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件事……是我做的不对。”他听到叶京华一晚上都没睡,有点心疼,但很快又道:“那无论如何,这都不管李管事的事,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他拿李管事出气干什么。”
  他说着,似是气不过一般,跺了下脚:“不行,我去跟他说。”
  说罢,便转身向屋内跑去,留下三人诧异地张大嘴,看着他的背影。赵宝珠话里的’他’自然是叶京华。方勤、方理两人敏锐地察觉到赵宝珠对叶京华的态度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以往两人就是很亲密的,可到底隔了一层,赵宝珠对叶京华依恋之余,还十分崇拜,甚至有些时候还有点儿诚惶诚恐。
  而如今,那层隔阂消失了。方勤思虑良久,才想出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似是还未成亲时,乡下来的姑娘觉得自己配不上高门绣户的公子,小心翼翼地学着城里的贵女涂脂抹粉,然而待真结了亲,就露出了河东狮的真面目,贵公子到了她面前也得跪搓衣板儿。
  男朋友得哄着,老公自然是打得骂得。
  邓云迷迷糊糊的,只是挑起眉,拿手肘戳了戳其他方勤:“诶,宝珠当了官就是不一样哈,气势怪唬人的。”
  又说:“诶,要不我们也去看看?”
  几人对视一眼,到底是好奇,于是默不作声地采纳了悄悄跟了上去,进了主屋,却也不敢靠的太近,就站在前厅内,竖起了耳朵。幸而在里屋的叶京华没有屏退周遭下人,他们也算不上偷听。
  不一会儿,他们便听见了赵宝珠的声音:“少爷,你干嘛赶走李管事?”
  屋内,叶京华正忙着布置他们以后的’婚房’,将赵宝珠钟爱的那只暹罗国的小象摆件放在床头。闻言,他动作一顿,缓缓转过身来:
  “怎么了?”叶京华抬手将赵宝珠揽近些,垂眼温声道:“他做错了事,自然该受到惩罚。”
  赵宝珠不赞同地皱起眉:“李管事有什么错?是我执意要走的,他拦了我,也给了我钱银,那二十两银子帮了我许多忙,少爷要怪也该怪我。”
  叶京华闻言,沉默了一瞬,抬眸道:“……他篡改你的信件,放在别的府里,只此一件已够将他赶出去。”
  赵宝珠顿时噎住,这话叶京华说得很在理,让他无法反驳。赵宝珠思虑了一瞬,他当然还能找理由跟叶京华继续争论下去,但那很麻烦,赵宝珠选择了最快捷的方法。他伸手揪住叶京华的衣袖,嘟起嘴道:
  “我早已经原谅李管事,我不管,你明天就去接他回来。”
  声音黏黏糊糊,还摇了摇叶京华的衣摆。
  叶京华立即投降,道:“好。”
  赵宝珠大获全胜,外头偷听的几人大受震撼,微不可查地屏住呼吸,互相对视了一眼。若是李管事在,见他们小夫妻如此恩爱,大概会感动得老泪纵横,但外头的几个单身汉显然还境界不够,眼见着在他们面前从来是冷面冷清的叶京华这般’听话’,都十分不适应。
  更有甚过,过了一会儿,一阵衣物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两人像是抱在了一块儿,他们听到叶京华低沉了声音:
  “亲一个。”
  那声音听得三人从身上到背上起了一阵排鸡皮疙瘩。
  不知赵宝珠到底亲没亲,总之他们三个人是听不下去了,纷纷低头敛眸,绕开一众红着脸的丫鬟,悄无声息地从哪来回哪去了。
  ·
  当夜,小叶府里摆了接风酒,叶夫人将本家里备下的酒菜都送了过来,够全府上下的所有下人吃三天。
  赵宝珠喝了几杯酒,又在叶家比他衙门上主屋还大的浴房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舒舒服服地躺在铺了大红锦绣的被子上,却怎么都睡不着。
  叶京华今夜很规矩,没对刚沐了浴跟块香甜小点心般的赵宝珠动手动脚,只是揽着他,一下下拍着赵宝珠的背,低声哄着:
  “怎么了?”
  赵宝珠双臂环着他的脖子,脸埋在叶京华的颈窝里,一下一下蹭着他,哼唧道:“……明天面圣,我紧张。”
  明日他们便要进宫述职。
  赵宝珠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皇帝,只遥遥觉得元治帝是名极英明的君主,他既兴奋又惶恐,生怕自己不会说话,在元治帝跟前会丢叶京华的脸。
  叶京华闻言,低低笑了两声,抱紧了赵宝珠,带着安抚意味的吻不断落在少年面上:“不怕,圣上不会为难你。”
  元治帝到底先前的乌龙抱有些许愧疚,明天头一次见妻弟的小媳妇儿,就算赵宝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元治帝大概也只会慈祥地笑两声。
  可赵宝珠到底紧张,安静不下来,叶京华不得不叫人熬了浓浓的安神汤来,喂赵宝珠喝了下去,才勉强将人哄睡着。
  ·
  第二日,天还不亮,叶京华与赵宝珠便换好了官服,乘坐马车进宫面圣。
  出来接应他们的还是夏内监,他将两人引到御书房旁边西暖阁坐着,说元治帝下了朝便会来。大正月刚刚过完,想见元治帝的人不少,但显然叶京华和赵宝珠排在第一梯队,不用在宫外苦等。
  赵宝珠惴惴不安地等着。额头上紧张地出了一头冷汗。
  四周侍候的太监宫女低眉敛目,不发出一点声音,基本跟死人没什么两样。暖阁里气氛十分凝滞,只有炭盆中时不时发出一点火花迸溅的声音。越安静,赵宝珠就越紧张,连放在腿上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叶京华看了他一眼,暗自在桌下伸出手,借着宽大的袖袍握住了赵宝珠的手。
  不知过了多久,暖阁外终于传来夏内监拉长声音的通报声:“皇上驾到——”
  暖阁内,所以太监宫女跪了一地,叶京华与赵宝珠站起来,朝入口处俯身行礼。
  不过半息,一只金绣盘龙踏云靴踏入,元治未露面,声音先到了:“都起来。”
  暖阁内的众人又哗啦啦地站起来。
  元治帝走入暖阁中,精神烁立的脸上满是喜意,一双虎目炯炯有神,一进门便先看向了叶京华,喝道:“慧卿,你小子还知道回来!”
  其中熟稔的语气让赵宝珠睁大了眼,叶京华却像是习惯了似的,垂着眼道:“幸赖圣上所召,臣等回京述职。”
  “好好好——”元治帝连称三个’好’字,拍了拍叶京华的肩膀,赞赏道:“你那封奏疏写的极好,若不是你与盛渊上奏详叙,朕还不知道税律中竟有如此漏洞,此事朕必得记你大功一件!”
  赵宝珠闻言,诧异地看向叶京华。他不知道的是,叶京华的奏疏中不仅陈述了青州州府与当地乡绅尤氏勾结乱政之事,还阐明了当今大行课税律法的漏洞。生丝税一事不止在无涯县有,在其余洲县也有同样的情况,而这种乱象之所以会出现,虽和青州知府的腐败有关,可究其根源,还是与税法中本就存在的漏洞有关。
  叶京华人不在州府上,是因为青州州府实则没有太多事情需要了解,说到底,那前任知府陈斯也不过是个地方小吏。这样的人再贪,也作不出什么大乱子来。
  而税律就不一样了。叶京华花了小半年研习税律,一点点陈清其中的漏洞,再加上辽东巡抚盛渊在其治下观察到的实际问题,将实证辅以理论,上奏给了元治帝。
  赵宝珠更不知道的是,那封奏折上不仅属了辽东巡抚和叶京华的名,还加上了他的名字。甚至他的名字还是与叶京华并排呈上去的。
  叶京华听了元治帝的赞赏,脸上没有什么多余的情绪,而是俯身,让开了些许位置:“回陛下,此功臣万不敢擅揽,能揭发税法之乱,首功当属赵大人,没有他于无涯县矜业于税制,勇斗贼人尤氏,我等必定还蒙在鼓里,无有追根溯源,清弊通政之机。”
  赵宝珠站在一边儿,听到叶京华话里的’赵大人’,一时还没听懂是在说谁。在元治帝看过来,他才猛然反应过来,当即噗通一下跪在地上,结结实实地向元治帝磕了个响头:
  “臣、臣无涯县县令赵宝珠,见过皇上!”
  他这一下磕得瓷实,若不是赵宝珠天生头铁,换个人早磕晕过去了。赵宝珠声音洪亮,头一次面圣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磕巴了一下,只好把过年的吉祥话都说了一遍:
  “祝皇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岁岁平安,洪福齐天!”
  第89章 对奏
  赵宝珠跪下去时就是’咚’一声,磕头的时候又是’咚’的一声,听得生下来就见人跪的元治帝都不禁牙酸。
  夏内监站在身后,眉尾颤了颤,不禁抬眸看了赵宝珠一眼。
  这孩子也太老实了些!这小头磕得砰砰砰的,还不得给人心疼坏了。
  不得不说,夏内监伴随元治帝多年,很能揣测帝王的心思。元治帝本没想让赵宝珠跪,谁知一个没看住,这孩子瓷瓷实实地就跪下去了。元治帝暗地里转过眼,往叶京华脸上看了一眼,果然见他古井无波的脸上出现一道裂痕,目光落在地上蜷成一团的少年,眉心不自觉地蹙了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