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30节
果然,重阳节时,韩效邀请蒋羡一起登高,二人微服出行,锦娘正好把新衣裳给他换上,又道:“要不要背诗袋出去?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一时兴起就吟诗作赋。”
“娘子,我要背你以前给我的的那个诗袋去。”蒋羡非常喜欢锦娘做的诗袋。
锦娘笑道:“好,我帮你装上。还有点心、帕子、荷包,让下人拿着就好。”
蒋羡自是道好。
至于锦娘这边则和儿女们一起在玲珑馆打秋千玩耍,并不出门,玩累了,她姐弟二人打双陆或者下棋,锦娘便在榻上休息。
她们家的日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宁静中透着活泼之意,若猛然来个大大咧咧,太过活泼的人,家里反而受不住。
却不料此时说刘大娘子上门了,锦娘赶忙迎了出去,只见这刘大娘子身边站着两个男孩一位姑娘。锦娘听说过韩效成婚数年也无子,刘大娘子进门三年也无所出,故而韩效纳了两房妾,长子是妾侍所出,次子是刘大娘子所出,还有个小女儿也是偏房所出。
但锦娘还是很佩服刘大娘子这一点的,她对几个孩子明面上都是一视同仁,比纪夫人高明太多,纪家妻妾不和不知道生了多少事。
迎了人进来,锦娘让筠姐儿带弟弟妹妹们去后院玩,又单独让人看茶上果盘,方才笑道:“我家官人今日一大早就离开了,我还在想怎么打发光阴,不曾想有贵客上门。”
刘大娘子嗔怪:“你这般客气做什么?咱们俩既是亲戚又是旧相识,之前那般不过是做给人家看的。”
见刘大娘子这般亲热,锦娘也同她叙旧:“不知东京的亲戚们都如何了?我们常年在外,也不知道这些。”
自从蒋家兄弟双双中进士,蒋家也算是门庭热闹起来,刘大娘子笑道:“你嫂嫂又生了个小闺女,我们过来这边时,家里正抓周呢。就连宣哥儿定了亲事,定亲的人是朝中枢密院承旨姓邬的人家。”
“原来是她家?”锦娘心想这事儿还真巧。
刘大娘子笑道:“怎么,你认得么?”
锦娘则道:“上一任府公的儿媳便姓邬,我们有些往来,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她家,没想到还真是。”
“那还真是凑巧。对了,我听说纪家任期就要到了?”刘大娘子很快转移了话题。
锦娘点头:“今年应该是纪家在大名府第三个年头了,估摸着任期是要到的。咱们府上有好几处出缺,判官不知道点了没有?”
这方面刘大娘子门儿清:“点了,我今儿正与你说这个。新来的判官姓夏,他原先是我爹的门生,他倒还好,只他娘子是个有名的胭脂虎,常常闹的不可开交。人家说若是有个母蚊子在 ,她都恨不得拍死。原本姓夏的,前途大好,听闻是上官送了对俏丽的丫头去,被他老婆打烂了头,两家交恶,也因为这个他升迁不顺。”
“咱们可不会送女人给她,应该无事吧?”锦娘道。
刘大娘子摆手:“话不是这么说的,她这个媳妇专爱干架桥拨火的勾当,凡事爱掐尖,无事还爱到处传话,搅弄风雨。我也是怕等她来了,弄的咱们俩有什么误会,专门同你说说。”
锦娘满脸感激:“还多谢你告诉我这些,否则我就怕得罪了人是小,到时候大家这般好的关系反而闹的不好。”
“我也是这么说呢。”刘大娘子松了一口气。
但她来的根本目的也不是这个,而是东拉西扯后,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我听说你们魏家本家就在大名府?”
锦娘还在想她今儿为何又有通家之好的意思,原来因为自己和魏家的关系,倒也不动声色的道:“是啊,虽说是远亲,如今见面已然联宗,只作亲戚们往来。但人家高门,我们寒门,不好高攀。”
刘大娘子笑道:“既然是一家子,总有些香火情,若说高攀,便是太过了。”
“您说的是。”锦娘附和。
刘大娘子见锦娘处处以下僚之妻自居,对她很是客气,心中有些觉得没什么意思。但锦娘却想自己若是真的处处和刘大娘子以平等的身份相处,两三回就让人家觉得自己拿大了,到时候还有可能反目,如此这个距离刚刚好。
二人都敷衍几句也就散了,等夏判官带着家眷上任时,纪通判却被调任下州区做知州了。
锦娘和纪夫人关系素来不好,自然是不准备践行,但周四娘子之前因为王老夫人的关系和纪夫人关系不错,她还得送去程仪。
纪夫人脸色很不好,她本来情商也算不得高,见着周四娘子就抱怨道:“好歹咱们是大名府的通判,却去下州做个知州,这一往下面去,将来怎么还回的来哦……”
周四娘子不知晓安慰什么好。
锦娘却想这邬娘子看似宽和大度,口碑极其好,没想到给人家来最狠的一刀,真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第113章
说来奇怪, 仿佛每次外放一个地方都是这般,刚好熟悉一切的时候,又全部更改了。现下上官几乎全部换了, 又得在一个熟悉的地方, 重新去认识不熟悉的人。
若说刘大娘子倒罢了,她们以前还认识,现下新来的夏家, 这个被刘大娘子已经告诫她要小心的夏夫人, 让锦娘甚至有些不敢接触了。
但她又想只是同僚之妻,反正就像钱娘子说的, 再如何也不过一年罢了,又不是日日生活在一处。
“给夏家的礼单备好了么?”锦娘问道。
阿盈拿了过来:“您看。”
锦娘笑着看上面写的, 和上次送钱娘子的差不多, 忍不住点点头:“好, 就这般,让陈小郎送过去吧。”
待阿盈出去,锦娘看着方妈妈, 先不问夏夫人如何, 她却问刘大娘子:“这位大娘子在闺中时性情如何?”
刘大娘子是刘计相的女儿,说起来也是她婆婆娘家亲戚,往来还算频繁,方妈妈应该是知晓的。孰料,方妈妈道:“其实刘大娘子根本就不是养在刘家, 她生下来后, 人家说她命太硬,若是放爹娘身边,恐怕会刑克父母, 故而在外家长大。咱们夫人见到她的时候,她都已经到了及笄之年了。”
“怪道我去刘计相家中的时候,很少听刘夫人提起她。”锦娘若有所思。
方妈妈分析道:“娘子,恕我多嘴,您如今和魏家搭上关系了,和甄家就更不必说了,所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韩中书好不好,夏判官好不好,与咱们也没什么相干,人和人少些往来,也少些是非。”
锦娘点头:“妈妈说的是。”
初来这里,人生地不熟还得拜山头,现在都这么熟了,就没太多必要了。锦娘如此想着,又开始打理家业,继续自己的刺绣大业。说起刺绣,上次魏夫人似乎也还想要她的莲台观音绣像,她当然没给,正所谓饥饿营销嘛。
她也借过本地古刹的佛像观赏,先拓下来,再选一幅觉得自己擅长的开始画。
等佛像画的差不多的时候,对门的窦媛过来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自己的绣像灵验,说洛姐儿身子不舒服,想请过去挂几日。
锦娘连忙道:“你请了大夫没有?”
封建迷信可是要不得啊,她不过是为了自己绣像生意,这可不能真信啊。
窦媛忙道:“请了,还不是我婆婆,抱着姐儿去园子里玩,邪风入体了。”
“应该是着了风寒,那就把绣像拿过去吧,等孩子好了,再还回来就是了。”锦娘如是道。
窦媛自然是千恩万谢的拿过去挂在房里,这个时候甄夫人过来,看见这幅绣像眼睛闪了闪,又问她:“如何?孩子可还高热。”
“退了些,但还是有些烧。大夫说等会儿再服用药,只是孩子太小了,灌了药进去,恐怕还会流出来。”窦媛也是心力交瘁。
甄夫人指着那绣像道:“这是推官娘子的么?”
窦媛点头:“可不是,费了好些口舌表嫂才拿回来给我。上回魏夫人要,表嫂都没给呢。这可是开过光念过经的,听说表嫂每次绣这个都会苦念各种经文。”
“那咱们洛姐儿应该无事了。”甄夫人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窦媛守着女儿守了一夜,好容易次日退烧了,一早锦娘就过来了,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没事儿了,烧退了就好了。”
“多亏了表嫂。”窦媛揉了揉眼睛。
锦娘有些心虚,连忙解释:“是你找的大夫好,你自个儿不眠不休的照顾才好,与我无关。这绣像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孩子还得多找大夫过来。”
本来锦娘不这么说还好,这般一说,窦媛越发觉得人家绣像珍贵,不愿意出借。她还恳求锦娘多挂几日,直到娃娃痊愈。
锦娘自然同意了。
回到家中,她换了家常衫子,又见刘大娘子发了帖子过来,说是专门为夏夫人接风洗尘,让晚上大家都去。
虽说时间有些仓促,但锦娘还是打扮好了过去,一般这种比较正式的场合,女眷都要戴冠子的。锦娘则里面穿牙白色八仙纹的抹胸,再穿一件浅绿色的素娟中衣,底下配和抹胸同样质地的三涧裙,外罩官绿折枝花长褙子,头上则梳着髻,先用珍珠络索网住头发,再罩金丝镶嵌的冠子,看起来气度高华,雍容富贵。
“娘子,外面车已经备好了,正请咱们过去。”
锦娘笑道:“好,我知道了,这就过去。”
阿盈还有些不满:“娘子,您怎么不穿那件满绣的花开富贵的衣裳?”
“这般正常打扮就好了,也不能出太大的风头。”锦娘如是道。
一行人在三刻之后就到了韩中书府上,锦娘等人被迎了进去,又听刘大娘子介绍她嘴里的“胭脂虎”夏夫人。出乎意料,这位竟然是个看起来很腼腆的女子,还颇有姿色,约莫三十五六上下,看着还很和蔼可亲。
刘大娘子正让人拿来调好的花蜜道:“这些淋在百果糕上,保管好吃。”
锦娘淋了少许,吃了一块百果糕,她又听刘大娘子和夏夫人闲话。
虽说之前刘大娘子和锦娘说了不少关于夏夫人的话,现在却完全看不出她对她有意见,反而很是亲热,连曾经的座上宾蓝氏都没这么热络。
酒席过半,刘大娘子又让府中的丫头出来唱曲,这也是富贵人家的常态,无丝竹之声便无法下饭。就是锦娘家中没人,都得打发请人过来。
锦娘察觉到自从弹唱的人出来后,就微不可察的见夏夫人撇了撇嘴。
蓝氏正和夏夫人说起本府的风土人情:“您从舒州过来,恐怕不知晓这边进了十月就开始要备下袄儿了。我们倒是有几件常去的店,到时候我可以给您介绍。”
“那敢情好,到时候还劳烦你了。”夏夫人笑道。
宴毕,刘大娘子又请她们去内堂说话,让韩效的两个妾出来一起陪客。锦娘见上次去园子里逛,刘大娘子就带她们去过,韩家妻妾关系处的很不错,其乐融融的。
“魏大娘子,怎么今日不把你两个孩子带过来,上回听大姐姐(刘大娘子)说去你家里,好生招待了咱家孩子。”关小娘笑道。
锦娘听闻关小娘做的一手好点心,人又温和,故而颇为得宠,韩家长子就是她生的。有时候,锦娘还私心想是不是每个和韩家交往的人,都得会些庖厨才行。
回过神来,锦娘道:“快别说了,不过是些粗茶淡饭,倒也算不得什么。”
锦娘心里对所谓的妾和通房没什么鄙视,话说回来,谁不愿意堂堂正正的赚钱过好日子?还不是时代局限性。
你若不做那贤惠人,不替丈夫纳妾倒也罢了,若是又要虚名,又看不起妾,那就纯粹是把痛苦发泄给底层人身上。
就像当年的嫣红。
所以,锦娘和韩家的妾侍们虽然并不十分热络,但也面上看起来都很和睦,蓝氏就更不必说了,她和韩家另一位小娘正划拳吃酒呢,倒是玩的很尽兴。
大抵是酒水喝多了,锦娘去外面出恭,结果碰到同样出来的夏夫人,夏夫人还把脚崴了一下,锦娘赶紧让紫藤去扶着,还关心道:“您无事吧?”
夏夫人摇头:“我无事。多谢你了,你们是何时到大名府任职的?”
“两年前了。”锦娘对不熟悉的人基本就是少说话,少透露自己的信息为上。
夏夫人又问起本府有无寺庙庵堂,锦娘倒是和她一路介绍,原来夏夫人深笃佛法,家中经书据说有十个箱笼之多,法器也不少。
甚至她道:“我家官人有一次落水差点溺亡,米水不进,棺材都备下了。是我找大师要了颗舍利子,慢慢的才恢复过来。”
锦娘心道我那绣像也不过是为了将来自己失业了,重新找一条路子,你这个舍利子也就太夸张了?
宴请过夏夫人之后,锦娘这边也请韩效和刘大娘子来家中用饭,蒋羡说重阳时二人相谈甚欢,这通家之好,自然就不必客气了。
只不过,蒋羡亲手做了两道菜,却把荣誉给锦娘了,“等会儿我就说是你做的?”
“等等,你凭什么说是我做的?我根本不会做。”锦娘赶紧摆手。
撒一个谎就要用无数个谎圆,这个道理锦娘是很懂的。可是蒋羡道:“娘子,主要是我把你夸的十八般武艺俱全,说你厨艺尤其好,现在,好吧,为了我的一时虚荣。”
他还道:“娘子,你别生我的气了。我也是想那韩子能若是喜欢吃咱家的饭,这样双方往来,对我也好啊。”
“可是,你也能说是你自己做的啊。”锦娘低头,还有些不高兴。
蒋羡则道:“娘子,你罚我跪搓衣板都好,可是我和你站在一起,你一看就是心灵手巧的人,又那么会刺绣,人又灵性,我这样笨笨的人,谁会觉得我把萝卜会雕成花的人。”
锦娘看了他一眼,又戳了一下他的额头:“你呀,我可真是拿你没办法。”
“娘子,我要背你以前给我的的那个诗袋去。”蒋羡非常喜欢锦娘做的诗袋。
锦娘笑道:“好,我帮你装上。还有点心、帕子、荷包,让下人拿着就好。”
蒋羡自是道好。
至于锦娘这边则和儿女们一起在玲珑馆打秋千玩耍,并不出门,玩累了,她姐弟二人打双陆或者下棋,锦娘便在榻上休息。
她们家的日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宁静中透着活泼之意,若猛然来个大大咧咧,太过活泼的人,家里反而受不住。
却不料此时说刘大娘子上门了,锦娘赶忙迎了出去,只见这刘大娘子身边站着两个男孩一位姑娘。锦娘听说过韩效成婚数年也无子,刘大娘子进门三年也无所出,故而韩效纳了两房妾,长子是妾侍所出,次子是刘大娘子所出,还有个小女儿也是偏房所出。
但锦娘还是很佩服刘大娘子这一点的,她对几个孩子明面上都是一视同仁,比纪夫人高明太多,纪家妻妾不和不知道生了多少事。
迎了人进来,锦娘让筠姐儿带弟弟妹妹们去后院玩,又单独让人看茶上果盘,方才笑道:“我家官人今日一大早就离开了,我还在想怎么打发光阴,不曾想有贵客上门。”
刘大娘子嗔怪:“你这般客气做什么?咱们俩既是亲戚又是旧相识,之前那般不过是做给人家看的。”
见刘大娘子这般亲热,锦娘也同她叙旧:“不知东京的亲戚们都如何了?我们常年在外,也不知道这些。”
自从蒋家兄弟双双中进士,蒋家也算是门庭热闹起来,刘大娘子笑道:“你嫂嫂又生了个小闺女,我们过来这边时,家里正抓周呢。就连宣哥儿定了亲事,定亲的人是朝中枢密院承旨姓邬的人家。”
“原来是她家?”锦娘心想这事儿还真巧。
刘大娘子笑道:“怎么,你认得么?”
锦娘则道:“上一任府公的儿媳便姓邬,我们有些往来,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她家,没想到还真是。”
“那还真是凑巧。对了,我听说纪家任期就要到了?”刘大娘子很快转移了话题。
锦娘点头:“今年应该是纪家在大名府第三个年头了,估摸着任期是要到的。咱们府上有好几处出缺,判官不知道点了没有?”
这方面刘大娘子门儿清:“点了,我今儿正与你说这个。新来的判官姓夏,他原先是我爹的门生,他倒还好,只他娘子是个有名的胭脂虎,常常闹的不可开交。人家说若是有个母蚊子在 ,她都恨不得拍死。原本姓夏的,前途大好,听闻是上官送了对俏丽的丫头去,被他老婆打烂了头,两家交恶,也因为这个他升迁不顺。”
“咱们可不会送女人给她,应该无事吧?”锦娘道。
刘大娘子摆手:“话不是这么说的,她这个媳妇专爱干架桥拨火的勾当,凡事爱掐尖,无事还爱到处传话,搅弄风雨。我也是怕等她来了,弄的咱们俩有什么误会,专门同你说说。”
锦娘满脸感激:“还多谢你告诉我这些,否则我就怕得罪了人是小,到时候大家这般好的关系反而闹的不好。”
“我也是这么说呢。”刘大娘子松了一口气。
但她来的根本目的也不是这个,而是东拉西扯后,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我听说你们魏家本家就在大名府?”
锦娘还在想她今儿为何又有通家之好的意思,原来因为自己和魏家的关系,倒也不动声色的道:“是啊,虽说是远亲,如今见面已然联宗,只作亲戚们往来。但人家高门,我们寒门,不好高攀。”
刘大娘子笑道:“既然是一家子,总有些香火情,若说高攀,便是太过了。”
“您说的是。”锦娘附和。
刘大娘子见锦娘处处以下僚之妻自居,对她很是客气,心中有些觉得没什么意思。但锦娘却想自己若是真的处处和刘大娘子以平等的身份相处,两三回就让人家觉得自己拿大了,到时候还有可能反目,如此这个距离刚刚好。
二人都敷衍几句也就散了,等夏判官带着家眷上任时,纪通判却被调任下州区做知州了。
锦娘和纪夫人关系素来不好,自然是不准备践行,但周四娘子之前因为王老夫人的关系和纪夫人关系不错,她还得送去程仪。
纪夫人脸色很不好,她本来情商也算不得高,见着周四娘子就抱怨道:“好歹咱们是大名府的通判,却去下州做个知州,这一往下面去,将来怎么还回的来哦……”
周四娘子不知晓安慰什么好。
锦娘却想这邬娘子看似宽和大度,口碑极其好,没想到给人家来最狠的一刀,真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第113章
说来奇怪, 仿佛每次外放一个地方都是这般,刚好熟悉一切的时候,又全部更改了。现下上官几乎全部换了, 又得在一个熟悉的地方, 重新去认识不熟悉的人。
若说刘大娘子倒罢了,她们以前还认识,现下新来的夏家, 这个被刘大娘子已经告诫她要小心的夏夫人, 让锦娘甚至有些不敢接触了。
但她又想只是同僚之妻,反正就像钱娘子说的, 再如何也不过一年罢了,又不是日日生活在一处。
“给夏家的礼单备好了么?”锦娘问道。
阿盈拿了过来:“您看。”
锦娘笑着看上面写的, 和上次送钱娘子的差不多, 忍不住点点头:“好, 就这般,让陈小郎送过去吧。”
待阿盈出去,锦娘看着方妈妈, 先不问夏夫人如何, 她却问刘大娘子:“这位大娘子在闺中时性情如何?”
刘大娘子是刘计相的女儿,说起来也是她婆婆娘家亲戚,往来还算频繁,方妈妈应该是知晓的。孰料,方妈妈道:“其实刘大娘子根本就不是养在刘家, 她生下来后, 人家说她命太硬,若是放爹娘身边,恐怕会刑克父母, 故而在外家长大。咱们夫人见到她的时候,她都已经到了及笄之年了。”
“怪道我去刘计相家中的时候,很少听刘夫人提起她。”锦娘若有所思。
方妈妈分析道:“娘子,恕我多嘴,您如今和魏家搭上关系了,和甄家就更不必说了,所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韩中书好不好,夏判官好不好,与咱们也没什么相干,人和人少些往来,也少些是非。”
锦娘点头:“妈妈说的是。”
初来这里,人生地不熟还得拜山头,现在都这么熟了,就没太多必要了。锦娘如此想着,又开始打理家业,继续自己的刺绣大业。说起刺绣,上次魏夫人似乎也还想要她的莲台观音绣像,她当然没给,正所谓饥饿营销嘛。
她也借过本地古刹的佛像观赏,先拓下来,再选一幅觉得自己擅长的开始画。
等佛像画的差不多的时候,对门的窦媛过来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自己的绣像灵验,说洛姐儿身子不舒服,想请过去挂几日。
锦娘连忙道:“你请了大夫没有?”
封建迷信可是要不得啊,她不过是为了自己绣像生意,这可不能真信啊。
窦媛忙道:“请了,还不是我婆婆,抱着姐儿去园子里玩,邪风入体了。”
“应该是着了风寒,那就把绣像拿过去吧,等孩子好了,再还回来就是了。”锦娘如是道。
窦媛自然是千恩万谢的拿过去挂在房里,这个时候甄夫人过来,看见这幅绣像眼睛闪了闪,又问她:“如何?孩子可还高热。”
“退了些,但还是有些烧。大夫说等会儿再服用药,只是孩子太小了,灌了药进去,恐怕还会流出来。”窦媛也是心力交瘁。
甄夫人指着那绣像道:“这是推官娘子的么?”
窦媛点头:“可不是,费了好些口舌表嫂才拿回来给我。上回魏夫人要,表嫂都没给呢。这可是开过光念过经的,听说表嫂每次绣这个都会苦念各种经文。”
“那咱们洛姐儿应该无事了。”甄夫人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窦媛守着女儿守了一夜,好容易次日退烧了,一早锦娘就过来了,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没事儿了,烧退了就好了。”
“多亏了表嫂。”窦媛揉了揉眼睛。
锦娘有些心虚,连忙解释:“是你找的大夫好,你自个儿不眠不休的照顾才好,与我无关。这绣像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孩子还得多找大夫过来。”
本来锦娘不这么说还好,这般一说,窦媛越发觉得人家绣像珍贵,不愿意出借。她还恳求锦娘多挂几日,直到娃娃痊愈。
锦娘自然同意了。
回到家中,她换了家常衫子,又见刘大娘子发了帖子过来,说是专门为夏夫人接风洗尘,让晚上大家都去。
虽说时间有些仓促,但锦娘还是打扮好了过去,一般这种比较正式的场合,女眷都要戴冠子的。锦娘则里面穿牙白色八仙纹的抹胸,再穿一件浅绿色的素娟中衣,底下配和抹胸同样质地的三涧裙,外罩官绿折枝花长褙子,头上则梳着髻,先用珍珠络索网住头发,再罩金丝镶嵌的冠子,看起来气度高华,雍容富贵。
“娘子,外面车已经备好了,正请咱们过去。”
锦娘笑道:“好,我知道了,这就过去。”
阿盈还有些不满:“娘子,您怎么不穿那件满绣的花开富贵的衣裳?”
“这般正常打扮就好了,也不能出太大的风头。”锦娘如是道。
一行人在三刻之后就到了韩中书府上,锦娘等人被迎了进去,又听刘大娘子介绍她嘴里的“胭脂虎”夏夫人。出乎意料,这位竟然是个看起来很腼腆的女子,还颇有姿色,约莫三十五六上下,看着还很和蔼可亲。
刘大娘子正让人拿来调好的花蜜道:“这些淋在百果糕上,保管好吃。”
锦娘淋了少许,吃了一块百果糕,她又听刘大娘子和夏夫人闲话。
虽说之前刘大娘子和锦娘说了不少关于夏夫人的话,现在却完全看不出她对她有意见,反而很是亲热,连曾经的座上宾蓝氏都没这么热络。
酒席过半,刘大娘子又让府中的丫头出来唱曲,这也是富贵人家的常态,无丝竹之声便无法下饭。就是锦娘家中没人,都得打发请人过来。
锦娘察觉到自从弹唱的人出来后,就微不可察的见夏夫人撇了撇嘴。
蓝氏正和夏夫人说起本府的风土人情:“您从舒州过来,恐怕不知晓这边进了十月就开始要备下袄儿了。我们倒是有几件常去的店,到时候我可以给您介绍。”
“那敢情好,到时候还劳烦你了。”夏夫人笑道。
宴毕,刘大娘子又请她们去内堂说话,让韩效的两个妾出来一起陪客。锦娘见上次去园子里逛,刘大娘子就带她们去过,韩家妻妾关系处的很不错,其乐融融的。
“魏大娘子,怎么今日不把你两个孩子带过来,上回听大姐姐(刘大娘子)说去你家里,好生招待了咱家孩子。”关小娘笑道。
锦娘听闻关小娘做的一手好点心,人又温和,故而颇为得宠,韩家长子就是她生的。有时候,锦娘还私心想是不是每个和韩家交往的人,都得会些庖厨才行。
回过神来,锦娘道:“快别说了,不过是些粗茶淡饭,倒也算不得什么。”
锦娘心里对所谓的妾和通房没什么鄙视,话说回来,谁不愿意堂堂正正的赚钱过好日子?还不是时代局限性。
你若不做那贤惠人,不替丈夫纳妾倒也罢了,若是又要虚名,又看不起妾,那就纯粹是把痛苦发泄给底层人身上。
就像当年的嫣红。
所以,锦娘和韩家的妾侍们虽然并不十分热络,但也面上看起来都很和睦,蓝氏就更不必说了,她和韩家另一位小娘正划拳吃酒呢,倒是玩的很尽兴。
大抵是酒水喝多了,锦娘去外面出恭,结果碰到同样出来的夏夫人,夏夫人还把脚崴了一下,锦娘赶紧让紫藤去扶着,还关心道:“您无事吧?”
夏夫人摇头:“我无事。多谢你了,你们是何时到大名府任职的?”
“两年前了。”锦娘对不熟悉的人基本就是少说话,少透露自己的信息为上。
夏夫人又问起本府有无寺庙庵堂,锦娘倒是和她一路介绍,原来夏夫人深笃佛法,家中经书据说有十个箱笼之多,法器也不少。
甚至她道:“我家官人有一次落水差点溺亡,米水不进,棺材都备下了。是我找大师要了颗舍利子,慢慢的才恢复过来。”
锦娘心道我那绣像也不过是为了将来自己失业了,重新找一条路子,你这个舍利子也就太夸张了?
宴请过夏夫人之后,锦娘这边也请韩效和刘大娘子来家中用饭,蒋羡说重阳时二人相谈甚欢,这通家之好,自然就不必客气了。
只不过,蒋羡亲手做了两道菜,却把荣誉给锦娘了,“等会儿我就说是你做的?”
“等等,你凭什么说是我做的?我根本不会做。”锦娘赶紧摆手。
撒一个谎就要用无数个谎圆,这个道理锦娘是很懂的。可是蒋羡道:“娘子,主要是我把你夸的十八般武艺俱全,说你厨艺尤其好,现在,好吧,为了我的一时虚荣。”
他还道:“娘子,你别生我的气了。我也是想那韩子能若是喜欢吃咱家的饭,这样双方往来,对我也好啊。”
“可是,你也能说是你自己做的啊。”锦娘低头,还有些不高兴。
蒋羡则道:“娘子,你罚我跪搓衣板都好,可是我和你站在一起,你一看就是心灵手巧的人,又那么会刺绣,人又灵性,我这样笨笨的人,谁会觉得我把萝卜会雕成花的人。”
锦娘看了他一眼,又戳了一下他的额头:“你呀,我可真是拿你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