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10节
第97章
过了端午之后, 一直到七月,素来都是梅雨季的吴县却干涸起来,锦娘知晓今年年成不好, 遂让范庄头今年只收两成租子。范庄头倒是怕锦娘她们手头紧, 遂把后园的竹子树木卖一一批,七月交了七十贯来。
锦娘则让阿盈赏了一块冰给他们,又照例送了两样茶点, 让橘香做了一桌饭菜。
这么热的天, 有冰比什么都强。
把钱放进匣子之后,锦娘裁了绉纱让悯芝帮筠姐儿和宁哥儿裁两件背心, 又换了一套衣裳,琥珀色的抹胸, 外罩一件绣玉簪玉兰花的纱背心, 配一条飞鸟纹的大花罗褶裙, 又在手臂上戴了金钏。
如此,她还把窗户打开,临窗吹风, 替蒋羡做一件轻薄的褙子。
蒋羡回家之后, 便见到这幅场景,他上前抚弄锦娘的手臂,又笑问道:“咦,这是帮谁做的啊?是宁哥儿吗?”
“当然是帮我最心爱的夫君做的了。”锦娘忍不住偷笑。
蒋羡觉得自己小心思被看破,还假意谦虚:“我都那么多衣裳了, 娘子怎么还帮我做呢?我真的不需要了。”
锦娘白了他一眼:“少来了。”
“嘿嘿。”蒋羡乖觉的拿着扇子帮她打扇。
锦娘家里买的冰, 就是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怎么说呢,人还是受用多了。否则热病了, 那就不划算了。
有冰又有人扇风,锦娘反正是凉爽多了,她又缝了几针,又道:“这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咱们到吴县算起来也是有两年了。”
“这两年过的真快。”蒋羡也是感慨。
锦娘笑道:“我听说韩主簿准备离任,到溧阳赴任县令一职,就准备了一些程仪,单子在那边桌上,你看看可不可行?”
蒋羡起身走过去,拿起来看了看,划了两样:“就这些吧,也不必太多,将来恐怕很难会有交集。”
“怎么说?”锦娘不明白。
蒋羡小声道:“我听说他为了这个位置送了上千两打点,用的都是田氏的嫁妆。也不是我瞧不上荫官,而是他挪到县令都费劲,日后自然是难说了。”
“那就听你的吧。”锦娘知晓溧阳这个地方也是在两浙路,都是富庶之地,但韩主簿做官平平,也就是并没有太多的建树,这等官员和蒋羡不是一路人。一个是准备干出一番大事,一个是躺平生怕多做,多做多错,故而注定也不是一路人。
田娘子还怕人走茶凉,没想到锦娘特地送来程仪,她看起来很高兴:“怎么还要你们破费?”
“这也没什么,我问过县尊娘子,她那边说过两日在园子里摆酒,替你们践行。你们这一走,虽说也都离的算不上很远,但是要再见面也难了。”锦娘说的是实话,在古代很多人分别,可能就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了。
她和田娘子关系也没有很好,但大家彼此没有伤过和气,算是有来有往,如今她这么个和气人要走,都不知晓会来个什么样的主簿娘子。
田娘子听闻也有些伤感,“你们也好生保重。”
闻言锦娘倒是温言安慰了她几句,准备起身时,田娘子想了想,还是没忍住的告诉她:“招宣听闻已经去世了,魏妹妹放心。”
锦娘看向田娘子,田娘子粲然一笑。
招宣是包娘子的护身符,包娘子此人素来怨毒,锦娘也不是全然放心,如今招宣过世了,梅县尉这个职位还不知道能不能做下去。
故而,锦娘在践行宴上,又送了冬哥儿湖笔两枝,瓦砚一方,以示感谢。
这样的场合包娘子自然也在,她已经有些时候没怎么出来了,见众人都不提过往,松了一口气。田娘子倒是气色很好,她的丈夫马上就要去赴任正印官,官位虽然不大,但是是一县之主,没有上头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了。
千里搭凉棚,总有散的那一日。
锦娘对蒋羡道:“不知为什么,刚从汴京出来的时候总觉得很兴奋,现在见到这么多离合之事,我又觉得其实汴京也挺好。”
蒋羡就没有锦娘这么多愁善感了,韩主簿一走,新任主簿还未过来,蒋羡得兼管主簿一事。主簿一般都是辅助县令办事,所以,他要做好县尉本职工作后,还得处理县令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
当然,锦娘也有事情要做,她双面异色绣已经成功了。
还有好消息便是罗大从汴京过来,带了不少消息过来,先是家中的事情,蒋六老爷春天生了一场病,好在有郑氏照料妥当,已经无大碍。锦娘的弟弟扬哥儿在府学考试中考了第三,不过,听说魏家三婶带了魏老太到汴京。
锦娘则问道:“我祖母也住在甜水巷了么?”
罗大摇头:“不是。”
说罢,罗大也拿了一封信出来,这也是扬哥儿代笔写的,原来母亲提及祖母过来,打算接到甜水巷住些日子,等锦娘她们回去,他们再搬走。但是盛哥儿娶的媳妇有了身孕,三婶饭都不会做,还是得祖母过去照顾,祖母素来疼宠小儿子一家,当然去了盛哥儿那里。
除了这些家事,罗大自然也说起了亲戚们的事情,比如周存之得罪了执政,自请去江陵做通判,蒋羡的朋友彭三郎又去给张九郎做了帮闲,再有彭三郎的姐姐,也就是蒋延之妻得了急病去世了……
连蒋羡都唏嘘:“咱们不过出来两年,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
“是啊,二公子竟然去江陵做通判了?”锦娘心想江陵府可是自己老家,她还想等自己有余钱的时候能在江陵置办些田亩宅院,狡兔三窟嘛。
蒋羡却非常警醒,他是早就察觉到周存之似乎对妻子有些意思的,但是妻子呢?她毕竟在周家待过几年……
故而,他连忙拿话岔开:“周二哥性子素来我行我素,但这也未必不是避祸之选。”
“也是,远离纷争也好。”锦娘点头。
还有一些官场的事情,蒋羡说要去书房问罗大,锦娘则清点罗大带来的东西,金梁桥的赁钱五百贯,甜水巷的赁钱三百贯,两顷地的收成一百五十贯,除此之外还有卖的家禽家畜鸡蛋鸭蛋一共三十贯,总共是九百八十贯。
锦娘则让阿盈清点出两匹好布、两饼茶还有五贯的一张交子,等会儿打赏罗大。
罗大在家中休息了三日,又通过锦娘联系,坐着顾家的船去汴京。
等他离开之后,锦娘在金银铺为自己打了些钗环,又在皮货店买了几块皮子,在绒线铺和丝线铺购置了不少丝线。
锦娘新打了钗环,又开了旧匣子,给了阿盈一对珠花,青蓉一根银簪子,这两个丫头得了头饰都很欢喜。
当然在一阵买买买之后,锦娘则把银钱都封好,不准备再从里面拿钱出来用了。
“娘子,通判夫人请您过去。”外面有人道。
自从申知军上任后,通判娘子可算是省心不少,再也不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了。后来她还要和侯县令的妹子结亲,当然侯县令下台之后,亲事也退了,如今是她孙女儿定亲,想请锦娘去做全福人。
做全福人的事情锦娘是非常有经验的,她当然答应下来,就像她做绣娘是一份职业,做全福太太也是一份职业,她反正是挺尽职的。
先查看男方回的定礼,若有不妥和媒人沟通,礼盒放在正屋厅堂上,等她们备上香烛、酒果,再告祝天地祖宗,最后揭开巾帕。
去了通判家后,锦娘才知晓通判的孙女年纪只比筠姐儿大两岁,竟然如此早就定亲了。一起过来温娘子却是很赞同:“这如意郎君可不是随时都有的,平江富庶,本地才子如过江之鲫,若不早下手,恐怕好郎君全部被人定下了。”
“您说的是,只不过我总觉得我家筠姐儿太小,她爹也没说这些,我倒是不好做主。”锦娘是现代人,自然也希望女儿能够两情相悦,选个自己中意的郎君。
温娘子莞尔,谁不知道蒋县尉唯妻是从,据说有一日一名县衙小吏不知情到了县尉宅邸,却发现堂堂县尉竟然洗手做羹汤。别看包娘子那样刁钻张狂的很,实际上纸老虎罢了,真正厉害的是魏氏这样的女子,上能和申家这样的清官把关系处理的很好,下能和平江本地的乡绅也处的很好,在县衙众人这里也有口碑。
关键是人家还并不以这样洋洋得意,反而异常低调。
锦娘对自己全福人的认知便是能拿多少花红,好在通判娘子还是比之前的齐娘子大方许多,她得了一匹绛绢、一匹孔雀罗、粗绸两匹、绿芽茶两饼、干果两盒、酒水一坛。
回到家后,她拿了粗绸裁了尺头分给丫头和小厮们,青蓉熟稔的帮忙点着,家下每年赏给下人都是布几尺,绸几尺,这样的待遇外头的人都羡慕,这也是马养娘怎么都不肯回家的原因。
分完尺头,锦娘又把干果酒水分了些给宋师爷,这位师爷不愧是刑名老手,在蒋羡处理案件之时,帮了许多忙。
因此,她待这位宋师爷也是准备的礼品都很丰厚,以图蒋羡政绩好,将来能够升官。
诸事处理妥当,锦娘方才歇息一会儿,等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在床上,亵裤已然被褪下来,她正欲起身,却见蒋羡匍匐,连忙道:“我今儿是累的发昏了,你,你不叫醒我,反而是……”
“娘子,我此番在外公干数日,你就成全我吧。”蒋羡哀求。
锦娘也是被他弄的不上不下,只好暗暗点头。
夫妇二人一番鱼水交欢后,蒋羡说起正事:“新任主簿在任命下了,大抵在明年年初到任。据说此人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关中人。”
“他若来了,你身上的担子便也轻一些了,这不是好事么?”锦娘笑道。
蒋羡感叹一声:“是啊,人事纷繁的很,好在我在吴县这两年多,颇有所得。不过,娘子,我听说有钦差要来,若是得钦差赏识,我的官位或许也可挪动一番。”
本来他是有些萧索的,但是提到最后一句时,眼睛一亮。
锦娘则道:“既然是钦差,那必定也会看些政绩,只是你要不要打点上下?若要打点,只管与我说。”
“现在倒是不必,娘子放心吧。”蒋羡已经是心里有数的。
锦娘笑道:“我手里绣了一幅紫衣观音,一幅经轴,最近有空的时候在绣双面全异绣的人,若是咱们俩没钱了,这三幅还可以卖不少钱呢。所以,你千万别担心钱。”
“娘子,这紫衣观音你绣了十个月,怎好去卖?还是留着吧。”蒋羡不忍如此。
二人正说着家常,却见天上雷鸣闪电,一下照在挂衣裳的架子上,蒋羡指着那儿吓了一跳:“是鬼,鬼在那儿。”
锦娘望了过去,拿火折子点燃蜡烛,走了过去,见空无一物,才回来柔声对他道:“没有鬼,是我的衣裳挂在那儿了。”
蒋羡心里一紧,往后缩了缩:“可是我真的看见了。”
“没有鬼的,真的。有我在你身边,什么水鬼、蹬腿的鬼还有那些厉鬼都喊不走你的,它们若来,我就帮你打跑,好不好?”锦娘抚着他的后背。
说起来蒋羡做县尉的时候才二十二岁,就要接触那么些案子,还要在众人面前镇定自若,十分不容易。他也是个人啊,锦娘很是心疼他。
蒋羡在锦娘安抚之下,才一夜好眠。
次日下起了雨,秋雨绵绵,锦娘亲自去厨房让橘香炖了人参鸡汤,这是大补元气之物,许多人精神恍惚或者产生幻觉,很有可能是气血太虚了。
这次炖的多,锦娘还让阿盈送了一盅去顾清茹那边,自然还配了一盒炸的藕盒和面片汤。
等阿盈回来,又道:“顾娘子让奴婢带了两盒酥油鲍螺回来。”
“她也太多礼了。”锦娘笑道。
中午蒋羡回来用饭,锦娘特地盛了鸡汤给他:“好好补补身体。”
蒋羡见到妻子,就觉得见到了自己的守护神,昨夜他那么害怕,完全是娘子安抚的她。他抓了一个逃窜了六年的案犯,但此人所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可怖,所以他也害怕了。
自然,这桩案子办成了,他的政绩会更好。
喝着暖暖的汤水,蒋羡又睡了个午觉,等醒过来时,迷迷糊糊看到床边坐着一抹身影,是娘子在做针线。
“锦娘……”
“嗯?怎么啦?”锦娘放下手中的一条围脖,疑惑的看着他。
蒋羡忍不住喃喃:“有娘子在,真好。”
锦娘见他有些心神不灵,又陪在他身边说了好些话,蒋羡才神清气爽起来。
也因为如此,平日她很少上香拜佛的,这次顾清茹喊她一起去庙里拜拜,锦娘遂答应了。顾清茹生意做的很顺,但也有不少隐患,就比如锦娘她们明年可能就要离任了,还有顾老夫人身体不是很好了,她也得为自己将来打算,少不得求求姻缘也是好的。
她这些话也只能说给锦娘听了,锦娘自然同意,但也对她道:“这次要找一位人品好的,对你也好的。”
顾清茹和如烟不同,顾清茹有宗族有嫁妆,做生意也非常在行,人情练达,只不过初嫁没遇到好人,日后寻一良人就好。似如烟这般的,完全没有宗族娘家,锦娘也不能以奴婢收她在身边,若是她有一技之长,将来攒些家俬,再寻良人也不迟。
“媒人虽然也有,但我这心中总不安,妹妹若是……”顾清茹说些还有些难为情。
锦娘笑道:“姐姐若是看中什么人,我让我家官人替你打探一番,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能够打探的也只是表面,最终还是看姐姐中不中意。”
如此打算,便是自家亲爹娘都未必如此,顾清茹很是感动:“我欠妹妹的人情越发多了。”
锦娘笑着摇头。
二人一同相携上山,还偶遇两个一起化斋的小和尚,锦娘让青蓉把带来的吃食散了些给他们。顾清茹道:“这些小沙弥据说好些都是弃婴,妹妹真是菩萨心肠。”
“今年吴中闹旱灾,老百姓日子难过,据说好些人打算卖儿卖女的,还好后来下了几场秋雨,到底是没有这番景象出现。”锦娘也是从底层过来的,知晓对于普通人而言,别说是天灾人祸了,便是生病一场,可能家败人亡。
二人说话间就到了庙中,顾清茹听了锦娘的话,每日依旧保养,即便三十多岁了,望之如二十许人。且锦娘说何必为了个向七郎就封心绝爱,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故而专门给了二十两的香火钱冀求姻缘。锦娘没有捐香火钱,只是买了几道符,不管这管不管用,总是个心理安慰。
过了端午之后, 一直到七月,素来都是梅雨季的吴县却干涸起来,锦娘知晓今年年成不好, 遂让范庄头今年只收两成租子。范庄头倒是怕锦娘她们手头紧, 遂把后园的竹子树木卖一一批,七月交了七十贯来。
锦娘则让阿盈赏了一块冰给他们,又照例送了两样茶点, 让橘香做了一桌饭菜。
这么热的天, 有冰比什么都强。
把钱放进匣子之后,锦娘裁了绉纱让悯芝帮筠姐儿和宁哥儿裁两件背心, 又换了一套衣裳,琥珀色的抹胸, 外罩一件绣玉簪玉兰花的纱背心, 配一条飞鸟纹的大花罗褶裙, 又在手臂上戴了金钏。
如此,她还把窗户打开,临窗吹风, 替蒋羡做一件轻薄的褙子。
蒋羡回家之后, 便见到这幅场景,他上前抚弄锦娘的手臂,又笑问道:“咦,这是帮谁做的啊?是宁哥儿吗?”
“当然是帮我最心爱的夫君做的了。”锦娘忍不住偷笑。
蒋羡觉得自己小心思被看破,还假意谦虚:“我都那么多衣裳了, 娘子怎么还帮我做呢?我真的不需要了。”
锦娘白了他一眼:“少来了。”
“嘿嘿。”蒋羡乖觉的拿着扇子帮她打扇。
锦娘家里买的冰, 就是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怎么说呢,人还是受用多了。否则热病了, 那就不划算了。
有冰又有人扇风,锦娘反正是凉爽多了,她又缝了几针,又道:“这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咱们到吴县算起来也是有两年了。”
“这两年过的真快。”蒋羡也是感慨。
锦娘笑道:“我听说韩主簿准备离任,到溧阳赴任县令一职,就准备了一些程仪,单子在那边桌上,你看看可不可行?”
蒋羡起身走过去,拿起来看了看,划了两样:“就这些吧,也不必太多,将来恐怕很难会有交集。”
“怎么说?”锦娘不明白。
蒋羡小声道:“我听说他为了这个位置送了上千两打点,用的都是田氏的嫁妆。也不是我瞧不上荫官,而是他挪到县令都费劲,日后自然是难说了。”
“那就听你的吧。”锦娘知晓溧阳这个地方也是在两浙路,都是富庶之地,但韩主簿做官平平,也就是并没有太多的建树,这等官员和蒋羡不是一路人。一个是准备干出一番大事,一个是躺平生怕多做,多做多错,故而注定也不是一路人。
田娘子还怕人走茶凉,没想到锦娘特地送来程仪,她看起来很高兴:“怎么还要你们破费?”
“这也没什么,我问过县尊娘子,她那边说过两日在园子里摆酒,替你们践行。你们这一走,虽说也都离的算不上很远,但是要再见面也难了。”锦娘说的是实话,在古代很多人分别,可能就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了。
她和田娘子关系也没有很好,但大家彼此没有伤过和气,算是有来有往,如今她这么个和气人要走,都不知晓会来个什么样的主簿娘子。
田娘子听闻也有些伤感,“你们也好生保重。”
闻言锦娘倒是温言安慰了她几句,准备起身时,田娘子想了想,还是没忍住的告诉她:“招宣听闻已经去世了,魏妹妹放心。”
锦娘看向田娘子,田娘子粲然一笑。
招宣是包娘子的护身符,包娘子此人素来怨毒,锦娘也不是全然放心,如今招宣过世了,梅县尉这个职位还不知道能不能做下去。
故而,锦娘在践行宴上,又送了冬哥儿湖笔两枝,瓦砚一方,以示感谢。
这样的场合包娘子自然也在,她已经有些时候没怎么出来了,见众人都不提过往,松了一口气。田娘子倒是气色很好,她的丈夫马上就要去赴任正印官,官位虽然不大,但是是一县之主,没有上头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了。
千里搭凉棚,总有散的那一日。
锦娘对蒋羡道:“不知为什么,刚从汴京出来的时候总觉得很兴奋,现在见到这么多离合之事,我又觉得其实汴京也挺好。”
蒋羡就没有锦娘这么多愁善感了,韩主簿一走,新任主簿还未过来,蒋羡得兼管主簿一事。主簿一般都是辅助县令办事,所以,他要做好县尉本职工作后,还得处理县令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
当然,锦娘也有事情要做,她双面异色绣已经成功了。
还有好消息便是罗大从汴京过来,带了不少消息过来,先是家中的事情,蒋六老爷春天生了一场病,好在有郑氏照料妥当,已经无大碍。锦娘的弟弟扬哥儿在府学考试中考了第三,不过,听说魏家三婶带了魏老太到汴京。
锦娘则问道:“我祖母也住在甜水巷了么?”
罗大摇头:“不是。”
说罢,罗大也拿了一封信出来,这也是扬哥儿代笔写的,原来母亲提及祖母过来,打算接到甜水巷住些日子,等锦娘她们回去,他们再搬走。但是盛哥儿娶的媳妇有了身孕,三婶饭都不会做,还是得祖母过去照顾,祖母素来疼宠小儿子一家,当然去了盛哥儿那里。
除了这些家事,罗大自然也说起了亲戚们的事情,比如周存之得罪了执政,自请去江陵做通判,蒋羡的朋友彭三郎又去给张九郎做了帮闲,再有彭三郎的姐姐,也就是蒋延之妻得了急病去世了……
连蒋羡都唏嘘:“咱们不过出来两年,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
“是啊,二公子竟然去江陵做通判了?”锦娘心想江陵府可是自己老家,她还想等自己有余钱的时候能在江陵置办些田亩宅院,狡兔三窟嘛。
蒋羡却非常警醒,他是早就察觉到周存之似乎对妻子有些意思的,但是妻子呢?她毕竟在周家待过几年……
故而,他连忙拿话岔开:“周二哥性子素来我行我素,但这也未必不是避祸之选。”
“也是,远离纷争也好。”锦娘点头。
还有一些官场的事情,蒋羡说要去书房问罗大,锦娘则清点罗大带来的东西,金梁桥的赁钱五百贯,甜水巷的赁钱三百贯,两顷地的收成一百五十贯,除此之外还有卖的家禽家畜鸡蛋鸭蛋一共三十贯,总共是九百八十贯。
锦娘则让阿盈清点出两匹好布、两饼茶还有五贯的一张交子,等会儿打赏罗大。
罗大在家中休息了三日,又通过锦娘联系,坐着顾家的船去汴京。
等他离开之后,锦娘在金银铺为自己打了些钗环,又在皮货店买了几块皮子,在绒线铺和丝线铺购置了不少丝线。
锦娘新打了钗环,又开了旧匣子,给了阿盈一对珠花,青蓉一根银簪子,这两个丫头得了头饰都很欢喜。
当然在一阵买买买之后,锦娘则把银钱都封好,不准备再从里面拿钱出来用了。
“娘子,通判夫人请您过去。”外面有人道。
自从申知军上任后,通判娘子可算是省心不少,再也不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了。后来她还要和侯县令的妹子结亲,当然侯县令下台之后,亲事也退了,如今是她孙女儿定亲,想请锦娘去做全福人。
做全福人的事情锦娘是非常有经验的,她当然答应下来,就像她做绣娘是一份职业,做全福太太也是一份职业,她反正是挺尽职的。
先查看男方回的定礼,若有不妥和媒人沟通,礼盒放在正屋厅堂上,等她们备上香烛、酒果,再告祝天地祖宗,最后揭开巾帕。
去了通判家后,锦娘才知晓通判的孙女年纪只比筠姐儿大两岁,竟然如此早就定亲了。一起过来温娘子却是很赞同:“这如意郎君可不是随时都有的,平江富庶,本地才子如过江之鲫,若不早下手,恐怕好郎君全部被人定下了。”
“您说的是,只不过我总觉得我家筠姐儿太小,她爹也没说这些,我倒是不好做主。”锦娘是现代人,自然也希望女儿能够两情相悦,选个自己中意的郎君。
温娘子莞尔,谁不知道蒋县尉唯妻是从,据说有一日一名县衙小吏不知情到了县尉宅邸,却发现堂堂县尉竟然洗手做羹汤。别看包娘子那样刁钻张狂的很,实际上纸老虎罢了,真正厉害的是魏氏这样的女子,上能和申家这样的清官把关系处理的很好,下能和平江本地的乡绅也处的很好,在县衙众人这里也有口碑。
关键是人家还并不以这样洋洋得意,反而异常低调。
锦娘对自己全福人的认知便是能拿多少花红,好在通判娘子还是比之前的齐娘子大方许多,她得了一匹绛绢、一匹孔雀罗、粗绸两匹、绿芽茶两饼、干果两盒、酒水一坛。
回到家后,她拿了粗绸裁了尺头分给丫头和小厮们,青蓉熟稔的帮忙点着,家下每年赏给下人都是布几尺,绸几尺,这样的待遇外头的人都羡慕,这也是马养娘怎么都不肯回家的原因。
分完尺头,锦娘又把干果酒水分了些给宋师爷,这位师爷不愧是刑名老手,在蒋羡处理案件之时,帮了许多忙。
因此,她待这位宋师爷也是准备的礼品都很丰厚,以图蒋羡政绩好,将来能够升官。
诸事处理妥当,锦娘方才歇息一会儿,等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在床上,亵裤已然被褪下来,她正欲起身,却见蒋羡匍匐,连忙道:“我今儿是累的发昏了,你,你不叫醒我,反而是……”
“娘子,我此番在外公干数日,你就成全我吧。”蒋羡哀求。
锦娘也是被他弄的不上不下,只好暗暗点头。
夫妇二人一番鱼水交欢后,蒋羡说起正事:“新任主簿在任命下了,大抵在明年年初到任。据说此人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关中人。”
“他若来了,你身上的担子便也轻一些了,这不是好事么?”锦娘笑道。
蒋羡感叹一声:“是啊,人事纷繁的很,好在我在吴县这两年多,颇有所得。不过,娘子,我听说有钦差要来,若是得钦差赏识,我的官位或许也可挪动一番。”
本来他是有些萧索的,但是提到最后一句时,眼睛一亮。
锦娘则道:“既然是钦差,那必定也会看些政绩,只是你要不要打点上下?若要打点,只管与我说。”
“现在倒是不必,娘子放心吧。”蒋羡已经是心里有数的。
锦娘笑道:“我手里绣了一幅紫衣观音,一幅经轴,最近有空的时候在绣双面全异绣的人,若是咱们俩没钱了,这三幅还可以卖不少钱呢。所以,你千万别担心钱。”
“娘子,这紫衣观音你绣了十个月,怎好去卖?还是留着吧。”蒋羡不忍如此。
二人正说着家常,却见天上雷鸣闪电,一下照在挂衣裳的架子上,蒋羡指着那儿吓了一跳:“是鬼,鬼在那儿。”
锦娘望了过去,拿火折子点燃蜡烛,走了过去,见空无一物,才回来柔声对他道:“没有鬼,是我的衣裳挂在那儿了。”
蒋羡心里一紧,往后缩了缩:“可是我真的看见了。”
“没有鬼的,真的。有我在你身边,什么水鬼、蹬腿的鬼还有那些厉鬼都喊不走你的,它们若来,我就帮你打跑,好不好?”锦娘抚着他的后背。
说起来蒋羡做县尉的时候才二十二岁,就要接触那么些案子,还要在众人面前镇定自若,十分不容易。他也是个人啊,锦娘很是心疼他。
蒋羡在锦娘安抚之下,才一夜好眠。
次日下起了雨,秋雨绵绵,锦娘亲自去厨房让橘香炖了人参鸡汤,这是大补元气之物,许多人精神恍惚或者产生幻觉,很有可能是气血太虚了。
这次炖的多,锦娘还让阿盈送了一盅去顾清茹那边,自然还配了一盒炸的藕盒和面片汤。
等阿盈回来,又道:“顾娘子让奴婢带了两盒酥油鲍螺回来。”
“她也太多礼了。”锦娘笑道。
中午蒋羡回来用饭,锦娘特地盛了鸡汤给他:“好好补补身体。”
蒋羡见到妻子,就觉得见到了自己的守护神,昨夜他那么害怕,完全是娘子安抚的她。他抓了一个逃窜了六年的案犯,但此人所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可怖,所以他也害怕了。
自然,这桩案子办成了,他的政绩会更好。
喝着暖暖的汤水,蒋羡又睡了个午觉,等醒过来时,迷迷糊糊看到床边坐着一抹身影,是娘子在做针线。
“锦娘……”
“嗯?怎么啦?”锦娘放下手中的一条围脖,疑惑的看着他。
蒋羡忍不住喃喃:“有娘子在,真好。”
锦娘见他有些心神不灵,又陪在他身边说了好些话,蒋羡才神清气爽起来。
也因为如此,平日她很少上香拜佛的,这次顾清茹喊她一起去庙里拜拜,锦娘遂答应了。顾清茹生意做的很顺,但也有不少隐患,就比如锦娘她们明年可能就要离任了,还有顾老夫人身体不是很好了,她也得为自己将来打算,少不得求求姻缘也是好的。
她这些话也只能说给锦娘听了,锦娘自然同意,但也对她道:“这次要找一位人品好的,对你也好的。”
顾清茹和如烟不同,顾清茹有宗族有嫁妆,做生意也非常在行,人情练达,只不过初嫁没遇到好人,日后寻一良人就好。似如烟这般的,完全没有宗族娘家,锦娘也不能以奴婢收她在身边,若是她有一技之长,将来攒些家俬,再寻良人也不迟。
“媒人虽然也有,但我这心中总不安,妹妹若是……”顾清茹说些还有些难为情。
锦娘笑道:“姐姐若是看中什么人,我让我家官人替你打探一番,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能够打探的也只是表面,最终还是看姐姐中不中意。”
如此打算,便是自家亲爹娘都未必如此,顾清茹很是感动:“我欠妹妹的人情越发多了。”
锦娘笑着摇头。
二人一同相携上山,还偶遇两个一起化斋的小和尚,锦娘让青蓉把带来的吃食散了些给他们。顾清茹道:“这些小沙弥据说好些都是弃婴,妹妹真是菩萨心肠。”
“今年吴中闹旱灾,老百姓日子难过,据说好些人打算卖儿卖女的,还好后来下了几场秋雨,到底是没有这番景象出现。”锦娘也是从底层过来的,知晓对于普通人而言,别说是天灾人祸了,便是生病一场,可能家败人亡。
二人说话间就到了庙中,顾清茹听了锦娘的话,每日依旧保养,即便三十多岁了,望之如二十许人。且锦娘说何必为了个向七郎就封心绝爱,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故而专门给了二十两的香火钱冀求姻缘。锦娘没有捐香火钱,只是买了几道符,不管这管不管用,总是个心理安慰。