到门冬面前。门冬道了谢,而后不紧不慢地将早餐吃了。
吃完早饭后,门冬起身,回到杜承毅的身边。
杜承毅没有开口,门冬也不主动询问。
过了良晌,杜承毅说:“坐。”
门冬坐到侧沙发上。沙发由黄花梨红木制成,上头垫了层软榻,人坐下去,并不感到乍冷。杜承毅凝视了一会儿门冬平静的脸,问:“冷不冷?”
他瞥了刘守宗一眼,说:“守宗,你什么时候这么关心门冬了?”
“……”刘守宗噎了一下,说,“其实,我也不大了解门先生的事。”
刘守宗平时自然不是个这么多嘴的人。当然,也没有什么可多嘴的地方。商业上的事,杜承毅白手起家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哪里轮得到刘守宗去提点什么。只是眼下出现了门冬这号人物。眼看他这位做事向来措置裕如的老板完全按反方向追人,而门冬也顺理成章地越来越讨厌他老板,刘守宗属实是有些无奈——毕竟到最后,陪着老板糟心发愁的还得是他。
刘守宗缓声道:“只是,毅哥,您如果希望门先生对您放下戒心的话,您不应该这样处理有关他的生理缺陷的事情。”
杜承毅是个很讲信用的人,和人谈好的项目,即便后续有别的厂家报更低的价格,杜承毅也不会转手给后来者,跟着他做事多年的刘守宗很清楚这一点。而这次,明明杜承毅为了找合适的中医给门冬治腿,花了不少心思,却说反悔就反悔。刘守宗暗忖,对门冬来说,好不容易见到希望,又被突然告知没了这回事,这样一折腾,哪里还会喜欢他老板呢?
刘守宗说完后,杜承毅没再接话。
第十八章
最近正好是著名国际设计比赛——意大利b-d设计大赛的早鸟报名时期。门冬的专业课老师韩雪涛一般只带大三的学生和研究生团队。但他对门冬的印象很好。韩雪涛在查阅学生作业时,能看出门冬已经具有一定辨识度的美学素养。大一新生里,其实很少有人能这么快进入状态,再加上,门冬的学习态度也端正认真,于是课后,他叫来门冬。
“门冬,有没有兴趣跟你几个学姐学长参加一个国际设计比赛?”
“比赛?”门冬有些惊讶。
“嗯,目前正处于早鸟报名阶段,”韩雪涛说,“由我作为你们的指导老师。”
门冬犹豫地说:“可是,老师,我们大一,还没学什么呢。”
“一边参加比赛,一边学。”韩雪涛道,“以团队作品参赛,不是个人比赛。跟着你的学长学姐学,我也会指导你们。”
“你要是参加的话,要尽快联系队友。具体的参赛事宜可以问他们。”
门冬应下来:“好,那我等会儿就联系学长学姐。”他脸有些红地道:“谢谢老师。”
“嗯,加油。”韩雪涛对门冬颔首,笑了一下,便离开了教室。
这是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事关比赛,门冬没有心力再想其他东西。他跟学长学姐们讨论时,时常会听不懂一些他还没学到的知识点,过后回到宿舍,他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并及时运用起来。
初评只需他们提交图片和设计说明,通过评委审核后,才需补交展板或实物样品。
这一个月,门冬的时间几乎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什么讨厌的杜先生完全被他抛掷脑后了,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比赛之中。
美院的工业设计学院有塑料成型室、金属加工室等相关实验室。课余时间,门冬几乎大半时间都跟着学长学姐们去实验室。大家反复推敲了近一个月,才敲定最后的参赛作品。
直到大家一起在计算机面前递交作品数据,门冬看着学姐点了提交的键,才算真正地卸了一身劲。他和学长学姐们挥手道“再见”,而后回到宿舍,爬上床铺,将松懈下来后猛然间变得昏沉的脑袋栽进软厚的被子里。
赵良来他的宿舍找他:“冬儿,你那个比赛结束了?”
“不是结束,”门冬的脸还半埋在被子里。他半睁着眼看向抬起手肘伏在他床边的赵良,“作品已经发了,审核过了就寄样品过去,还有一轮报名时间,这一届大赛的获奖结果,得等到明年六月份才知道。”
“周期这么长啊……”赵良叹道,“你好牛逼啊,大一好像就两个人参加这个比赛。”
“茍富贵,勿相忘啊兄弟。”
门冬闷闷一笑:“还不一定呢。不过,反正我是尽力了。”
“韩老师主动叫你,那还不厉害,”赵良说,“他那么严肃。”
门冬说:“你今天怎么回事,有要我帮忙的事就直说。”
“靠!”赵良说,“夸夸你都不行?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门冬:“……”
赵良说:“好吧,就是……布置的英语阅读和作文你做了没,明天要该轮到检查我的了,借我抄抄。”
门冬没好气地说:“你自己拿就是了。别翻乱了我的书。”
“好嘞!”赵良拿了门冬的英语书就走,“那我走了。”
门冬无奈地瞥了眼赵良风风火火的背影,疲倦地慢慢阖上眼皮休息。
他回宿舍时临近傍晚,再次睁眼是晚上十一点。寝室里有暖气片,门冬醒来时感觉闷得有些难受。他们寝室没有独立的阳台,只有卫生间。门冬下床,披了件外套,打算出宿舍,到楼道尽头的阳台吹吹冷风,透透气。
现在已是十二月初,楼道里并没有什么人打闹。门冬走到荡着呼啸的寒风的大阳台。阳台的晾衣杆上挂得尽是深色系的厚外套,中间夹挂了一两床被单。各种洗衣粉或是洗衣液的味道,遭冷风吹过几天,变得几乎微不可闻的清淡,似有若无地氤氲在阳台上。
门冬的宿舍在五楼。这也是课后门冬不常出门的原因之一。
现下,门冬扶着阳台的金属横杆,静静地看墨蓝色的夜空。前段时间,他一边要准备比赛,一边要兼顾学业,整个人都是绷着精神的。和学长学姐们组队完成的作品让他有成就感,不论结果如何,至少他尽全力地完成了这件事。
此刻,门冬什么都没有想。睡醒过后,倦怠的精神得到恢复,门冬遥望着撒了半边天的碎星,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美好。他憧憬,他的未来,或许也能像天上的某颗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门冬只在阳台呆了十几分钟。方才他骤然从闷热的室内出来,并不觉得冷,眼下在不断灌进风来的阳台上站了不一会儿,便开始感到有些瑟凉。他缩了缩手指进衣袖,准备回宿舍。
门冬的宿舍楼挨着校区的西门,学生在阳台上能看到校外的马路。就在门冬转身前,他无意识地往下瞥了眼宿舍楼外的街道。
不远处,停了一辆黑色的轿车。
马路两侧的路灯灯光,像昏黄色的滴沰的毛毛雨,坠洒在了地面和那辆车上。那辆车安静地笼在了雾蒙蒙的雨里。
门冬并不能够看清车里的情况,但他对这辆车,再熟悉不过了。一个月前,就是这辆车,载着他,在同样的昏黄色的灯光下,远离了某个地方。他还记得那晚他在车里,埋在自己膝盖上,掉眼泪的样子。
门冬的脸被风吹得更冷了。
他只看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他拢紧外套,转身离开阳台,回了宿舍。
杜承毅并不知道门冬在阳台上发现了他的车。
早在两个小时前,他叫司机将车开到门冬的学校附近。轿车停在路边后,杜承毅没有打电话叫门冬下来。他其实来过几晚,只不过,他没有下过车,每晚都只坐在车后座,静静地呆个一两个小时便会回去。
前几次,车里只有杜承毅和司机老冯,这次,刘守宗也坐在副驾驶上。
“毅哥,”刘守宗低声说,“明天就是周六了。”
杜承毅抬眼看了下黑漆漆的宿舍楼,沉默了一会儿,说:“回去吧。”
第十九章
不意外地,周六一大早,门冬收到了来自刘守宗的讯息。
门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看到短信的时候,并不感到慌张或惊奇。昨晚那辆停在他宿舍楼外的车隐约代表的意味,他深呼吸一口气,不想去了解,也不在乎。
按刘守宗要求的时间点的前十分钟,门冬下楼,走到校门口一侧的马路旁。轿车已经等在那儿了。
门冬坐上车,发现车里只有老冯和刘守宗。
他们不约而同地没有互相打招呼。刘守宗忍不住从后视镜里觑了眼门冬,发现门冬脸上并没有任何激烈的神情。
门冬安静地坐在车后座。随着轿车驶离学校,他的视线平静地落到不停变换着景色的窗外。
进了别墅的主屋后,门冬看见坐在主沙发上的杜承毅。他走过去,没有说话。
杜承毅问:“吃早饭了?”
“没吃。”门冬应。
杜承毅说:“去吃早餐。”
“好。”
门冬走到餐桌前坐下。片刻,两个女佣把刀叉碗筷和已经做好的早餐端到门冬面前。门冬道了谢,而后不紧不慢地将早餐吃了。
吃完早饭后,门冬起身,回到杜承毅的身边。
杜承毅没有开口,门冬也不主动询问。
过了良晌,杜承毅说:“坐。”
门冬坐到侧沙发上。沙发由黄花梨红木制成,上头垫了层软榻,人坐下去,并不感到乍冷。杜承毅凝视了一会儿门冬平静的脸,问:“冷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