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1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罢,又亲自点茶送给大家,言笑晏晏,没有一点不悦。
  蓝氏都暗自服气,若是别人肯定脸上无光,她还道:“我原本只读过三年学,只是喜欢诗词,日后学好了,再和你们一起玩。”
  “姐姐不必在意,我送姐姐几本诗词心得。”蓝氏连忙道。
  锦娘又是就诗词请教,立马和众人都拉进了关系,到了吃席的时候,锦娘又说过几日请大家去家中吃酒,都说要过来。她回去便立马派了帖子,甚至还给纪夫人、王老夫人也送了一回帖子。
  王老夫人照例不来,让儿媳妇邬氏过来,纪夫人也推说身体不舒服不来,倒是钱娘子蓝氏都过来捧场。锦娘让刚开张的如烟送了茶点来,又帮她抬桩:“虽然是新开的铺子,但做的都是南边的点心,我尝着滋味儿不错,就买了些来。尤其是这酥油鲍螺,配着茉莉花茶更是一绝。”
  本来如烟还在愁销路,没想到锦娘这么帮她,还不许免费给,说她小本生意不容易,一下就花了五钱银子买了糕点,还送给这些官夫人么。
  邬氏尝了很喜欢,锦娘笑道:“我买的多,等会儿包两盒给您带回去。”
  “这如何好意思?”邬氏不肯。
  锦娘则道:“不过是些点心,也不是什么贵物件儿。”
  说罢,又带着众人投壶打双陆玩,下午还让下人烤肉来吃,虽然操办的未必尽善尽美,但算是混进了这个圈子,还连带帮如烟打开了销路。
  蒋羡见锦娘帖子多的很,还惊讶道:“咱们锦娘一来这里,就交了这么多朋友啊。”
  “哪有,也没多少。这几日我准备在家好生在研习一下诗词,就不出去了,况且要冬至了,咱们要开始备年货,今年怎么着也得过一个好年。”锦娘笑道。
  蒋羡俯身把自己的脸贴在她脸上:“娘子,今天专门陪我,好不好?”
  有时候太累了太苦的时候,他就想让娘子专门陪他,什么都不做,只要全心全意在他身上,他就很开心。
  “好。”锦娘自然知晓蒋羡心里所想,他有的时候就跟小孩子似的,巴不得自己围着他转。
  可这也没什么被指摘诟病的,就像做爹娘也不是生下来就做爹娘的,蒋羡心里有时候这般孩子气,那说明他们夫妻感情好。
  因为锦娘不大会下厨,所以只是亲手熬了一碗川贝鹌鹑汤,川贝可以润肺止咳,化痰平喘,鹌鹑更有消肿利水的作用,汤还能滋补。
  当然这碗汤也是在蒋羡指导下完成的,炖出来后,蒋羡还夸道:“娘子手艺真好。”
  二人除了一起下厨外,锦娘还帮他篦发,又帮他设计衣裳,夫妇二人还腻在一起说话。
  正听蒋羡道:“大名府的案件实在是太多,好在董判官通情达理,倒不比在吴县了。”
  “这便是好事,我听说唐朝狄仁杰狄仁杰在仪凤年间升任大理寺丞后。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后来就升任侍御史。咱们别想升不升迁,反正能做到顶尖的人,总会被看见的。”锦娘安慰道。
  蒋羡其实是个很锐意进取的人,但是在没有起色之后,又容易沮丧,所以他需要锦娘这样不厌其烦的帮他打鸡血,即便仕途昏暗,但听了这些话,他真的觉得人豁达舒服多了。
  “娘子,你就是我的药,没了你,我是好不起来的。”
  锦娘笑道:“又胡说了,天下有谁离了谁是不好的?便是我,若我真的死了,太阳照样还是东升西落,不会有任何改变。”
  所以,这也是锦娘为何赚钱,却又不会真的被钱权这些迷失住的原因。
  其实她还未说出来的是蒋六老爷那样,年纪也不小了,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妻子一死,他照样续娶。
  蒋羡比他父亲条件好多了,可能不到一个月就有人介绍了,甚至介绍的更好,就跟韩效似的。
  但这些话说出来,就破坏她们之间的柔情蜜意了。
  蒋羡见她低垂臻首,知晓她心中想的是什么,可他保证也无用,只好日后用行动去证明,她就知晓了。
  锦娘反而是很乐观的,不过是思忖一会儿,又笑嘻嘻的道:“我换个衣裳给你看。”
  “好。”蒋羡以为她是真的做了新花样子,没想到见她出来,鼻血差点喷出来:“娘子,这不是尼姑装吗?怎么这般透?”
  锦娘之前见到人家送的一匹灰色的纱,灵机一动,悄悄自己缝制,透明尼姑装。她站在那里,只是笑,也不说话。
  还是蒋羡拉着她到床上:“冰天雪地,小心冻着你。”
  ……
  且不说昨日蒋羡过的多么惬意,因为大雪封路,魏家女学也暂时停了,好在这次课考,筠姐儿拿了个第三,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锦娘还打算儿女都在家,她们在玲珑馆烤肉吃的,没想到钱娘子派人传信说邬氏的长子夭折了。
  “什么?那咱们都得过去吧。”锦娘对蓝氏道。
  邬氏的儿子可是嫡长子,王家孙子好几个,可就这个是正房所出,还养在王老夫人膝下,想起邬氏,同为母亲,锦娘都忍不住掬一把泪。
  她和蓝氏一起准备奠仪过去钱娘子处汇合,三人原本得知消息都挺早,但你等我我等你,来的迟了些。
  不比纪夫人一个人,听了消息就赶了过来。
  但纪夫人却并不高兴,她总觉得自己是光杆司令,别人都觉得她没有朋友。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人在关心她。
  邬氏平日都是端庄稳重的,这个时候却大哭着:“我的儿啊,你怎么就忍心舍下我走了啊?我这是要把我的命都拿去啊。”
  锦娘也是不自觉的跟着哭了,她怎么都无法想象儿女去世的场景,简直是剜心之痛啊!
  再看邬氏已经是站不起来了,她的丫头赶忙把她扶住。
  “怎么去世的这么突然?”锦娘知晓那孩子都上十岁了,可不是小孩子。
  邬氏身边的妈妈道:“哥儿平日身体很好的,就是感染了风寒,一下就去了。像魏家七郎君,也跟我们郎君一起玩了,他就无事,也难怪我们娘子这般的,去的太突然了。”
  正说着见魏夫人也过来了,众人又迎了上去,又哭了一场。
  王家准备了茶饭,锦娘不由得道:“他这病症去的太急了,否则能把我绣的观音像拿去给这孩子挂挂。当年我绣这幅佛像的时候,在紫金庵开过光,又专门诵过经。不是我信神佛,反正我挂在家中,我和孩子们就从未生过病。”
  人一定要有所准备,抓住时机。
  果然,从王家出来,魏夫人这边就找上锦娘了,说起魏七郎也生病的事情。
  “这如何是好?可请了大夫了。”她还是希望魏夫人能相信大夫,自己的绣像只是起心理上的安慰,结个善缘。
  魏夫人道:“怎么没请,专门请的几位医官来看的。虽说高热退了,但还是有些咳嗽。”
  锦娘看向魏夫人:“那您岂不是煎熬了?为娘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如今这样的冬日,火盆子定要烧的旺旺的,但窗户又不能关的太严实了。”
  魏夫人心道,我特地喊住你,可不是想听你说这些的。难道是我的暗示不够?或者说这蒋夫人不愿意割爱。
  若人家不愿意割爱,自己倒也不能强抢。
  正忐忑时,又听锦娘道:“魏夫人,我家里有一幅观音像,是开过光的,你若不嫌弃,就请过去?”
  魏夫人听到这句话,才觉得干涸处浇了一瓢清泉,饶是她这般喜行不怒于色的人都忍不住开怀:“那就太好了。”
  待锦娘回去之后,把这件事情和蒋羡说了:“招不在鲜,有用就行。这魏家虽然并非本地官员,可是任三品的转运使,我打听了她家,官声也很不错,若是能搭上这条线,将来指不定咱们回京有望呢。”
  “你的反应太快了。”蒋羡忍不住称赞。
  听到魏夫人的儿子生病了,立马想对策,还真不是一般人,脑筋转的很快。
  锦娘道:“不说了,我得找个盒子把绣像装起来带过去,哦,对了,还还送些补品过去。”她一番收拾,带着方妈妈阿盈等人去了魏家,留下青蓉在家支应。
  上了马车后,阿盈道:“娘子,如烟给我送了八盒点心呢,我要给钱,她非不要。”
  “我已经帮她打通过关系了,日后就让她好生做生意,不必这般。你也莫要人家的东西,她小本经营,也不容易。”锦娘道。
  阿盈笑道:“我知道了。”
  锦娘正色道:“不是与你说的玩儿,咱们这些人都知晓如烟的底细,咱们这几个不会说出去。但家下其她傔从仆人走动的近了,难免问起来,人家好不容易脱籍从良,万一透露些什么,她怎么立足?人家还以为她开的茶寮都不正经。再者,我们也只在大名府三年,她也该早些寻找靠山,日后我们离开了,她也能够好好立足,否则咱们事事拦着,她也不好改换门庭。”
  从一开始锦娘也没让如烟报答什么,甚至当时让她跟着姜六姐学仵作女医,也是自己额外的私心,如今人家已经立起来了,锦娘就不觉得再有什么太过瓜葛了。
  应该让如烟重新开始。
  阿盈素来听锦娘的话,连忙道:“您放心,我遵从您的意思。”
  在一旁的方妈妈听了也是直点头,这样倒好。
  很快到了魏家,魏夫人这次是亲自打发身边的妈妈过来接,锦娘跟着人进去,连忙把绣像递给魏夫人。魏夫人打开之后,的确是一股檀香,应该是常常供奉的,人家倒是没说谎,再看这幅半人高的观音绣像,这幅观音神态慈悲,背后金光闪闪,紫衣更显神圣、慈悲、智慧。
  “蒋夫人,真是多谢你了,等孩子好了,我们就还回去。”魏夫人道。
  锦娘没有做声,而是先进去看了一下魏七郎,这男孩子被姑娘们称为“男狐狸精”不是没有道理的。小小年纪,生的极为清俊,睫毛长长的,皮肤白净的不行。
  等从病房出来,她才对魏夫人道:“这幅观音像若是保佑小哥儿有起色,就放您家里吧。我平日再绣一幅就是,孩子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魏夫人想起蒋羡夫妻为了女儿寻先生,专门托人在她府上说项,二人都那般看重孩子,也难怪感同身受。
  这紫衣观音像挂了不上三日,魏七郎病情好转,一点事儿也没有。
  魏夫人特地上门来,还想认个干亲,锦娘却笑道:“认干亲我是愿意的,只是我们同姓,总是不大好。”
  民间常常说干亲如果是同姓会有冲突,虽说锦娘也不知道是什么风俗,反正还真不成。
  “你也姓魏?”魏夫人觉得太巧。
  锦娘笑道:“正是,只不过家中寒素,比不得您家。”
  魏夫人暗忖蒋家兄弟两个年纪轻轻前途无量,蒋羡听闻很有政绩,自己不如卖个好。故而又说问锦娘家里愿不愿意联宗,锦娘自是愿意,她娘家的事情几乎可以全权做主。
  弟弟正要走仕途,若和魏家有干系那就太好了。
  当即魏夫人去信给了丈夫,又通知族中族人,如此盘桓一个多月,锦娘家里便和魏家联宗了。她如今去魏家,人家也称她为姑太太,锦娘也喊魏夫人为嫂嫂,她还带着儿女丈夫一道和魏家族人吃了一回饭。
  魏夫人还搂着宁哥儿不放手,锦娘还不由笑道:“您不知道这孩子寻常人他是不要的,只说要好看的姐姐抱着。”
  魏夫人听了心中越发高兴。
  回去时,正好罗大送了赁钱租子过来,锦娘把魏家联宗的事情说了,又让他带一封信回去。罗大也说家里的情况:“自从扬哥儿入了太学,说亲的人也不少,亲家老爷和太太都说等您回去区处。”
  “扬哥儿年纪还小呢,让他好好读书,若是能中个进士才好。”锦娘道。
  弟弟老实,且家中条件也并非很好,她是见过那些提早定下太学生的人家,女方都非常强势,她娘也是个脾气不好的,到时候针尖对麦芒,怕是家无宁日。除此之外,还有那种面上光的,娶了之后才发现是空架子,指不定还要男方贴,到时候更是有苦难说。
  现在他们到大名府,最开心的是罗大,因为从开封到大名府比去吴县近多了。他见过锦娘后,又去见蒋羡,先是道:“小的恭喜郎君荣升推官。”
  “算不得什么喜,你先去见过娘子了?”蒋羡淡淡的道。
  罗大笑道:“听说娘子家里和淮南转运使家联宗,真是大喜事。”
  听到这里,蒋羡莞尔:“我如今都是跟你们娘子混着。”
  罗大心想七品官夫人和三品淮南转运使搭上线,娘子还真的是有一手。但见蒋羡问起京中情况,又正色开始说起。
  却说锦娘收到京里的银钱,一共九百八十两,再有蒋羡升官之后,薪俸从一个月七贯涨到二十贯,她们现在就是靠他的薪俸都能过的特别好了,所以这些银钱锦娘几乎可以全部存着。
  她现下是不打算在大名府置办产业,因为大名府离汴京近,有那个钱,还不如将来去汴京置办。
  “阿盈,去准备羹饭,罗管事带了两个小幺儿,安排他们一起吃饭。”锦娘道。
  阿盈忙下去,又想现下是罗大过来,到时候范庄头姚掌柜都得来交账,娘子也是真厉害,短短三年增加了几百亩地,一个邸店,今年肯定能过个丰盛的年。
  又说那边周二娘子收到周三娘子送的节礼,她原先在闺阁中和周三娘子就不大对付,难得她送东西来,只是看了看送的都是些土产,也没什么看头。她成婚时,陪嫁一万两,其中就有一个六千五百两本钱的绒线铺,原本一年一千贯的利润,后来那掌柜倨傲,自觉有功劳,指手画脚,周二娘子把他开发了,换了自己人,但接踵而来的就是她的绒线铺如今一年竟然只有五百贯进账。
  这些银钱对于普通人家那是一笔巨款,但是对她们这般人家,却不够用。
  如今吃穿应酬都在公中,但要买些旁的都得用自己的私房钱,尤其是公公赋闲之后,婆母手头愈发的紧。原先都是穿锦袍罗衣,如今过冬,她穿的还是娘家陪嫁的猞猁皮袄,要一件上好的貂鼠皮袄,可要六十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