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沈亟勾唇一笑,并未就此事再多一言,只是抬眼看着面前的梁砚秋,歪头对萧恪道:“萧兄不引荐一下?”
“砚秋,来见过…太常寺卿沈亟沈大人。”
………
朝中动荡,一时还未传遍京畿大营,不过少数得了消息。
京畿大营不同守卫京城的禁军,其中将领虽多是朝中世家武将,但兵卒却多是征兵招募而来的普通人,是而京城这场动乱于他们而言关系并不紧密。
而如今开春,北境齐燕开战,倒是有战报陆陆续续传到京畿大营,连日来黄老将军都带着营中几位将军商讨,也算是未雨绸缪。
贺绥一同往日带人值守在黄老将军账外,待同另一位裨将换守之后,祁风出面叫住了他。
既是在军中,贺绥便以军中之礼应了祁风,待二人单独走到偏僻一处说话时,神情才略有放松,只是言辞称呼仍是恪守着规矩。
“中郎将方才议完事,不知寻末将有何吩咐?”
祁风是昨日刚返回大营的,照理讲这本不是他休沐的时日,只是京中太尉府来了人,传了祁太尉的话,急急将人带走了,好几日才给放回来。
“算不上吩咐,是为旁的事来。”祁风连日奔波,脸色并不好看。他是知道京中发生什么事的,可想了想那日贺绥同他说过的话,还是忍住了没有将萧恪这些日子的作为告知,反而提起了另一件事,“我听同僚说,你同人换了休沐的时日,专挑下月初连着休沐两回,可是府中有何事?”
听到是私事,贺绥放下心来,如实告知并将心中所想都说了出来。
“原是为此事。其实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下月便是允宁的生辰,我便想着如今这月少歇息几日,等他生辰再多腾出几天空来好好陪他。”
这一年来身边发生了诸多大事,贺绥眼见萧恪受过伤痛,也劳累了许久,这才想着要同人换休沐的日子好多陪几日,纾解心绪。至于两回休沐……贺绥说起这个倒不如方才那般痛快。
“去年这个时候我同允宁不似现在这般,便没有过多在意。今年想着为他挑选一件称心的生辰贺礼,只是我实在不善这些,便想着找中郎将帮忙筹划,所以刻意问了几位将军调了下月同你一样的休沐日子,只是祁兄问得突然,我还没来得及征询你的意见,未免冒昧了些。”
祁风摇头道:“并不冒昧。我同靖之相逢恨晚,既是你用心所托之事,我哪有推拒之辞。不知靖之可有何打算?”
虽说这贺礼是送给萧恪的,祁风心中难免觉得别扭,但既是贺绥亲请,他当然不会拒绝。
贺绥摇头苦笑,他于此道心思不多,一时确未想好。
“我如今俸禄不多,且允宁并不爱那些寻常玉器珠宝,故而一时不知该买些什么赠他。”
祁风沉思片刻后道:“以靖之的性子何处事,确实并非送那俗物之人。若按你寻常的心思,不妨送些趁手的护身兵器?”
贺绥闻言却是皱眉道:“兵者,杀伐之气甚重。我虽不信许多忌讳,但允宁生辰…我还是不愿送他那些,怕是于他不利……”
“以燕郡王对靖之的心思,怕是你送什么他都会欢喜。你时常同我说他习武时日尚短,身子单薄,不如选条趁手的长鞭送他。鞭子不似刀剑,应当没有那许多忌讳,你也不必过多担心,而且燕郡王平日佩戴护身倒也不算突兀,靖之看如何?”
“甚好!多谢祁兄指点,待下月休沐我便去回京城挑选一条当做允宁的生辰贺礼。”
祁风此刻不知该说什么,想了想京中情景,便劝道:“靖之也不必来回折腾了,我恰巧认识一位手艺人,他最善制鞭,可为靖之引荐。靖之只需想好想用材料,回头说与我听,我让人送信请那位师傅打造,待下次休沐,你我再去瞧瞧成品,也可省去中间不少麻烦。”
贺绥心中感激,拱手朝祁风一拜。
“兄之恩情,靖之铭记于心,来日必另行感谢。”
第九十八章
春末夏初,这天气最是凉爽舒适之时,可京中人心却并未因春日而变得轻松喜悦。
北地寒气渐消之后,燕国卷土重来。出身草原的他们此时更为好战,尤其是此时节正是天赐良机。虽说并非兵败丢了城池,但一场场苦仗打下来,齐军亦是人困马乏、折损甚多。再加之边境粮草告急,一封封求援求粮的信件送回京城,无疑是在齐帝原本难消的怒火上又添了一笔。
若说这时候还有谁能乐乐呵呵笑出来,那边只能是燕郡王了。
蒙圣恩照拂,手握大权,在这次京城血案之下安然无恙,甚至有传言是萧恪一手操控这累及十几家满门性命的血案。旁的不说,萧恪在朝廷中的恶名算是洗不掉了,左右他也并不在意,也就由着那些人嚼舌根去了,左不过是拦些个奏折。而那些能够送上御案的弹劾之语多是些或激愤、或跟风之语,齐帝看了一眼只觉糟心,也是对于萧恪如今境况十分满意,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然不理了。
殊不知下面朝臣心思因他转瞬一念而大为不同,再想明白过来也是多年之后了。
萧恪自不会让那些真正危及到他的奏折出现在皇帝跟前,尤其是那几封提及宁王府的奏折,放置之余更是早已吩咐梁砚秋派人盯着,若有不妥便先下手为强。
如今京中除了太子,竟俨然已无人能压制萧恪的权势了,大到渐有将三皇子和七皇子的势头隐隐改过去的意味,至于其中真正利弊,只有心思机敏之人方能参透。
萧恪可不管旁人怎么看怎么说,他素来不在意旁人目光,更何况如今活了两世,日子逐渐顺遂,更不将那些闲言碎语放在心上,只一心布置生辰的事。
其实换做以往,他并非执着于庆贺一事,但重生至今已有一年了,回忆前尘总有诸多遗憾,这与贺绥共贺生辰便是一桩,他已是期盼了许久了,自然格外上心。而除却生辰之喜,萧恪更是可以借此热闹掩人耳目,将所收金银转为粮米暗中支援北境,幸得魏家兄弟还算得力,倒也不用他操心太多。
自家王爷想过好这个生辰,府里上下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也都跟着热热闹闹地布置起来,就算不为别的,他们也是不嫌赏银少的。
贺绥也在生辰前一日赶回了京,并带来了一条新制的蛇皮长鞭当做贺礼。
“虽说送鞭有些古怪,但我知你不爱那些金石玉器,便选了可以护身的兵器。鞭子的主意是祁兄帮忙出的,他寻了手艺顶好的匠人来制,这鞭子我前几日方才试过,想来正合你手。我想着你平日里不方便带刀剑随身,虽说有侍卫在,但也难保万一,鞭子不同刀剑,有长手之优,若是自保该是足够,这样你放在身边,我也可安心些。”
“哪有什么不合适,阿绥心意自是千般万般好,我必然天天挂在腰上不摘下来。”
对于萧恪来说,无论贺绥送什么他都欢喜,虽然这鞭子的主意是祁风出的,制鞭的匠人是祁风找的,但仍无法掩去贺绥倾注其中的心意。
“你回来得正好,洪喜他们已布置好了明日诸事,只待贺喜的官员走了咱们便可关起门来自己庆贺。”
若是可以,萧恪也想任性一把,再不管他什么权贵朝局,不过这也仅是想想罢了,他如今在朝中炙手可热,看似花团锦簇之势,实则仍是悬于威崖之上,错不得半点。
贺绥点了点头,不由提起了前些日从祁风口中听来的事。
“允宁,我听祁兄说前些时日朝中有事,牵连了不少人,你二哥还为此上门求情过,只可惜还是……”虽说比起丢了性命,只是革职抄家已算是保住了性命,但终归于宁王府和秦太妃而言,萧恪更是混账了,贺绥有些欲言又止,“这次你生辰,要请宁王府的人么?”
“帖子我让梁砚秋送了,虽说面上要划清关系,但总归别做得太绝,怕那日皇帝脑子不灵光了,觉得我太做作了,又寻些旁的麻烦,只面子上过得去便是,左右母妃和二哥他们也不会来的……”萧恪没提那日萧岭走时愤而将贺礼砸烂的事,只三两句话含糊带过,显然提及家人还是有些难以开口的。
“嗯。若是他们来了,你也不必担忧,我自去帮你照顾着。”
贺绥跟着萧恪一路走来,自是知道他背负了多少难言之隐,便只能略尽绵薄之力,也免得日后终得团聚之时,误会太深伤及彼此。
“……还好我有阿绥在。”
“明日是你生辰,先别想旁的事了。今日我也是刚从京郊赶回来,疲乏得很,不妨我们早些沐浴歇下?”
贺绥的手搭在萧恪肩上,话虽说得含糊,但略显羞赧的神情却表明了他心中所想。
“好!”萧恪从未见过贺绥如此主动的时候,自然什么忧愁烦恼都抛到了一边去,搂住贺绥的腰勉强将人托起,他如今身量赶上了贺绥,只是力气劲道仍差了点,实在难将人整个抱起来。可尽管如此,萧恪脸上的笑容也未减半分。
“砚秋,来见过…太常寺卿沈亟沈大人。”
………
朝中动荡,一时还未传遍京畿大营,不过少数得了消息。
京畿大营不同守卫京城的禁军,其中将领虽多是朝中世家武将,但兵卒却多是征兵招募而来的普通人,是而京城这场动乱于他们而言关系并不紧密。
而如今开春,北境齐燕开战,倒是有战报陆陆续续传到京畿大营,连日来黄老将军都带着营中几位将军商讨,也算是未雨绸缪。
贺绥一同往日带人值守在黄老将军账外,待同另一位裨将换守之后,祁风出面叫住了他。
既是在军中,贺绥便以军中之礼应了祁风,待二人单独走到偏僻一处说话时,神情才略有放松,只是言辞称呼仍是恪守着规矩。
“中郎将方才议完事,不知寻末将有何吩咐?”
祁风是昨日刚返回大营的,照理讲这本不是他休沐的时日,只是京中太尉府来了人,传了祁太尉的话,急急将人带走了,好几日才给放回来。
“算不上吩咐,是为旁的事来。”祁风连日奔波,脸色并不好看。他是知道京中发生什么事的,可想了想那日贺绥同他说过的话,还是忍住了没有将萧恪这些日子的作为告知,反而提起了另一件事,“我听同僚说,你同人换了休沐的时日,专挑下月初连着休沐两回,可是府中有何事?”
听到是私事,贺绥放下心来,如实告知并将心中所想都说了出来。
“原是为此事。其实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下月便是允宁的生辰,我便想着如今这月少歇息几日,等他生辰再多腾出几天空来好好陪他。”
这一年来身边发生了诸多大事,贺绥眼见萧恪受过伤痛,也劳累了许久,这才想着要同人换休沐的日子好多陪几日,纾解心绪。至于两回休沐……贺绥说起这个倒不如方才那般痛快。
“去年这个时候我同允宁不似现在这般,便没有过多在意。今年想着为他挑选一件称心的生辰贺礼,只是我实在不善这些,便想着找中郎将帮忙筹划,所以刻意问了几位将军调了下月同你一样的休沐日子,只是祁兄问得突然,我还没来得及征询你的意见,未免冒昧了些。”
祁风摇头道:“并不冒昧。我同靖之相逢恨晚,既是你用心所托之事,我哪有推拒之辞。不知靖之可有何打算?”
虽说这贺礼是送给萧恪的,祁风心中难免觉得别扭,但既是贺绥亲请,他当然不会拒绝。
贺绥摇头苦笑,他于此道心思不多,一时确未想好。
“我如今俸禄不多,且允宁并不爱那些寻常玉器珠宝,故而一时不知该买些什么赠他。”
祁风沉思片刻后道:“以靖之的性子何处事,确实并非送那俗物之人。若按你寻常的心思,不妨送些趁手的护身兵器?”
贺绥闻言却是皱眉道:“兵者,杀伐之气甚重。我虽不信许多忌讳,但允宁生辰…我还是不愿送他那些,怕是于他不利……”
“以燕郡王对靖之的心思,怕是你送什么他都会欢喜。你时常同我说他习武时日尚短,身子单薄,不如选条趁手的长鞭送他。鞭子不似刀剑,应当没有那许多忌讳,你也不必过多担心,而且燕郡王平日佩戴护身倒也不算突兀,靖之看如何?”
“甚好!多谢祁兄指点,待下月休沐我便去回京城挑选一条当做允宁的生辰贺礼。”
祁风此刻不知该说什么,想了想京中情景,便劝道:“靖之也不必来回折腾了,我恰巧认识一位手艺人,他最善制鞭,可为靖之引荐。靖之只需想好想用材料,回头说与我听,我让人送信请那位师傅打造,待下次休沐,你我再去瞧瞧成品,也可省去中间不少麻烦。”
贺绥心中感激,拱手朝祁风一拜。
“兄之恩情,靖之铭记于心,来日必另行感谢。”
第九十八章
春末夏初,这天气最是凉爽舒适之时,可京中人心却并未因春日而变得轻松喜悦。
北地寒气渐消之后,燕国卷土重来。出身草原的他们此时更为好战,尤其是此时节正是天赐良机。虽说并非兵败丢了城池,但一场场苦仗打下来,齐军亦是人困马乏、折损甚多。再加之边境粮草告急,一封封求援求粮的信件送回京城,无疑是在齐帝原本难消的怒火上又添了一笔。
若说这时候还有谁能乐乐呵呵笑出来,那边只能是燕郡王了。
蒙圣恩照拂,手握大权,在这次京城血案之下安然无恙,甚至有传言是萧恪一手操控这累及十几家满门性命的血案。旁的不说,萧恪在朝廷中的恶名算是洗不掉了,左右他也并不在意,也就由着那些人嚼舌根去了,左不过是拦些个奏折。而那些能够送上御案的弹劾之语多是些或激愤、或跟风之语,齐帝看了一眼只觉糟心,也是对于萧恪如今境况十分满意,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然不理了。
殊不知下面朝臣心思因他转瞬一念而大为不同,再想明白过来也是多年之后了。
萧恪自不会让那些真正危及到他的奏折出现在皇帝跟前,尤其是那几封提及宁王府的奏折,放置之余更是早已吩咐梁砚秋派人盯着,若有不妥便先下手为强。
如今京中除了太子,竟俨然已无人能压制萧恪的权势了,大到渐有将三皇子和七皇子的势头隐隐改过去的意味,至于其中真正利弊,只有心思机敏之人方能参透。
萧恪可不管旁人怎么看怎么说,他素来不在意旁人目光,更何况如今活了两世,日子逐渐顺遂,更不将那些闲言碎语放在心上,只一心布置生辰的事。
其实换做以往,他并非执着于庆贺一事,但重生至今已有一年了,回忆前尘总有诸多遗憾,这与贺绥共贺生辰便是一桩,他已是期盼了许久了,自然格外上心。而除却生辰之喜,萧恪更是可以借此热闹掩人耳目,将所收金银转为粮米暗中支援北境,幸得魏家兄弟还算得力,倒也不用他操心太多。
自家王爷想过好这个生辰,府里上下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也都跟着热热闹闹地布置起来,就算不为别的,他们也是不嫌赏银少的。
贺绥也在生辰前一日赶回了京,并带来了一条新制的蛇皮长鞭当做贺礼。
“虽说送鞭有些古怪,但我知你不爱那些金石玉器,便选了可以护身的兵器。鞭子的主意是祁兄帮忙出的,他寻了手艺顶好的匠人来制,这鞭子我前几日方才试过,想来正合你手。我想着你平日里不方便带刀剑随身,虽说有侍卫在,但也难保万一,鞭子不同刀剑,有长手之优,若是自保该是足够,这样你放在身边,我也可安心些。”
“哪有什么不合适,阿绥心意自是千般万般好,我必然天天挂在腰上不摘下来。”
对于萧恪来说,无论贺绥送什么他都欢喜,虽然这鞭子的主意是祁风出的,制鞭的匠人是祁风找的,但仍无法掩去贺绥倾注其中的心意。
“你回来得正好,洪喜他们已布置好了明日诸事,只待贺喜的官员走了咱们便可关起门来自己庆贺。”
若是可以,萧恪也想任性一把,再不管他什么权贵朝局,不过这也仅是想想罢了,他如今在朝中炙手可热,看似花团锦簇之势,实则仍是悬于威崖之上,错不得半点。
贺绥点了点头,不由提起了前些日从祁风口中听来的事。
“允宁,我听祁兄说前些时日朝中有事,牵连了不少人,你二哥还为此上门求情过,只可惜还是……”虽说比起丢了性命,只是革职抄家已算是保住了性命,但终归于宁王府和秦太妃而言,萧恪更是混账了,贺绥有些欲言又止,“这次你生辰,要请宁王府的人么?”
“帖子我让梁砚秋送了,虽说面上要划清关系,但总归别做得太绝,怕那日皇帝脑子不灵光了,觉得我太做作了,又寻些旁的麻烦,只面子上过得去便是,左右母妃和二哥他们也不会来的……”萧恪没提那日萧岭走时愤而将贺礼砸烂的事,只三两句话含糊带过,显然提及家人还是有些难以开口的。
“嗯。若是他们来了,你也不必担忧,我自去帮你照顾着。”
贺绥跟着萧恪一路走来,自是知道他背负了多少难言之隐,便只能略尽绵薄之力,也免得日后终得团聚之时,误会太深伤及彼此。
“……还好我有阿绥在。”
“明日是你生辰,先别想旁的事了。今日我也是刚从京郊赶回来,疲乏得很,不妨我们早些沐浴歇下?”
贺绥的手搭在萧恪肩上,话虽说得含糊,但略显羞赧的神情却表明了他心中所想。
“好!”萧恪从未见过贺绥如此主动的时候,自然什么忧愁烦恼都抛到了一边去,搂住贺绥的腰勉强将人托起,他如今身量赶上了贺绥,只是力气劲道仍差了点,实在难将人整个抱起来。可尽管如此,萧恪脸上的笑容也未减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