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明珠就此蒙尘,赵宝珠想到。他胸中若有千吨重石压在心头,想起之前右侍郎说得话,咬了咬唇——光靠他自己还是不行,还是得想出个于日后万年有益的法子才行。
·
过了几日,赵宝珠随吏部左、右侍郎一起上朝。
为了迎接太子归朝,元治帝辍朝了大半个月,待太子将要紧的朝臣接见了个遍之后,才重新开朝。
由此也可见得皇帝对太子宠幸之深。
赵宝珠是个五品官儿,只能堪堪站在百官的最后排,基本往后面退半步,就会走到殿外。趁着元治帝还没来,赵宝珠探头探脑地看了一眼,在人群中找到了叶京华——他站在户部尚书良康身后,长身玉立,头戴乌纱帽,倒是很有官员的样子。
赵宝珠松了口气,紧张的心情微微平复了些许,恭敬地低下头等着开朝。
不出半刻,殿堂外边响起了夏内监尖细的声音:”皇上,太子殿下到——”
刹那间,殿上的气氛为之一震,百官纷纷朝金殿最前方投去目光。赵宝珠也跟着抬起头,睁大了眼睛向前往去,便见一个着玄赤双色龙纹盘云袍,头戴九珠朝冠的青年人跟着元治帝走进来。
来人正是太子。
赵宝珠的眼眸亮了亮,伸长了脖子试图看清太子的面孔,却只能看见男子虎虎生威、大步流星地从大殿左侧走到元治帝下手第一位,留给百官一个高大的背影。
赵宝珠看着那抹背影,脑子里却想起从前在乡间小路上走着,不经意间看到’铁牛哥’在远处的田地里辛勤劳作的背影。
他盯着远处太子的背影看了一会儿,那股沉稳与坚定依旧在,但独属于’铁牛’的憨厚似乎被洗去了,取而代之的一股矜贵却冰冷的气质。
赵宝珠想起了最初见到叶京华的时候,他身上也有股倦怠的疏离。
赵宝珠心情有些复杂,到底是移开了目光。
然而,就在他收回目光的档口,忽然撞上了双略带冷意的眼眸。
数列官员之前,叶京华偏过小半张脸,正冷冷地看着他。
赵宝珠下意识地抖了一下,胸中闪过一瞬的心虚。
过了一息才忽然反应过来,少爷瞪他干什么?赵宝珠蹙了蹙眉,睁大了眼睛理直气壮地瞪回去。前方,叶京华眯了眯眼,将头转了回去,留给他一个乌黑的后脑勺。
赵宝珠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对了,少爷告诉过他要离太子远一点,但是难道看也不能看吗?赵宝珠有些疑惑。
但很快他就不能在想这件事了,因为元治帝在说了一通太子还朝是如何如何祖宗庇佑,太子去祭祖天降祥瑞,来年必定风调雨顺后,忽然话锋一转说到了青州的事情上。
“如今官吏中纪律涣散,利用职权之便,与乡豪式绅勾结,收刮民脂民膏之巨贪层层叠出,实在是令朕无比惊愕!”元治帝一挥手,命身边的夏内监道:“你、念!”
夏内监立即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高声道:“青州知府,贪墨白银数十万两,侵占良田数万亩,粮食数万担,处秋后问斩;扬州按查使齐路,贪墨白银百万,强抢民女,侵占民宅——”
随着夏内监念出一个又一个名字,堂下的百官的头越来越低,宛若一团阴云渐渐在头顶成型——众人都知道,这是在杀鸡儆猴呢!
众官都暗自捏了把汗,他们心里都清楚元治帝对如今姻亲盘踞纠葛的官场不满许久,不知此次元治帝是否是想趁此良机彻底清算一波官场,元治帝却再次话锋一转,说到了青州头上:
“因着巨贪一事,如今青州知府与无涯县县令的位子空了除开,朕有意在此地率先推行税制,你们谁有合适的人选推荐,现在就提出来。”
此话一出,众官皆是一愣,赵宝珠则是一喜。他这段时间来一直担忧无涯县的事,每次想起来都害怕继任者是个庸才,或者又是个心术不正的,若是这样,无涯县的百姓怎么办?他先前的改革也将付诸东流。
若是新税律的改革将在青州率先试行,那真是一件大好事!赵宝珠转了转眼珠,这样青州就不再是之前的偏僻穷酸之地,青州的重要性一提高,想必定有能人争相想担此任,对百姓也是一件好事啊!
然而,他心中的喜悦很快就被困惑代替了。
百官之中无竟然无人应声。
沉默的时间越久,赵宝珠的眉头便皱得越紧,神情逐渐沉了下来,隐约透出几分怒气。
因为他在百官脸上看到的,既不是惊讶,也不是兴奋,而是一种沉默中混合这些许退缩的神情,一个个头都快低到地板上了,似乎是生怕元治帝点到自己头上。
第114章 听墙角
青州到底是个又穷又偏僻的地方,先前有尤氏等一干世豪乡绅,往哪儿做官还多少能捞点儿油水。如今乡绅被打了个七七八八,百姓是好了,官府可就穷了啊!虽然元治帝有意在青州试行新税律算是给了当地官员一个表功的机会,但那也是一桩麻烦事,能做成自然好,可若做不成呢?
在场的百官无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麾下之人跟着他们,也是指望着能捞到点儿好处,这种吃力还不一定讨得到好处的事情……还是需要谨慎。
百官沉默的时间越久,赵宝珠的脸色就越差。到了最后,赵宝珠面色黑如锅底,全忘了来上朝前右侍郎对他嘱咐的要低头好好听着、不要乱说话的事情,一双眼眸中状似要喷出火,怒气冲冲地盯着满堂百官。
上首的元治帝见许久没人应答,悠悠道:“怎么,都没有可举荐的人吗?”语气中听不出高兴还是不高兴。
闻言,赵宝珠神情一振,当即就要出列说话,却被右侍郎眼疾手快地抓住一把塞到身后。
就在这个空挡,前头的太子忽然上前一步,对元治道:
“父皇,诸位大人许是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此事不如交给吏部去办。”
这句话适时地给了群臣和元治帝一个台阶下。元治帝点了点头:“也好。这件事就交给吏部吧,定得选个能用之人。”
左、右侍郎此时齐齐站出来,朝元治帝俯身作揖:“臣等遵旨。”
元治帝满意地点了点头,这篇章就算是掀过去了。
赵宝珠在后头,见事情落到了吏部,到底是暗暗松了口气,可想到方才百官沉默不语的样子,还是很生气。
散朝后,众官顺着宫墙往南华门外走,相熟的官员三两凑在一起说话。右侍郎趁机将赵宝珠提溜到了一边,很严肃地批评他:
“刚刚在朝上你乱窜什么?都说了让你好好听着就是!青州要选新官上去关你什么事,嗯?你难不成还想回去当县令不成?”
“我今天就告诉你,你是皇帝金口调到吏部的,生是吏部的人死是吏部的鬼!除非是陛下发话,你就好好给我在这儿呆着!”
赵宝珠被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有些蔫吧地低下头:“大人,我知道错了。我……我就是太着急了。”
右侍郎看着面前少年低垂的脑袋,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也不知哪来的一身牛劲头,唰得一下就窜出去了!他都差点没拉住!他这副老胳膊老腿,到头来还要做这种事——
“侍郎大人。”
就在这时,有人叫住他们,右侍郎一回头,便见是叶京华来了,立即像抓住了救星:“叶二,这人我交给你了,你可得好好说说他。”
叶京华走到赵宝珠身边,对右侍郎笑了笑:“麻烦大人了。”
右侍郎见他来了,也懒得再管他们小两口的事儿,摆了摆手便转头往外走了。
角落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赵宝珠垂头丧气的,不说话,也没朝前走。叶京华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抬起手,用手掌压了压少年的发顶:
“生气了?”
赵宝珠抿了抿唇,低着头没回话。
叶京华的手顺着他的头发滑到后颈处,捏了捏:“朝上的事情……倒也算是预料之中。”
改革税律之事是户部在弄,说是户部,其实说到底就是叶京华在牵头。要在青州率先推行,也是不想青州就此又沦落为边缘之地,只要有中央的重视在,派过去的人便不会太差,也免得赵宝珠日夜悬心那边儿的百姓过的不好。
赵宝珠闻言,生气地抬起头看向叶京华:“少爷还说呢!你看看那朝上的情形,他们、他们根本就不在意百姓的死活,我知道,他们定是嫌青州穷,事情又难办,所以都不愿意去!”
赵宝珠尤自生着气,却不知隔墙有耳。
他们所在的地方乃皇宫外围,虽然还未出最后一道宫墙,离外头却已是很近了。然而赵宝珠和其他很多官员不知道的是,若从高处俯视,此处与内廷一处花园离得特别近。该花园引了活水围了一汪水滴状的琥珀,在泪滴最北端,有着几丛砌成台子的灌木。
此时,元治帝正站在灌木台子上,贴着墙听外边的声音。
夏内监在一旁看得心惊胆颤,压低了嗓子道:“哎呦,我的陛下……您小心点!”
·
过了几日,赵宝珠随吏部左、右侍郎一起上朝。
为了迎接太子归朝,元治帝辍朝了大半个月,待太子将要紧的朝臣接见了个遍之后,才重新开朝。
由此也可见得皇帝对太子宠幸之深。
赵宝珠是个五品官儿,只能堪堪站在百官的最后排,基本往后面退半步,就会走到殿外。趁着元治帝还没来,赵宝珠探头探脑地看了一眼,在人群中找到了叶京华——他站在户部尚书良康身后,长身玉立,头戴乌纱帽,倒是很有官员的样子。
赵宝珠松了口气,紧张的心情微微平复了些许,恭敬地低下头等着开朝。
不出半刻,殿堂外边响起了夏内监尖细的声音:”皇上,太子殿下到——”
刹那间,殿上的气氛为之一震,百官纷纷朝金殿最前方投去目光。赵宝珠也跟着抬起头,睁大了眼睛向前往去,便见一个着玄赤双色龙纹盘云袍,头戴九珠朝冠的青年人跟着元治帝走进来。
来人正是太子。
赵宝珠的眼眸亮了亮,伸长了脖子试图看清太子的面孔,却只能看见男子虎虎生威、大步流星地从大殿左侧走到元治帝下手第一位,留给百官一个高大的背影。
赵宝珠看着那抹背影,脑子里却想起从前在乡间小路上走着,不经意间看到’铁牛哥’在远处的田地里辛勤劳作的背影。
他盯着远处太子的背影看了一会儿,那股沉稳与坚定依旧在,但独属于’铁牛’的憨厚似乎被洗去了,取而代之的一股矜贵却冰冷的气质。
赵宝珠想起了最初见到叶京华的时候,他身上也有股倦怠的疏离。
赵宝珠心情有些复杂,到底是移开了目光。
然而,就在他收回目光的档口,忽然撞上了双略带冷意的眼眸。
数列官员之前,叶京华偏过小半张脸,正冷冷地看着他。
赵宝珠下意识地抖了一下,胸中闪过一瞬的心虚。
过了一息才忽然反应过来,少爷瞪他干什么?赵宝珠蹙了蹙眉,睁大了眼睛理直气壮地瞪回去。前方,叶京华眯了眯眼,将头转了回去,留给他一个乌黑的后脑勺。
赵宝珠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对了,少爷告诉过他要离太子远一点,但是难道看也不能看吗?赵宝珠有些疑惑。
但很快他就不能在想这件事了,因为元治帝在说了一通太子还朝是如何如何祖宗庇佑,太子去祭祖天降祥瑞,来年必定风调雨顺后,忽然话锋一转说到了青州的事情上。
“如今官吏中纪律涣散,利用职权之便,与乡豪式绅勾结,收刮民脂民膏之巨贪层层叠出,实在是令朕无比惊愕!”元治帝一挥手,命身边的夏内监道:“你、念!”
夏内监立即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高声道:“青州知府,贪墨白银数十万两,侵占良田数万亩,粮食数万担,处秋后问斩;扬州按查使齐路,贪墨白银百万,强抢民女,侵占民宅——”
随着夏内监念出一个又一个名字,堂下的百官的头越来越低,宛若一团阴云渐渐在头顶成型——众人都知道,这是在杀鸡儆猴呢!
众官都暗自捏了把汗,他们心里都清楚元治帝对如今姻亲盘踞纠葛的官场不满许久,不知此次元治帝是否是想趁此良机彻底清算一波官场,元治帝却再次话锋一转,说到了青州头上:
“因着巨贪一事,如今青州知府与无涯县县令的位子空了除开,朕有意在此地率先推行税制,你们谁有合适的人选推荐,现在就提出来。”
此话一出,众官皆是一愣,赵宝珠则是一喜。他这段时间来一直担忧无涯县的事,每次想起来都害怕继任者是个庸才,或者又是个心术不正的,若是这样,无涯县的百姓怎么办?他先前的改革也将付诸东流。
若是新税律的改革将在青州率先试行,那真是一件大好事!赵宝珠转了转眼珠,这样青州就不再是之前的偏僻穷酸之地,青州的重要性一提高,想必定有能人争相想担此任,对百姓也是一件好事啊!
然而,他心中的喜悦很快就被困惑代替了。
百官之中无竟然无人应声。
沉默的时间越久,赵宝珠的眉头便皱得越紧,神情逐渐沉了下来,隐约透出几分怒气。
因为他在百官脸上看到的,既不是惊讶,也不是兴奋,而是一种沉默中混合这些许退缩的神情,一个个头都快低到地板上了,似乎是生怕元治帝点到自己头上。
第114章 听墙角
青州到底是个又穷又偏僻的地方,先前有尤氏等一干世豪乡绅,往哪儿做官还多少能捞点儿油水。如今乡绅被打了个七七八八,百姓是好了,官府可就穷了啊!虽然元治帝有意在青州试行新税律算是给了当地官员一个表功的机会,但那也是一桩麻烦事,能做成自然好,可若做不成呢?
在场的百官无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麾下之人跟着他们,也是指望着能捞到点儿好处,这种吃力还不一定讨得到好处的事情……还是需要谨慎。
百官沉默的时间越久,赵宝珠的脸色就越差。到了最后,赵宝珠面色黑如锅底,全忘了来上朝前右侍郎对他嘱咐的要低头好好听着、不要乱说话的事情,一双眼眸中状似要喷出火,怒气冲冲地盯着满堂百官。
上首的元治帝见许久没人应答,悠悠道:“怎么,都没有可举荐的人吗?”语气中听不出高兴还是不高兴。
闻言,赵宝珠神情一振,当即就要出列说话,却被右侍郎眼疾手快地抓住一把塞到身后。
就在这个空挡,前头的太子忽然上前一步,对元治道:
“父皇,诸位大人许是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此事不如交给吏部去办。”
这句话适时地给了群臣和元治帝一个台阶下。元治帝点了点头:“也好。这件事就交给吏部吧,定得选个能用之人。”
左、右侍郎此时齐齐站出来,朝元治帝俯身作揖:“臣等遵旨。”
元治帝满意地点了点头,这篇章就算是掀过去了。
赵宝珠在后头,见事情落到了吏部,到底是暗暗松了口气,可想到方才百官沉默不语的样子,还是很生气。
散朝后,众官顺着宫墙往南华门外走,相熟的官员三两凑在一起说话。右侍郎趁机将赵宝珠提溜到了一边,很严肃地批评他:
“刚刚在朝上你乱窜什么?都说了让你好好听着就是!青州要选新官上去关你什么事,嗯?你难不成还想回去当县令不成?”
“我今天就告诉你,你是皇帝金口调到吏部的,生是吏部的人死是吏部的鬼!除非是陛下发话,你就好好给我在这儿呆着!”
赵宝珠被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有些蔫吧地低下头:“大人,我知道错了。我……我就是太着急了。”
右侍郎看着面前少年低垂的脑袋,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也不知哪来的一身牛劲头,唰得一下就窜出去了!他都差点没拉住!他这副老胳膊老腿,到头来还要做这种事——
“侍郎大人。”
就在这时,有人叫住他们,右侍郎一回头,便见是叶京华来了,立即像抓住了救星:“叶二,这人我交给你了,你可得好好说说他。”
叶京华走到赵宝珠身边,对右侍郎笑了笑:“麻烦大人了。”
右侍郎见他来了,也懒得再管他们小两口的事儿,摆了摆手便转头往外走了。
角落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赵宝珠垂头丧气的,不说话,也没朝前走。叶京华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抬起手,用手掌压了压少年的发顶:
“生气了?”
赵宝珠抿了抿唇,低着头没回话。
叶京华的手顺着他的头发滑到后颈处,捏了捏:“朝上的事情……倒也算是预料之中。”
改革税律之事是户部在弄,说是户部,其实说到底就是叶京华在牵头。要在青州率先推行,也是不想青州就此又沦落为边缘之地,只要有中央的重视在,派过去的人便不会太差,也免得赵宝珠日夜悬心那边儿的百姓过的不好。
赵宝珠闻言,生气地抬起头看向叶京华:“少爷还说呢!你看看那朝上的情形,他们、他们根本就不在意百姓的死活,我知道,他们定是嫌青州穷,事情又难办,所以都不愿意去!”
赵宝珠尤自生着气,却不知隔墙有耳。
他们所在的地方乃皇宫外围,虽然还未出最后一道宫墙,离外头却已是很近了。然而赵宝珠和其他很多官员不知道的是,若从高处俯视,此处与内廷一处花园离得特别近。该花园引了活水围了一汪水滴状的琥珀,在泪滴最北端,有着几丛砌成台子的灌木。
此时,元治帝正站在灌木台子上,贴着墙听外边的声音。
夏内监在一旁看得心惊胆颤,压低了嗓子道:“哎呦,我的陛下……您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