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7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实在的,魏夫人的确还是挺喜欢锦娘为人的,不多事,说话一般只说好听的话。和自家联宗之后,除了必要往来,从来不会靠着自家做什么,甚至人家过的好了,也不骄矜。
  这次七郎媳妇的嫁妆比范氏和王氏都厚,着实也是给自己长脸了。
  更别提筠姐儿进门之后,前几日她没有胃口,她说辣菜能开胃,做的粉红色的辣菜萝卜,用描金的白釉碟装着,她还真的提了胃口。
  还给自己做了缎面抹额,上面绣着牡丹花,态度也是极恭敬的。
  再说自己的儿子自己知晓,一有空就往家里跑,还不是因为娶了儿媳妇,以前可没这么勤快。
  这些她自然不会跟锦娘说,锦娘也不会贸然问自己女儿如何,二人都心里有数。
  从魏家回来一会儿,锦娘让丫头们捶腿捏肩膀,坐马车去两府,舟车劳顿了大半天,浑身散架似的。
  “娘子,会珠送了冰糖雪梨汤过来。”外面的小丫头道。
  锦娘道:“送进来吧。”
  她吃完一碗甜汤,睡了一觉,醒过来时,天已经擦黑了。
  正好蒋羡从外面回来 ,锦娘打了个哈欠:“今日出去了大半日,有些累,睡到现在了,正好你换身衣裳,咱们用饭。”
  蒋羡笑道:“娘子多休息也好。”
  “是啊,我以前总觉得若是不做事,一天过的太快了,如今想来,是我早些年的时候太拼了,现下该休息的时候就多休息。”锦娘自己倒是很想的开。
  蒋羡心想娘子其实吃的苦头够多了,她自尊虽高,可是配的感太低了,稍微不做事,就觉得自己太闲了,是不是日子过的太快了云云。
  旁的官夫人,便是今日打钗,明日裁制新衣,后日敷粉打扮,买昂贵的衣饰,都觉得很正常,她却总是觉得浪费。
  这点就不好,他家娘子就是一日换十次衣裳他都喜欢。
  所以,蒋羡道:“娘子,如今女儿出嫁了,宁哥儿定哥儿年纪都还不大,咱们俩也能够松一口气。”
  “是啊,你说这人啊,成日忙忙碌碌的,等真的闲下来的时候,年纪又大了,身体没那么便利,腿脚腰部也没那么好了。你不知道我小时候力气很大,搬一大盆花都能搬的起,如今稍微走的久了身上都疼呢。”锦娘也是很感慨。
  蒋羡轻门熟路的按了按她的腰大椎:“这是成年做女红的毛病了,没事儿,现下你就好生将养。”
  “那你帮我洗头发吧,反正下午睡了半天,晚上也睡不着。”锦娘拉着他的手撒娇。
  如此,蒋羡当然答应。
  锦娘梳洗好了,觉得自己浑身都满是香香的,人身上舒坦了,次日早上起来都有些起不来。等躺到中午才起来时,她才开始规划自己的事情。
  之前女儿备嫁,她当作事业来做的,现下女儿已经出嫁,她也差不多休息了挺久的了,准备找找自己下阶段要做的事情。
  果然,她真的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她把魏雄和罗玉娥叫上,陪着她去了一趟大相国寺,这里依旧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少手工艺人都在这里卖时兴的花样。
  罗玉娥现下庄子每一季都有租子,她也不爱什么名贵物事,买一些小玩意就尽够了。
  “锦娘,我给你买糖炒栗子吧,咱们娘俩吃。”
  “娘,这么多年,您还没吃腻啊。”锦娘笑道。
  罗玉娥道:“这怎么能吃腻呢?其实这么些年你弟弟虽然中了进士,我和你爹倒也不必为钱操心,但是也总觉得咱们草莽的人,那些名贵菜肴吃不惯,咸菜萝卜加点肉才觉得下饭。”
  锦娘道:“再喜欢吃,你也少吃些咸菜,吃太咸了对身体也不好啊。咱们活着多好啊,既能吃喝玩乐,又可以看遍山河。”
  “你说的是啊。锦娘,真没想到咱们这群人还有这样的日子,真是觉得跟做梦似的。”罗玉娥都觉得不现实。
  锦娘笑着摇头。
  紧接着她又看到卖画册的,是个看起来穷酸些的公子,这些画倒是画的不错,锦娘花了三贯买了大小十幅花鸟图。
  罗玉娥不解:“怎地花这么多钱买啊?”
  “其实绣女除了针线活要过硬,这底稿也得出色,我看此人的图虽然和翰林院的画师们不能比拟,但是别有一番清新自然,这是别的地方都没有的,若是我绣出来肯定很好看。”锦娘手痒痒了。
  从外面回来之后,锦娘就先设计图稿,首先最先想到的还是蒋羡,毕竟人家昨天才跟她洗过头。
  但是不知道怎么设计他的衣裳时没有念头,但是给自己设计褙子时想法很多,因为那幅《荔枝喜鹊图》画的极好,喜鹊画是青翠翠的颜色,叶子是深绿色,荔枝则不是传统的深红大红,而是浅浅的粉红。
  这样柔嫩的颜色,锦娘立马几天的功夫就做好了。
  再有一件倒是大气的很,黛绿色的抹胸边缘绣米色茶花,外面则是蜜合色的双层纱褙子,亮点是在裙子的系带上绣黄雀,有点睛之笔。
  等两件做完 ,她才发现说给蒋羡做的一件都没做,想了想,她便替蒋羡做了一件蜜合色交领上襦,外罩一件黛青色的提花罗褙子,他的衣裳亮点在领口,一边绣茶花,一边绣黄雀。
  蒋羡看了一喜:“正好,咱们吃魏家喜酒的时候,一起穿。”
  “你就这么想同为穿夫妻装啊?”锦娘笑眯眯的打量他。
  蒋羡搂住锦娘:“那是自然了。”
  锦娘也帮女儿女婿也做了一套情侣装,让阿盈代替她送过去,原本这也是锦娘突发奇想。但是,筠姐儿看锦娘送来的衣裳,忍不住哭了。
  她跟婆婆都做了女红,却没想到跟自己的娘做。
  魏七郎还不知道这些,只知晓岳母替他做了衣裳,欢喜的不行,当时就穿上了。但见筠姐儿面色不好,又道:“你这是怎么了?”
  筠姐儿摇头,有些话对丈夫也不好说,总不能说孝敬婆婆不好吧。
  魏七郎却想岳母对我们夫妇这般好,娘子苦坐家中,故而跟魏夫人说想跟蒋羡请教学问,二人带了大包小包回来。
  她们俩回来时,锦娘正帮罗玉娥把鞋面糊好,她是想给爹娘做两双鞋。
  罗玉娥是紫色缎面鱼戏莲纹,魏雄绣的是黑缎地西番花纹。
  锦娘在糊鞋面的时候,罗玉娥剥了松子,一颗颗喂到女儿嘴里,大家都没想到这个时候女儿女婿会回来。
  看着女儿眼泪汪汪的,锦娘还以为女儿受委屈了,再细问才知晓是这事儿。
  “哎呀,我的乖女儿,这就是我和你外婆出去玩儿,买了几幅画,所以想到你们了。你还真的掉金豆豆了……”但不管怎么样,锦娘也是很开心的,俗话说养了儿女虽然不图回报,可人家记挂着你,你还是很开心的。
  罗玉娥倒是在旁感动的一边流泪,一边道:“孙姑爷还是好的,都不必你说,就知道你想家了,还特地带你回来。”
  第145章
  女儿回来了, 锦娘放下手中针线,吩咐厨下做她爱吃的。
  香煎的小黄鱼,醋溜的菠菜, 可口的凉拌蚕豆, 烧鸡腿,都放筠姐儿面前。筠姐儿吃完这顿饭,又把她带回来的什么彩缎补品乌鸡香片都给锦娘了。
  闹的锦娘哭笑不得的, 她小夫妻二人吃完饭, 又回去了。
  这些事锦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魏七郎却是很感动的, 魏夫人养尊处优,即便爱儿子, 也是指派下人过来, 没有蒋家这么亲昵。
  全部是人家一针一线做的, 还跟她们二人都做的看起来相近的颜色,相同的刺绣团案,可又不雷同, 穿在一起人家一看就是两口子。
  “岳母人真好啊。”魏七郎想起了那幅紫衣观音, 曾经可是救过他命的。
  筠姐儿笑道:“那还用说,我娘就是很好的。你知道么?我们家的儿女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对的,我娘都会支持,给我们撑起一片天, 我们只要和我娘生活在一起的人, 都觉得特别特别安心。她就好像真的菩萨似的,一直保佑我们。”
  魏七郎恍然:“我如今才明白,为何我去你们家的时候, 也觉得很安心了。”
  实际上锦娘反而觉得是她生的儿女很好:“我一直以为我是个没什么好运气的人,没想到儿女都这般孝顺,实在是出乎意料。”
  蒋羡心道筠姐儿因为看见娘子送的衣裳还哭了,自己当时在同样的场景下,仿佛没有任何表示。
  他在想他要不要也挤出点眼泪来……
  转眼到了魏八郎娶妻的日子,夫妻二人分开吃酒,蒋羡去了申家,锦娘到了魏家。和她一起过去的还有张平君、罗玉娥,大家都是穿戴一新,锦娘来魏家的次数比她们俩多,先过去大房看了魏夫人,才去二房。
  见到魏二夫人,锦娘就道:“恭喜您,恭喜您,等八郎媳妇进门,家中立马就人丁兴旺了。”
  魏二夫人拉着锦娘道:“三姑太太可要帮我迎客。”
  “这是自然的,莫说是我,就是你的几位侄儿媳妇哪个不来?旁的人不来倒是罢了,筠姐儿不来,我肯定捶她。”锦娘笑着。
  几人玩笑几句才去花厅坐下,张平君发现锦娘和魏家的人真的都特别熟悉,她以前只知晓自家和河北魏家联宗,以为只是攀附上去的,没想到人家真的完全当她成三姑太太看。
  “姐姐,咱们等会儿要帮什么忙啊?”张平君问起。
  锦娘笑道:“哪里用得着咱们帮忙,人家自有安排,大房连带筠姐儿在内就三个媳妇,还有三房的都有人的。你且坐着吧,等会儿等新娘过门拜见时,我们把见面礼送了就好了。”
  张平君记在心里,见不少人专门跟锦娘说话。
  其实并非锦娘多么擅长交际,纯粹是蒋羡是开封府府尹,官位高,所以是花花轿子有人抬。
  等申七娘过门了,锦娘就已经是困的不行了,撑着眼皮等新郎新娘过来,送了一对玉璧,才告辞回家。
  申七娘进门半个月左右,就已经到了六月,对门孙 大姑娘的肚子已经很出怀了。孟夫人带着她过来说话的时候,锦娘还道:“怎么还把你们三郎媳妇带来,有身子的人哪里能到处走。”
  她们可是从园子那边的角门进来的,还是挺远的。
  孟夫人笑道:“她说问了大夫,有身子的人反而不好久坐久躺,也得适当活动一二,如此,我就带着她过来了。”
  虽说孟夫人算不上什么好人,但是她还真的不会折腾孕妇,只不过孙大娘子也不愿意常常在家拘着,能够走动一二,混个脸熟也是好事。
  想要混的开,专门只靠皇家亲戚可不成,文官未必买你的帐。
  夫人们聚在一处还是说儿女的事情多,孟夫人问锦娘:“你家女儿嫁过去,也有几个月了,怎么样啊?”
  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孙大姑娘也是张着耳朵听。
  本以为会听锦娘吐口水,或者粉饰太平,却没想到两种都不是,她道:“这过日子哪里有什么好说的,总不过是那般,没有听到什么大事,那便是好事。”
  孟夫人恍然:“这倒是这个理由。”
  “现在的孩子们可比我们那个时候都聪明,她们都很会处理的,咱们做女儿的后盾就好,她们要咱们出头的时候,咱们帮忙,她们自己能够处理的时候,我们也别插手。”锦娘反正自从买了这个宅子,儿女回来都能住下。
  正说着,家里送了乌鸡汤来,锦娘请孟家女眷们一处喝,还道:“这是小女前些日子和姑爷回来的时候送来的,说什么能够补血养颜、强壮身体、滋补肝肾。”
  乌骨鸡和现代随时去超市买不同,古代乌骨鸡还是很珍稀的。
  孟夫人笑道:“也只有夫人娘家,才是什么都有。”
  “上回你给我送的花胶鸡也很好啊,咱们就别互相吹捧了。”锦娘道。
  二人说笑几句,又说起蛤隔壁江家搬走的事情,锦娘还不解呢:“好好地,就搬走了,也不知道是为何?”
  孟夫人更不高兴:“是啊,平日她常常找我说这说那的,我还以为我们关系很好,结果不告而别。”
  在一旁的孙大姑娘当然是知晓这是因为江颂的缘故,说来也真是的,江颂这么好的家世背景,嫁妆也有那么些,却成日为了个男人这般要死要活的。关键是人家早就定了亲,你这样就不对了。
  到最后好不容易支起来的关系网,就这么白白放弃掉了。
  下午孟夫人回去后,周四娘子上门探望女儿,她和孟夫人彼此寒暄了一会儿,才能和女儿说话。
  “你的身子如何?”
  “女儿挺好的,您放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