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5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锦娘又带着人亲自去过厅看,先把礼单子让阿盈誊写一遍,又让人打扫好了,忙的半夜才歇息。
  等次日起来,锦娘和筠姐儿一起帮宁哥儿准备行装,这已经是九月了,带了薄被子和厚被子,衣裳都是选不那么繁复刺绣的,只选舒适的。
  再有带的点心炊饼银钱茶叶等等,足足一口箱子,两个大包袱。
  宁哥儿和锦娘性格很像,起初要去住宿时,有些担心,但是走到府学门口,竟然比大人还镇定。
  “娘,姐姐,你们放心,我会好好的。”
  锦娘拉着她的手道:“每过三日,我就让陈管事和你的小厮陈童给你送一回吃的,你有什么不便宜的,只管让他们帮忙办。”
  宁哥儿挥挥手,回过头时,忍不住哭了,但还是坚持往前走了。
  却说宁哥儿这么一去府学,锦娘起初也是有些吃不香睡不着,好在过了三日,陈小郎去看了一回,说宁哥儿还挺适应的,人家知晓他年纪小,还颇照拂他,锦娘也放下心来。
  她原本就是极其能够坐的下来的人,所以手上的针线不断,到了十月份,又绣完一床被套,金梁桥的赁钱和甜水巷的赁钱还有洛阳庄子的钱都一并送了过来,锦娘检查了一遍,放在东耳房。
  如今定哥儿去厢房住了,东耳房空了出来,正好放布匹银钱。主要是蒋羡不在家中,否则就能放地窖里了。
  不过,母女二人的感情倒是更好了。
  筠姐儿早起和她一起做针线,下午母女二人去书楼看书写字,晚上一起吃晚饭,可以不停的聊天都不觉得无趣。
  当然,定哥儿也是时常带在身边,晚上锦娘都是和小儿子一起睡,还听筠姐儿给弟弟讲故事,倒也过的很闲适。
  又说进了冬月,刘大郎君的女儿定亲,请了锦娘做全福人。锦娘提前先去刘家去了一趟,刘计相的夫人比之前老了一圈,皮肤上都生了褶皱,人也竟然啰嗦了许多。
  见着锦娘就道:“上回你过来咱们没好好说话,如今也能说道说道。”
  “您说的是,郎主出使藩外,家里又有孩童,实在是走不开,就没时常来给您请安,还请您见谅。”锦娘笑道。
  刘老夫人摆手:“你家官人不在家里,合该门户守严一些。”
  锦娘点头。
  刘老夫人又说了好些翻来覆去的话,锦娘只点头道好,等说的差不多了,才去荀大娘子那里。这几年可能因为刘计相出外,锦娘她们回东京之后,送礼送的厚,关系都还处的不错。
  “又拉着你说话了吧,上了年纪就是如此。”荀大娘子笑道。
  这刘大郎君和荀大娘子早年闹的鸡飞狗跳的,如今两人倒是相处很客气了,锦娘陪着说了几句才回去。
  只是没想到回来后,便见罗大让人传话说冯家两位公子来了,锦娘一听冯家两位公子还愣了一下。
  冯胜自从和娄四娘成婚之后,几乎是避着她们的,怎么这俩孩子找上门来了?
  如此想着,锦娘先让罗大问问他们有什么事情再说。
  罗大先请他们到过厅吃茶,只道:“两位公子不知所谓何事?实不相瞒,我们家大人不在京中。”
  冯麟感叹一声:“我们就是近来才知道二姨在京中,爹又把我们分家出来,我们便想着上门拜谢。当年二姨常常送衣裳文房四宝去,我们兄弟感激不尽。”
  ……
  在后院的锦娘还是决定不见,有些人不见反而人家只觉得你无情一些,若是见了,将来反而容易落得憎恨。
  因此,她让人声称她不在家中就好。
  阿盈很快就去了前院,先是给冯麟和冯官请安,才笑道:“真是不凑巧,我们娘子去了刘家帮忙,一时半会怕是难回。说来也巧,之前我们娘子就一直想着两位公子,还备下见面礼,只是也不知晓二位公子如何?正好,我拿过来。”
  听了这话,冯官还笑道:“没想到姨母这般想着我们,日后我们再上门便是。”
  冯麟面上笑着,心却冷了,出去后就对弟弟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位姨母如今是官夫人了,来往都是达官贵人,并不愿意和我们往来,将来就不要上门了。”
  “哥哥怎么这般说,你看这表礼不轻啊。”冯官道。
  兄弟二人一人一对玉佩,两匹时兴缎子,茶饼六团,瓦砚一方、一对押岁荷包。
  冯麟却道:“人家是把这些拿来打发我们了。”
  二人没见到面,也熄灭了和这位二姨的往来,倒是该干嘛就干嘛去了。冯麟继续开医馆看病,冯官虽然此次未考入太学,但也还在学里读书。
  锦娘这是从荣娘的事情里吸取的教训,见之后冯家兄弟没有再登门,倒是松了一口气。
  次日,锦娘妆扮好了之后,又让丫头把女儿梳妆好。锦娘因为今日做全福人,打扮的很是贵气,里穿猩红色抹胸裙子,外罩素色长褙子,领抹处则是正红印金牡丹花花纹,头上戴着银鎏金的冠子,前额用珠络装饰,珠络有一枚似水滴状的红宝石垂在额心,显得她娇艳欲滴。
  至于女儿戴着牡丹花冠,眉心点缀珍珠钿,看起来亦是娇美可人。
  母女二人过来刘家的时候,发现张氏还有周家四娘子都到了,荀大娘子正与她们说话,看到锦娘和筠姐儿过啦,又起身道:“还在想你这个全福人怎么还没到呢。”
  “今儿一早还要送我家大郎去学里,可不就迟了些。”锦娘笑着坐下。
  荀大娘子知晓筠姐儿和魏家定亲了,愈发抬举她,筠姐儿心想这便是花花轿子人人抬,她想着这并不是冲着自己,而是冲着那一门好亲事,故而并不拿大,反而处处自谦。
  如此场景,锦娘很是满意。
  筠姐儿却想我之所以如此从容,是因为我什么都拥有了,所以我能够这般谦虚,不需要挣的头破血流。可是,人生就如翻涌的海浪一样,高低起伏皆有,自己一定要保持平常心。
  周四娘子明显能看的出来荀大娘子非常抬举锦娘母女,这种差别待遇已经是不用掩饰了。她自己倒是罢了,两个女儿却……
  然而这种名利场谁会关心她的这些小心思?连她自己都是因为周家的关系才能上刘家来呢。
  锦娘惦记着完成全福任务,说了几句就离开了,刘家的孙女许的是名臣之子,她的年纪比筠姐儿还小呢!
  这次刘家给的全福礼亦是十分丰厚,二百两的银珽,茶花做的绢花三十枝,茶饼一担,八大晕四色锦各一匹,一幅首饰二十八件。
  从刘家回来之后,锦娘把首饰放好,银珽放好,其余茶叶拿出一些送去茶房,其余放西耳房中,布匹那些自不必说。
  过年反正是要送节礼的,锦娘直接把收到的锦,请了裁缝过来做了几套衣裳,魏七郎两套,魏夫人一套,蒋六老爷一套,郑氏一套衣裳。
  “平日送的衣裳,直接找裁缝就好了,咱们自己做衣裳那是咱们的心意,可别把我们真的当老妈子。”锦娘笑着对女儿道。
  筠姐儿点头。
  蒋家的下人如今每年至少一季一套新衣裳,还有工钱拿,甚至主家从不无故责罚下人,所以大家做事都异常的上心。
  因为这里的差事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了再回来就很难了。
  方妈妈正笑道:“娘子,依照老奴看,所谓瑞雪兆丰年,我看今年必定会是个好年。”
  “嗯,我也这般想的。去年到上半年一直都在忙筠姐儿的亲事,下半年又是宁哥儿考府学,家里事情一多,日子就过的快。跟我那时候在绣铺似的,每日忙着算四时八节,端午过了盼中秋,只等着大节气,人家上门绣衣裳,如今也差不多了。”锦娘感叹。
  二人正闲话时,外头一阵响动,原来是魏七郎亲自去接了宁哥儿回来。
  见他表兄弟两个冒着风雪进来,丫头们拍着衣裳上的风霜,锦娘赶紧让人上了热茶,又对魏七郎道:“怎么今日是你接的他?”
  “我也是凑巧了,从宥家出来,正好碰到了罗大,就顺道和他一起回来了。”魏七郎道。
  宁哥儿道:“娘,我想等会儿和表兄一起吃完饭了去书楼看书。”
  “好,我让人送炭盆过去,你们俩等会就去。”锦娘道。
  因宁哥儿在学里一个月才能回来一回,故而,锦娘在桌上问他的就问多些:“上回你说你们勤学斋又住进了一人,岂不是有五个人了?”
  宁哥儿点头:“是啊,他姓房,家中不过是寒门,却凭自己的本事考进来,人虽然并不有钱,每次咱们一起出去打牙祭,他却是付钱最爽快的,每次我们几个都抢着会钞,儿子就抢赢了两回。”
  “真好啊。那别的斋如何呢?”锦娘还怕儿子太小,受到霸凌,没想到他小人家关系处的还可以。
  宁哥儿道:“别的斋就没有我们斋的关系这么融洽,有的还栽赃别人偷东西,儿子还帮着说话呢。有些衙内喜欢欺负人,但似儿子这般穷且上进只读书的人,他们不敢欺负。”
  锦娘睁大眼睛:“你现在也是衙内啊?”
  “兴许刚进去的时候,娘让儿子别穿的打眼,儿子平日又比较节俭,所以他们以为儿子也是寒门出身。”宁哥儿道。
  锦娘最不愿意让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她总觉得孩子自己用自己的实力说话才好。
  魏七郎看向这位妻弟,忍不住道:“你也差不多得了,你若总骗人家,到时候人家还以为你不可交,其实大家正常往来就好。”
  “七表兄说的是。”宁哥儿也觉得自己骗人不对,不,也不算骗人,别人没多问,他自然也不会到处说自己是谁的儿子。
  饭毕,表兄弟二人去书楼看书,如此,筠姐儿方才过来。
  锦娘虽说给女儿女婿制造偶遇,但绝对不会真的让他们同处一室,惹来闲话。
  腊月底,周家长子成婚,锦娘自己没有上门,打发人送了新婚贺礼过去。许氏的儿媳妇小邬氏又诞下一女,这次锦娘倒是得过去一趟,正好带着人把节礼送去,送给蒋六老爷的衣裳,郑氏的时兴缎子,还有给孩子的洗三礼。
  虽然上次为了报复许氏,锦娘送了二两六钱,但她和孩子没仇,尤其是宣哥儿和小邬氏对她素来恭敬,锦娘让人在银楼买了一顶银鎏金的项圈,一对脚镯送过去。
  许家人这次来就没有上次那等气势了,还有许氏那位侄儿许康到如今也还未有人许婚,依旧打着光棍。
  也别说本朝重嫁资,但那也是针对嫁给有功名的读书人,而不是穷措大。当然,锦娘肯定也不会嘲笑人家,这也不是许康的问题,是许氏自己居心叵测。
  蒋延之妻曾氏道:“怎么筠姐儿宁哥儿都没来。”
  “宁哥儿在府学还未放假,家中不好没人,就让筠姐儿在家照看,正好也帮忙照看一下她弟弟。”锦娘自然要规避一些事情。
  曾氏点头:“原来如此。”
  正说着话,见略显丰腴的邬娘子和女儿魏六奶奶王氏一并过来的,也是,她们和小邬氏是亲戚。锦娘和邬娘子是旧相识,正踟蹰上前说话,邬娘子还是和以前一样主动喊她:“魏姐姐好啊。”
  “邬娘子,咱们可真是有缘。”锦娘上前握住她的手。
  可不是有缘,两人的女儿将来是妯娌啊。
  邬娘子也是刚坐完月子出来,她终于得偿所愿,又诞下一个麟儿。她正与锦娘道:“原本想请姐姐过去的,可孩子生下来就体弱,见不得风,洗三都没办。”
  和她一般,锦娘也是刚生下小儿子没多久,二人都是高龄产妇,倒是有很多话说:“可别说,我家小儿子生下来,头上就有一个小红点,他生的白净,我们原以为是胎记,有一日不小心弄破了,血止不住的流,我和我家官人吓了一跳。大夫说是头瘤,又是扎针,又是敷药,一个多月才好,孩子可遭罪了。”
  邬娘子听的心里发紧:“还有这样的病?”
  “可不是,小孩子生下来身体都是很弱的,一日也离不得人。尤其是肚脐,我是天天盯着,生怕得了脐风。”
  邬娘子原本只是应付几句,没想到锦娘说的都是她想听的,又道:“这要如何弄才行?”
  如此,锦娘说了不少自己的经验,邬娘子如今孩子自己带,不让婆婆带,当然也是看的跟眼珠子似的,听的很认真。
  二人说到兴致处,锦娘还说过几日上府去探望,邬娘子也是欣然同意。
  锦娘心想魏家大奶奶范氏倒是罢了,而女儿将来是真的要和王氏做妯娌的,自己也好多打探一番,知己知彼。
  邬娘子和锦娘说完话,就先进房去看自家侄女了,看小邬氏这里刚喝完红糖水,这红糖水是排恶露的,倒是不错。
  只不过,邬娘子看了看四周,竟然把小孩子单独放这里,不免道:“怎么不见乳母?你刚刚生产完,正要休息,孩子放这里,万一吵着你就不好了。”
  “还说呢,请的那乳母昨日拣着一碗猪蹄乱吃,吃的拉了肚子,我们也不敢让她喂奶。官人此时正打发人再请个乳母来呢。”小邬氏摇摇头。
  王氏不解:“表姐,这个乳母怎么不知道规矩?这般是吃了多少啊?”
  小邬氏不说话,她身边的心腹丫头却道:“姑太太和表姑娘不知道,我们家那位大娘子平日礼佛,饮食十分清淡,家中少有荤腥。昨日还是因为今日洗三,才弄了些荤腥来,不止是那乳母,旁的下人也是常常清汤寡水的,好容易吃一顿油荤,拼命的塞,好些腹泻的。”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
  第133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