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属下…不太懂这些。”
“起先让洪喜带着你,等熟了你再亲自办。五月便是我的生辰,到时候有你历练的机会,不过你从前应该也操办过梁府的事务,王府就是来往的人多、事也多,不过想来应该差不多。往年都是洪喜一个人里里外外忙活,不过早些年我不受待见,也没什么人登门巴结,今年却是该热闹热闹了,你心里也得有个数。”
“……是。”梁砚秋家中未出事时确实替父亲操办过生辰,可这炙手可热的郡王生辰与寻常富商老爷的生辰宴如何相同,心里虽有些打鼓,却还是硬着头皮接下来,“主子,那今日同侯爷在一起的那男子可要查一查?”
“呵。”萧恪冷笑一声,“不必查了。祁风是太尉府的嫡长公子,你眼下也查不了他。去备份礼,明日下了朝随我去太尉府走一趟,至于礼单,你回去自己琢磨着,晚膳前拟了给我瞧瞧。”
“是。”
萧恪回府的时候,贺绥还没归来。
洪喜跟在身边伺候也没头没脑地申斥了几句,府里上下一中午提心吊胆,至于缘由……当然是因为侯爷不在府里。
祁风是大摇大摆从王府正门外使人通传把贺绥叫走的,整整几个时辰了人还没回来,萧恪这醋坛子翻得连那些个平日里愚钝些的下仆都闻得到醋味了,哪个还敢往人跟前凑。
洪喜庆幸白日里白小公子去国子监去了,不然这两人撞上,府里非炸了锅不可。
梁砚秋为着明日携礼去太尉府的事一直窝在小书房,算是躲过了这一劫。可府里上下判了一下午,却始终不见侯爷回来,可把他们都急坏了。
急的并非是担心贺绥在外安危,而是生怕王府真正的主子妒火难消,所幸萧恪生闷气一个人窝在书房不需要人伺候,众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萧恪并不怀疑贺绥同自己的感情,可瞧着他与祁风并肩而行、言笑晏晏的情景,心里头就是忍不住翻江倒海,越想越钻牛角尖里出不来,甚至连一些邪恶的念头都蹭蹭得往外冒。直到遥遥听到院外喊了一句,“侯爷回府了!”
萧恪游离在外的心绪才算收回来,他蹭得站起身想迎出去,可心里头生了小别扭,想了想又坐了回去,一边生着不知什么缘由的闷气等贺绥来哄。
可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人来,漫长的等待,时不时抬头看向门口,却又觉得自己应该酝酿下不悦的情绪,让贺绥一眼能看出自己不开心,就坐在书房里纠结了许久。
正胡思乱想着,书房的门被推开,萧恪也来不及确认进来的是谁,赶紧坐回去别开脸,装作脸上很不开心的模样。
“允宁,洪喜说你午膳都没怎么用,是身子不舒服么?”
第九十四章
“……”
萧恪故意不接话,也忍住没往门口瞧,直到一阵饭菜的香味飘到鼻间,他才低头瞥了一眼。
贺绥将盛好的饭菜放在桌上,特意走到萧恪视线之内说道:“洪喜方才同我说了,你和梁砚秋出门会客的时候瞧见我和祁风兄了。”
“他们倒是嘴快。”
“我知道祁兄是祁太尉的长子,但他同其父和太子殿下不同,对这朝堂权势皆不在意。”
“阿绥才入了京畿大营一月有余,便已这么了解祁风为人了么?”
萧恪这酸劲儿怕是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到,贺绥当然也听出来了。
“志趣相投,自然平日闲暇时聊得多了些。再者,祁风对于祁太尉争权夺利的处事手段不齿。我想的是……与他交好于我们有利无弊,又是小事,便没有同你说。”
贺绥对萧恪没有丝毫隐瞒,他说得坦荡,并没有因为萧恪酸溜溜的话而生气,反倒弄得萧恪那口闷气生不出来了。
只是说到利弊之语时,有些犹豫,萧恪一下子便明白了。
“能得阿绥如此评价,想来祁风确实与众不同,日后若有机会我再见见此人。”说完这话,萧恪却又叹了口气,“我无意拦着你不见旁人,阿绥既喜欢,那便随心就好,不必怕我心生不悦。再怎么说,我也不至于心胸狭窄,把阿绥当做内宅妇人似的谁都不许见。”
贺绥并非会为了所谓‘利弊’而与人交往相处之人,会那么说便证明他在刻意用顺着萧恪的方式去说。
若是换了上辈子的自己,该是欢喜的,可他此刻听来却觉得心里堵得慌。
“我只是……想阿绥哄哄我罢了,没有旁的意思。”
“我明白。”贺绥走过来搂住了萧恪,轻言安慰了两句,却突然间话锋一转,捉住了萧恪的手腕道,“昨日才胡闹了大半宿…后日我就得返回大营,明日还有个地方要去,总不能天天由着你折腾。”
“那阿绥喂我吃饭好了!”
贺绥闻言,不禁摇头失笑,“你今年几岁了?竟还这样痴缠…”
话虽这么说,但贺绥还是拿起了碗筷。早几年他也替姐姐姐夫照顾过白琮,哄孩子还是会的,更何况是哄萧恪这样的‘大孩子’。
喂了约莫十几口,萧恪也耍赖够了。到底是一天没怎么吃东西,接过筷子风卷残云般解决了桌上的饭菜。
酒足饭饱,萧恪才重提了祁风的事,问及今日对方寻贺绥的缘由。
虽然贺绥已说过祁风与其父不同,但萧恪对于这位祁家嫡长公子知之甚少。更准确的来说,祁风在前世并没有做过什么惹眼的事,才让自己对他几乎没什么记忆。
毕竟前世的他安于现状,从未与太子以及祁家起过正面冲突,自然不会刻意视他们为敌。
而重活这一世,诸多事态轨迹都已被他改写。祁家成了他的眼中钉,自然连带着这位没什么名头的祁家大公子也一并盯上了。
贺绥摇摇头道:“无甚大事。我俩先前一起休沐出营,他今日提前回营,问我要不要一起罢了,我同他在城外聊了一会才徒步回得城里,这才耽搁了许久。”
“那阿绥这一路定然是累着了,我唤洪喜先将热池备下,待会去舒缓舒缓。”
一说起那热池,贺绥就想起那日他因廖伯父的事心绪不佳,让萧恪占尽了便宜的事。尤其是在知道那天他们在汤池胡闹全被侍女仆从听了去,便又羞又恼。
这会儿再提,登时耳朵就发红发烫起来。
“不过是出了身热汗,也不必那么麻烦,让人烧桶热水来盥洗就够了。”
萧恪在旁瞧了,不经意间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随后便直言道:“阿绥放心,不是要做那档子事。我是想那池子地方大,总比在浴桶蜷着要舒服得多。你去泡会儿,舒经活脉解解乏也是好的。若你不放心,我叫洪喜找几个伶俐有手法的去伺候你……”
“不必,我信你。”贺绥其实并不太喜欢被人围着伺候,想想还是觉得自己有些过于敏感,便拒了旁人的伺候,“我们一道便可,说话也方便。”
“…好。”
事实证明,萧恪的嘴、骗人的鬼。
热汤沐浴,两人又都是赤条条相对而坐。心上人近在咫尺,哪有几个人能忍得住去做那柳下惠。
“唔…别…”
起先还只是萧恪说学了些按摩的技法,要露一手伺候着。贺绥一开始还是有些警惕着的,可当萧恪老老实实给他按了半个多时辰也没有任何越矩的动作时,贺绥的防备就开始慢慢瓦解。
等他意识到不对劲儿的时候,为时已晚,到最后他连怎么回房睡得都模糊记不清了。
至于第二天再想捉人清算时,萧恪人早就上朝溜了。
……
今日上朝,萧恪不是空手去的。王府的马车中堆了不少梁砚秋帮着备下的要送给祁太尉的‘大礼’。
不过萧恪并没有一下朝就立刻去找祁太尉,而是悠悠哒哒去了通政司一趟,为的自然是取与范圭有关的奏折。
今时今日,通政司上下自是没人再敢在他面前提规矩礼法了。
“主子?”梁砚秋看着手中萧恪丢过来的奏折有些没有头绪。
“这些或多或少都是范圭参与行贿受贿的折子,且事发都在京中,多半是京兆尹和大理寺经手过的案子,你今日回去仔细瞧瞧,过两日拟个章程给我,也不比太详细。”
“…是。”
前两日,梁砚秋肩上才方压了萧恪寿辰操办一事,愁得他近来一直睡不好。可不过一两日的功夫,这等处置正四品朝廷命官的大事竟落在了自己头上。如此重担压在身上,梁砚秋觉得眼前有些发黑。
正胡思乱想间,祁府已经到了。
“精神点!去叩门拜府,记得你是我的人,无需惧怕太尉府的门房。”
背上被萧恪拍了一下,也容不得梁砚秋在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了,掀开帘子下了马车。
待到了太尉府门前阶下,梁砚秋才明白萧恪让自己不要怕的用意。
祁太尉是武将出身,太尉府连把门的门房都是身高八尺的汉子。个个声若洪钟,一句‘何人近前’怕是换了寻常百姓都得抖三抖。
“起先让洪喜带着你,等熟了你再亲自办。五月便是我的生辰,到时候有你历练的机会,不过你从前应该也操办过梁府的事务,王府就是来往的人多、事也多,不过想来应该差不多。往年都是洪喜一个人里里外外忙活,不过早些年我不受待见,也没什么人登门巴结,今年却是该热闹热闹了,你心里也得有个数。”
“……是。”梁砚秋家中未出事时确实替父亲操办过生辰,可这炙手可热的郡王生辰与寻常富商老爷的生辰宴如何相同,心里虽有些打鼓,却还是硬着头皮接下来,“主子,那今日同侯爷在一起的那男子可要查一查?”
“呵。”萧恪冷笑一声,“不必查了。祁风是太尉府的嫡长公子,你眼下也查不了他。去备份礼,明日下了朝随我去太尉府走一趟,至于礼单,你回去自己琢磨着,晚膳前拟了给我瞧瞧。”
“是。”
萧恪回府的时候,贺绥还没归来。
洪喜跟在身边伺候也没头没脑地申斥了几句,府里上下一中午提心吊胆,至于缘由……当然是因为侯爷不在府里。
祁风是大摇大摆从王府正门外使人通传把贺绥叫走的,整整几个时辰了人还没回来,萧恪这醋坛子翻得连那些个平日里愚钝些的下仆都闻得到醋味了,哪个还敢往人跟前凑。
洪喜庆幸白日里白小公子去国子监去了,不然这两人撞上,府里非炸了锅不可。
梁砚秋为着明日携礼去太尉府的事一直窝在小书房,算是躲过了这一劫。可府里上下判了一下午,却始终不见侯爷回来,可把他们都急坏了。
急的并非是担心贺绥在外安危,而是生怕王府真正的主子妒火难消,所幸萧恪生闷气一个人窝在书房不需要人伺候,众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萧恪并不怀疑贺绥同自己的感情,可瞧着他与祁风并肩而行、言笑晏晏的情景,心里头就是忍不住翻江倒海,越想越钻牛角尖里出不来,甚至连一些邪恶的念头都蹭蹭得往外冒。直到遥遥听到院外喊了一句,“侯爷回府了!”
萧恪游离在外的心绪才算收回来,他蹭得站起身想迎出去,可心里头生了小别扭,想了想又坐了回去,一边生着不知什么缘由的闷气等贺绥来哄。
可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人来,漫长的等待,时不时抬头看向门口,却又觉得自己应该酝酿下不悦的情绪,让贺绥一眼能看出自己不开心,就坐在书房里纠结了许久。
正胡思乱想着,书房的门被推开,萧恪也来不及确认进来的是谁,赶紧坐回去别开脸,装作脸上很不开心的模样。
“允宁,洪喜说你午膳都没怎么用,是身子不舒服么?”
第九十四章
“……”
萧恪故意不接话,也忍住没往门口瞧,直到一阵饭菜的香味飘到鼻间,他才低头瞥了一眼。
贺绥将盛好的饭菜放在桌上,特意走到萧恪视线之内说道:“洪喜方才同我说了,你和梁砚秋出门会客的时候瞧见我和祁风兄了。”
“他们倒是嘴快。”
“我知道祁兄是祁太尉的长子,但他同其父和太子殿下不同,对这朝堂权势皆不在意。”
“阿绥才入了京畿大营一月有余,便已这么了解祁风为人了么?”
萧恪这酸劲儿怕是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到,贺绥当然也听出来了。
“志趣相投,自然平日闲暇时聊得多了些。再者,祁风对于祁太尉争权夺利的处事手段不齿。我想的是……与他交好于我们有利无弊,又是小事,便没有同你说。”
贺绥对萧恪没有丝毫隐瞒,他说得坦荡,并没有因为萧恪酸溜溜的话而生气,反倒弄得萧恪那口闷气生不出来了。
只是说到利弊之语时,有些犹豫,萧恪一下子便明白了。
“能得阿绥如此评价,想来祁风确实与众不同,日后若有机会我再见见此人。”说完这话,萧恪却又叹了口气,“我无意拦着你不见旁人,阿绥既喜欢,那便随心就好,不必怕我心生不悦。再怎么说,我也不至于心胸狭窄,把阿绥当做内宅妇人似的谁都不许见。”
贺绥并非会为了所谓‘利弊’而与人交往相处之人,会那么说便证明他在刻意用顺着萧恪的方式去说。
若是换了上辈子的自己,该是欢喜的,可他此刻听来却觉得心里堵得慌。
“我只是……想阿绥哄哄我罢了,没有旁的意思。”
“我明白。”贺绥走过来搂住了萧恪,轻言安慰了两句,却突然间话锋一转,捉住了萧恪的手腕道,“昨日才胡闹了大半宿…后日我就得返回大营,明日还有个地方要去,总不能天天由着你折腾。”
“那阿绥喂我吃饭好了!”
贺绥闻言,不禁摇头失笑,“你今年几岁了?竟还这样痴缠…”
话虽这么说,但贺绥还是拿起了碗筷。早几年他也替姐姐姐夫照顾过白琮,哄孩子还是会的,更何况是哄萧恪这样的‘大孩子’。
喂了约莫十几口,萧恪也耍赖够了。到底是一天没怎么吃东西,接过筷子风卷残云般解决了桌上的饭菜。
酒足饭饱,萧恪才重提了祁风的事,问及今日对方寻贺绥的缘由。
虽然贺绥已说过祁风与其父不同,但萧恪对于这位祁家嫡长公子知之甚少。更准确的来说,祁风在前世并没有做过什么惹眼的事,才让自己对他几乎没什么记忆。
毕竟前世的他安于现状,从未与太子以及祁家起过正面冲突,自然不会刻意视他们为敌。
而重活这一世,诸多事态轨迹都已被他改写。祁家成了他的眼中钉,自然连带着这位没什么名头的祁家大公子也一并盯上了。
贺绥摇摇头道:“无甚大事。我俩先前一起休沐出营,他今日提前回营,问我要不要一起罢了,我同他在城外聊了一会才徒步回得城里,这才耽搁了许久。”
“那阿绥这一路定然是累着了,我唤洪喜先将热池备下,待会去舒缓舒缓。”
一说起那热池,贺绥就想起那日他因廖伯父的事心绪不佳,让萧恪占尽了便宜的事。尤其是在知道那天他们在汤池胡闹全被侍女仆从听了去,便又羞又恼。
这会儿再提,登时耳朵就发红发烫起来。
“不过是出了身热汗,也不必那么麻烦,让人烧桶热水来盥洗就够了。”
萧恪在旁瞧了,不经意间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随后便直言道:“阿绥放心,不是要做那档子事。我是想那池子地方大,总比在浴桶蜷着要舒服得多。你去泡会儿,舒经活脉解解乏也是好的。若你不放心,我叫洪喜找几个伶俐有手法的去伺候你……”
“不必,我信你。”贺绥其实并不太喜欢被人围着伺候,想想还是觉得自己有些过于敏感,便拒了旁人的伺候,“我们一道便可,说话也方便。”
“…好。”
事实证明,萧恪的嘴、骗人的鬼。
热汤沐浴,两人又都是赤条条相对而坐。心上人近在咫尺,哪有几个人能忍得住去做那柳下惠。
“唔…别…”
起先还只是萧恪说学了些按摩的技法,要露一手伺候着。贺绥一开始还是有些警惕着的,可当萧恪老老实实给他按了半个多时辰也没有任何越矩的动作时,贺绥的防备就开始慢慢瓦解。
等他意识到不对劲儿的时候,为时已晚,到最后他连怎么回房睡得都模糊记不清了。
至于第二天再想捉人清算时,萧恪人早就上朝溜了。
……
今日上朝,萧恪不是空手去的。王府的马车中堆了不少梁砚秋帮着备下的要送给祁太尉的‘大礼’。
不过萧恪并没有一下朝就立刻去找祁太尉,而是悠悠哒哒去了通政司一趟,为的自然是取与范圭有关的奏折。
今时今日,通政司上下自是没人再敢在他面前提规矩礼法了。
“主子?”梁砚秋看着手中萧恪丢过来的奏折有些没有头绪。
“这些或多或少都是范圭参与行贿受贿的折子,且事发都在京中,多半是京兆尹和大理寺经手过的案子,你今日回去仔细瞧瞧,过两日拟个章程给我,也不比太详细。”
“…是。”
前两日,梁砚秋肩上才方压了萧恪寿辰操办一事,愁得他近来一直睡不好。可不过一两日的功夫,这等处置正四品朝廷命官的大事竟落在了自己头上。如此重担压在身上,梁砚秋觉得眼前有些发黑。
正胡思乱想间,祁府已经到了。
“精神点!去叩门拜府,记得你是我的人,无需惧怕太尉府的门房。”
背上被萧恪拍了一下,也容不得梁砚秋在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了,掀开帘子下了马车。
待到了太尉府门前阶下,梁砚秋才明白萧恪让自己不要怕的用意。
祁太尉是武将出身,太尉府连把门的门房都是身高八尺的汉子。个个声若洪钟,一句‘何人近前’怕是换了寻常百姓都得抖三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