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33节
蒋羡看妻子整个人都舒展了,心下感动:“娘子, 倒是你上次跟我说开始物色女婿的事情, 有没有什么人选?”
他是想说这件事情岔开话题。
锦娘却道:“我看来看去,唯一觉得不错的,只有魏七郎。可是他家门第高,咱们女儿也未必要高攀,还是回京再说吧。”
“那好, 咱们若是能回京, 比什么都强。”蒋羡顺着锦娘的话道。
锦娘摇头:“其实我觉得还有个原因是咱们做的都是属官,这自古以来和人打交道是最累的,若是做正印官可能还好点。”
闻言, 蒋羡也觉得有道理。
就像她们夫妇,以前单门独户的过日子,处处自己当家作主,就是比那些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处的要自由自在很多。
不过,蒋羡很奇怪:“上回我请韩子能上门单独吃饭,他却吃不下去,怎么同样是吃橘香做的菜?那日他就吃下去呢?”
锦娘哪里知晓,连忙摇头。
蒋羡素来在旁的地方还好,唯独和人打交道,他是有些心得的。因此,他再约了一次,发现韩效吃东西的顺序和妻子竟然一模一样的,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首先第一个怀疑的是不是韩效对妻子有好感,但很快否认了,应该不是。他还没死呢?哪里能这般明目张胆。
故而,他在饭桌上观察妻子吃饭时的样子,她虽然吃的算不得多,但是吃相很好,津津有味却又不粗俗。这也是他每次都愿意下厨的缘故,因为她吃的太香了,也完全不挑嘴,茄子还能吃几条。
他有些明白了,于是不动声色和锦娘商量买个丫头送给韩效。
锦娘却坚决不同意:“这不好。”
“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是买个吃饭吃的很香的胖丫头送过去,让韩子能看着她吃饭,也能够吃饱饭。”蒋羡如是道。
锦娘挠了挠后脑勺:“还能这样么?”
这不就是现代的吃播么?
蒋羡一看锦娘就是个生手,连忙道:“放心,我送去的人保管有用。”
有些事情锦娘很擅长,比如如何理财,比如稳中求上,可是这种事情她就不擅长了。
“这些旁门左道的我知道怎么做。”蒋羡倒是不在意的道。
本来他向往的就是娘子的正直阳光,一个人不靠任何巧取豪夺,竟然能赚这么一大笔钱,简直就是奇迹。
有些事情他去做就好。
这个胖丫鬟送去一旬之后,刘大娘子亲自登门道谢:“因为这个丫头,我家官人每日多吃一碗饭,这可太好了。”
“快别谢我,都是外子想出来的。他是真的关心中书大人的身体,才如此作想。”锦娘道。
刘大娘子自从嫁给韩效,一切都变得顺利许多,她再也不是那个被人称作刑克爹娘之人。只盼着丈夫官途亨通,平安顺遂,就比什么都强。
锦娘听刘大娘子的说法,也是觉得每个人因为自身处境,所追求的东西都不同。
似刘大娘子这般身份高贵,却有个刑克父母的命,常年寄人篱下,她要的只是家庭和睦,不会让人觉得她是不详之人就很开心了。或者似窦媛那般,因为爹娘感情不睦,哥哥不懂事,故而她追求地位,追求权力,只要和丈夫相敬如宾就好。
而对于锦娘这样底层爬上来的人而言,常年漂泊,没有人托底。所以很难松弛,非常容易就焦虑了。其实她不在意外放,但是不知道何去何从,就非常紧绷。
骨子里带来的,都很难改变。
年过完,蒋羡在韩效的支持下,也是捣了一个贼窝子,又策反了一群人,算得上功绩显赫。不过,蒋羡有一位在大名府本地雇的傔从不幸被人射死,锦娘忙拿了一百两出来安顿他的家人,又让陈小郎帮忙料理了后事。
知晓他妻照顾三个孩子不容易,锦娘还特地拣了两件冬袄,两件夹袄还有一箱子适合孩子们穿的袄褂以及米面粮食过去。
“他是新收的,原本好赌,好容易戒了赌,准备多攒些功劳,到时候拿回去养活妻小,没想到就这般去了。人生真是奇怪,他曾经烂赌时,常常被催赌债的人追杀反而无事,真正改过自新了,却又这般。”蒋羡也是很感慨。
锦娘也是道:“人生真是无常,日后你愈发也要保重好自己。”
“嗯。”蒋羡重重点头。
……
到了阳春三月,天气并没有变好,反而因为闰月,倒春寒来临。锦娘又因为甄老夫人不舒服去甄家探望过几次,以至于吹了几天的风,结果左边太阳穴上的头骨发疼,她就断然不出门了。
没想到魏夫人带着魏七郎过来探病了,还笑道:“我是听蒋姑爷说你吹了风头疼,所以特地过来的。”
“怎么好叫您过来探望我,我也是想着去甄家几步路,就没戴帽子,真是悔不当初。”锦娘苦笑。
魏夫人看向她:“这可不是保养之道,你们更要留心才是。对了,今年我打算带七郎去洛阳看牡丹,看完就去汴京,我们老爷今年任命下来,已经被任为知制诰。”
没想到魏夫人要去汴京了,锦娘一时有些感慨,她在大名府这般顺利,也是因为魏家的靠山。当时联宗,她也没想到魏家真的把她当亲戚看到,今年过年,魏夫人的长子魏家大郎和蒋羡也十分要好。
锦娘还有些舍不得:“嫂嫂这一走,我连个说话的地儿都没了。”
魏夫人赶忙安慰道:“快别这般,你如今在大名府也算是立得住脚跟,韩中书与你家郎君是发小,还有什么可怕的?”
“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锦娘表现得很灰心,她其实心中知晓魏家已经帮她们打通关系了,但仍旧表现得一无所知,因为事情没定,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魏夫人想说十拿九稳的事情,但终究没说出来。
锦娘则让阿盈拿了一对玉佩过来:“本来想着等今年任期到了送给七郎,没想到您和七郎反而在我们前面离开。”
这是一对青玉双鹤配,鹤既有松鹤延年的长寿之意,也有君子之风。
魏夫人见惯好东西的,都觉得这雕刻精美,直让魏七郎谢过。
锦娘又笑道:“今儿宁哥儿正好休息,你们哥儿俩去玩吧。”
等魏七郎下去,锦娘想了想还是把莲台观音的绣像拿出来,上次不送,是觉得送的太轻易了,人家未必珍惜。如今送,当然就是她这幅的价值已经是不一样了。
魏夫人见状,先是心里一喜,又虎着脸道:“姑太太这是做什么?我可不夺人所爱。”
其实锦娘在莲台观音像之后,又绣了一幅提篮观音绣像。
如今她面上很是不舍,但又道:“哥哥嫂嫂关照我们许多,我也是无以回报。上回见嫂嫂突然晕厥过去,这东西虽然起不到什么作用,若能慰藉一二,也算是我的心意了。”
好说歹说,魏夫人才收下,锦娘又陪着她们母子用了中饭,几人很是依依不舍。
三日之后,魏夫人启程,锦娘和蒋羡还专门过去送她们母子。
这魏夫人因为最后锦娘拿了绣像给她,她对锦娘好感更上升一层,终是忍不住道:“放心,指不定咱们很快又能见面了。”
锦娘含笑:“借您吉言。”
这边送走魏家,甄二郎却从南监回来了,他已经是恩荫了一个出身。
当然,恩荫之后还是可以考进士的,甄二郎便是打算在家中备考,反正甄家也不是养不起他。但他回来之后,窦媛反而不习惯了。
从成婚开始,他们夫妻聚少离多已经成了常态,这猛然回来,几乎是朝夕相处,窦媛还觉得有点烦。
锦娘倒是偷偷送了她一件战袍,之前不送是觉得窦媛还没站稳脚跟,贸然行事,被人家骂不庄重,反而影响名声。如今白月光杨姑娘嫁了人,甄二郎对洛姐儿十分疼爱,锦娘看她们夫妻有些进展,自然就拿了出来。
“专门给你做的,别害羞。”锦娘拍了一下窦媛的肩膀。
窦媛一看脸就红了,倒不是这衣裳多暴露,而是换上之后,简直令人浮想联翩。她推辞:“表嫂,我不要了。”
锦娘戳了一下她的额头:“是谁说想给洛姐儿再生个弟弟的?”
窦媛又撒娇又是脸红,最后还是羞答答的把衣裳拿走了。
从第二日看到她春风满面,就知道她昨日多滋润了,锦娘倒也不提这茬儿,只是笑道:“这几日筠姐儿她们先生有些风寒,正在家里,你若是有事,可以把孩子送到我那边去。”
“表嫂,表兄调任的事情你可是有眉目了?”窦媛赶紧转了话题。
锦娘道:“尽人事得天命,你表兄在任上也算是做的不错。”至于魏家托了亲近范大学士举荐,韩效那里说过要给蒋羡保一个卓异,至于蒋羡亲哥蒋晏也说举荐了他。
当然除了这几位大佬,判官、通判处也是有打点,直接送给他们本人了。
窦媛知晓表哥表嫂心里有数,也就放下心来,外面又说何夫人过来了,窦媛眉头一皱,“估摸着来当说客的。”
“何意?”锦娘不明白。
“仿佛是为了馆陶县令,说起来也和我们是亲戚,只不过我一个小媳妇,娘家本来就出了事,怎么好去求选官这种事情?”窦媛摇头。
虽说是亲戚,但是也得量力而行,就像表嫂她知晓自己很多事情做不得主,连婆婆那次顺手牵羊的事情,表嫂也没怪她,反而她们俩口子自己出头。
如果她现在在家是话事人,当然可以,但如今又不是。
锦娘疑惑:“我记得周二哥不是已经回京了么?怎么不去信周家?”
窦媛摇头,锦娘也不想跟何夫人见面,就先离开了。
却说何夫人无功而返,回去之后,当然跟周四娘子说了,周四娘子原本就和王老夫人熟悉一点,但王老夫人早已远去。
丹若扶着周四娘子上了马车,又道:“娘子,咱们要不要去韩家问问?”
“我递了贴子过去,不过见了一面,刘大娘子态度冷淡。”周四娘子摇头。
本来孙世琛不尊重她,她自然不愿意为了他的前程奔波,可是还有三个孩子在,她也只好出面了。
以前她最不喜欢冷脸洗内裤的人,如今自己却也是成了那种人。
也是可笑。
周四娘子又重新递了帖子到韩家,正好锦娘也在,自从蒋羡送了那个吃播丫头之后,两家关系就更好了。再者,因为蒋羡的缘故,本府功绩增加了不少,也是为韩效增光。
锦娘心想这也真是送礼要投其所好,不是送金银就好,有些人怕被人说受贿,是不收这些的。
蒋羡真的是心思细致,锦娘都不知晓看人吃饭自己会有食欲……
“你去说我们这里有客,下次我请她过来。”刘大娘子对丫头道。
这就是不见周四娘子了,锦娘不明白为什么?
刘大娘子可不是真的好性儿的人,韩效明明都和刘家议亲了,周家又跑出来插一杠子,还真当她不知道呢?
况且,刘大娘子对锦娘道:“你不知道这孙知县在任上官声平平,还被人写黑函。”
其实黑函几乎都有,包括蒋羡也有,但韩效看中蒋羡,愿意帮他背书,可不是因为蒋羡和他是发小。最重要的是,他是真的颇有能为,官声很好,身先士卒,甚至蒋羡还动员在那贼寇附近的百姓给韩效送万民伞。
莫说是韩效,便是锦娘都常常被这厮哄的找不着北。
就拿她跟魏家的关系来说,魏大郎不过见了蒋羡一面,就十分推崇他。
周四娘子失望的回去了,她见到孙世琛道:“他们家中正在宴客,说过几日请我过去。”
“恐怕那是推话。”孙世琛摇头。
周四娘子同意:“是啊,就是推话。”
地方官勘磨很看重上级考评,之后再送到枢密院,孙世琛当然想调回去汴京。做地方官实在是太繁杂了,所有的事情都麻烦。
“二哥已经回到京中,咱们的信也应该到了东京。”孙世琛和周四娘子都把希望寄托在周存之身上。
至于为何没给周三娘子去信,原因很简单,蒋放自己都外放了。
周四娘子的信当然是已经到了回京任官的周存之的手里,随信一起过去的还有二百两银子,周存之很快便往南薰坊蒋家去了,他当然是找蒋晏,蒋晏如今和邬家可是亲家。
蒋晏是清廉,可邬家就未必那么好说话。
他是想说这件事情岔开话题。
锦娘却道:“我看来看去,唯一觉得不错的,只有魏七郎。可是他家门第高,咱们女儿也未必要高攀,还是回京再说吧。”
“那好, 咱们若是能回京, 比什么都强。”蒋羡顺着锦娘的话道。
锦娘摇头:“其实我觉得还有个原因是咱们做的都是属官,这自古以来和人打交道是最累的,若是做正印官可能还好点。”
闻言, 蒋羡也觉得有道理。
就像她们夫妇,以前单门独户的过日子,处处自己当家作主,就是比那些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处的要自由自在很多。
不过,蒋羡很奇怪:“上回我请韩子能上门单独吃饭,他却吃不下去,怎么同样是吃橘香做的菜?那日他就吃下去呢?”
锦娘哪里知晓,连忙摇头。
蒋羡素来在旁的地方还好,唯独和人打交道,他是有些心得的。因此,他再约了一次,发现韩效吃东西的顺序和妻子竟然一模一样的,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首先第一个怀疑的是不是韩效对妻子有好感,但很快否认了,应该不是。他还没死呢?哪里能这般明目张胆。
故而,他在饭桌上观察妻子吃饭时的样子,她虽然吃的算不得多,但是吃相很好,津津有味却又不粗俗。这也是他每次都愿意下厨的缘故,因为她吃的太香了,也完全不挑嘴,茄子还能吃几条。
他有些明白了,于是不动声色和锦娘商量买个丫头送给韩效。
锦娘却坚决不同意:“这不好。”
“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是买个吃饭吃的很香的胖丫头送过去,让韩子能看着她吃饭,也能够吃饱饭。”蒋羡如是道。
锦娘挠了挠后脑勺:“还能这样么?”
这不就是现代的吃播么?
蒋羡一看锦娘就是个生手,连忙道:“放心,我送去的人保管有用。”
有些事情锦娘很擅长,比如如何理财,比如稳中求上,可是这种事情她就不擅长了。
“这些旁门左道的我知道怎么做。”蒋羡倒是不在意的道。
本来他向往的就是娘子的正直阳光,一个人不靠任何巧取豪夺,竟然能赚这么一大笔钱,简直就是奇迹。
有些事情他去做就好。
这个胖丫鬟送去一旬之后,刘大娘子亲自登门道谢:“因为这个丫头,我家官人每日多吃一碗饭,这可太好了。”
“快别谢我,都是外子想出来的。他是真的关心中书大人的身体,才如此作想。”锦娘道。
刘大娘子自从嫁给韩效,一切都变得顺利许多,她再也不是那个被人称作刑克爹娘之人。只盼着丈夫官途亨通,平安顺遂,就比什么都强。
锦娘听刘大娘子的说法,也是觉得每个人因为自身处境,所追求的东西都不同。
似刘大娘子这般身份高贵,却有个刑克父母的命,常年寄人篱下,她要的只是家庭和睦,不会让人觉得她是不详之人就很开心了。或者似窦媛那般,因为爹娘感情不睦,哥哥不懂事,故而她追求地位,追求权力,只要和丈夫相敬如宾就好。
而对于锦娘这样底层爬上来的人而言,常年漂泊,没有人托底。所以很难松弛,非常容易就焦虑了。其实她不在意外放,但是不知道何去何从,就非常紧绷。
骨子里带来的,都很难改变。
年过完,蒋羡在韩效的支持下,也是捣了一个贼窝子,又策反了一群人,算得上功绩显赫。不过,蒋羡有一位在大名府本地雇的傔从不幸被人射死,锦娘忙拿了一百两出来安顿他的家人,又让陈小郎帮忙料理了后事。
知晓他妻照顾三个孩子不容易,锦娘还特地拣了两件冬袄,两件夹袄还有一箱子适合孩子们穿的袄褂以及米面粮食过去。
“他是新收的,原本好赌,好容易戒了赌,准备多攒些功劳,到时候拿回去养活妻小,没想到就这般去了。人生真是奇怪,他曾经烂赌时,常常被催赌债的人追杀反而无事,真正改过自新了,却又这般。”蒋羡也是很感慨。
锦娘也是道:“人生真是无常,日后你愈发也要保重好自己。”
“嗯。”蒋羡重重点头。
……
到了阳春三月,天气并没有变好,反而因为闰月,倒春寒来临。锦娘又因为甄老夫人不舒服去甄家探望过几次,以至于吹了几天的风,结果左边太阳穴上的头骨发疼,她就断然不出门了。
没想到魏夫人带着魏七郎过来探病了,还笑道:“我是听蒋姑爷说你吹了风头疼,所以特地过来的。”
“怎么好叫您过来探望我,我也是想着去甄家几步路,就没戴帽子,真是悔不当初。”锦娘苦笑。
魏夫人看向她:“这可不是保养之道,你们更要留心才是。对了,今年我打算带七郎去洛阳看牡丹,看完就去汴京,我们老爷今年任命下来,已经被任为知制诰。”
没想到魏夫人要去汴京了,锦娘一时有些感慨,她在大名府这般顺利,也是因为魏家的靠山。当时联宗,她也没想到魏家真的把她当亲戚看到,今年过年,魏夫人的长子魏家大郎和蒋羡也十分要好。
锦娘还有些舍不得:“嫂嫂这一走,我连个说话的地儿都没了。”
魏夫人赶忙安慰道:“快别这般,你如今在大名府也算是立得住脚跟,韩中书与你家郎君是发小,还有什么可怕的?”
“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锦娘表现得很灰心,她其实心中知晓魏家已经帮她们打通关系了,但仍旧表现得一无所知,因为事情没定,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魏夫人想说十拿九稳的事情,但终究没说出来。
锦娘则让阿盈拿了一对玉佩过来:“本来想着等今年任期到了送给七郎,没想到您和七郎反而在我们前面离开。”
这是一对青玉双鹤配,鹤既有松鹤延年的长寿之意,也有君子之风。
魏夫人见惯好东西的,都觉得这雕刻精美,直让魏七郎谢过。
锦娘又笑道:“今儿宁哥儿正好休息,你们哥儿俩去玩吧。”
等魏七郎下去,锦娘想了想还是把莲台观音的绣像拿出来,上次不送,是觉得送的太轻易了,人家未必珍惜。如今送,当然就是她这幅的价值已经是不一样了。
魏夫人见状,先是心里一喜,又虎着脸道:“姑太太这是做什么?我可不夺人所爱。”
其实锦娘在莲台观音像之后,又绣了一幅提篮观音绣像。
如今她面上很是不舍,但又道:“哥哥嫂嫂关照我们许多,我也是无以回报。上回见嫂嫂突然晕厥过去,这东西虽然起不到什么作用,若能慰藉一二,也算是我的心意了。”
好说歹说,魏夫人才收下,锦娘又陪着她们母子用了中饭,几人很是依依不舍。
三日之后,魏夫人启程,锦娘和蒋羡还专门过去送她们母子。
这魏夫人因为最后锦娘拿了绣像给她,她对锦娘好感更上升一层,终是忍不住道:“放心,指不定咱们很快又能见面了。”
锦娘含笑:“借您吉言。”
这边送走魏家,甄二郎却从南监回来了,他已经是恩荫了一个出身。
当然,恩荫之后还是可以考进士的,甄二郎便是打算在家中备考,反正甄家也不是养不起他。但他回来之后,窦媛反而不习惯了。
从成婚开始,他们夫妻聚少离多已经成了常态,这猛然回来,几乎是朝夕相处,窦媛还觉得有点烦。
锦娘倒是偷偷送了她一件战袍,之前不送是觉得窦媛还没站稳脚跟,贸然行事,被人家骂不庄重,反而影响名声。如今白月光杨姑娘嫁了人,甄二郎对洛姐儿十分疼爱,锦娘看她们夫妻有些进展,自然就拿了出来。
“专门给你做的,别害羞。”锦娘拍了一下窦媛的肩膀。
窦媛一看脸就红了,倒不是这衣裳多暴露,而是换上之后,简直令人浮想联翩。她推辞:“表嫂,我不要了。”
锦娘戳了一下她的额头:“是谁说想给洛姐儿再生个弟弟的?”
窦媛又撒娇又是脸红,最后还是羞答答的把衣裳拿走了。
从第二日看到她春风满面,就知道她昨日多滋润了,锦娘倒也不提这茬儿,只是笑道:“这几日筠姐儿她们先生有些风寒,正在家里,你若是有事,可以把孩子送到我那边去。”
“表嫂,表兄调任的事情你可是有眉目了?”窦媛赶紧转了话题。
锦娘道:“尽人事得天命,你表兄在任上也算是做的不错。”至于魏家托了亲近范大学士举荐,韩效那里说过要给蒋羡保一个卓异,至于蒋羡亲哥蒋晏也说举荐了他。
当然除了这几位大佬,判官、通判处也是有打点,直接送给他们本人了。
窦媛知晓表哥表嫂心里有数,也就放下心来,外面又说何夫人过来了,窦媛眉头一皱,“估摸着来当说客的。”
“何意?”锦娘不明白。
“仿佛是为了馆陶县令,说起来也和我们是亲戚,只不过我一个小媳妇,娘家本来就出了事,怎么好去求选官这种事情?”窦媛摇头。
虽说是亲戚,但是也得量力而行,就像表嫂她知晓自己很多事情做不得主,连婆婆那次顺手牵羊的事情,表嫂也没怪她,反而她们俩口子自己出头。
如果她现在在家是话事人,当然可以,但如今又不是。
锦娘疑惑:“我记得周二哥不是已经回京了么?怎么不去信周家?”
窦媛摇头,锦娘也不想跟何夫人见面,就先离开了。
却说何夫人无功而返,回去之后,当然跟周四娘子说了,周四娘子原本就和王老夫人熟悉一点,但王老夫人早已远去。
丹若扶着周四娘子上了马车,又道:“娘子,咱们要不要去韩家问问?”
“我递了贴子过去,不过见了一面,刘大娘子态度冷淡。”周四娘子摇头。
本来孙世琛不尊重她,她自然不愿意为了他的前程奔波,可是还有三个孩子在,她也只好出面了。
以前她最不喜欢冷脸洗内裤的人,如今自己却也是成了那种人。
也是可笑。
周四娘子又重新递了帖子到韩家,正好锦娘也在,自从蒋羡送了那个吃播丫头之后,两家关系就更好了。再者,因为蒋羡的缘故,本府功绩增加了不少,也是为韩效增光。
锦娘心想这也真是送礼要投其所好,不是送金银就好,有些人怕被人说受贿,是不收这些的。
蒋羡真的是心思细致,锦娘都不知晓看人吃饭自己会有食欲……
“你去说我们这里有客,下次我请她过来。”刘大娘子对丫头道。
这就是不见周四娘子了,锦娘不明白为什么?
刘大娘子可不是真的好性儿的人,韩效明明都和刘家议亲了,周家又跑出来插一杠子,还真当她不知道呢?
况且,刘大娘子对锦娘道:“你不知道这孙知县在任上官声平平,还被人写黑函。”
其实黑函几乎都有,包括蒋羡也有,但韩效看中蒋羡,愿意帮他背书,可不是因为蒋羡和他是发小。最重要的是,他是真的颇有能为,官声很好,身先士卒,甚至蒋羡还动员在那贼寇附近的百姓给韩效送万民伞。
莫说是韩效,便是锦娘都常常被这厮哄的找不着北。
就拿她跟魏家的关系来说,魏大郎不过见了蒋羡一面,就十分推崇他。
周四娘子失望的回去了,她见到孙世琛道:“他们家中正在宴客,说过几日请我过去。”
“恐怕那是推话。”孙世琛摇头。
周四娘子同意:“是啊,就是推话。”
地方官勘磨很看重上级考评,之后再送到枢密院,孙世琛当然想调回去汴京。做地方官实在是太繁杂了,所有的事情都麻烦。
“二哥已经回到京中,咱们的信也应该到了东京。”孙世琛和周四娘子都把希望寄托在周存之身上。
至于为何没给周三娘子去信,原因很简单,蒋放自己都外放了。
周四娘子的信当然是已经到了回京任官的周存之的手里,随信一起过去的还有二百两银子,周存之很快便往南薰坊蒋家去了,他当然是找蒋晏,蒋晏如今和邬家可是亲家。
蒋晏是清廉,可邬家就未必那么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