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接着引申成他不敬畏皇权……
  不得不说,但凡能当官的,大都有些被害妄想症。
  低阶官员怕被上司打压,也怕成为背锅侠。
  中阶官员怕下属反水,也怕被对手攻坚。
  高阶官员怕猪队友拖后腿,更怕上位者忌惮。
  铁柱和苏时恩身为妥妥的低阶官员,他俩怕的也不少。
  铁柱怕媳妇跑了,怕钱丢了,怕主子不给他饭吃。
  现在的苏时恩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韩泽玉整出幺蛾子。
  从京城远道而来的非著名状师韩泽玉,正翻看着《刑律四百六十条》。
  表示不要打扰他学习,耽误他上进,影响他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苏时恩无语……
  装,继续装,可劲儿装,倒看你能装多久!
  对于何秀才的判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由本县县令当堂训示后,施以杖责二十之刑,最终褫夺秀才功名,终生不录。
  考虑到老秀才已年过半百,多少给他留些脸面,并未公开行刑。
  可即便如此,老秀才自觉颜面尽失,以养伤为由,从此后更是鲜少踏出家门,几乎断了所有交际。
  而作为这件事的源头,真正的“何梦莹”在目睹父亲的惨状后,则是以泪洗面,后悔不已。
  老秀才被抬上马车后,县太爷索性将何老大一并提审了。
  何老大才三十出头,年轻力壮,肯定扛揍,赏他三十大板,也算是对苦主有个交代。
  了却心事的何梦莹心态更加平和,她难得强势一回,带着母亲一同上路。
  老太太不想拖累女儿,何梦莹经某韩姓高人指点,使出苦肉计。
  “哥哥们都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只有我孤单一人,形单影只。您的身体不好,年岁也不小了,给女儿个机会,让我尽尽孝心吧!”
  此言一出,眼泪一掉,拿下个淳朴的老太太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经过几日的治疗,老太太也能在女儿的搀扶下走上几步。
  队伍里只有三名女性,加起来一百多岁,平日里主要负责内勤工作。
  三个人在一辆马车上,也不会拖累队伍行进的速度。
  这一路上,韩泽玉吃吃喝喝的好不快活。
  果然忧郁宅男路线不适合活泼好动的他,他就喜欢四海为家,浪迹天涯的感觉。
  结果浪了没几天,韩泽玉惊喜的发现,其实他还可以更浪一些。
  韩泽玉站在山脚下,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鼻腔里顿时充满了草木清香,混杂着泥土的芬芳。
  纯天然,无污染的森林氧吧,感觉每呼吸一口,都像是在洗涤心灵一样。
  天边偶尔有几缕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来,照在山间的雾气之上,形成一道道朦胧的光柱,美的如梦似幻,宛如仙境。
  山也不再是那种光秃秃的、棱角分明的山,这里的山是连绵起伏的。
  山体被茂密的树木所覆盖,阳光照射下,看起来绿得发亮。
  山间不时有溪流蜿蜒而下,水声潺潺,清澈见底,偶有几片落叶随水流飘荡,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沿着山路缓缓前行,脚下的泥土松软而湿润。
  韩泽玉运转异能,吸收着土壤之中的能量,对于这里的气候和地貌均感到适应良好。
  其他人没有韩泽玉那样强悍的适应能力,又都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
  自打进入川渝地带后,就觉得鼻子发痒,总想打喷嚏。
  苏时恩吃过不少麻辣口儿的菜,都是韩泽玉研究的菜式。
  他觉得这里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辛辣味儿。
  天色渐晚,山间的雾气愈发浓重,远处的山峰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般缥缈出尘。
  韩泽玉欣赏着远处。美景,肚子开始不争气的叫了起来,这就是饮食清淡的后果。
  他决定了,从明天开始,他要做回肉食动物。
  别跟他说人活着就得感受饥饿,饥饿有助于长寿。
  曾经他一米九二的身高,一百七十斤的体重,在末世饿的像非洲难民一样,不到半年时间,体重降了快三十斤。
  至于说保持饥饿是长寿的秘诀,这点韩泽玉确实无从反驳。
  丧尸大军天天咧着张血盆大口,见人就咬,始终保持饥饿,不被爆头的话,从某种层面来讲,也确实获得了永生。
  翌日清晨。
  韩泽玉跟苏时恩上山打猎,他挖坑,苏时恩捡漏。
  二人配合默契,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是收获满满。
  韩泽玉所过之处,土地变得平整,山路也变得清晰明了。
  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他们怎么觉得山路这么好走呢?
  不仅能天天吃肉,还能捡着猎物,身受重伤的就变成盘中餐,活物就带去下一个集市卖钱。
  他们还没到达目的地,也没正式上岗,手中竟是有了余钱。
  跟着苏通判有肉吃,有钱赚,有好日子过。
  不愧是能给普通黑马戴金链子的“穷翰林”,大家表示心向往之。
  苏时恩淡定的接受着各种目光的洗礼,有敬佩的,有羡慕的,有狂热的,也有疑惑的。
  作为资深背锅侠,苏时恩表示习以为常了。
  对,他就是如此优秀。
  没错,那些坑都是他挖的。
  打猎嘛,手到擒来的日常操作而已。
  夸!使劲儿夸!大胆的夸!他接得住!
  对于苏时恩的沉浸式体验,铁柱抓心挠肝的也想尝试一番。
  他也想当背锅侠,在一众小弟面前装上一把,彰显大哥威仪。
  只可惜名额有限,机会难得,这文武双全、英勇果敢、足智多谋的形象,算是彻底被苏时恩立住了。
  小齐和方俊抱团取暖中,在这个团体里,像他们这么清醒的人已是凤毛麟角了。
  第474章 官不修衙
  苏时恩的通判府设在蜀州地界的东川府内,官署衙走的是质朴简约路线。
  通判主要负责辖区内的行政、军事、司法等各项事务。
  听起来管辖范围很广,可这个职位实际上挺悠闲的,现在春耕已过,也确实没多少政务需要他处理。
  韩妲己迷惑苏纣王,他想去看看今科同进士,方某俊,斥巨资全款购入的官位长什么样?
  这欢欣雀跃的小样儿,就差将八卦二字直接写脸上了。
  苏时恩诚恳发问:“你还能更损一点儿吗?”
  韩泽玉斩钉截铁的回答:“我能!”
  苏时恩不想再问了,他要及时止“损”。
  新官到任后,需要出示委任状和身份证明。
  地方官府检查各种印章、文书的真实性,以及核实官员的外貌特征等信息是否与记录相符。
  核验无误后,苏时恩正式与代理官员进行交接。
  上一任的通判年后就没再来过,听说是染了急症去世的。
  也就是说,这个职位已经空出四个月了。
  看着手中薄薄的几本册子,苏时恩再次确定,蜀州通判就是个摆设。
  这位代理官员态度恭敬,说话条理分明,不卑不亢,用起来应当挺顺手的。
  苏时恩在征询了对方意见后,将人留下来做了师爷。
  韩泽玉对于此人的评价就三个字:“老油条”,且是个颇有心气儿的老油条。
  苏时恩做的对,这样的人用着顺手,在他反水之前,将人处理掉就好了。
  政务交给了师爷代管,苏时恩闲着也是闲着,办完入职手续后,跟着方俊去走马上任。
  进入到东川府下属地带,他们发现这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
  可当他们来到三省交界的华宁县时,才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民生疾苦。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宁县的县衙。
  都说官不修衙而修校,僧不修庙而修德,可这县衙也太破了。
  几人站成一排,在衙门前驻足观望那扇斑驳的朱漆大门。
  门楣上的匾额早已褪色,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
  门前的石狮子残缺不全,一只耳朵不知何时断裂了,看起来显得格外凄凉。
  方俊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还夹杂着些许腐朽的气息。
  踏入县衙大门,果不其然,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破败的景象。
  院中的青石板早已碎裂,杂草从缝隙中顽强的钻出,肆意生长。
  廊柱上的漆皮剥落,露出灰白色的木头。
  几名衙役懒散的靠在墙边,见有人进来,也只是微微抬眼,没什么表示。
  衙役的衣衫洗到发白,神情倦怠,显然早已习惯了这种懒散的日子。
  华宁县的百姓虽称不上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显而易见的生活并不富足。
  街市上,摊贩的叫卖声有气无力,行人步履匆匆,脸上难见笑容。
  这破败的衙门,懈怠的衙役,贫苦的百姓,都是方俊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