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主子也是烦那些,这才找了个由头都挡了,耳根子也清静些。”
王府不小,偏骑的马儿刚刚留在了府门前交给燕郡王府的人照料着,只能徒步走着去。好在不是去内宅后院,走了不到一炷香的时辰便到了萧恪的院外。
因先前就得了吩咐,洪喜便直接领了少年去了自家主子的书房,过了外间厅堂在里间屏风外站定禀报道:“主子,白公子到了。”
“让他进来吧。”
“是。”洪喜躬身做了个请的动作,却没有一起进去的意思,只让来客一人进去了,他自己则站在屏风外随时听声伺候。
书房内,青年正屏气凝神批阅着桌案上的奏折,听到脚步声,他才将笔搭在一旁笔枕上,缓缓抬头看向来人。
“白琮。你今日……不是要同晋王的孙儿出城行猎的?”
“原是要去的,但听到了些舅舅的消息,便想着来问萧叔你,好回去说予母亲听,也让她开心开心。”白琮的七年的时间已让当年顽皮孩童变稳重了了不少,只是这份稳重中似乎杂糅了些旁的。
“你耳报神倒灵,怪道今日如此乖顺。喏!”萧恪笑了下,自旁边一摞奏折最上方取下两封递过去,示意白琮接过去。
其中一份是安北节度使递来的捷报,另一份则是监军太监朱昭所书,不外乎是请功的奏折,白琮在看到生父和舅舅的名字赫然在列,脸上发自真心露出笑容。
自建和九年末中洲加入三国混战,这仗便断断续续打了六年多,北境这场大胜他们等得太久了,于萧恪而言更是。
这仗打了多久,他与贺绥便分离了多久。虽说当年北境危机解除后,朝廷便调回了一批将士,但贺绥却没有跟着一起回来。萧恪清楚,边关一日不平,贺绥便一日无法安心,那个人前世今生都是如此,所以萧恪也不愿露出半点怯懦绊住贺绥手脚。前世间接被他折了羽翼的贺绥眼神如同一潭死水,萧恪今生死也不愿重蹈覆辙,故而连家书都克制些心中浓浓思念和担忧,这样一等就是六年。前世他也这样等过,只是那时的他坦然心安到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畜生,今生倒是着实体会了一把日日揪心的痛楚来,尤其是当他逐渐走向权力最中心,所有涉及边关的消息都能立刻知道后更是如此。
而今年年关,北燕大汗意外病死,拉开了诸子之间的争位大战,齐燕疆土之争自然可让渡些利益来。萧恪利用中洲人从中作梗,让北燕争位诸子无暇顾及边境疆土,推波助澜,终将邯州以北毗连雍州的一片广袤平原都并入了齐国疆域。只是这场仗虽胜了,却仍需等北燕确立新王后签订国书,缔结两国短暂的和平,待朝廷定下的边疆大员到任后,那时贺绥等人方可回京。
“所以父亲和舅舅一时半会还是回不来……”白琮看到报功的奏折本是在笑的,不过在明白生父和舅舅回京时日遥遥后又不由露出失望神情,“萧叔,你没有别的法子么?”
“没有。”
其实不止白琮失望,萧恪也是一样。他期望重聚的心思并不比白琮少半分,但现实便是如此,所以提起此事,他也显得格外烦躁。随手拿起的奏折翻开瞥了两眼,却半个字都看不进去,随手扔到了一边。
萧恪抬头仔细打量了下已经慢慢长开的少年,不禁感叹了句,“说起来,再过两三个月便是你的生辰,束发的年纪本该有家中长辈在场,只是眼下看来白将军他们一时半会回不来,牧姐有同你说过这事儿么?”
“娘说实在不行便…算了。”白琮说这话的时候顿了一下,还是有一分心虚的,因为原本贺牧说的是让萧恪代为主持,毕竟名分上他与贺绥是众人默认的一家子,再加上从前先宁王与贺老将军的情分,两家人原没有什么隔阂,只是白琮自己不愿意。这些年,他被母亲逼着到萧恪身边跟着学些东西,平日糊弄糊弄也罢,这男子十五束发的重要日子,他还是想让亲爹或者舅舅来的,再不济母亲也行,就是不愿意让萧恪来充长辈。
萧恪瞧一眼便将少年心事猜透了,不过他也无心搏这个虚名,便道:“武将世家原没有那么多刻板规矩,你母亲也是正经领过封赏的将军,咱们关起门来自己正经办了也是一样,倒也没必要非得找个男长辈来。”
这话倒是合了白琮的心意,只是……
“关起门……男子十五束发便是成年了,这样值得庆贺的日子邀上些亲朋好友共同建立总不过分吧?”
“你方才不是还说不行便算了么?”
白琮被噎了一下,没好气地嘟囔道:“萧叔既说要正经办了,为何不能热闹一番?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如果萧恪并非重生而来,原也不会如此担忧。虽说前世白琮入宫遭齐帝多年折辱的初衷是为了救被冤下狱的舅舅,而今生萧恪改变了历史走向,白琮已没有必须入宫的理由了,但这几年白琮和东宫来往密切的事都在萧恪的掌握之中。齐帝早已过了壮年,逐渐力不从心之后也渐渐开始沉迷年轻俊美的男男女女,几年前还盛极一时的莼昭仪和杜慷的女儿也早失了宠,白琮这样唇红齿白、俊秀高挑的少年被觊觎也是迟早的事。上辈子齐帝之所以盯上白琮,也是因为少年在京中过于张扬,太过惹人注目了。
萧恪前世的记忆此刻已派不上多大用处了,而他还不到可以公然违抗圣旨的地步,他不愿看到的就是齐帝哪日下一道旨意,直接把白琮拉到宫中去。为了避免这个潜在的危险,最稳妥的办法便是尽量压制白琮在京中的名声,不然保不准他的政敌或是什么人一阵枕边风,他就保不住人了。
“热不热闹的还没定下来,你先回去同你母亲商量过再议。另则阿绥的事可以同你母亲说,让她也开心些,只是这事除了你们母子暂不可随意宣扬。”
白琮最不喜欢的就是萧恪用这种长辈教育的口吻同自己说话,当然也是心中并不服这个人,于是便草草敷衍道:“这我知道。”
萧恪手指轻轻敲击了两下桌案,而后隔了一会儿才开口问道:“白琮,你也快成年了,可有想过将来?”
“自是同双亲和舅舅那般,保家卫国、护佑黎民苍生!”白琮答得干脆,几乎是脱口而出。
萧恪又道:“边关战事已平,若将来没有仗给你打,或是你……再也做不成将军了呢?”
“出将入相又不为功名利禄,不为掌控朝局为一己私利,即便真不能像父母和舅舅他们那般做将军,总也有其他法子可行,这又有何干系?”白琮不解萧恪为何突然提起将来,但他还是老实答了,只不过直抒心意时还不忘夹枪带棒损萧恪一句。
萧恪倒是不介意旁人这么说自己,类似的话比白琮更直接更难听的他都听过无数次了,在他眼里,白琮始终不过是个顽劣的孩子,原不必计较这些。
“你能如此想便很好,到底是身上流着贺家的血。”
“萧叔若是没有旁的事,我便先回家去了,还要早些同娘亲说一声。”白琮对萧恪的反应有些莫名其妙,他想求证的事已由萧恪给了答案,便不愿再多耽搁下去了。
“嗯。”
白琮走后,洪喜绕过屏风走进来,见自家主子仰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桌案左侧仍对着厚厚两摞奏折,便主动走上前绕后,双手轻轻按住萧恪额头两侧穴位,食中二指略用上些劲儿揉捻,一边轻声问道:“主子,梁砚秋回来了,在外间候着。”
萧恪仍闭目养神,由着洪喜在身后伺候着,闻言嗯了一声道:“叫他进来回话。”
梁砚秋自屏风后绕过来,在堂下站定,“参见主子。”
经过六年多的打磨,他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如今越发成熟稳重,将近而立之年的男人已是燕郡王府负责外务的大管事,各府来往人情已是熟稔于心,这么多年游刃有余做着未见半点差错。他并不需要像当初那样一步一句皆听令再行动,进来听到自家主子应了一声,便自发禀报起来。
“晋王府清楚他家嫡孙与白少爷来往之事,且并无阻拦之意,老晋王过世之后,如今的晋王是偏向太子的,只是晋王府的寻常门客并不知晓此事。侯爷的事八成是宫里透露给了晋王,至于白少爷究竟是从太子那里得知,还是晋王府说的,属下暂且不可查。”
“无妨,晋王府的事也在意料之中。我那位老叔祖还有些骨气在,硬挺着寿终正寝,可他的儿孙却不似他爹那么硬气了,不过到底是圆滑些,没明着面与我作对。”萧恪叹了口气,抬手挥退了洪喜,自己坐起来抬手按了按头。去年年底过世的老晋王算是齐帝的叔叔,虽是个头脑固执的老人家,但到底也还分些是非轻重,如今过世后长子袭了晋王的爵位,心思倒是活络了不少。
梁砚秋回道:“老晋王在世时为了主子父亲的事一直与咱们府少有来往,如今承袭王位的这位把主意打到了白少爷身上,怕是也有东宫授意。皇后娘娘过世后,祁太尉也跟着受了冷待,太子殿下背后怕是不安稳了。”
王府不小,偏骑的马儿刚刚留在了府门前交给燕郡王府的人照料着,只能徒步走着去。好在不是去内宅后院,走了不到一炷香的时辰便到了萧恪的院外。
因先前就得了吩咐,洪喜便直接领了少年去了自家主子的书房,过了外间厅堂在里间屏风外站定禀报道:“主子,白公子到了。”
“让他进来吧。”
“是。”洪喜躬身做了个请的动作,却没有一起进去的意思,只让来客一人进去了,他自己则站在屏风外随时听声伺候。
书房内,青年正屏气凝神批阅着桌案上的奏折,听到脚步声,他才将笔搭在一旁笔枕上,缓缓抬头看向来人。
“白琮。你今日……不是要同晋王的孙儿出城行猎的?”
“原是要去的,但听到了些舅舅的消息,便想着来问萧叔你,好回去说予母亲听,也让她开心开心。”白琮的七年的时间已让当年顽皮孩童变稳重了了不少,只是这份稳重中似乎杂糅了些旁的。
“你耳报神倒灵,怪道今日如此乖顺。喏!”萧恪笑了下,自旁边一摞奏折最上方取下两封递过去,示意白琮接过去。
其中一份是安北节度使递来的捷报,另一份则是监军太监朱昭所书,不外乎是请功的奏折,白琮在看到生父和舅舅的名字赫然在列,脸上发自真心露出笑容。
自建和九年末中洲加入三国混战,这仗便断断续续打了六年多,北境这场大胜他们等得太久了,于萧恪而言更是。
这仗打了多久,他与贺绥便分离了多久。虽说当年北境危机解除后,朝廷便调回了一批将士,但贺绥却没有跟着一起回来。萧恪清楚,边关一日不平,贺绥便一日无法安心,那个人前世今生都是如此,所以萧恪也不愿露出半点怯懦绊住贺绥手脚。前世间接被他折了羽翼的贺绥眼神如同一潭死水,萧恪今生死也不愿重蹈覆辙,故而连家书都克制些心中浓浓思念和担忧,这样一等就是六年。前世他也这样等过,只是那时的他坦然心安到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畜生,今生倒是着实体会了一把日日揪心的痛楚来,尤其是当他逐渐走向权力最中心,所有涉及边关的消息都能立刻知道后更是如此。
而今年年关,北燕大汗意外病死,拉开了诸子之间的争位大战,齐燕疆土之争自然可让渡些利益来。萧恪利用中洲人从中作梗,让北燕争位诸子无暇顾及边境疆土,推波助澜,终将邯州以北毗连雍州的一片广袤平原都并入了齐国疆域。只是这场仗虽胜了,却仍需等北燕确立新王后签订国书,缔结两国短暂的和平,待朝廷定下的边疆大员到任后,那时贺绥等人方可回京。
“所以父亲和舅舅一时半会还是回不来……”白琮看到报功的奏折本是在笑的,不过在明白生父和舅舅回京时日遥遥后又不由露出失望神情,“萧叔,你没有别的法子么?”
“没有。”
其实不止白琮失望,萧恪也是一样。他期望重聚的心思并不比白琮少半分,但现实便是如此,所以提起此事,他也显得格外烦躁。随手拿起的奏折翻开瞥了两眼,却半个字都看不进去,随手扔到了一边。
萧恪抬头仔细打量了下已经慢慢长开的少年,不禁感叹了句,“说起来,再过两三个月便是你的生辰,束发的年纪本该有家中长辈在场,只是眼下看来白将军他们一时半会回不来,牧姐有同你说过这事儿么?”
“娘说实在不行便…算了。”白琮说这话的时候顿了一下,还是有一分心虚的,因为原本贺牧说的是让萧恪代为主持,毕竟名分上他与贺绥是众人默认的一家子,再加上从前先宁王与贺老将军的情分,两家人原没有什么隔阂,只是白琮自己不愿意。这些年,他被母亲逼着到萧恪身边跟着学些东西,平日糊弄糊弄也罢,这男子十五束发的重要日子,他还是想让亲爹或者舅舅来的,再不济母亲也行,就是不愿意让萧恪来充长辈。
萧恪瞧一眼便将少年心事猜透了,不过他也无心搏这个虚名,便道:“武将世家原没有那么多刻板规矩,你母亲也是正经领过封赏的将军,咱们关起门来自己正经办了也是一样,倒也没必要非得找个男长辈来。”
这话倒是合了白琮的心意,只是……
“关起门……男子十五束发便是成年了,这样值得庆贺的日子邀上些亲朋好友共同建立总不过分吧?”
“你方才不是还说不行便算了么?”
白琮被噎了一下,没好气地嘟囔道:“萧叔既说要正经办了,为何不能热闹一番?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如果萧恪并非重生而来,原也不会如此担忧。虽说前世白琮入宫遭齐帝多年折辱的初衷是为了救被冤下狱的舅舅,而今生萧恪改变了历史走向,白琮已没有必须入宫的理由了,但这几年白琮和东宫来往密切的事都在萧恪的掌握之中。齐帝早已过了壮年,逐渐力不从心之后也渐渐开始沉迷年轻俊美的男男女女,几年前还盛极一时的莼昭仪和杜慷的女儿也早失了宠,白琮这样唇红齿白、俊秀高挑的少年被觊觎也是迟早的事。上辈子齐帝之所以盯上白琮,也是因为少年在京中过于张扬,太过惹人注目了。
萧恪前世的记忆此刻已派不上多大用处了,而他还不到可以公然违抗圣旨的地步,他不愿看到的就是齐帝哪日下一道旨意,直接把白琮拉到宫中去。为了避免这个潜在的危险,最稳妥的办法便是尽量压制白琮在京中的名声,不然保不准他的政敌或是什么人一阵枕边风,他就保不住人了。
“热不热闹的还没定下来,你先回去同你母亲商量过再议。另则阿绥的事可以同你母亲说,让她也开心些,只是这事除了你们母子暂不可随意宣扬。”
白琮最不喜欢的就是萧恪用这种长辈教育的口吻同自己说话,当然也是心中并不服这个人,于是便草草敷衍道:“这我知道。”
萧恪手指轻轻敲击了两下桌案,而后隔了一会儿才开口问道:“白琮,你也快成年了,可有想过将来?”
“自是同双亲和舅舅那般,保家卫国、护佑黎民苍生!”白琮答得干脆,几乎是脱口而出。
萧恪又道:“边关战事已平,若将来没有仗给你打,或是你……再也做不成将军了呢?”
“出将入相又不为功名利禄,不为掌控朝局为一己私利,即便真不能像父母和舅舅他们那般做将军,总也有其他法子可行,这又有何干系?”白琮不解萧恪为何突然提起将来,但他还是老实答了,只不过直抒心意时还不忘夹枪带棒损萧恪一句。
萧恪倒是不介意旁人这么说自己,类似的话比白琮更直接更难听的他都听过无数次了,在他眼里,白琮始终不过是个顽劣的孩子,原不必计较这些。
“你能如此想便很好,到底是身上流着贺家的血。”
“萧叔若是没有旁的事,我便先回家去了,还要早些同娘亲说一声。”白琮对萧恪的反应有些莫名其妙,他想求证的事已由萧恪给了答案,便不愿再多耽搁下去了。
“嗯。”
白琮走后,洪喜绕过屏风走进来,见自家主子仰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桌案左侧仍对着厚厚两摞奏折,便主动走上前绕后,双手轻轻按住萧恪额头两侧穴位,食中二指略用上些劲儿揉捻,一边轻声问道:“主子,梁砚秋回来了,在外间候着。”
萧恪仍闭目养神,由着洪喜在身后伺候着,闻言嗯了一声道:“叫他进来回话。”
梁砚秋自屏风后绕过来,在堂下站定,“参见主子。”
经过六年多的打磨,他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如今越发成熟稳重,将近而立之年的男人已是燕郡王府负责外务的大管事,各府来往人情已是熟稔于心,这么多年游刃有余做着未见半点差错。他并不需要像当初那样一步一句皆听令再行动,进来听到自家主子应了一声,便自发禀报起来。
“晋王府清楚他家嫡孙与白少爷来往之事,且并无阻拦之意,老晋王过世之后,如今的晋王是偏向太子的,只是晋王府的寻常门客并不知晓此事。侯爷的事八成是宫里透露给了晋王,至于白少爷究竟是从太子那里得知,还是晋王府说的,属下暂且不可查。”
“无妨,晋王府的事也在意料之中。我那位老叔祖还有些骨气在,硬挺着寿终正寝,可他的儿孙却不似他爹那么硬气了,不过到底是圆滑些,没明着面与我作对。”萧恪叹了口气,抬手挥退了洪喜,自己坐起来抬手按了按头。去年年底过世的老晋王算是齐帝的叔叔,虽是个头脑固执的老人家,但到底也还分些是非轻重,如今过世后长子袭了晋王的爵位,心思倒是活络了不少。
梁砚秋回道:“老晋王在世时为了主子父亲的事一直与咱们府少有来往,如今承袭王位的这位把主意打到了白少爷身上,怕是也有东宫授意。皇后娘娘过世后,祁太尉也跟着受了冷待,太子殿下背后怕是不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