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换个角度说,方才被加了巡官衔要赴任江南的叶京华,在地方时,名义上也得受赵宝珠挟制!
众臣已经震惊地发不出声,看着亦满脸惊讶的赵宝珠如同看着一个天外来客——
一个没有背景,非世家出身,科举堪堪三甲的贫民之子,竟然就在未及弱冠之龄成了正三品的按察使?
这是何等的晋升速度!何等的皇恩!
赵宝珠在众人关注的中心发着愣,丝毫没有注意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到了自己身上。
“宝珠。”
这时,叶京华的声音响起。赵宝珠这才猛然醒过神,对上了男子温润带着笑意的双眼。这才发觉除却他,太子与叶京华已然站出了朝臣之列。赵宝珠浑身一震,赶忙追了上去。
此刻,还是夏内监清了清嗓子,道:“请诸位接旨。“
太子,叶、赵三人便齐齐下跪,磕头谢恩:“儿臣/微臣领旨——”
“好,好,你们都是好的。以后要好好办差事,知道了吗?”元治帝如同一个慈祥的长辈般笑眯眯地叫了他们起来,而后向龙椅后靠了靠,抬眸看向面色各异的众臣:“朕要说的就是这些,你们还有什么事吗?”
群臣间鸦雀无声——出了这么大的变动!他们还能有什么话说?!只想元治帝赶快将他们放了,让他们好好去打听打听来龙去脉——
元治帝似是也知道他们的心思,双手在龙椅上一拍,站起来道:“好,既然无事,那就散朝!”
随后便大步走出了金銮殿。皇帝一走,朝堂中的众臣登时如同渐了水的油锅般炸了开来!众人齐齐转过身,不约而同地瞪视向赵宝珠,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说话。
“赵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下官从属吏部,赵大人,我们见过——”
“赵大人,下官乃江南出身,大人想知道什么可以问我——”
赵宝珠耳边嗡得一声,这才发现所有人都在看他,登时吓了一大跳,讶然地看向朝他不断逼近的群臣,不禁后退了一步。
这时,叶京华清冽的声音忽然穿过了他耳边嗡嗡的人声,在赵宝珠耳边炸响:
“宝珠,快走!”
赵宝珠一震,目光越过群臣对上叶京华灿若星辰的双眸,他神情急切,眼中却含着笑意:“快跑啊!”
赵宝珠怔愣了一瞬,接着猛地转过身,拔足狂奔!
“诶、诶——赵大人——”
嘈杂的人声被他甩在身后,赵宝珠像一阵风般跑出金銮殿,只留身后的群臣错愕地瞪着眼睛——还有这一招?!
·
赵宝珠在青石阶上奔跑,穿过层层宫峦,看着赤红色的宫墙快速地往后退去。旁边儿经过的宫人见这么个穿着官服的大人竟然在奔跑,都纷纷震惊地让开道路,目送赵宝珠越跑越远。
赵宝很擅长奔跑,毕竟在益州的深山之中,幼童之间互相追逐就是孩子们唯一的娱乐。
他跑得极快,踩过地上冷硬的石板,听到胸膛中略微急促的呼吸声,感受着脸庞边呼啸而过的冷风,不知不觉就跑出去很远。
待终于停下来之时,赵宝珠才发觉他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宫墙边儿,面前便是一道宫门。
往宫门外望去,远远便能望见街上熙熙攘攘的小贩,窗外飘着各式彩旗横幅的酒楼,喧闹繁华的集市——这正是他初入京城时走上的那条大道。
赵宝珠不禁有些怔忪。
初到京城时,他只管低着头找路,只觉得街上人潮蹿腾,将他裹挟其中,磕磕绊绊地往地上绊。彼时他只能看见街面上那比他们县城都要整齐的青石板,和京城人脚上干净又好看的布鞋,连不远处就是皇城也没看见。
而如今他站在位于高出的宫门前,他不仅能看到人,还能看到天,那些曾让他惊慌不安的人群显得分外渺小。京城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皆是民生。
赵宝珠疏出一口气,想起方才朝堂上的种种,胸口骤然涌上热意,双眼明亮,抬脚迈入了光明之中——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无论是陛下,还是太子,亦或是叶京华,都是他三生有幸才得以相遇的’好风‘。而这青云之志,也得惠及万民,方不算辜负了上天对他的眷顾。
赵宝珠向宫门外迈去,踌躇满志,心中再无阴云。
全文完
第145章 番外(一)
近日来,叶夫人嘴里念叨的只有一件:
“怎么才回来没多久就又要派出去了?”叶夫人斜倚在美人榻上,牵着大儿媳姜氏的手,叹道:“祖宗保佑,让我得了这么两个儿子,好不容易拉扯长大成人了,倒是一个比一个忙,一年到头都见不着几面!”
说罢又道:“人都说生个女儿贴心,偏生我得了个女儿,又早早地给皇家去了!一年到头,更是难见面——”
说到伤心处,叶夫人叹了口气,拿起绢帕按了按眼角。见她如此,姜氏赶忙劝道:“夫人一片慈母之心,可这到底是国事,是皇帝重视我们二少爷和赵大人呢,看看如今这满朝上下还有谁比我们家出来的儿郎更受重用?”
这番话自是说到了叶夫人的心坎上,她勾了勾唇,略带忧愁道:“我是既盼他们出息,又怕他们劳累了。原以为卿儿是个惫懒的,还能多陪陪我,没想到现今差事是一件接着一件,找了个媳妇儿吧,宝珠比他还忙!”
说罢叹了口气,握紧了姜氏的手,感叹道:“如今也只有你还在我身边儿了,要不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姜氏听了婆母这一番明面上是抱怨,实际上是炫耀的话,也只得赔笑道:“夫人这不是白得了个能干的儿子吗?真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福气呢!”
叶夫人被奉承得通体舒泰,有些得意地仰起了下巴:“也是。”复又对姜氏道:“我看待仁儿年岁差不多了,还是早早找人给他启蒙来得好。这书啊,还是得好好念。你看那刘家的,陈家的,书也不好好读,就知道天天在西乐坊的腌臜地方厮混,这回不就被陛下发落了?若是出身勋贵之家反而不如平民知书达理,岂不是贻笑大方?”
叶夫人说着忽然话锋一转,道:“想必太子殿下也是跟着这群人走得太近,才会左了心思!陛下长久来放任他在外头领兵打仗,那些兵痞子知道什么礼数?定是他们将太子带坏了,若是先皇后还在,以她的贤德,绝不会纵太子如此!”
叶夫人皱着眉,语气有些愤恨。姜氏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这话叶夫人敢说,她可不敢听啊!叶夫人在知道了叶京华与太子的争端是从何而来后,就对太子颇有微词,一想到这么些时日来太子竟然都在觊觎她的儿媳,还敢对叶京华动手段,叶夫人就气得恨不得自己去找太子子理论一番。
君夺臣妻,是为大乱!
况且这太子殿下还一直是他们家卿儿的好友,朋友之妻不可戏的道理,难道他不懂?!
叶夫人一想到此事就火冒三丈——想起先前太子是不是就往叶家跑,她还觉得这位殿下十分仗义,没成想都是冲着宝珠来的!
如此不知廉耻,亏得他还是储君!
“若不是先皇后娘娘英年早逝,我必定会进宫去和她理论一番!”叶夫人愤愤道。
姜氏在一旁听得冷汗直冒,也辛苦她们早就屏退了左右,她见叶夫人气得不轻,赶忙软声劝道:“夫人息怒——这太子殿下不是眼看着就要去北边儿了吗?往后二少爷和赵大人去了江南,一南一北的也见不到,想来慢慢的心思也就淡了。”
闻言,叶夫人的神情略微缓了缓,点了点头道:“陛下英明决断,还是隔开些好。”
随即她想了想,又问:“我记得之前太子不是已经定了亲了吗?”
姜氏道:“夫人说的是明德公府上的二小姐吧,说是还没嫁呢。”她说着,也是叹道:“她倒是个痴心的,太子失踪后陛下曾想下旨让他们的婚约作废,好让她另行婚配,她怎么都不肯,这拖着拖着,年岁眼看着都大了——”
叶夫人闻言蹙眉道:“那陛下哪儿怎么说?”
太子是储君,那是不可能不成亲的,可以说延续国祚香火也是储君的职责之一,太子二十好几了都还没成亲,本就奇怪。
姜氏道:“我那日听大少爷说……原本陛下是想让他们来年就成亲的,只是这会儿突然将太子殿下派去了北边,这一拖,又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了——”
闻言,叶夫人不满地蹙了蹙眉,手紧紧捏住了绢帕。可以说她现在是除却元治帝外满京城最关心太子婚事的人了!只盼着太子赶紧娶亲,最好找一位厉害点儿的太子妃,省得一天到晚往宝珠身上动歪心思!
叶夫人扭着帕子沉思了一会儿,断然道:“不行!”她抬头望向姜氏,道:“在他们去江南之前,得把酒摆了才是。”
姜氏闻言一愣,神情严肃了些:“夫人的意思是——”
叶夫人压低了声音道:“听闻江南的烟花之地,不仅有乐坊,还有许多——”姜氏闻言大吃了一惊:“真的?”
众臣已经震惊地发不出声,看着亦满脸惊讶的赵宝珠如同看着一个天外来客——
一个没有背景,非世家出身,科举堪堪三甲的贫民之子,竟然就在未及弱冠之龄成了正三品的按察使?
这是何等的晋升速度!何等的皇恩!
赵宝珠在众人关注的中心发着愣,丝毫没有注意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到了自己身上。
“宝珠。”
这时,叶京华的声音响起。赵宝珠这才猛然醒过神,对上了男子温润带着笑意的双眼。这才发觉除却他,太子与叶京华已然站出了朝臣之列。赵宝珠浑身一震,赶忙追了上去。
此刻,还是夏内监清了清嗓子,道:“请诸位接旨。“
太子,叶、赵三人便齐齐下跪,磕头谢恩:“儿臣/微臣领旨——”
“好,好,你们都是好的。以后要好好办差事,知道了吗?”元治帝如同一个慈祥的长辈般笑眯眯地叫了他们起来,而后向龙椅后靠了靠,抬眸看向面色各异的众臣:“朕要说的就是这些,你们还有什么事吗?”
群臣间鸦雀无声——出了这么大的变动!他们还能有什么话说?!只想元治帝赶快将他们放了,让他们好好去打听打听来龙去脉——
元治帝似是也知道他们的心思,双手在龙椅上一拍,站起来道:“好,既然无事,那就散朝!”
随后便大步走出了金銮殿。皇帝一走,朝堂中的众臣登时如同渐了水的油锅般炸了开来!众人齐齐转过身,不约而同地瞪视向赵宝珠,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说话。
“赵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下官从属吏部,赵大人,我们见过——”
“赵大人,下官乃江南出身,大人想知道什么可以问我——”
赵宝珠耳边嗡得一声,这才发现所有人都在看他,登时吓了一大跳,讶然地看向朝他不断逼近的群臣,不禁后退了一步。
这时,叶京华清冽的声音忽然穿过了他耳边嗡嗡的人声,在赵宝珠耳边炸响:
“宝珠,快走!”
赵宝珠一震,目光越过群臣对上叶京华灿若星辰的双眸,他神情急切,眼中却含着笑意:“快跑啊!”
赵宝珠怔愣了一瞬,接着猛地转过身,拔足狂奔!
“诶、诶——赵大人——”
嘈杂的人声被他甩在身后,赵宝珠像一阵风般跑出金銮殿,只留身后的群臣错愕地瞪着眼睛——还有这一招?!
·
赵宝珠在青石阶上奔跑,穿过层层宫峦,看着赤红色的宫墙快速地往后退去。旁边儿经过的宫人见这么个穿着官服的大人竟然在奔跑,都纷纷震惊地让开道路,目送赵宝珠越跑越远。
赵宝很擅长奔跑,毕竟在益州的深山之中,幼童之间互相追逐就是孩子们唯一的娱乐。
他跑得极快,踩过地上冷硬的石板,听到胸膛中略微急促的呼吸声,感受着脸庞边呼啸而过的冷风,不知不觉就跑出去很远。
待终于停下来之时,赵宝珠才发觉他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宫墙边儿,面前便是一道宫门。
往宫门外望去,远远便能望见街上熙熙攘攘的小贩,窗外飘着各式彩旗横幅的酒楼,喧闹繁华的集市——这正是他初入京城时走上的那条大道。
赵宝珠不禁有些怔忪。
初到京城时,他只管低着头找路,只觉得街上人潮蹿腾,将他裹挟其中,磕磕绊绊地往地上绊。彼时他只能看见街面上那比他们县城都要整齐的青石板,和京城人脚上干净又好看的布鞋,连不远处就是皇城也没看见。
而如今他站在位于高出的宫门前,他不仅能看到人,还能看到天,那些曾让他惊慌不安的人群显得分外渺小。京城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皆是民生。
赵宝珠疏出一口气,想起方才朝堂上的种种,胸口骤然涌上热意,双眼明亮,抬脚迈入了光明之中——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无论是陛下,还是太子,亦或是叶京华,都是他三生有幸才得以相遇的’好风‘。而这青云之志,也得惠及万民,方不算辜负了上天对他的眷顾。
赵宝珠向宫门外迈去,踌躇满志,心中再无阴云。
全文完
第145章 番外(一)
近日来,叶夫人嘴里念叨的只有一件:
“怎么才回来没多久就又要派出去了?”叶夫人斜倚在美人榻上,牵着大儿媳姜氏的手,叹道:“祖宗保佑,让我得了这么两个儿子,好不容易拉扯长大成人了,倒是一个比一个忙,一年到头都见不着几面!”
说罢又道:“人都说生个女儿贴心,偏生我得了个女儿,又早早地给皇家去了!一年到头,更是难见面——”
说到伤心处,叶夫人叹了口气,拿起绢帕按了按眼角。见她如此,姜氏赶忙劝道:“夫人一片慈母之心,可这到底是国事,是皇帝重视我们二少爷和赵大人呢,看看如今这满朝上下还有谁比我们家出来的儿郎更受重用?”
这番话自是说到了叶夫人的心坎上,她勾了勾唇,略带忧愁道:“我是既盼他们出息,又怕他们劳累了。原以为卿儿是个惫懒的,还能多陪陪我,没想到现今差事是一件接着一件,找了个媳妇儿吧,宝珠比他还忙!”
说罢叹了口气,握紧了姜氏的手,感叹道:“如今也只有你还在我身边儿了,要不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姜氏听了婆母这一番明面上是抱怨,实际上是炫耀的话,也只得赔笑道:“夫人这不是白得了个能干的儿子吗?真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福气呢!”
叶夫人被奉承得通体舒泰,有些得意地仰起了下巴:“也是。”复又对姜氏道:“我看待仁儿年岁差不多了,还是早早找人给他启蒙来得好。这书啊,还是得好好念。你看那刘家的,陈家的,书也不好好读,就知道天天在西乐坊的腌臜地方厮混,这回不就被陛下发落了?若是出身勋贵之家反而不如平民知书达理,岂不是贻笑大方?”
叶夫人说着忽然话锋一转,道:“想必太子殿下也是跟着这群人走得太近,才会左了心思!陛下长久来放任他在外头领兵打仗,那些兵痞子知道什么礼数?定是他们将太子带坏了,若是先皇后还在,以她的贤德,绝不会纵太子如此!”
叶夫人皱着眉,语气有些愤恨。姜氏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这话叶夫人敢说,她可不敢听啊!叶夫人在知道了叶京华与太子的争端是从何而来后,就对太子颇有微词,一想到这么些时日来太子竟然都在觊觎她的儿媳,还敢对叶京华动手段,叶夫人就气得恨不得自己去找太子子理论一番。
君夺臣妻,是为大乱!
况且这太子殿下还一直是他们家卿儿的好友,朋友之妻不可戏的道理,难道他不懂?!
叶夫人一想到此事就火冒三丈——想起先前太子是不是就往叶家跑,她还觉得这位殿下十分仗义,没成想都是冲着宝珠来的!
如此不知廉耻,亏得他还是储君!
“若不是先皇后娘娘英年早逝,我必定会进宫去和她理论一番!”叶夫人愤愤道。
姜氏在一旁听得冷汗直冒,也辛苦她们早就屏退了左右,她见叶夫人气得不轻,赶忙软声劝道:“夫人息怒——这太子殿下不是眼看着就要去北边儿了吗?往后二少爷和赵大人去了江南,一南一北的也见不到,想来慢慢的心思也就淡了。”
闻言,叶夫人的神情略微缓了缓,点了点头道:“陛下英明决断,还是隔开些好。”
随即她想了想,又问:“我记得之前太子不是已经定了亲了吗?”
姜氏道:“夫人说的是明德公府上的二小姐吧,说是还没嫁呢。”她说着,也是叹道:“她倒是个痴心的,太子失踪后陛下曾想下旨让他们的婚约作废,好让她另行婚配,她怎么都不肯,这拖着拖着,年岁眼看着都大了——”
叶夫人闻言蹙眉道:“那陛下哪儿怎么说?”
太子是储君,那是不可能不成亲的,可以说延续国祚香火也是储君的职责之一,太子二十好几了都还没成亲,本就奇怪。
姜氏道:“我那日听大少爷说……原本陛下是想让他们来年就成亲的,只是这会儿突然将太子殿下派去了北边,这一拖,又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了——”
闻言,叶夫人不满地蹙了蹙眉,手紧紧捏住了绢帕。可以说她现在是除却元治帝外满京城最关心太子婚事的人了!只盼着太子赶紧娶亲,最好找一位厉害点儿的太子妃,省得一天到晚往宝珠身上动歪心思!
叶夫人扭着帕子沉思了一会儿,断然道:“不行!”她抬头望向姜氏,道:“在他们去江南之前,得把酒摆了才是。”
姜氏闻言一愣,神情严肃了些:“夫人的意思是——”
叶夫人压低了声音道:“听闻江南的烟花之地,不仅有乐坊,还有许多——”姜氏闻言大吃了一惊:“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